解读课标——《面对经济全球化》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105942358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解读课标——《面对经济全球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读课标——《面对经济全球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读课标——《面对经济全球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解读课标——《面对经济全球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课标——《面对经济全球化》(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课标解读一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解读:本框题围绕“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展开。具体详见课标解读过程。二 学习目标1 了解并背会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 了解并会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3 能列举跨国公司,并能口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4 理解并能举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增强风险意识,并能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 。5 理解并能举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经济

2、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和载体,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四 教学内容和课标解读(一)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课标解读:1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所用或所见“洋货”来感受经济全球化,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从认识体会“商品全球化”到认识体会“劳务、资本、技术、生产全球化”,最后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 学生能够举例所知道的跨国公司,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积极作用。教学内容: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用及、所见“洋货”以及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中国走向世界的产品,来亲身感受经济全球化。教师引导

3、:从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劳务、资本、技术、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学习效果:学生归纳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主要表现,要求理解并当堂背会含义和主要表现。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学生活动:全班分三个小组进行探究,要求“各组能通过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分析产生的原因和意义。学习效果:学生能理解、区分、举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理解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和意义。3 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载体学生活动:学生举例所知道的跨国公司,并结合跨国公司的特征来分析什么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

4、目的和所起的作用。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积极作用。学习效果:要求学生能理解并口述跨国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二)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课标解读:1 在学习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的基础上,学生归纳总结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感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2 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比如在中国生产通用汽车的收益分配)来说明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并试着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之一。3 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并让学生继续以身边例子或电视媒体例子来说明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

5、的影响,进而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又意味着“风险全球化”。4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能够辩证地、正确地看待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教学内容:1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并以“珠江三角洲的跨越发展”为佐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我们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此知识点较为简单,略讲)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原因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教师以数字形式来展示通用汽车在中国生产之后的收益分配,让学生分析、认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归纳出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6、进而进行“自主创新重要性”教育。3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学生活动及学习效果: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实质的基础山,学生自行归纳“经济全球化加剧发展不平衡性”;通过播放美国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影响,让学生直观感受经济全球化又意味着“风险全球化”,并鼓励学生结合身边事例或媒体报道来进一步说明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极大威胁。4 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学生归纳: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并认识到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机遇大于挑战。五 教学反思通过对课标的细化解读并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过,在细化解读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更明确学生思考的途径和方向,这样对教师的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