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807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5877142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154 大小:2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807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807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807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8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807(1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807第一单元 除法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1)班有学生29人。学生通过两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加上上学期对三年级知识的接触,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班里的学习习惯都较好,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

2、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同时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第三单元“乘法”。在这一单元里,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3、第四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

3、,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第六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2、第五单元“面积”。结合实

4、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感受数据整理的必要性,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最后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5、相互促进。(四) 实践活动 “数学好玩”分为三个课时,“小小设计师”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一起去游园”以租车问题进行研究,在探索最优方案的同事学会使用列表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培养学生在探究问题时的条理性;“有趣的推理”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三、教学重点:1、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够解决有关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简单情

6、境问题。2、 能正确计算简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掌握乘法笔算的书写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分数,体会分数的意义,结合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进行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4、结合具体情境内容,理解重量单位的意义,体会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学会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5、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面积并探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6、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乐趣。四、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五、教学措施:1、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3、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

7、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六、课时安排:1、除法 - 10课时2、图形的运动 - 4课时3、乘法 - 6课时4、千克、克、吨 - 4课时5、整理与复习 - 4课时6、面积 - 5课时7、认识分数 - 5课时8、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 3课时9、总复习 - 5课时 第一单元 除法(1)分桃子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无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无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

8、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学期第四单元“乘与除”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二、探索新知: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3、重点解决“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 )4、学生独立计算“68 2”。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每只猴

9、子可以分3篮零4个,一共34个。(2) 60 2 = 30 8 2 = 4 30 4 = 34(3)竖式计算7、解决“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6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 ( )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组织交流。三、拓展应用:1、先估算再计算。 63 3 84 4 56 5 98 32、用竖式计算。 84 4 96 3 48 2 89 2 85 4 67 6 (2)分橘子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10、。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里的三个师兄弟遇到麻烦了,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二、探索新知:1、利用“分橘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3、重点解决“有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师兄弟,每人分多少个?” = ( )4、学生独立计算“483”。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11、展示不同的算法。(1) 10个 10个 10个 18个(10个 8个) 每个人可以分1篮还剩18个(1篮8个),一人可再分6个,共16个。(2) 30 3 = 10 18 3 = 6 10 6 = 16(3) 竖式计算(再次对比加减乘竖式) 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同 计算顺序不同(从高位开始) 数位对齐7、讨论: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三、拓展应用:1、先估算再计算。 382 524 723 2、用竖式计算。 81 3 90 6 98 7 84 6 96 4 56 4 (3)商是几位数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小于除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

12、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高速铁路拥有诸多“世界之最”,课下的时候自己可以搜集一下看看有哪些世界之最,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这个“世界冠军”高铁的信息。二、探索新知:1、出示: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约6时。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2、试着列式解决; = ( ) 3、估计商是几位数,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4、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点阵图分析 5、全班交流,讲清算理。6、进行验算。三、拓展应用:1、 先估

13、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5655 4563 7847 34826364 8855 8687 89682、 解决问题课本第7页三、四题。(4)猴子的烦恼学习目标: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且无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课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有3只猴子发现了一棵桃树,看看树上的桃子每个猴子能分到

14、多少个?二、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时出现了什么情况;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4、汇报做法; 03=0 5、 继续观察,如果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呢; 04=06、说一说:05 06引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7、 有一堆桃子,共306个,3只猴子又能分到多少个呢? = ( )8、 想一想,算一算: 8406三、拓展应用 4203 4022 8804 3093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课本第9页四、五题。 (5)节约学习目标: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

15、行计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被除数十位不够商1时商0。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课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坚持和发扬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某年级三个班的节约行动。二、探索新知:1、出示案例:3个班积攒报纸和矿泉水瓶共卖了912元;2、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 ( )3、解决问题:不够商1时怎么办?4、学校用这笔钱买了522支笔,送给希望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班多少支笔,

16、还剩几支? = ( ) ( )5、 森林医生 5022 2 6 2 0 6 2 2 4 4 1 2 1 2 1 2 1 2 0 0三、拓展应用 3153 9608 8055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课本第11页练一练所有题目。 (6)集邮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寄信的时候需要贴邮票,每一版邮票的发行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有很多的集邮爱好者,

17、笑笑就是一个集邮者,让我们来看看笑笑在集邮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吧。二、探索新知:1、出示:笑笑有285张邮票,要把这些邮票放到册子里,每页放5张,那么能放多少页呢?2、试着列式解决。 = ( ) 3、估计商是几位,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5”小怎么办?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7、进行验算。8、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 ( ) ( )9、 总结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三、拓展应用:1、 试一试:(1) 如果把576本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

18、算。(2) 王老师有100元,每盒拼图3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7)买新书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二、探索新知: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

19、估计商是多少。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7、情景一:一二三年级共270名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平均每班多少名学生?8、情境二:一共96只鸽子,有4个鸟笼,每个鸟笼有两层,平均每层有多少只鸽子?三、拓展应用:1、756 7 6 624 2 3 801 (3 3) 624 (2 3)2、 按要求连一连;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48 2 160 2 32 5 240 5 96 3 80 33、奇思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课本18页练一练剩下的题目。(8)讲故

20、事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语文课上学生轮流讲故事,淘气选了一个850字的故事。课前练习时淘气用了5分钟。二、探索新知:1、约定只能讲3分钟,淘气3分钟能讲多少字?2、学生独立想办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7、笑笑讲了一个故事用

21、了4分钟,平均每分钟讲150字,如果3分钟完成,每分应讲多少字?8、画图表示题目信息并列式解决。三、拓展应用:1、279 3 3 735 5 7 800 (2 4) 960 6 42、按要求连一连;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32 2 24 5 77 7 64 8 96 4 11 33、淘气每分钟录入96个字,需要10分钟完成,同样的任务,笑笑8分钟就录完了,笑笑平均每分钟录入多少字?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课本20页练一练剩余题目。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1) 轴对称(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

22、现象。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教学设计: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

23、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二、认识对称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2、学生动手操作。(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3、认识对称轴。(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4、猜一猜,剪一剪。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三、课

24、堂活动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2、课文第24页“练一练”的第1、2和3题。四、巩固练习课本第24页“练一练”的第4、5题。 (2)轴对称(二)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镜面”对称的特征。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教学用具:镜子、一些文字、图形、时钟等。教学设计: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

25、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2、揭示课题。(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二、组织活动1、教师示范。(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4)让学生试一试。2、试一试。第(1)题:(1)让

26、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4)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第(2)题:(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并认真观察,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子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第(3)题:(1)观察课文插图。(机灵狗的判断对吗?)(2)猜猜现在是几时?(3)实例验证:取一时钟,将其调至7时正,时钟背对学生举起,取一面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让学生观察,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后将时钟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是7时。(4)分析

27、: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5)练一练:教师将时间调到3时正,让学生从镜子里观察,想现在是几时?然后反转来验证。三、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课文第26页“练一练”的第1、2、3题。)2、实践活动。(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3)平移和旋转学习目标:1、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中常见的现象。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点: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教学用具:细绳、扣子、方格纸,风

28、车等。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二、讲授新课1、看一看。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这是平移现象)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旋转现象)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2、说一说。(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2)学生说一说。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3、做一做。(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取学具(细绳、纽扣),细

29、绳约4至5分米长;细绳一端系着纽扣,一端抓在手上;手腕使劲,使纽扣做旋转运动。明确这个运动是旋转运动。(3)教师指导学生,做平移运动。取一物体摆放在桌面(如笔盒等);将问题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包括斜向运动)移动。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平移运动。4、试一试。(1)出示图形。(课本28页图)(2)按照要求移动拼出的图像什么?三、指导看书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完成课本第28页“试一试”第二题。3、有不理解的,提出问题,教师个别指导。四、巩固练习1、课本第28页“练一练”中的第1、2、3、4、5题。(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2)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

30、效的帮助。第三单元 乘法(1)找规律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进行乘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2、 口算练习。53= 34= 144= 152=103= 508= 402= 504=2、说一说。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二、揭示课题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3、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4、 揭示新课题。师:今天,我们

31、接着学习乘法知识。三、讲授新课1、教学“找规律”。(1)交流算法。出示第一组算式。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2)探索规律。1)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2) 学生讨论,交流。3) 小组发言。

32、4) 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2、尝试练习。(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四、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课本第31页“练一练”的第1-4题。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五、作业设计课本第31页“练一练”的第5题。 (2)队列表演(一)学习目标:1、结合点阵图的方法,探索两位数乘

33、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2、掌握点阵图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表格方法进行计算,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点阵图和表格法的使用。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演示板,挂图等。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2030= 3040= 14020= 15030=1030= 5080= 40120= 5040=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题。出示点阵图:(1)探索估算。要求:1)理解主题图的问题情境,明白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已知什么,求什么。 3)要列什么样的算式

34、来解决问题。列出算是:1412 或12141)观察算式的特征。2)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3)分组讨论。 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40。但这个问题不能靠估算来解决,必须进行准确的计算,体会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33页的“练一练”第1、2题。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3、4、5题)(3)队列表演(二)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35、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用具:演示板,挂图等。教学设计:一、讲授新课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412吗?1、教学例题。出示点阵图:(1)探索估算。(同学们认真审视问题情境图)要求:1)理解主题图的问题情境,明白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已知什么,求什么。 3)要列什么样的算式来解决问题。列出算是:1412 或12141)观察算式的特征。2)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3)分组讨论。 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40。但这个问题不能靠估算来解决,必须进行准确的计算,体会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2)探讨笔算。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10=14

36、0,142=24,140+24=164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第三种方法:笔算,1412=168 1 4 1 2 2 8 1 4 0 1 6 8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5页“练一练”的1-5 (3)电影院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教学用具:演示板,挂图等。教学设计:一、复习铺

37、垫1、计算下面各题。1611 1214 3221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二、讲授新课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去发现它,并掌握它。2、教学例题。(1)出示课本主题图。(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l 一共有500名同学来电影院;l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l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3)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 或 2621(4)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5)探索笔算

38、。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 2 6 2 1 2 6 1排有多少个座位。 5 2 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 4 6 21排有多少个座位。再次强调: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

39、法。三、巩固练习课本第37页“练一练”的1-4题。(1)有多重(课时一)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

40、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认识秤。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拎一拎。说一说。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4、单位换算。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 = 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1、一个鸡蛋重(

41、 ) 一个西瓜重( )2、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g3、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2)有多重(课时二)学习目标:1、 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2、 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 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4、 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教学设计: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

42、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2、全班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

43、1千克。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 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2、 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1)1吨有多重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教学设计:一、

44、情境导入: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三、拓展应用1、 4千克 =( )克 3吨 =( )千克 50000克 =( )千克 ( )t = 2000 kg 18 t =( )kg ( )kg = 6 t 2、在里填上“”“”或“=”500

45、kg 3 kg 1 kg 300 g 9 kg 9000g800 g 10 kg 3 kg 3 t 4000 g 4 t8000千克 8吨 4500克 4千克3 t 3600 kg 5 t 5000 g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一些什么了解?2、 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第五单元 面积(1)什么是面积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教具用具: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1、摸一摸

46、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二、认识面积的含义1、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

47、别说,集体说,读定义)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2、比一比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3、小组汇报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三、图案设计比赛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四、练一练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

48、?(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个图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4、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是怎么知道的,把小组同学中认为说得最好的请上来,告诉大家他的方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注意不满一格的情况)(2)面积单位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教学难点:理解图

49、形面积的含义。教具用具:大小不同的方格纸(面积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和格子纸。教学设计:(一)活动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图形面积的含义。看看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数学书,你有办法测量出封面的面积吗?赶快动手来试一试。(二)玩中学1.量一量,认识和体会1平方厘米。(1)要求学生用自选的方格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交流测量的结果,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3)老师讲解: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介绍它的写法和读法。(4)说一说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5)估计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2、认识和体会1平方分米

50、。(1)要求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量一量课桌面,借此使他们产生更大的面积单位的心理需要。(2)向学生介绍1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3)说一说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4)用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格子纸来量一量课桌面有多大。3、认识和体会1平方米。(1)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方格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2)猜一猜度量更大的面积,该用什么单位呢?认识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3)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4)用自己对1平方米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估一估教室地面和黑板的面积。(三)学中做1、完成52页“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事物选择适

51、当的面积单位。2、完成52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学生第一次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表示格子纸上图形的面积,老师对个别学生应给予适当指导。3、完成52页“练一练”第3题。通过此类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四)做中得1、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或平方米)填空。一个信封面约2( )。黑板的面积约5( )。一张餐桌的面积是100(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300( )。(3)长方形的面积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

52、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用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 老师准备了两张图片,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吗? 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的图形的面积,你会感到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面积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二)玩中学1、估一估。引导学生估计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1)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几个面积单位,在头脑中再次建立表象。(2)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哪个

53、面积单位进行估计最合适。(3)学生独立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估计,然后将估计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2、摆一摆,填一填。(1)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这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数一数上面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检验估计的结果。(2)学生独立操作后,将获得的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认真观察填好的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4)在观察、比较之后,发现其中规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试一试。(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它的面积。然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2)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三)学中做。1、完成54页“练一练”第1、2题。 学生能够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注意强调不能丢掉面积单位。2、一个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5米,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完成55页“练一练”第3题。4、先估一估哪个图形面积大,再量一量,计算它们的面积。(四)做中得。1、综合练习。(1)完成55页“练一练”第4题。(2)有一块长8分米、宽4分米的相架,要配上一块和木板面积同样大的玻璃,需要多大块的玻璃?(3)把一张正方形的硬纸剪成8块,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