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凡卡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105871935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凡卡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凡卡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凡卡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浅谈凡卡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凡卡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谈凡卡文本解读碗永娟【摘要】文本解读是最基本的教师基本功,教师解读文本的本领越高就越能创造出有价值的课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文本解读的本领,在备课前深入解读文本,结合语文的特点,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设计,使之服务于你的教学。课题以凡卡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设计出五个教学板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凡卡内心深处的渴望、凡卡的“梦”、小说的写作手法、阅读拓展。笔者试图将对凡卡的文本解读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希望在这一文本解读研究中,提高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为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关键词】文本解读;凡卡;一、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1(2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倡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1(22)。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学会文本解读。本课题以凡卡为例,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那么文本解读要依据什么来解读呢?笔者依据吴亮霞、吴亮奎在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三个问题提出“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文本解读要考虑到文本自身、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读者的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2(43)。的观点,从普通读者角度、文学作品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对凡

3、卡一文进行解读,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使之有效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本课题的研究也是自我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二、凡卡文本解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被编入S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外国文学作品,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感受人物的情感,关注人物的命运。凡卡关注的是旧俄社会疾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的是旧俄时代沙皇黑暗统治的罪孽。透过文本,我们看到生活在旧俄时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忍辱负重,看到凡卡一个本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小孩,正在遭受着欺凌与压迫,我们不禁为主人公凡卡的悲惨命运潸然泪

4、下。读这篇小说总能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那么它的魅力在哪里呢?要品味到文章的魅力,就必须深入文本,对文本多角度解读。“欲解其文,先识其人。若要深入发掘文本的含义,就有必要追寻作者的踪迹,探问文本生成的历史条件:切合作者的思路途径,还原作者创作该文本时的最初意图;注重作者对文本内涵的约束关系。只有深入走进文本,唤起学生的期待视野与认知经验的叠合,从各个角度解读文本内在的生气、灵魂、风骨,才能让课堂知识顺畅地融入学生的心灵”3。笔者试图从普通读者角度、文学作品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根据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和理论知识的储备,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质量。(一)从普通读者角

5、度对文本解读当我们拿到一篇课文的时候,应该怎么去解读呢?首先应先撇开教师的角色或其他相关的因素,像一般的读者一样去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阅读者才能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作者进行对话,才会被文中的人物、事件、情景和语言所感动”4。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1.文本写作的文体文体是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把握一篇文章的文体,或粗识文体或偏离文体泛泛而谈,那都是不能正确地解读文本。“只有从文体着眼,才能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领悟到文章的丰富内涵。否则,就很难把握文本的思路、情感和主旨,也很难品味出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5。 在解读凡卡文

6、本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凡卡这篇文章是属于什么文体,确定了文章的文体,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通过阅读凡卡这篇教材,可知道凡卡是一篇以写信为主的叙事性文体。文本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文本以作者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串联起来,即叙述和插叙相结合,这样一种文体形式学生比较少见,只有让学生弄明白三部分的内容,才能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领悟表达方法。2.文本写作的背景“部分文体所写内容涉及的时间、空间以及作者的身世经历等背景性的因素,都会影响读者的文本的理解”6。因此,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要忽视了文本的写作背景,解读凡卡我们不能忽视了关注它的

7、写作背景,比如:作者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等等。凡卡出自俄国小说巨匠契诃夫之手,契诃夫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资本家横行霸道的没落的旧俄社会。十九世纪的沙俄因为长期受农奴制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然而最遭殃的就是社会底层的农民百姓。他们长期受到奴役和压迫,过着如同牲畜般的生活。凡卡通过写穷困人家的孩子凡卡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学徒的不幸遭遇,反应了旧俄社会底层广大人民悲惨的生活状况,揭示了旧俄时代社会的黑暗。“教师解读文本的使命之一就是还文本以本来面目,还教材文本以生命,教师解读文本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的知识点,更要理解这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理解知识背后的大背景,这样文本的意义才能被揭示出来

8、,才能在学生的心灵生根和内化”8。3.文本的主题思想文本的主题思想是文本的核心,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才能不偏离文本而空谈。“除了文本自身的依据外,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提供一个参考。这种参考只有读者在对作者的情感思想有比较充分了解的提前下才能发挥作用”2(43)。凡卡通过写凡卡给乡下的爷爷写信,向爷爷倾诉在莫斯科做学徒的种种悲惨遭遇,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揭示了旧俄时代穷苦儿童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旧俄时代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本该享受儿童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处于旧俄时代的孩子,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见文本的主题思想在文章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来,笔者试

9、图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的主题思想。(二)从文学作品角度对文本解读1.文本写作的结构凡卡一文篇幅较长,但脉络清晰,这与契诃夫高超的创作艺术分不开的。作者对文本写作结构的布置是独具匠心的,全文贯穿了写信这一条主线,把作者的叙述、凡卡信的内容和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作者在处理这三部分的内容上,并不是进行机械的连接和简单的拼凑,而是衔接得天意无缝。如凡卡开始给爷爷写信的时候,从朦胧的烛光影子中他仿佛看到了爷爷的影子,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爷爷的思念,从而顺其自然地写到他回忆和爷爷在乡下的生活,再从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色,联想到自己的处境,于是凡卡叹了一口气,接着向爷爷诉说自己学徒生活的不幸遭遇。

10、正因为作者正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特点,才能自然达到由书信向乡村生活的转换,再由乡村生活向书信的转换。除此之外,凡卡采用书信的形式叙述,主人公在信中直接的倾诉,更能章显出文本内容的真实性,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2.文本的语言特色凡卡文本短小精炼,语言朴素简练,这是契诃夫作品的一大特色。正如科洛连所讲的那样:“契诃夫整个人及其创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朴实无华,他作品的手法和语言朴素自然”12。契诃夫他自己也在一直坚持着这样的创作风格,他信奉“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他的作品万卡、苦恼、变色龙也都是言简意赅。小说凡卡也是沿袭了契诃夫一贯的创作风格,语言朴素、简练自然。文本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没有拖沓累赘的句子

11、。或许你会说,凡卡的信中多次出现“亲爱的爷爷,带我离开这儿吧”这样的句子,这哪里体现出简洁来。这里其实涉及到一种叫“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的语用意图,或在于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或在于理清行文脉络,增强语言的节奏感”10(15)。文本中反复出现凡卡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的语句,作者意在抒发凡卡心中强烈的求生的愿望,反映出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和对沙皇统黑暗统治的抨击。(三)从教学文本的角度解读1.挖掘教学价值(1)课文中第八自然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这部分是凡卡向爷爷描述自己在鞋铺遭遇的种种,描写语言精炼、准确。如“揪、“拖”、“揍”、“捞”、“戳”这些写老板和老板娘毒打凡卡的一系列动词,都生动形

12、象地反映出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和煎熬。这里可引导学生想像旧俄时代的社会是怎样的黑暗。(2)凡卡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的句子,充满着对爷爷的热切期盼。可引导学生反复去朗读,从中体会句子中的含义。可引导学生去感悟凡卡声声呼唤的心情,思考爷爷是否能带他离开这儿?(3)标点符号的用法。课文中多处用了感叹号和省略号。“借助标点符号可以更好地领悟到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情感脉络,从而使文学作品的效果更为丰满”14。(4)课文最后写凡卡把信投进了邮箱,并以凡卡“甜蜜的梦”做结尾,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思维,合作讨论凡卡的信能否寄到爷爷的手上。2.选择教学内容“文本内涵深刻,教学中可利用的内容很多,但课

13、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一一挖掘,不能因面面俱到而导致面面不到”15。因此,教师在研究文本的时候要善于发现教学的切入点,用最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1)线索。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错综复杂。在教学中首先要找到一个切入口去理清文章的脉络。根据文本的结构,文本一文可从文本的线索切入教学,只要细心阅读就不难发现文章的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写信的主线,一条是以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副线,引导学生理清“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线索,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回忆的内容,从而了解文章的结构。(2)凡卡信的内容,加强朗读。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顺应

14、了课后第2题“把凡卡信中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巧妙地抓住文本的教学重点段,即第八自然段。(3)表达特点。文本由三大部分内容组成: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采用了插叙、对比、反衬、暗示的手法,如:乡下美丽夜景与鞋铺昏暗的环境的对比,爷爷的慈祥和老板的凶恶对比,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莫斯科富人奢侈生活的对比。注重细节描写,如对凡卡形象各方面的描写,凡卡三次看窗户、三次叹气等等细节描写。(4)学情。对于高学段学生而言,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文本不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他们的年纪与文本中的小主人公凡卡的相近,所以学生对凡卡很容易产生同情之心。四、结语顺

15、应新课标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本解读进行多元的探讨。以凡卡一文为例,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论文通过引言、凡卡文本解读、凡卡教学策略、三大部分来叙述。重点在于对凡卡的文本解读,并设计出五个教学板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凡卡内心深处的渴望、凡卡的“梦”、小说的写作手法、阅读拓展。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本论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凡卡的解读不够到位,教学策略设计还不够完善,有些观点还过于浅显。今后还需要在文本解读这方面多加努力,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身的知识理论。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16、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2吴亮霞 吴亮奎.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三个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43.3代秀秀.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0(8):17.4杨蔚. 浅析教师解读文本的五个角度J.文学教育上,2012(8):15.5 高培权.文体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期刊,2007(4):18.6童灿英. 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文本J.江西教育,2012(7):39.7 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8魏薇.教师何以解读文本J.当代教育科学,2007(1):52.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0王松舟.情到深处才“反复”评彭才华老师执教的凡卡J.教学月刊.(高中刊),2010(3).11王益钧.谈谈凡卡的线索J.教师之友,1996(2):12.12王黎明.朴素与简练契诃夫作品语言风格一隅N.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3):76.13陈可照.谈谈凡卡的三次叹气J.修辞学习,1997(5).14范雪英.凡卡中的感叹号和省略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4):94.15杨海波.三打白骨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5(1):5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