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二学期期中综合复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5837528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二第二学期期中综合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二第二学期期中综合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二第二学期期中综合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初二第二学期期中综合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第二学期期中综合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期中综合复习光现象知识网络: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放 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反之,则称为虚像。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像而言。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

2、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应该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

3、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1、照相机原理和构造 照相机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东西,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有文化的公民应该具有的科学常识。可以用照相机实物或模型与挂图对照讲解: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被拍照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远远大于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了使学生对照相机

4、的构造和使用了解得更实际些,可向学生介绍照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主要是调焦环、光圈和快门。如果有照相机实物,做照相示范就更好。还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照相的体会,如何才能把相片照好,提高兴趣,活跃思维。同时可以问一些这样的问题,例如:为了使照片上人像大一些,照相时人应该靠近还是离开照相机一些? 2、投影仪的原理和构造 考虑到很多学校都利用投影仪作为教学中使用的仪器,课本中介绍了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如果学校有幻灯机,也可以用幻灯机演示。教学中可用课本中图324并配合实物和挂图介绍投影仪。 投影仪的构造主要有: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光源是用来照亮投影片的;聚光镜为一组凸透

5、镜,其作用是聚光,增加投影片的亮度;反光镜是平面镜,其作用是把射向投影片的光反射到屏幕上。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讲述投影仪的原理和基本构造,应指明投影片相当于上面实验中的蜡烛(物体),天花板相当于光屏,镜头起凸透镜的作用。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所以在幕上能成放大的实像。 在介绍投影片时,需指出投影片应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并且距焦点较近,在天花板上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原理 凸透镜作放大镜,就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典型例题】例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将靠近法

6、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分析】:A选项中,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因为入射角是入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大小等于70(9020=7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应为70,而不是20。B选项中,当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变小,反射角也跟着变小,即反射光线也将靠近法,故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中,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跟着增大5,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一共增大了10,而不是5。D选项中,无论发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任何一条反射光线都必须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选项B正确。例2.如图1所示,入射光线与

7、平面镜成,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应(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解析】: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法线也跟着顺时针方向转动10,此时入射角就增加了10,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大了10,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之和,因此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10=20。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例3.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靠近平面镜时,则:( )A.他的像变大,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减小B.他的像变大,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增大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他本人距离减小D.他

8、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增大【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是等大的,人向平面走近的过程中,人的大小不变,所以他的像大小也不变。同时,由于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物距减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像距)也减小,所以像与他本人的距离减小故正确答案选C。例4.下列说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的是向上弯折B.人在河边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C.阳光下的树会出现影子D.用放大镜看地图【分析】:在光学的学习中要会识别简单的光现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在它

9、的后面形成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阳光下的树会出现影子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发生反射现象,并在界面另一侧形成虚像,人在河边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个应用,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可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所以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是光射到界面后进入另一种物质,也就是观察者与物在界面的两侧,所以此题中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也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本题正确答B选项。例5.一支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20厘米,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与烛焰等大的像,移动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

10、)A.当u=22厘米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B.当u=11厘米时,凸透镜成放大虚像C.当u=15厘米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D.当u=8厘米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解析】:由于光屏上得到与烛焰等大的像,可知u=2f,即20厘米=2f,所以f=10厘米,当u=22厘米时,满足u2f,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11厘米和u=15厘米时,满足fu2f,能成倒正放大实像;当u=8厘米时,满足uf,能成正立放大虚像。所以正确答案为A、C。【自我检测】一、填空题1.当入射角是 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直角;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

11、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3产生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变_,折光能力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4产生远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变_,折光能力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5近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透镜,某同学所戴的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0.5m,该同学的眼镜度数是_;远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透镜,某人所戴的远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0.5m,

12、该人的眼镜度数是_6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靠近眼睛的是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物体经_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_放大,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7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_,看物体越清楚8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附近成实象,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用来把这个像_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_二、选择题1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B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厚,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C睫状体收缩

13、,晶状体变厚,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D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薄,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2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如果要铅笔的像跟铅笔垂直,则铅笔和平面镜间的夹角应为( )A.0 B.45 C.90 D.1803在湖边看静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且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8厘米 B.

14、6厘米 C.15厘米 D.4厘米5某人所戴的眼镜是500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焦距是0.2mB该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焦距是0.2mC该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焦距是0.2m-1D该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焦距是0.2m-16物体放在凸透镜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10倍焦距。当物体沿主轴逐渐往2倍焦距处移动时,则物体的像( )A.一直是缩小的,且逐渐变小 B.一直是缩小的,先是实像后是虚像C.先是实像后是虚像,先是缩小后是放大D.一直是缩小的实像,但是逐渐变大【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 45;302薄会聚厚强会聚3厚太强太长前4薄太弱太短后5凹200度凸200度6凸透镜目镜物镜物

15、镜目镜7大8焦点放大镜放大会聚星体发出的更多的光二、 选择题1A2B3C4A5A6D力 力1理解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三点:(1)力的物质性 离开了物体,力是不能存在的一个物体如果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这两个物体一个称为受力物体,另一个称为施力物体单一的受力或施力物体是不存在的(3)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力的测量方法力的测量仪器叫做测力计,其中常用的一种叫弹簧秤由实验可知:在弹性范围以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胡克定律)因此,可以由

16、弹簧伸长的长度来表示拉力的大小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所谓弹簧的伸长量,指弹簧伸长后的长度和原长之差: l=l-l0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又把物体的重力叫做物体的重量,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关5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为是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为了使它形象化和便于研究,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叫力的图示法用图示法画力时,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示意图是粗略地描述力的图,它是只沿

17、着力的方向画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的受力作用不严格追究箭头的起点和长度6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不能理解为阻碍物体的运动、如在自行车运动的过程中,后轮是主动轮,由于链条的作用后轮与地面的接触点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对后轮上的接触点施加向前的摩擦力f,f的方向与自行车运动的方向相同,这就是自行车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的牵引力。研究滑动摩擦的实验用弹簧秤拉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运动,取三次压力和摩擦力的数据,根据此数据研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研究这些数据我们发现 这个常数即滑动摩擦系数,由于接触面性质(材料、光滑度)是确定的,所以为一个常数实验结果刚好表明这一性质。由此可知:在接触面性质

18、一定时,摩擦力和正压力成正比。【自我检测】力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受力物体同时一定也是施力物体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可有力的作用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 关于“9.8牛顿/千克”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应是( )A. 9.8牛顿等于1千克B. 9.8千克等于1牛顿C. 质量是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牛顿D. 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3. 用绳系着水桶把井水吊上来,提拉绳子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 地球 B. 水桶 C. 绳子 D. 手4. 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在向上运动过

19、程中(不计空气阻力)( )A. 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下的动力B. 受到一个向上的力C. 受到一个向下的力D. 不受力 5. 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顿,则它的质量为( )A. 9.8千克 B. 0.1千克 C. 1千克 D. 0.102千克 6. 如果用F表示拉力,用L0表示弹簧长度,用L表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表示弹簧受拉力后的伸长量,则( )A. F与L0成正比 B. F与L成正比 C. F与L成正比 D. 以上均不对 7. 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大B.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小C.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比原来的每个

20、力都大,也可能比原来的每个力都小D.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小于该两个力的大小之和,一定大于该两个力的大小之差二填空题8. 离开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则子弹的受力情况是_,它是由_施于子弹的。 9. 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一本书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_和_,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和_ 10. 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簧的_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11. 质量是10千克的物体,它的重量是_牛顿 12. 天平是测量的仪器,弹簧秤是测量_的仪器 13. 图2所示的是实验室里常用的弹簧秤如果用它来称物体时指针指在“2.5”的位置,那么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

21、这个弹簧秤的测量范围是_ 14. 用细线竖直悬挂着质量为2千克的小球,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体是_,细线受到的拉力是_牛顿三作图题15. 用力图示法,画出放在斜面上重量为10牛顿物体所受的重力16. 一个不计质量的气球,下面吊着重3牛顿的重物匀速上升画出气球的力的图示,如图3所示 17. 画出图4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1)被抛在空中的小球(2)沿斜面滚下来的小球 18. 物体A重10牛顿,用力的图示法在图5中画出物体A所受的重力 四实验题19. 现有甲、乙两根性质完全相同的弹簧用甲来做实验,测得弹簧上所挂砝码重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要求答出下列问题:(1)用乙弹簧做弹簧秤,最大测量值是_。(2)在图6中写出弹簧秤刻度面板上相应的量值。(3)为什么只能用乙弹簧来做弹簧秤而不能用甲来做? 【参考答案】1C 2D 3C 4C 5C 6C 7C8只受重力地球9重力支持力地球桌面10伸长119812质量 力132.5牛顿 5牛顿14地球19.615如图7所示。 16如图8所示。 17提示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放在斜面上的物体,一定不要把重力的方向画成垂直于支撑面如图9所示 18如图10所示 19(1)40牛顿(2)面板最大刻度为40牛顿,每一格表示5牛顿(3)甲弹簧已超过弹性限度,不能恢复原状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