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 专题21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应用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752988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 专题21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 专题21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 专题21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 专题21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 专题21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化学 备考百强校微测试系列 专题21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应用1根据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同质量的和,前者具有的能量较高B 相同物质的量的和,后者含有的总键能较高C D ;则【答案】D【解析】【详解】【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及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较小,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是解题关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NaOH溶液分多次缓慢注入盐酸中,还是一次性快速注入盐酸中,都不影响中和热测定B 已知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 kJmol-1,则稀H2SO4和稀Ca(OH)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257.3 kJmol-1C 燃

2、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故S(s)+3/2O2(g)SO3(g)H=-315 kJmol-1即为硫的燃烧热D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0 kJmol-1,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中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1 mol冰中15%氢键【答案】D【解析】【详解】【点睛】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含有的氮元素转化为气态氮气,氢元素转化为液态水,碳元素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硫元素变为气态二氧化硫。 3已知:2H2(g)O2(g)=2H2O(l) H571.6kJmol1CO(

3、g)1/2O2(g)=CO2(g) H282.8kJmol1现有CO、H2、CO2组成的混合气体67.2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kJ,并生成18g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A 80% B 50% C 60% D 20%【答案】B【解析】【分析】由水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及燃烧放出的热量,总热量减去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得CO放出的热量,从而算出CO的物质的量。4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S(g)S(s)H0D H2(g)I2(g)2HI(g)H0

4、【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象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正确;B由图象可知白磷能量高于红磷,能量越高越活泼,白磷比红磷活泼,红磷较稳定,B错误;C由图象可知气态S的能量比固态S的能量高,则S(g)S(s)H0,C错误;D由图象可知反应物H2(g)与I2(g)的能量总和高于生成物HI(g)的能量总和,所以H2(g)I2(g)2HI(g)是放热反应,H0,D错误; 答案选A。5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 Cl-、ClOx- (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这些离子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EB A、B、C、D、E五种微粒中

5、C最稳定C CB+D,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 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 = ClO3(aq) + 2Cl(aq) H = 116kJmol-1【答案】D点睛: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等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6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Zn(s)CuSO4(aq)=ZnSO4(aq)Cu(s)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B 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

6、C 101 kPa时,2H2(g)O2(g)=2H2O(l)H572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2 kJmol1D H(aq)OH(aq)=H2O(l)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kJ的热量【答案】A【解析】点睛: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7中国学者在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 H中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该过程是基于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实现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A 过程、过程均为放热过程B 过程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H2、CO2C 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D 图示过程中的H2O均参与了反应过程【答案】D【解析】A. 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中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为吸热过程,故A错误;B. 过程中CO、氢氧原子团和氢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氢气,H2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故B错误;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H,故C错误;D. 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中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也是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过程中形成了水分子,因此H2O均参与了反应过程,故D正确;故选D。8CH4、H2、C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8、: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2H2(g)O2(g)2H2O(l)H571.6kJmol1C(s)O2(g)CO2(g)H393.5kJmol1(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它们依靠酶使甲烷与O2作用产生的能量存活,甲烷细菌使1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_(填“”“”或“”)890.3kJ。(2)甲烷与CO2可用于合成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H4CO22CO2H2,1gCH4完全反应可释放15.46kJ的热量,则:能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填字母)。若将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CH4与CO2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

9、中,体系放出的热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CH4的转化率为_。(3)C(s)与H2(g)不反应,所以C(s)2H2(g)CH4(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量,但通过上述反应可求出C(s)2H2(g)CH4(g)的反应热H_。(4)目前对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是燃料研究的重点,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方向中可行的是_(填字母)。A寻找优质催化剂,使CO2与H2O反应生成CH4与O2,并放出热量B寻找优质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CO2分解生成碳与O2C寻找优质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2与海底开采的CH4合成合成气(CO、H2)D将固态碳合成为C60,以C60作为燃料【答案】D63%74.8kJ

10、mol1C【解析】【分析】【详解】(1)给定反应的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多少和状态,与中间过程无关,故甲烷细菌使1 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仍等于890.3 kJ。(2)1 g CH4完全反应释放15.46 kJ的热量,则1 mol CH4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247.36 kJ,故D图符合题意;CH4的转化率155.8/247.36 100%63%。(3)即得C(s)2H2(g)=CH4(g)H74.8 kJmol1。(4)已知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则CO2与H2O反应生成CH4与O2的反应吸热,故A项不正确;使CO2分解生成碳与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常温下不能发生,故B项不正确;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2与海底开采的CH4合成合成气(CO、H2)是合理的,C项正确;将固态碳合成为C60,以C60作为燃料,极不经济合算,故D项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与能源,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研究等为解答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