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哲学生活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5560706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6课哲学生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6课哲学生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6课哲学生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1-6课哲学生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课哲学生活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一、 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并不是搞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个动态过程)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3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

2、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4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电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内钙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3)态度: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

3、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之是哲学家的事情。2世界观与方法论(1)区别: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养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联系:二者是统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而是不可分割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要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知识:(1)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2)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3)思维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2哲学:人类对自然、

4、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态度: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三、 全面把握哲学的概念:1、 从字义上看,哲学史使人聪明、启发

5、智慧的学问。2、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3、 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唯心主义唯一标准)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局定存在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

6、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地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本原先后决定唯物主义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7、看问题。3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比较 常见观点评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进步:否认神创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1)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2) 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本原(3)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狄德罗:自然界由树木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8、进步: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1)仍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唯心主义(意识能脱离物质独自存在) 常见观点评价主观唯心主义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无外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我思故我在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万物皆是我们的表象局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都是错误的可取之处:就唯心主义的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客观唯心主义神创

9、论拨拉土的理念观 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先(三)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具有从属意义,它们附属于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增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10、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2任何反映自己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直到社会的变革。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人类历史根本转折的产物,是人类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30年代,欧洲国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

11、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产生的意义: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杰出的丰美硕果。(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实践出发认识任何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2实现了实践

12、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成果的比较 产生条件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三者关系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

13、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三者是与时俱进而有一脉相承的关系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第一次表较系统地回答了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

14、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练习:为什么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1、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国的政治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作为一定时代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正确反映这些变革,并随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5、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突破旧观念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可以预见和知名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可以通过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物质力量。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可知性)。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

16、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与具体事物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4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1)联系:(紧密)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2)区别: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具体物质形态出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征,即客观实在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具体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3)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5“客观实在”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任何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

17、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3世界的本质是物质(1)自然界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客观存在的(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二、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

18、的物质。3运动是物质的载体,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4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或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是普遍的。3规律是客观

19、的:(1)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他是不可抗拒的。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5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势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一、 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映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3意识是社会

20、发展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使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2意识是怎样运动的?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3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有具体事物刺激引起的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人所特有的)(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内容上看、本质)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点额。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

21、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5概括: 意识的起源产生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生理基础高度发的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内容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二、 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二)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紧密结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意

22、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4意识活动以来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上进。5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6意识能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方法论)1原理依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2坚持东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具体要求: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

23、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主观限于客观的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有实践的构成要素

24、的客观性决定,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这些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a、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b、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烙印。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人类的实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

25、物。第一第二两个特征并不矛盾,二者相互渗透,因为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以客观性为基础,而主体的客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夸大客观物质性否认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则会导致唯心主义。3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们的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时间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4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5实践的基本形式: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b、变革社会的实践;c、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二)实践是意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主体对客观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26、才能完成。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3)只有把主观和客观事物加起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这就

27、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知道实践,改造客观世界。5主观能动性:“想”“做”和精神状态意识能动性:“想” 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意识的反作用:属于意识能动性的一种,又不等同于意识能动性6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世界起决定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1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2真理:标志主观同客

28、观相结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4真理只有一个(绝对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真理)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条件的认识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

29、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3)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1)人类认识史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3)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的过程。3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3解放思想: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