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力和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543595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7.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 力和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力和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力和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 力和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 力和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全册 力和机械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教学难点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2、对牛顿第一定律文字叙述的理解3、怎样解释惯性现象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个人补充一、牛顿第一定律1、提出问题(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6页第1页自然段,看图8.1-2。讨论交流: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自行车、列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

2、力,还会继续运动,但最终要停下来。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对身边所发生现象的观察。类似的例子请再举几个?(2)让学生做类似实验:将笔盒放在课本上,在桌面上用力拉动课本。笔盒随课本运动,停止用力看看笔盒是否还会运动?(3)“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你提一个相关的问题。如: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等。(4)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消,物体就会停止运动。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

3、要力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让学生以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谈自己的看法。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2、实验探究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怎样进行实验呢?(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7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3、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2)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

4、(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二、惯性1、演示:让学生照课文第19页图8.1-6所示,把4 个棋子摞起来。先猜猜:如果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处?提问:上面的棋子

5、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2、让学生阅读课文第16页有关内容: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告诉学生: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作业1、2、3、4反思第二节 二力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二力平衡过程与方法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

6、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具和媒体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二、引入新课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三、力的平衡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

7、的支持力,课桌静止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四、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教师演示课本图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

8、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演示)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演示)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9、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

10、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个人补充小结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作业;习题1、2、3反思 第三节 摩擦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个人补充(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今天上课

12、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秒夹球)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 师: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学生回答。师: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请同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 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 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并请学生回答。 师:我

13、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 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有益的?学生回答。师: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 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1)学生预测。(2)教师点拨: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看信息快递,注意匀速拉动实验过程中,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来拿需要的材料。

14、 (教师提示学生控制变量的方法) (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5)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 教师总结,并板书。(略)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学生讨论。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 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15、 b、怎样减小摩擦力? 师: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提问: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并板书。(略)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学生对自行车指指点点,讨论非常热烈。5、知识的拓展。师: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学生回答。师: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小结(让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16、?(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作业思考题: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3、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反思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定滑

17、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认识滑轮的实质。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组装滑轮组提升重物体验滑轮组的特点以及提升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深刻的了解到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物理回到生活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实质。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教学准备定滑轮、动滑轮;细绳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个人补充一、导入新课F1F2GF3利用课本图13.5-1的漫画,激发学生学习滑轮这种简单机械的兴趣。问题: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这里利用到的机械

18、叫做滑轮。二、新课教学(一)定滑轮构造:带有凹槽的轮、转轴、外框;定义:工作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看课本图,分辨哪个是定滑轮。定滑轮的特点:演示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要求进行。参照课本图装置进行。F1F2OL1L2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FGOL1L2定滑轮实质:支点在转轴,力臂为轮子半径的等臂杠杆。(二)、动滑轮定义: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动滑轮的特点:演示实验:参照图进行实验。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

19、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但是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多费距离。动滑轮实质:支点在轮边缘,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三)、滑轮组提问: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既想改变力的方向,又要省力,该怎么办?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滑轮组的特点: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滑轮组中F与G的关系看有n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G/n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G1FG2FG3FG4FFG/3FG/2FG/4FG/5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如果FG/n,那么Snh小结作业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