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浮游幼虫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05435759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502.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生生物学浮游幼虫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生生物学浮游幼虫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生生物学浮游幼虫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水生生物学浮游幼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生物学浮游幼虫(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水生生物学浮游幼虫水生生物学浮游幼虫 浮浪幼虫(planula larva) (c)具有世代交替的水螅水母和旗口水母的实原肠胚,呈长圆柱形,其表面遍生纤毛,能在海中游动,称浮浪幼虫。虫体内、外两胚层组成,内胚层细胞集中于体内,没有空腔,故又称实囊幼虫。经在海中浮游几小时至数日之后,浮游幼虫附着于物体上,继续发育、生长。辐射幼虫(actinula)(d)筒螅(Tubularia)的浮游幼虫称为辐射幼虫。经短期浮游后,幼虫基盘触手的膨大末端,分泌粘液,借此吸附在物体上改营浮游生活。碟状幼体(ephyra)(e)某些钵水母如海月水母(Aurelia)的水母迭生体(Strobila)长大后,逐

2、一脱离母体,成为在水中浮游的碟状幼体。幼体的伞缘具深凹。它们大量捕食原生动物。蝶状幼体经生长发育后成为成体。 第2页/共20页 牟勒氏幼虫(Mullers larva) :这是蜗虫纲(Turbellaria)、多歧肠目(Polycladidae)的浮游幼虫。体呈卵形。具8个用于游泳的纤毛臂(或瓣),伸向后方。虫体背面前端有眼,口位于体的腹面。经漂浮几天后,进行变态而成为改营底栖生活的幼小多歧肠虫。第3页/共20页 帽状幼虫(Pilidium) : 这是异纽虫类(Heteronemertini)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幼虫直接由原肠胚发育而来)。幼虫形如具耳瓣的帽子,边缘遍生纤毛。口位于虫体的下方,

3、反口面顶端有l束长的纤毛,具感觉功能。帽虫幼虫营短期浮游生活后,经变态成为异纽虫的幼体。 第4页/共20页多毛类多毛类 一般,多毛类幼虫包括担轮幼虫和后期幼虫。有的学者将担轮幼虫又分为3个时期,即前担轮幼虫(Protrochophora)、担轮幼虫(trochophora)和后担轮幼虫(meta trochophora)。后期幼虫也称为疣足幼虫。 第5页/共20页软体动物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浮游幼虫,比较常见的有腹足类和瓣鳃类的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后期幼虫, 第6页/共20页 甲壳类甲壳类 大多数甲壳动物的发育要经过变态。从受精卵孵化后,需要经过多次蜕皮变态,才能发育成为成体。它们经历的发育期

4、随种类而异,不同种类的各个幼虫期的形态除无节幼虫相似外,其它幼体期也不相同。但也有些甲壳动物,如枝角类,端足类和糠虾类的受精卵是在育室中发育,成为与成体相似的幼体,并无明显的变态现象。 甲壳动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又大,是水域浮游幼虫的最主要组成者。不同种类的幼虫形态各异,现分别简介如下(常见种类): 第7页/共20页1鳃足类 鳃足类是一类低等甲壳动物,它的蜕皮变态次数较少。例如,卤虫(Atemia)的受精卵孵化为无节幼虫(nauplius),后者直接发为与成体相似的幼小个体。又如枝角类则大多没有幼虫变态,孤雌生殖卵在孵育囊中直接发育为与成体相似的幼体。2蔓足类 这类底栖动物的发育过程要经过两个浮

5、游幼虫期,即无节幼虫和腺介幼虫,又称介形幼虫(cypris larva)。第8页/共20页3桡足类 桡足类的幼虫包括无节幼虫和桡足幼体。这类幼虫是主要浮游幼虫之一,不但种类多,分布广,并且数量大。在我国各水域全年都可见到。它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淡水中亦然。 第9页/共20页4磷虾类 磷虾幼虫包括无节幼虫、节胸幼体、带叉幼体及节鞭幼体。各个发育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发育期其形态也不相同,虾的幼虫,尤其是节胸幼体和带叉幼体有时在夏、秋季浮游生物中也较常见。 第10页/共20页 腕足类腕足类(Brachiopoda) 舌贝幼虫(lingula larva) :这是腕足类海豆芽(Lingula)

6、的幼虫,身体被l无铰壳包被着,并有纤毛的总担(lophophore),它是幼虫的行动器官。这类幼虫在我国东南沿岸水域也较常见。 第11页/共20页(八)、棘皮动物(八)、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幼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纤毛沟的腕。这在不同纲的棘皮动物的幼虫形态并不相同,并有其各自的幼虫名称。 第12页/共20页 海百合纲 樽形幼虫(doliolaria larva) :身体长圆形,略似被囊类的海樽。顶端有1束感觉纤毛。体外有5条纤毛环。 第13页/共20页 海参纲 耳状幼虫(auricularia larva) :这类幼虫的外形和海星纲的羽腕幼虫相似,所不同的是2个纤毛环没有完全分开,而且,各腕很短小

7、。 第14页/共20页 尾索动物的蝌蚪幼虫(tadpole larva) : 这是海鞘类和海樽类的幼虫,其外形如蝌蚪,故而得名。身体可分为躯部和尾部。一般,身体透明。 第15页/共20页 半索类的柱头幼虫(tornaria larva) : 这是肠鳃类(Enteropneusta)的幼虫,左右对称,体上有纤毛环。顶端具脑板和顶纤毛束。口位于腹面中央。肛门开口于身体后端。 第16页/共20页 鱼类:鱼卵(fish egg)和仔鱼(fish larva) :在浮游生物中,常有许多浮性鱼卵。也常在浮游生物中看到仔鱼。这些鱼卵和仔鱼成为浮游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它们的鉴定,在渔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8、第17页/共20页二、浮游幼虫的生态特点1出现的周期性 由于一般动物,尤其是底栖动物,常有相当固定的生殖时期,幼虫的出现就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逢生殖季节,便有大量底栖动物的幼虫出现在浮游生物中。因此,可以根据各种幼虫的出现时期和次数来推测各类动物的生殖时期和次数。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2出现的短期性 幼虫仅仅是动物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可能在海中浮游很久。那些阶段性浮游动物,经变态后,使改营底栖或游泳生活;即使是终生性浮游生物,其幼虫阶段也是短暂的。幼虫浮游时期的长短随种类而异,同时也受着外界环境因素,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影响。有些种类如螺旋虫(Spirorbis) 的幼虫期很短,只

9、有几个小时;而有些种类的幼虫如刺龙虾(Panulirus interruptus)的叶状幼虫的浮游时间很长,竟达7个多月之久。3分布的不均匀性 由于各类底栖动物的密集区不同,幼虫的分布显得很不均匀:有些幼虫在这个海区很多,而在另一个水域,却很稀少,甚至完全没有。如果海流较恒定,我们可从幼虫的分布中,大致看出底栖动物的分布概貌,这对动物地理学研究有所帮助。 第18页/共20页2影响幼虫变态的因素 (1)温度 加热能加速变态,而冷却会抑制变态。例如,帘蛤(Mercenaria)的幼虫在30高温下,整个种群能在57d内完成变态,而温度降至18,则需1624d之久。 (2)离子浓度 如多量Cu2+或Ca2+,能加速苔藓动物的双壳幼虫的变态。可是多活的Mg2+或K+ 则抑止变态。 (3)氨基酸含量 某些氨基酸也有促进海鞘类蝌蚪幼虫变态的作用。 (4)其它因素 研究表明(Eckelbarger,1975),帚毛虫的后期担轮幼虫如果受到本种成体分泌的一种胶质(cement)的刺激,就会加速变态。 从上述研究的情况看来,幼虫具有一定的选择底质的能力。这可说是近年来幼体生态学的一个突破。至于选择底质的生理机制,则尚未完全明了,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第19页/共20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20页/共20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