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1.3.2 探索碱的性质导学案 浙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424862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科学上册 1.3.2 探索碱的性质导学案 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1.3.2 探索碱的性质导学案 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 1.3.2 探索碱的性质导学案 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 1.3.2 探索碱的性质导学案 浙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科学上册 1.3.2 探索碱的性质导学案 浙教版学习目标1. 列举常见的碱的主要性质;2.能概述碱的共性,并能说明原因,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 举例说明常见的碱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4.知道强碱的使用。重点: 碱的个性难点:碱的个性【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前预习书本16-18页,然后完成基础部分。课前小组对学、群学;课内讨论预习中产生的困惑,并将遗留问题汇报进行组间交流,时间5分钟。)1氢氧化钠NaOH :(1)俗称: 、 。(2)易 ,易和空气中 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2氢氧化钙Ca(OH)2 :俗称: 、 。3你还有哪些发现和困惑? 【要点部分】(学习程序:课内小组根据流程及

2、演示实验安排进行实验合作研讨。时间共25分钟。)1 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活动 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 这一反应常用来检验 的存在。思考 (1)若要吸收或者除去二氧化碳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硫排入大气有何危害?如何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呢?危害是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的酸性气体,如:H2S,SO2,HCl.总结:酸性气体与酸的区别: (3)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原因: 化学方程式: (4)氢氧化钠或

3、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口放置,这是为什么? 化学方程式: 思考: 请找出以上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点。(从物质的种类来分析)结论: 都是氧化物, 都是碱, 都是盐。共同点是:非金属氧化物+碱= 做一做 在初三(6)班的科学课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两瓶无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以区别。(1)如果你是初三(6)班的学生,你认为可滴加什么试剂加以区别? (2)在实验操作前,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这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 性。(3)在交流实验方案时,李明同学认为可将二氧化碳气体分别通入这两种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加以区别。但张明同学不赞同李明同学的方案,请说明张明

4、同学不赞同的理由 2碱能跟某些盐反应活动:(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现象:氯化铜显 色,氯化铁显 色。(2)在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化学反应方程式: 思考:请参照上述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硫酸镁、硫酸锌等盐都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絮状沉淀。化学方程式1: 2: 找出以上四个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点: 结论:碱能跟某些盐反应。通式:碱+盐= 【拓展部分】(学习程序:课内独立完成,先组内校对,再展示汇报。时间5分钟。)1向下列溶液中分别滴加NaOH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AFeCl3溶液 BMgCl2 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2向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可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顺序为( )A红蓝紫 B蓝红紫 C蓝紫红 D红紫蓝3.燃煤锅炉的烟囱冒出的浓烟中含有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消除污染的方法一般是将浓烟通入( )A 盐酸 B 碱溶液 C 盐溶液 D 水4.某废液中含有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或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经检测该废液的pH小于7,则该废液中不存在的是( )A 硫酸铜 B 氢氧化钠 C 硫酸 D 氯化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