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一课时)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406111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1.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一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一课时)说 课本文是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指导性文章,全文内容看似庞杂,但并不难懂。诗人创造了诗的形象,读者的欣赏活动则是一种再创造,这是全文的主旨,全文的纲。至于“泡”“找”“进”“猜”“补”,无论哪一点都是一种再创造,都是由“纲”派生出的一个“目”。理解了这种“纲”“目”关系,本文一系列的观点就融会贯通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课文内容的关键是掌握两个“系统”,一个是“诗歌特点系统”,一个是“欣赏诀窍系统”。“诀窍”,要抓住十个字:“再创造”“想像”“泡”“找”“进”“猜”“补”。抓住了十个字,全文就了然于胸。“泡”“猜”是现成的说法,“

2、找”“进”“补”是模仿出来的,有助于掌握内容。方法理解和掌握以后要学以致用,可以和高考要求的诗歌鉴赏题挂钩,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另外学习本文不但要学习作者所讲的欣赏诗歌的方法,而且要学习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作者所以能有这么丰富的见解,在于他能根据诗的特点讲欣赏,能把诗的特点看成一个系统,从而把欣赏的诀窍也看成一个系统,这样就不至于停留在笼统的想像的层面上,而能深入细致系统地加以分析,讲出一套道理来。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散文的欣赏、小说的欣赏、戏剧文学的欣赏,乃至一切艺术种类的欣赏,都要从欣赏对象的特点出发。可设计题目让学生作一个探究性作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想

3、像活动”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学习几种诗歌鉴赏的具体方法以及作者研究问题的视角和方法。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根据事物特点提出对策的能力。3.情感目标:借助方法指导和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研究兴趣。教学重点通过信息筛选掌握文章主旨及“纲”和“目”的关系。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即两个“系统”:“诗歌特点系统”和“欣赏诀窍系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导评法、演绎法教学用具投影学习导航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第四课自读课文,它与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说“木叶”相比,虽然都与诗歌鉴赏有关,但研究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却不竟相同,本文着重讨论了诗歌鉴赏中

4、“想像活动”的重要性,并针对诗歌的特点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学以致用,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把文中介绍的方法融会贯通,自觉地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去。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大家读过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词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映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们觉得这样的评价有道理吗?如果真的这样改,那么诗的意境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为“千里”“四百八十寺”并非实指,读者通过这些跨越时空的词语,能对江南的春色产生无限的遐想。其实,无

5、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鉴赏都离不开想像。有人说,没有想像,就没有文学,就没有文学家。这话听起来有点偏激,但我想,没有想像,就没有真正的读者,就没有真正的鉴赏家。如果你对此还表示疑惑的话,就带着思考来学习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二、整体初读1.自由朗读全文,勾画重要字词句子。2.制定“学案”。本课学习要掌握哪几个目标,通过什么方法来达成?延伸学习和探究的方向是什么? 能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能概括全文的主旨,能说清全文的结构特点。能归纳并理解诗歌鉴赏的“诀窍”:“再创造”“想像”“泡”“找”“进”“猜”“补”。课外延伸能运用自己刚学过的方法鉴赏诗歌;能借鉴作者研究问题的视角归纳其他文学体裁的

6、鉴赏方法。三、归纳提要1.筛选信息全文的主旨是什么?围绕主旨作者阐述了哪几个方面?找出关键句。主旨: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关键句:第5段:作为读者,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长干曲也好,沙扬娜拉一首也好,希望这种欣赏的结果,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与主旨呼应)第6段: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练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泡)第8段: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

7、,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第9段:欣赏诗歌,由于它极精练,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它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找)第10段:这个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第11段: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进)第12段: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因为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要“猜”。(猜)第13段:我们读诗时会感觉到,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动性很大。为了使上述所

8、谓的“综合性思考”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对这种不连贯进行“加工”即把不连贯的地方加以填补,这无论对旧诗新诗都是需要的。(补)2.默读全文,理清结构(第15段)用例子说明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第613段)具体说明怎样进行再创造:泡、找、进、猜、补。四、重点解读思考:作者提出诗歌欣赏方法的依据何在?(板书)诗歌的欣赏活动是由诗歌特点决定的。作者根据诗歌的特点谈欣赏要求,举了许多例子详加阐释。例如,诗的特点是诗人通过想像创造诗的形象,抒发感情,这就决定了欣赏诗歌要通过想像再现诗的形象,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又如,诗的特点是浓缩,这就决定了欣赏诗歌要有“泡”这道工序。 又如,诗的特点是含蓄,言

9、在此而意在彼,这就决定了欣赏诗歌要“找”出隐含的情思。 又如,诗的特点是抒情,这就决定了欣赏诗歌要能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中获得共鸣。又如,诗的特点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精约,概括,这就决定了欣赏诗歌要“猜”,由一到十,由少到多。 又如,诗的特点是语言不连贯,断断续续,跳跃性很大,这就决定了欣赏诗歌要“补”,不连贯的地方要加以填补。 五、探究质疑运用刚刚所学的五种方法来进行诗歌鉴赏。1.理解下列诗的内容并指出分别可以运用哪种方法加以想像?我和世界:我走入世界/我失了自己/我找回了自己/同时,失了那世界/(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是理性思考范畴“猜”)辛弃疾“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

10、秋”(这需要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是情感范畴“进”)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写“恨”,这是“虚”。恨什么?恨昨夜一梦。梦什么?梦见的是上苑美景,有什么可恨呢?于是留下一片空白,引发读者由梦境去想像,去吟味思索出旧时盛况的背后所隐藏的极愁极恨。诗词的语言“跳跃性”很大,句与句之间往往是间断的,这间断的部分,就是为读者的想像留下的回旋的空间。这种留白称为“结构空白”“补”)小诗:假设我没有记忆/现在我已是自由的了/人类用记忆/把自己缠在笨重的木桩上/(用含蓄的语言告诉人们耽于记忆是没有出路,没有希望的,要享有自由,追求进步,必要时就得善于

11、忘却“找”)陶渊明的饮酒:“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用象征性的语言赞颂了坚韧、傲然的品质“泡”)2.鉴赏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问卷帘人”,问什么?未知,成为“断脉”。“知否,知否?”又未答,意脉又“断”,要“补”;最后推出的“绿肥红瘦”无限凄怨,却又妙在含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要“进”;作者何以要如此感慨?要“猜”。六、拓展延伸研究性学习:关注作者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探究一下其他几种体裁文章的鉴赏方法。体裁特点方法散文小说剧本延伸阅读略板书设计学习卡片积累下列词语:唐突羞窘邂逅愉悦洞悉缱绻(qin qu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