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专题分类突破五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练习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328095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专题分类突破五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专题分类突破五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专题分类突破五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专题分类突破五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练习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专题分类突破五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练习新版浙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专题分类突破五简单机械及机械效率练习新版浙教版, 探究点1理解杠杆平衡条件)【例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例1图(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左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消除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便于直接读出力臂。(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F1l1F2l2_。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存在偶然性,不具普遍性。(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杠杆自重影响实验结果_。变式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甲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甲:A较重;乙:B较重

3、;丙:A、B一样重。(1)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判断A、B的轻重。甲乙丙变式图所用器材:_天平_。操作方法:_把A、B两段胡萝卜分别放入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_。现象及结论:天平指针向哪边偏转,哪段胡萝卜就重。(2)为进一步研究类似A、B轻重的问题,某同学在一根有等距离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景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的实验,可以判断_甲_(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想正确。根据图乙中所示的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这个结论是否正确?_不正确_。用图丙所示的装

4、置,怎样通过实验说明该结论是否正确?写出具体实验步骤:a将弹簧测力计斜拉,保持杠杆水平平衡;b.读出动力即弹簧测力计示数F1;量出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l1;c.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三个钩码的重力即阻力F2,量出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l2;计算可知结论不正确。探究点2杠杆的动态平衡例2图【例2】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A和B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A杠杆不能平衡,左端下沉B杠杆仍能平衡C杠杆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无法判断变式1图变式1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

5、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B)A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B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C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D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变式2图变式2如图所示,一根可绕O点转动的均匀硬棒重为G,在棒的一端始终施加水平力F,将棒从图示位置缓慢提起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B)AF的力臂变小,F的大小变大BF的力臂变大,F的大小变小C重力G与它的力臂乘积保持不变D重力G与它的力臂乘积变大探究点3杠杆中最小力问题【例3】 如图所示,画出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力的示意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例3图例3答图变式如图所示,AOB为轻质杠杆,O为支点,OAOB,在杠杆的B端挂

6、一重20 N的物体,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在A端施加的力F至少为_20_N。并把这个力的作用线在图上画出。变式图变式答图探究点4理解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例4】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D)AB C D变式如图所示,用10 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变式图AB受到的摩擦力为3 N,方向水平向左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 m/sC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 W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

7、力F增大到12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 N探究点5掌握功和功率及机械效率的分析与计算【例5】某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a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从200 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组装滑轮组的绳子b被拉断,每次物体拉动的距离均为2 m。通过实验绘出了该滑轮组机械效率随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例5图(1)动滑轮重力;(2)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该滑轮组的有用功率;(3)一个重500 N的同学利用该滑轮组,想独自用竖直向下的力拉断绳子b,请你通过计算

8、分析他能否实现。解:(1)由图乙可知,当f1200 N时,150%,通过滑轮组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则有用功:W有用1f1s,由题知,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额外功:W额外G动s,则总功:W总1f1sG动s,所以,150%解得动滑轮重:G动200 N;(2)当280%时,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280%解得:f2800 N;滑轮组的有用功率:P有f2v800 N0.2 m/s160 W;(3)由图乙可知,当f31 600 N时,绳子刚好被拉断,由于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绳b承受的最大拉力:F3(f3G动)(1600 N200 N)600 N因为人的重力为50

9、0 N,竖直匀速拉动,所以绳子对人的最大拉力等于人的重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人给绳子的最大拉力为500 N,由于绳子b承受的最大拉力大于人给绳子的最大拉力,所以该同学不能拉断绳子b。变式如图所示,用力F将重为100 N的物体匀速拉上高为1 m、斜边长为2 m的斜面,已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1)求所用的拉力F大小;(2)若物体重为G,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f,斜面长为s,高为h,拉力为F。很多同学都认为,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拉力F与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试根据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之间的关系,证明:拉力Ff。变式图(1)解:W有用Gh100 N1 m100 J,W总125 J,F62.

10、5 N;(2)证明:由于W总FsW额fsW有用GH,W总W有用W额故W总W额,即Fsfs,所以Ff。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B)A. 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第2题图2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1;用乙滑轮所做的功为W2,机械效率为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AW1W212 BW1W212CW1W212 DW1W212 第3题图3如图所示,整个装置

11、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和摩擦不计,弹簧测力计A、B、C的示数分别为FA、FB、FC,则可以判断(B)A3FA2FBFCB6FA3FB2FCC弹簧测力计A对墙壁的拉力大于FAD弹簧测力计B对墙壁的拉力小于FB第4题图4如图所示,用10 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B受到的摩擦力为3 N,方向水平向_右_(选填“左”或“右”);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_1_W;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 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不变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5题图5如图所示,斜面长

12、4 m,高2 m。质量为50 kg的小明站在斜面顶端,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75 N的拉力将100 N重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g10 N/kg,那么(D)A. 小明对物体做的总功为1 300 JB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C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为75 ND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为25 N6从地面上搬起重物,我们的常见做法是弯腰(如图甲)或人下蹲弯曲膝盖(如图乙)把它搬起来,哪种方法好呢?下面就建立模型说明这个问题。把脊柱简化为杠杆如图丙所示,脊柱可绕骶骨(轴)O转动,腰背部复杂肌肉的等效拉力F1作用在A点,其实际作用方向与脊柱夹角为12且保持不变,搬箱子的拉力F2作用在肩关节B点,在B点挂一重物

13、代替箱子。用测力计沿F1方向拉,使模型静止,可测出腰背部复杂肌肉拉力的大小。接着,改变脊柱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可改变杠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第6题图(1)在丙图中画出F2的力臂L2。(2)当增大时, F1如何变化?(3)对比甲图和乙图中的两种姿势所对应丙图中的两种状态,分析哪个图中人的姿势比较正确。解:(1)延长F2作用线,由支点作其作用线的垂线,L2是其力臂,如图:第6题答图(2)由图可知:当增大时,力臂L2变小;由于拉力F1的方向与脊柱夹角始终为12,且OA这段距离不变,则O点到F1作用线的距离不变,即动力臂不变,阻力为箱子的重力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变小;(3)比较甲

14、、乙两种姿势可知:甲的支点太高,在搬起物体时,阻力臂减小得慢,则腰背部复杂肌肉的等效拉力F1要比较长时间使用较大的力,所以甲姿势不正确,乙姿势比较正确。故答案为:(1)如上图;(2)变小;(3)乙第7题图7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支点和杠杆的摩擦不计)问:(1)重为5 N的钩码挂在A点时,小金的拉力F为4 N。钩码上升0.3 m时,动力作用点C上升0.5 m,此时机械效率 1为多大?(2)小金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仍用该实验装置,将钩码移到B点,再次缓慢提升杠杆使动力作用点C仍然上升0.5 m。与

15、第一次相比,他的拉力F将_不变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2与1的大小,并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导。【解析】(1)有用功:W有用Gh5 N0.3 m1.5 J,总功:W总Fs4 N0.5 m2 J,机械效率:W有用/W总100%1.5 J/2 J100%75%;(2)减小,100%因为杠杆升高的高度不变,所以克服杠杆自重所做的额外功不变(即W额G杠杆h杠杆不变);由于悬挂点B更接近支点,所以钩码提升的高度减小,根据W有用Gh可知,有用功减小;从上面的表达式可知:W有用减小、W额外不变,所以变大,分母变大,就减小;即21。8如图所示是起重机吊臂上滑轮组的示意图。用该滑轮组将

16、一些规格相同的石板匀速提升到2 m高的平台上,若每块石板的重力均为1.2104 N,当滑轮组一次提升一块石板时,钢丝绳的拉力F的功率为3 000 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摩擦和钢丝绳的重力,求: (1)在此过程中,石板匀速上升时的速度是多少?(2)若该滑轮组一次匀速提升两块石板到同一平台上,则此时钢丝绳的拉力F是多少?第8题图【解析】(1)根据可得总功:W总3104 J,由P可得拉起石板的时间:t10 s,所以石板的上升速度:v0.2 m/s;(2)由W额G动hW总W有可得动滑轮重力:G动3 000 N,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绳子段数n3,不计摩擦和钢丝绳的重力,由F(G物G动)可得

17、,当滑轮组一次提升两块石板时拉力为:F(21.2104 N3 000 N)9 000 N。9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质量m10 kg,在F的作用下,以0.4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求:(1)拉力F为多少?(2)物体受到水平面的阻力是多少?(3)在10 s内拉力做功多少?(4)拉力的功率多大?第9题图解:(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示拉力FF示f2F示210 N20 N;(2)因为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到的阻力fF示10 N;(3)分析滑轮可知,n2,拉力端移动速度:vv物0.4 m/s0.2 m/s,拉力端移动距离svt0.2 m/s10 s2 m,拉力做功:WFs20 N2 m40 J(4)拉力的功率:P4 W。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