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化学第3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1节醇酚第1课时醇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319480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中化学第3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1节醇酚第1课时醇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中化学第3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1节醇酚第1课时醇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高中化学第3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1节醇酚第1课时醇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化学第3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1节醇酚第1课时醇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化学第3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1节醇酚第1课时醇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选修(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化学第3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1节醇酚第1课时醇课后素养演练新人教版选修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名称应为2甲基2丙醇B2甲基3,6己二醇根据羟基数目分类应属于二元醇C的名称为4甲基3,4己二醇D的名称为3,6二乙基1庚醇解析:A选项由命名方法可知正确;B选项由名称写出结构简式是:,故此命名方法错误,正确的是:5甲基1,4己二醇;C选项的名称应为3甲基3,4己二醇;D选项中最长的碳链应为8个碳原子。应选A。2为缓解能源紧张,部分省市开始试点推广乙醇汽油。下列有关乙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A乙醇和甲醇互为同系物B乙醇不能用玉米生产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 D乙醇只能发生

2、取代反应解析:玉米富含淀粉,可以发生反应:(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2CH3CH2OH2CO2;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能发生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等。3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温度计插入到反应物液面以下B加热时要注意使温度缓慢上升至170C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D生成的乙烯中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析:本实验温度计所测温度为反应时的温度,所以温度计应插入到反应物液面以下,A正确;加热时应使温度迅速上升至170 ,减少副反应的发生,B错误;浓硫酸使有机物脱水炭化,并且氧化其中成分,自身

3、被还原产生SO2,所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生成的乙烯中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正确。4甲醇、乙二醇、丙三醇中分别加入足量金属钠,产生等体积的氢气(相同条件下),则上述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是(D)A236 B3:2:1C4:3:1 D6:3:2解析:假设它们生成H2为3 mol,则消耗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依次为:n(甲醇)6 mol。n(乙二醇)3 mol。n(丙三醇)2 mol。即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5下列关于羟基和氢氧根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二者相同B羟基比氢氧根离子少一个电子C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D氢氧根离子的性质比羟基的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羟基和氢氧根离

4、子的区别。羟基(OH)和氢氧根离子(OH)仅从组成上讲,其组成元素和各元素的原子数目都相同。但从电性上看,OH呈电中性,而OH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从存在形式上看,OH不能独立存在,而OH可以独立存在,因而OH不如OH稳定。其电子式分别为:。故正确答案为A。6有关下列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D)A两者都能发生消去反应B两者都能在Cu作催化剂时发生氧化反应C相同物质的量的和分别与足量Na反应时,产生H2的量D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故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不正确;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B不正确;和中的羟基数目相同,故等

5、物质的量的和与足量Na反应时,产生H2的量相等,C不正确。7某有机物6 g与足量钠反应,生成0.05 mol氢气,该有机物可能是(B)ACH3CH2OHBCCH3OHDCH3OCH2CH3解析: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必含OH,从而可迅速排除D选项。其余几种选项中的物质均为一元醇,一元醇与钠反应的通式为:2ROH2Na2RONaH2,即2 mol一元醇可生成1mol H2,若生成0.05 mol H2,则该一元醇的物质的量应为0.1 mol,又因为其质量为6 g,所以该醇的摩尔质量应为60 gmol1。故正确答案为B。8今有组成为CH4O和C3H8O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脱水反应,可能

6、生成的有机物的种数为(C)A3种B4种C7种D8种解析:本题考查饱和一元醇的通式、同分异构体及醇的脱水方式。CH4O可写成CH3OH;C3H8O可写成CH3CH2CH2OH或。分子内脱水产物:CH3CH=CH2。分子间脱水产物有:CH3OCH3、CH3CH2CH2OCH2CH2CH3、CH3OCH2CH2CH3、。9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是(D)AB(CH3)2CHOHCCH3CH2C(CH3)2CH2OHDCH3CH2C(CH3)2OH解析: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含H。可见B、D能发生消去反应。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是含H,可见D不能发生催化氧化,故选D。10松油醇是

7、一种调味香精。它是、三种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由松节油分馏产品A(下式中的18是为区分两个羟基而人为加上去的)经下列反应制得:试回答:(1)松油醇的分子式为_C10HO_。(2)松油醇所属的有机物类别是_a_。a醇_b酚_c饱和一元醇(3)松油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a、c_。a加成_b水解_c氧化(4)在许多香料中松油还有少量以酯的形式出现。写出RCOOH和松油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写结构简式:松油醇,松油醇。解析:本题是根据有机物的结构来推断物质的组成、种类、性质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1)根据松油醇的结构简式容易写出其分子式,但要注意OH中的氧原子是18O。(2)松油醇的结

8、构中含有环己烯的结构单元,所以属于醇类。(3)松油醇的结构中含有C=C键和醇羟基,所以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4)注意酯化反应的历程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松油醇分子中的18O应该在酯中。(5)只要清楚消去反应的历程是在相邻的两个C原子上分别脱去OH和H,不难得到两种醇的结构简式。11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试管夹均未画出)。图中A处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B处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处为无水CuSO4粉末,D处为碱石灰,F处为新制的碱性Cu(OH)2悬浊液。(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_B、E、A、F_(填

9、代号)。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KMnO4K2MnO4MnO2O2。(2)为使A中乙醇平稳地汽化成乙醇蒸气,常用的方法是_将试管放入78(或略高于78)的热水浴中_。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_吸收F中的水蒸气,防止F中的水蒸气与无水CuSO4反应_。(3)能证明乙醇反应后所生成的产物的现象是_C处无水CuSO4粉末变蓝,F处产生红色沉淀_。(4)图中G导管倾斜的作用是_使乙醇蒸气冷凝液回流到A试管中_。(5)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H3CH2OHCH3CHOH2。解析:本实验是验证乙醇的

10、催化氧化,由装置可知在B处是发生该实验的位置,则可分析出A、E是提供反应物乙醇和O2的装置。而F则是验证产物的装置,再结合问题可顺利解答。素 能 拓 展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属于醇羟基被取代的是(D)A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B乙醇和乙酸的反应C由乙醇制乙烯的反应D乙醇和浓氢溴酸溶液的反应2已知某些饱和一元醇的沸点()如下表所示:甲醇1丙醇1戊醇1庚醇醇X6597.4138176117则醇X可能是(B)A乙醇B丁醇C己醇D辛醇解析:由表中数据知,随分子中碳原子数增多,饱和一元醇的沸点升高。117介于97.4与138之间。3下列化合物中,既不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又不能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也

11、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A)A丙烷B乙醇C乙酸D丙烯解析:B项,乙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错误;C项,乙酸能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D项,丙烯既能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错误。4有机物M的分子式为C4H10O,M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则M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B)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说明含有羟基,所以该物质是丁醇。丁醇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而丁醇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OH、 CH3CH2CH(CH3)OH、(CH3)3COH、(CH3)2CHCH2OH,共4种,则生成的

12、酯有4种。5相同的反应物若使用不同的反应溶剂,可得到不同的产物。如:C2H5OHCH3CHOH22C2H5OHCH2=CHCH=CH2H22H2O2C2H5OHC2H5OC2H5H2O;又知C2H5OH在活性铜催化下,可生成CH3COOC2H5及其他产物,则其他产物可能为(A)AH2BCO2CH2ODH2和H2O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下式2C2H5OHCH3COOC2H52H2。6某有机物CnHxOy完全燃烧时需O2的物质的量是该有机物的n倍,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为1:1,该有机物分子中n、x、y的关系是(D)Ax:y:n1:2:2Bx:y:n3:2:1Cx:y:n6:3:2Dx:

13、y:n2:1:1解析:因为n(CO2):n(H2O)1:1,所以n(C):n(H)1:2,即n:x1:2x2n,排除ABC三项;又CnHxOy燃烧所需氧气是其物质的量的n倍,则nn代入x2n得:yn,所以x2n2y,选D。二、非选择题7回答有关以通式CnH2n1OH所表示的一元醇的下列问题:(1)出现同类同分异构体的最小n值是_3_。(2)n4的同分异构体中,氧化后能生成醛的醇有_2_种,它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2CH2OH、。(3)具有同分异构体的醇跟浓硫酸混合加热时,只能得到一种不饱和烃(烯烃类),符合这一结果的醇的n值为_3_。解析:(1)分子式为CnH2n1OH的饱和一元醇中,甲

14、醇、乙醇没有同类的同分异构体,C3H7OH有两种醇结构:和即饱和一元醇出现同类同分异构体时最小n值为3。(2)只有伯醇才能氧化成醛即:CH2OHCHO,当n4时,能氧化成醛的醇可写成C3H7CH2OH,C3H7只有两种异构体:CH2CH2CH3和,故n4的饱和一元醇中能氧化为醛的两种结构为:。(3)在CnH2n1OH中,n 1(CH3O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n2(CH3CH2OH)消去只生成CH2=CH2,无同分异构体;n3时无论CH3CH2CH2OH还是消去也只生成CH2=CHCH3;只有n3时,如n4时,CH3CH2CH2CH2OH消去生成CH2=CHCH2CH3,而消去生成。8(1)(填

15、序号)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_。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0.100 0 molL1KMnO4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 g干燥的NaCl固体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配制Al2(SO4)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2)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

16、定乙醇与钠反应(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试完成下列问题: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_广口瓶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至广口瓶底部_。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氢气体积将_偏大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请指出能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_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从漏斗中缓慢滴加无水乙醇_(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解析:(1)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橡胶管,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托盘天平的最小分度值为0.1g,不能称量准确至0.01 g的样品;

17、瓷坩埚成分中含有SiO2,可与Na2CO3等碱性物质在高温下反应;由胶体的制备原理可知,应向沸水中加入FeCl3饱和溶液制备胶体,而向碱液中加入FeCl3时只会生成Fe(OH)3沉淀,本题答案应为。(2)要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确定产生H2的体积,广口瓶中的进气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而排水导管应伸入到广口瓶底部。由于等质量的水和乙醇,水的物质的量大于乙醇,与金属钠作用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用含水乙醇代替无水乙醇时,所得H2体积偏大。要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首先要保证该装置不能漏气,为使排出水的体积等于产生氢气的体积,则乙醇的加入速率不能太快,为确保定量乙醇完全反应,金属钠应稍过量。本题

18、综合考查有关实验的安全性操作,仪器的精度及误差分析等内容。9已知除燃烧反应外,醇类发生其他类型的氧化反应的实质,都是在醇分子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氧化为一个新的羟基,形成不稳定的“偕二醇”。接着在“偕二醇”分子内的两个羟基间脱去一分子水,生成新的物质。上述反应机理,可表示为:试根据此反应机理,回答下列问题(有机物写结构简式):(1)写出1丁醇在Ag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CH3CH2CH2CH2OHO22CH3CH2CH2CHO2H2O。(2)写出CH2Cl2在165及加压时发生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CH2Cl2H2OHCHO2HCl。(3)判断并写出将2甲基2丙醇加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的现象:_不褪色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醇类氧化成醛类的过程。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可知,可以由制取,则1丁醇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CH2CH2OHO22CH3CH2CH2CHO2H2O。CH2Cl2水解可生成HOCH2OH,然后该二元醇脱水生成HCH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l2H2OHCHO2HCl。2甲基2丙醇为,由于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被氧化为醛或酮,因此该醇加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不会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