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五章检测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302388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五章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五章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五章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五章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五章检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五章检测试题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3、4、8、9、13、27地质构造及其应用10、21、22、28河流地貌的发育5、6、7、16、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1、12、14、15、18、19、20、23、24、25、2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秦直道是与长城、兵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迹,它始建于公元前212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读图,回答12题: 1.咸阳附近地形区形成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断层中的岩块下降,河流堆积D.褶皱中的背斜成谷2.据考证,昭君出塞时走的就是这条道。他们在沿途看到

2、的景象可能是() A.地势高低起伏不平、峰林耸立B.人们在农田里收割谷子C.一个个平顶的房子散落于沟谷附近D.成片的荒漠风沙肆虐解析:1.C2.B第1题,咸阳位于渭河平原,渭河平原是岩体断裂下陷后,河流泥沙在上面沉积而形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秦直道贯穿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民居主要为窑洞,谷子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 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甲处是世界上多火山地震发生地区,其形成原因是()A.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B.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D.处于大西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4.乙处海湾的形成是由于() A.流水的侵蚀作用B.冰川的侵蚀作用C.海浪的侵蚀作用D.风

3、力的侵蚀作用解析:3.C4.B第3题,甲处为冰岛,因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多火山、地震。第4题,乙处为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型海岸,它是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关系示意图(虚线abcde为实际线)”,回答57题:5.一般情况下,“V”型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A.ab B.cdC.de D.df6.促使下蚀速度VbVa的因素最有可能是()A.海拔高 B.流量大C.岩性软 D.位于断层上7.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河段()A.鄂毕河 B.圣劳伦斯河C.黄河 D.莱茵河解析:5.A6.B7.C第5题,“V”型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是

4、流水强烈的下蚀作用形成的,图中ab和bc段下蚀作用较强。第6题,abc段侧蚀作用小于下蚀作用,即该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b处下蚀作用最强,可能是落差大,也有可能是流量大。第7题,df段以侧蚀作用为主,说明在该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下蚀作用很小。这些特点与黄河下游相近:地上河,河床高,以侧蚀作用为主。黄河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据此回答89题:8.每年黄河输入渤海的泥沙有十亿吨,但渤海的轮廓形状基本没有改变,是由于()A.泥沙被海水带出渤海B.渤海地壳一直在下沉C.泥沙量太少,影响不大D.泥沙被人工大量挖走9.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潮流搬运能力增强渤海区下沉速度增快

5、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B.C.D.解析:8.B9.B第8题,由于渤海地壳不断下降,黄河输入的泥沙沉积刚好填充了地壳下降的部分。第9题,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流速减小,泥沙往往易于沉积形成地势低平的湿地,所以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了黄河口湿地;黄河泥沙越大,在河口越容易形成更多的湿地;以前由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不注重生态建设,使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湿地;但近年来由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加强,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到达河口的泥沙量有所下降;同时黄河水在下游地区被河南、山东大量取水,使到达河口的水量减少,也影响了冲刷到河口的泥沙量;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河口湿

6、地增势趋缓。(2011济南调研)下面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顶部先受张力,后流水侵蚀而形成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形成11.若图中甲山为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谷两侧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谷两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甲山北坡自然带类型较南坡多D.甲山北坡的针叶林带海拔高于南坡解析:10.C11.B第10题,图中河谷是断裂陷落后,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形成的。第11题,河谷两侧均位于暖温带,故植被类型为落

7、叶阔叶林。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1213题:12.导致图示地区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洋流C.地形 D.海陆位置13.P处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解析:12.C13.C第12题,图中植被由常绿林到落叶林再到针叶林的变化是由热量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而这三种植被所处的纬度条件基本无差别,但海拔有着明显的差异,即地形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第13题,根据纬度和大陆西岸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7月为该地的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因此搬运作用强烈,在河流出山口的P处堆积作

8、用显著。(2011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14.该山地分布在()A.高原山地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温带沙漠气候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15.北坡比南坡()A.光照强 B.坡度陡C.水分多 D.林地少解析:14.B15.C第14题,黑垆土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土壤,结合图中方框内信息判断该山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故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第15题,从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可以看出,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该山地位于北温带,北坡属于阴坡,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南坡较陡,故B项错误;图中山地北坡林地明显多于南坡,在阴坡光照较少

9、的情况下更适宜林地发育的原因是北坡水分多,故C项正确,D项错误。读图,回答1617题:16.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B.甲c堆积兴建仓库C.乙a堆积种植农作物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17.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A.a线 B.b线C.c线 D.a线或c线思维导图:答案:16.C17.A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分布图”,回答1820题:18.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甲丙乙19.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20.丙山上苔原

10、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 B.海拔低C.处于阳坡 D.处于背风坡解析:18.A19.A20.B第18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第19题,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热量和水分条件共同决定的,其中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第20题,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低,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2011年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2122题:21.图

11、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22.与图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图B.b图C.c图D.d图思维导图:答案:21.C22.D根据表中资料,回答2325题:97W附近某山地东坡年均温、自然带垂直分布表海拔(m)6406401 8001 8003 4203 4204 1004 1005 700年均温()2428182412186126自然带热带雨林带23.下列选项中,数码代号、自然带、农作物的正确组合是()A.常绿阔叶林带水稻B.高山针叶林带玉米C.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花生D.高山草甸带小麦24.若该山地有人类居住,则最

12、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是()A.自然带所在地B.自然带所在地C.自然带所在地D.自然带所在地25.对该山所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终年受赤道暖流的影响B.东北信风对自然带基带的形成有影响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D.河流流程长解析:23.A24.A25.B第23题,该山基带是热带雨林带,根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以推断出表中所代表的自然带应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故B、C项不正确;又由于小麦生长的最高海拔限为4 000米,故D项错。第24题,通过比较可知,最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应该是自然带所在地。第25题,由该地经度位置(97W)和山麓自然带类型确定该山地位于

13、中美洲地区,不受赤道暖流影响,山地东侧的山麓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该山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河流短小。二、综合题(共50分)26.(2011鞍山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22分)材料一我国部分区域图材料二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1)材料一中A是(山脉),B是(山脉),C是(山脉),D是(山脉)。(2)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可能属山脉;可能属山脉;可能属山脉;可能属山脉。(填字母)(3)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C.针阔叶混交林D.落叶阔叶林(4)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中森林分

14、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5)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 。(6)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7)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 ,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1)题,根据A、B、C、D山脉的位置判断其名称。第(2)题,根据各山地自然带判断所属山脉。 第(3)题,是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带之上为针叶林带,故M带应为针阔叶混交林带。第(4)题,、两侧自然带分布不同主要都与降水因素有关。第(5)题,是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不同,故南北坡基带不同。第(6)、(7)题,由于基带与水平带一致,故基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5、规律,基带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阿尔泰山阴山太行山秦岭(4分)(2)BDAC(4分)(3)C(2分)(4)南坡降水丰富(3分)(5)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3分)(6)热量由赤道到两极(3分)(7)水分从沿海向内陆(3分)27.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写出地貌名称:A。(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他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3)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中到达最高海拔考察

16、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图,图中显示的主要地貌有和。(4)下列成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第(1)题,由地貌景观图可知A为风蚀蘑菇。第(2)题,海南的三亚是沿海城市,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海水侵蚀地貌。第(3)题,在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角峰、冰斗、U型谷等冰川侵蚀地貌。第(4)题,“积沙成滩”指的是堆积作用,“泥沙俱下”指的是搬运作用,而“山崩地裂”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侵蚀的结果,“水滴石穿”指的是侵蚀作用。答案

17、:(1)风蚀蘑菇(2分)(2)B海水侵蚀作用(4分)(3)C角峰、U型谷、冰斗、刃脊(答出两个即可)(4分)(4)B(2分)28.(xx青岛高三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材料二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月分配表。(1)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为米,河流剖面图甲、乙、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M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2)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该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3)近几十年,丁处0米线向远离大陆方向凸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A点的海拔高度是100米,B点的海拔高度在300到3

18、50米之间,可求出A、B的相对高度为200到250米;河流剖面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V形、U形和冲积平原;从河流剖面图中可读出M处有断层,根据断层特点分析发育成河谷的原因。第(2)题,回答该类问题时,要读图描述其6、7、8三个月各自的降水特点,而后逐月分析其原因。第(3)题,根据图和题干说明“牵一发而动全身”即可。答案:(1)(200250)乙、丙、甲该地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为谷地(4分)(2)6、8月降水多,7月份降水相对少。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天较多。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8月份常受台风影响,多暴雨。(6分)(3)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丁所在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6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