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社会热点训练 隐性现实热点 训练2 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270839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社会热点训练 隐性现实热点 训练2 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社会热点训练 隐性现实热点 训练2 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社会热点训练 隐性现实热点 训练2 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社会热点训练 隐性现实热点 训练2 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社会热点训练 隐性现实热点 训练2 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训练2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1(郴州市2019届一模,3)墨子非命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材料真实具体地记述了当时农民()A为秦统一提供重要物质条件B简要总结生产经验和技术C为了吃饭而艰苦劳动的情景D成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势力答案C解析材料“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说明当时农民为了吃饭而艰苦劳动的情景,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农业的发展对秦统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农民的艰苦劳动,但没有反映出生产经验和技术的总结,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农民的社会地位,排除D项。2(2019安庆市示范中

2、学联考,26)唐代法律规定:“(家庭)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这一规定在当时()A解决了家庭内部经济矛盾B增加了国家人头税的收入C客观上增加了自耕农数量D有利于社会财富迅速积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可知分家无疑增加了自耕农的户数,故选C项;财产分配仅是家庭经济矛盾的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排除A项;人头税是针对人口而征收的税种,分财产不增加人口,排除B项;小农经济不能使社会财富迅速积累,排除D项。3(济宁市2019届期末,6)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

3、、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乡约有利于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以相互协助救济,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4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材料表明()A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B农民阶级出现分化C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D小农经济已经瓦解答案C解析据材料“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

4、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得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故选C项。5(德阳市2019届一诊,10)清朝前期,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这种收益往往大于地租收入。这表明当地()A农业生产走向衰落B生产关系出现变化C雇佣关系逐渐形成D土地兼并有所缓解答案B解析题干中“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可知山区地主依土地分享矿山收益,且大于地租收入,此时地主参与矿业,故选B项。6(乐山市2019届一模,29)1939年头总庙村(江苏南通)有农户94户,户均耕地不足3

5、.02亩,经营面积最小的不足半亩。在正常收成情况下,村中耕地最多的农户也无法仅靠田地收入维持一家生计。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近代经济成分增加B土地兼并问题突出C传统耕作技术盛行D自然经济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9年,江苏农村土地占用不合理,村中耕地最多的农户也无法仅靠田地收入维持一家生计,反映了近代当地农村农业生产收益低,农户必须靠从事商业或进城务工等方式维持生计,故选A项;土地兼并的主体是地主,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传统农耕耕作技术是铁犁牛耕,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自然经济彻底瓦解,排除D项。7(天一大联考2019届第三次测试,11)早期中共革命领导人大都

6、意识到:“没有土地的果实,是不能发动群众的”,“普遍的贫农对于土地、财产的要求不消说是为农村革命斗争的中心动力。”这说明早期中共领导人()A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试图改变广大农民贫苦现状C具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注重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没有土地的果实,是不能发动群众的”、“普遍的贫农对于土地、财产的要求农村革命斗争的中心动力”表明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非常注土地对调动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故选A项。8(德州市2019届期末,11)1928年,中共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要求苏维埃各级政府发布通告,告之民众所分得

7、的土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这一转变()A标志着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B造成了土地政策严重脱离实际C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意味着党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时间可知是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结合材料中“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说明实行土地私有,得到农民支持,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故选C项。9(郑州市2019年二模,31)下图为20世纪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答案B解析宣传画越走越快反映人们对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美

8、好追求,结合当时的实际,传统的耕作方式仍占主体,故选B项;材料表明,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中国农耕出现了机器生产,但不能证明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建国初期农耕(生产力)情况,而C强调的是生产关系方面,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耕作中动力情况,无法确定是否为小农经济,排除D项。10(济南市2019届期末,15)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紧急指示信中强调“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之后安徽、湖南、广西等地农村纷纷进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试行工作。到1962年,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民已超过20%,安徽省更是达到80%。这一制度

9、的试行()A适应了农业经济恢复的需要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说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瓦解D说明农村所有制成分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1959年到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1960年,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八字”方针,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出现了好转,说明题干中“农业生产责任制”适应了农业经济恢复的需要,故选A项。11(株洲市2019届一模,16)1978年至1994年间,在我国农村的人均纯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占比由84.93%下降到63.1%,而非农产业收入由7.92%提高到30.7%。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经济改革取得成效B土地产权关系得到调整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乡镇

10、企业激活农村经济答案D解析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开始的,有两个措施,其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变农民收入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故选D项。12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适用于乡镇以上的机构,不适合村委会,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

11、86年”,村委会的换届选举,这种做法完善的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是否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故D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为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到农村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他们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农民“愚”“穷”“弱”“私”,是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引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或崩溃。因此,只需要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进行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摘编自

12、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材料二1983年中央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基层治理体制新模式,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2006年,中国农村结束了2600多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向着统筹城乡的方向发展,“全民低保”进入攻坚阶段。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3、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改革的意义,并说明取得成效的原因。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农村落后;西方文化冲击;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特点:民间自发组织;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以救亡为主要目的;以改良为主要手段。(2)意义:促进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村人民的生活品质。原因:正确的思想指导(用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大力扶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方面)。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