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讲义(一)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267228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5.2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讲义(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讲义(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讲义(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讲义(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讲义(一)(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 运动的世界一、中考热点 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涉及本讲内容的试题大约占25分,题型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本讲考查的主要内容有: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运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分析课程标准和近几年实验区的中考,预计2009年中考命题的热点有: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参照物的选择常和高新技术、诗词俗语相联系2速度的计算、单位换算、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常和列车时刻表、交通标志牌、速度计、频闪摄影等联系展开探究计算二、考点精讲1、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

2、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 2动与静 (1)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应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这个物体就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选择的注意事项 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所判定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我们选择地面和

3、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对于同一个物体,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标准来研究它的运动情况,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选择参照物,就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在运动。 3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 、 使用前,要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点;测量时,要

4、将刻度尺放正,并使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精确测量时,要进行估读,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有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用刻度尺直接进行测量,需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常用的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有:平移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等 (4)误差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在物理实验室中多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错误和误差不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能避免的误差是由测量工具本身的精

5、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客观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只可以减小而不可以消除 (5)时间的测量工具:古代人:日晷、沙漏、漏壶;现代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手表、钟表,实验室中常用的停表(秒表)、节拍器等 4快与慢 (1)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的常用单位是:m/s或km/h。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 km/h (2)速度计算的定义式 速度的定义式为v=s/t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过相同的距离(s),所用时间(t)越长,速度(v)越小在使用这个公式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时间t用s(h),路程s

6、用m(km),速度v用m/s(km/h) 计算路程的变形式:s=vt;计算时间的变形式:t=s/v。 (3)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因为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计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作比较即可。 (4)运动的分类 根据经过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可以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不变和改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关键抓住两点:匀速,即快慢不变;直线,即沿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因为物体的运动速度和

7、运动方向都保持不变,所以它被称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求变速运动的速度是比较复杂的计算在粗略研究时,我们常用v=st来计算,这样求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情况 5速度的变化 (1)对于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分的段数越多,所测得的速度越接近于真实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变化,即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2)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v=s/t求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 (

8、3)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是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在公式v=s/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三、例题精讲题型一、运动的相对性例一、( 08江苏常州)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

9、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例二、(08江苏连云港)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1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图1题型二、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例一、(08上海)用图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1_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3.72_ mm _(填单位)。例二、08湖北恩施)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

10、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B )A2cm B2mm C2m D2dm题型三、速度的计算例一、(08江苏盐城)图3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一部分。2008年5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该桥全长36km某车刚行驶到桥面时,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 80 km/h= 200/9(约22.2) m/s,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 0.45 h。例二、(08资阳)5月12日16时30分,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率官兵600余人从驻地驱车开赴震中汶川。13日凌展1时,行至古尔沟由于道路损毁受阻。王毅率领先遣队徒步强行军90公里,于13日23时15分率先到达汶川县城

11、,第一时间向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了重灾区受灾情况。先遣队徒步行军的时间是 22.5 h;到达汶川县城时已是震后约 h;先遣队徒步行军的平均速度约为 33.4 km/h.(第二、三空四舍五入取整数)题型四、运动快慢的比较例一、(08湖北恩施)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例二、(08广西南宁)一位司机驾驶大货车在某路段由于超

12、速行驶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司机说:“先生,刚才你的车速为70kmh,超速了。”这司机不满地说:“为什么小车的限速为80kmh,而大车的限速却为60kmh,不合理!,从以上对话可知,这司机显然没有理解动能跟下列哪组物理量有关( B )A跟速度和时间有关 B跟速度和路程有关 C跟速度和质量有关 D质量和时间有关例三、(08江苏镇江)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A ) 题型五、实验探究平均速度例一、(08湖北恩施)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D )A测量前要观

13、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例二、(08湖北恩施)如图11,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cm/s。四、课内练习一、选择题(1)、(08江苏苏州)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 B20cm C30cm D40cm(2)、(08江苏苏州)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

14、正确的是(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3)、 (08宜昌)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B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 C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 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4)、(08湖南怀化)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传播的中转站。这类卫星虽然围绕地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宇宙飞船(5)、(08湘西)2008年8月

15、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以你在体育课中的经验估计,奥 运会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大小应该在( ) A、 lm/s左右 B、 2ms左右 c、 4 ms左右 D、10 ms左右(6)、(08四川成都)在抗震救灾中,为了将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及时地运送到灾区,使用到了多种运输工具。下列运输工具正常行驶时,速度最大的是( )A列车 B大卡车 C大型客机 D冲锋舟二、填空题(7)、( 08江苏常州)2008年1月1日,常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行快速公交一号线全程24km,北起新北公交中心站,南至武进公交中心站,全程运行时间为40min,快速公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7)、(08浙

16、江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日通车,大桥全长36,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 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为参照物。(8)、(08山东威海)图7所示为某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则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 s,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m/s。(9)、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10)、(08福建泉州)“祥云”

17、火炬在泉州传递时,某火炬手跑完200m路程用了80s,他的平均速度为 m/s,合 Km/h。(11)、(08甘肃嘉峪关)国庆节长假,王力同学随父母外出游玩,当他们乘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中时,他看到路边的树木都快速向后运动,这是以 为参照物。(12)、(08广东茂名)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如图7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运动,速度大小为_ms。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运动。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共70分)第二讲 声的世界 一、中考热点 声现象的考查一般要求较低,同学们应在基础知识与技能复习的基础上,适当

18、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医生用的听诊器、B超的原理等;(2)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3)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与控制 中考热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声音的三种特性,噪声的来源及控制,声的利用等涉及到的题型包括:填空、选择、简答、实验探究与计算在中考试卷中,本讲所占的分值一般为23分,也有少数试卷达到45分在今后中考中涉及生产、生活实际应用的问题及探究实验将会逐渐增多二、考点精讲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而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

19、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声音在传播途径中当遇到较大障碍物时,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形成回声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距、测深2乐音的特征(1)音调: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就越小。 (3)音色:音色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例如:让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曲谱(相同音

20、调、相同响度),一听就可分辨出乐音是由哪个乐器演奏的这是根据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而分辨出来的。 3噪声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地说,振动频率在20 Hz到20 000 Hz之间的波人类是可以听到的,称为声波20 Hz以下和20 000 Hz以上分别属于次声波和超声波的范围,人耳是不能听到的在声波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加音调由低变高,但是在不同频段,人耳的感受力并不一致一般情况下,音频在1 0

21、00 Hz以下,随着频率的降低,听觉会逐渐迟钝因此,人耳对低频噪声较容易忍受,而对高频噪声则感觉较敏锐,耐受力差若长期生活在偏高频率的巨响环境中,会引起耳朵部分受损或严重失聪三、例题精讲题型一 声音的产生例一、(08江苏无锡)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例二、(08江苏扬州)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别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题型二 声音的传播例一、

22、(2008黄冈)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例二、(08甘肃天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 D ) (A)大声呼救

23、 (B)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例三、(08资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 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下雨时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 D.“帐篷城,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例四、(08四川攀枝花)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 B戴上防噪声耳塞C道路两旁

24、植树造林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题型三 乐音的特征例一、(08湖北十堰)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C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例二、(08厦门)如图l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C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题型四 噪声例题一、(08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 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25、A )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例题二、(08山东临沂)下面列出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可以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B )A.城市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B.在嘈杂环境中居住的居民,安装双层玻璃C.超车时,超车司机鸣喇叭 D.张聪同学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量开得很大题型五 超声波与次声波例题一、(08湖北恩施)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

26、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例题二、(08四川内江)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

27、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题型五、综合型例一、(08河南)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例二、(08湖北襄樊)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四、课内练习一、选择题1)、( 08江苏常州)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

28、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 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蝙蝠1000Hz120000Hz海豚150Hz150000Hz猫60Hz65000Hz大象1Hz20000Hz2)、(0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3)、(08江苏南京

2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4)、(08江苏泰州)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A蝙蝠B海豚 C猫D大象5)、(08江苏盐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

30、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6)、(08年大连市)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7)、 (08宜昌)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响度 D.振幅8)、(08湖北武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9)、0

31、8山东枣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二、填空题1)、(08江苏淮安)手机是通过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2)、(08湖南衡阳)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3)、(08哈尔滨)同学

32、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_,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传播的声现象单元测试(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第三讲 多彩的光一、中考热点本讲内容在各地中考中均有出现,而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及应用是光学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多以填空,选择,作图为主,要掌握这类题 的方法和作图的规范化,在今后的中考中反射和折射同时出现的综合性试题及用上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同时由于新课程的实施,色光、不可见光、眼睛的构造及矫正等都可能成为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研究2008年各地中考光学题、预计2009年中考会以课标为依据,考查集中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光的反射与折射(科学探究、解释现象、作图)

33、、平面镜(作图、特点、及应用、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规律及应用)、望远镜、显微镜等内容上,在复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1)光学仪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平面镜与凸透镜成像的探究;(3)光污染问题;(4)与光相关的作图等问题二、考点精讲 1介质、光源、像 (1)介质:传播光的物质叫做介质(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像: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件后的会聚点叫发光点的像像分实像和虚像:实像 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后的会聚点;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 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反射(或折射) 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光的传播

34、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如果是两种不同介质或同种介质但密度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是会发生变化的如光的反射和折射 (2)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l08m/s,在其他介质中光速要小 3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定律可以表述为:“三线共一面,法线居中,角相等” (1)光的反射规律指出了发生光的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前弄清一点、二角、三线的涵义一点:指入射点,用字母“O”表

35、示二角:指入射角和反射角,入射角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法线是通过入射点作的垂直于反射面的虚线,这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没有具体的含义,但在确定人射角、反射角时法线却是关键,因为反射角和入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镜子、平静的水面等,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果平行光射到粗糙不平的表面上,那么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对称、虚像 4光的折射

36、现象 (1)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海市蜃楼,鱼缸中的水变浅了等 (3)利用光的折射可以制成各种改变光路的器件,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三棱镜和透镜 (4)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异同 5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 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

37、程度最大,所以通过棱镜的折射,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单色光 (2)物体的颜色 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的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表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3)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6透镜 (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2)凹透镜与凸透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区别是:结构上,前者是中间薄边缘厚,后者是中间厚边缘薄;前者对平行人射光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焦点(虚焦点),后者对平行入射光折

38、射后会聚,并会聚于焦点(实焦点);前者永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后者能成实像(物距大于焦距时)也能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所成虚像是正立、放大的) (3)焦点、光轴、焦距 光轴:通过光心的直线叫透镜的副光轴其中有一一条特殊的既过光心又过透镜两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焦距:透镜的焦点与光心的距离叫做透镜的焦距,记作f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所成的像,有实像也有虚像;有放大的像也有缩小的

39、像;有正立的像也有倒立的像像的实、虚、大、小、正、倒皆决定于物的位置设物与凸透镜距离为u,像与凸透镜距离为v,凸透镜焦距为f。7眼睛与视力矫正(1)人眼的构造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也就是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从而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 (2)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比正常眼睛凸得更厉害所致,所以应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来调节。 (3)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稍平坦一些,所以应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来调节。 8神奇的“眼睛” (1)放大镜 放大镜下呈现的是物体放大的虚像,物体

40、应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才合适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小 (2)显微镜 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也就是经过了两次放大作用 (3)望远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照相机 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道理要使所成的像变大,应使物体靠近镜头,同时拉大暗箱距离 (5)投影仪 投影片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平面镜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9光污染 三、例题精讲题型一、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例一、(08年大连市)下列现象中,可以用

41、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 A阳光下,树在地面上形成影子 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C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例二、(08湖南衡阳)右图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 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 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 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例三、(08浙江金华)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湖岸边的树在平静

42、的水面形成倒影B、阳光下,茂密树林的地面有许多小圆形光斑C、夜晚,路灯下看到自己的影子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例四、(08甘肃嘉峪关)“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题型二、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规律例一、(08湖北罗田一中水)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

43、水,背着月光走发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例二、(08辽宁沈阳市)(3分)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请在图13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例二、(08辽宁省十二市)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_(填“平面

44、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_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_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_的。(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例三、(08江苏南通)画出图乙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位置; 例四、(08江苏泰州)如图10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例五、(08山东聊城)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请在答卷图中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大致径迹.题型三、平面镜例一、(08乌鲁木齐)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

45、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实像,距离变大 实像,距离变小虚像,距离变小 虚像,距离变大例二、(08福州)图23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 的大小。 (2)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题型四 透镜例一、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物体距凸透镜20cm,则物体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例二、(08湖南衡阳)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右图中表示某二人 看物

46、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甲需配戴_镜,乙需配戴_镜。 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甲 乙例三、(08广西钦州)如图11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例四、(08宜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13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的实像;(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

47、(填“C”或 “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四、课内练习一、选择题1)、(08四川攀枝花)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 C与白塔等大的虚像D比白塔略大的虚像2)、(08四川自贡)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3)、(08四川自贡)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自亮污染是最酱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4)、(08四川自贡)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下列哪种光

48、学元件(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潜望镜5)、(08四川自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6)、(08郴州市)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30cm C 、60cm D、807)、(08福建三明)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8)、(08福建三明)

49、用焦距f=10的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脉时,叶片离放大镜的距离u应为 ( ) A、 u10 B、 u=10 C 、10u20 D、 u209)、(08湖南怀化)某同学用焦距为10的凸透镜去观察书上的文字,所成的像如图1所示,则文字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A、25 B、15 C、6 D、1210)、08湖南怀化)如图2所示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 B、 图(a)为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C、图(b)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 D、图(b)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二、填空题1)、(08安徽蚌埠二中)人站在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

50、为 m。若人以 0.5 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大小为 m/s。2)、(08安徽芜湖)闻名于世的“芜湖铁画”以铁代墨,以锤为笔,锻铁成画。加工铁画,主要是利用金属铁 具有良好的_性,可锻打成片;在制作微型铁画时,工人师傅常使用放大镜,从 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放大镜实际上是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 作用,可用于矫正_(选填“近”或“远”)视眼。3)(08安徽芜湖)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 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_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_(选填“实像”或“虚像)。4)、(08安徽芜湖

51、)图3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光线是从_ 射入_中。5)(08北京)晶晶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晶晶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m。6)(08湖北十堰)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9),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_cm。三、作图题1)、(08四川攀枝花)(2分)已知点光源A和两条反射光线,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2)、(08四川自贡)在下面左图中,已知入射光线,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3)、(

52、08郴州市)如8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大致画出折射光线。 四、探究题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4)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多彩的光单元练习题(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第四讲 熟悉而陌生的力一、中考热点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涉及本讲内容的试题大约占46分题型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本讲是力学的基

53、础内容,是力学后续学习的知识储备近几年来,实验区对本讲考查的侧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究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较多重点考查内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联系生活实际);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探究);重力(作图)热点: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重力的作图二、考点精讲1对力的理解(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发生力的作用,必须具备两个物体,只有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2)力的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在施加力的作用时,一定会同时受到受力物体施加的反作用力对于

54、这个反作用力来说,原来的受力物体变成了施力物体,而原来的力物体变成了受力物体物体之间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地球和月球不接触,两者之间却有相互吸引的力;两块磁铁不接触,也会产生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3)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4)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两方面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的变化;运动方向的变化这两方面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5)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弹簧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它的构造是:弹簧和挂钩、指针、刻

55、度及外壳使用弹簧测力计:先要在测量前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矫正明确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及分度值 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面 未挂物体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指针卡在外壳上(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7)力的示意图:人们通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到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有时候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标出力的大小,这样就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了2几种常见的力(1)重力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一切

56、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简称物重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探究实验表明: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为98 Nkg,是个定值用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比值98 Nkg,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g或G=mg利用公式G/m=g或G=mg解题时,m的单位用kg,G的单位用N,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10Nkg重力的方向:由于重力的作用效果都是将物体拉向地面,这使我们认识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一特性,可以制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重心: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对于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该物体的几何中心上(2)弹力弹力的产生:任何物体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