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260226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教学案(含解析)岳麓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考点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原料。(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咸通九年(868年)印刷的金刚经。(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3)印刷术的传播:13

2、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3火药(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是有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4)传播: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4指南针(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二、天文学成就1天象观测: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前列。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

3、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的记录。2天文著述: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天体测量(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2)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3)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三、算经与圆周率1先秦:春秋时期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2东汉: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

4、着我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魏晋南北朝: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4元代:出现简便高效的珠算法。四、古代农书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2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附有306幅插图。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该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农业、手工业积累的经验,并参照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1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

5、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编著,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3华佗:与东汉张仲景同时期的名医,精于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4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史料二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

6、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观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需要关注古代科技成果的分布,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集中在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方面,体现了重实用、服

7、务于农业的特点。(2)史料二是通过外国人看中国的方式,透视了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说明天文历法受到封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体现出中国古代将天象变化与政治活动相联系,贯穿“天人感应”的思想。特点:科技成果集中在应用性强的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方面,体现的是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的特点;天文历法受到封建政府的支持重视;将天象变化与政治活动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明显;在总结前人经验中创新发展。素养3历史解释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2经济:封建经济水平较高且持续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3政策: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

8、学、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4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5对外交往:频繁的中外交流,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智慧。素养4唯物史观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1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B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火药传入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2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

9、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B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九章算术的作者认为数学家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对于理论性的问题,虽然可以知道,但是要搞清楚非常困难,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太多的精力,这反映了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深究,B项正确。3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他还认为任何器具的制

10、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其意在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A注重实用性B优先服务于农业C满足了社会生产 D讲究“天人合一”A材料“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注重实用性,故A项正确;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体现了器具制作是服务于人,而不是以农业为优先,故B项错误;是否满足了社会生产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无关,故D项错误。4(2018江西横峰中学期中)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只收载药物365种,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元代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到李时珍的

11、本草纲目,收载的药物达到1 892种。这表明中医药业 ()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 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C独步世界医学之林 D传承发展前代药学D材料中“只收载药物365种”“都次第有所增加”“收载的药物达到1 892种”等信息说明中医药业在传承发展前代药学,故D项正确;理论体系规范严谨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古代药学研究大多是经验总结,方法并不先进,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与世界医学对比的信息,故C项错误。5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

12、记 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D材料“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科技强调实用价值,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D项正确;A项表述不如D项更好地体现材料,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2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2)成熟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3)统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意义:对统

13、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2)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隋唐: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3)基本特点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

14、写的内容有机融合。二、绘画艺术1历程(1)新石器时代: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3)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4)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5)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6)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更加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奇特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2特点(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2)

15、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三、文学成就1诗经(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楚辞(1)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特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3)代表作:离骚。(4)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3汉赋(1)出现背景:汉朝政治

16、统一,经济发展。(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4唐诗(1)背景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2)代表人物李白:人称“诗仙”,其作品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人称“诗圣”。其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白居易:其作品在批判黑暗现实中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5宋词(1)繁荣原因科举制度的发展和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壮大了知识分子队伍。天下分裂、战乱频仍,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2)特点:词又称“长短

17、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3)代表人物:豪放派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有柳永和李清照。 6元曲(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2)特点: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7小说(1)背景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2)成就通俗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大奇书”。短篇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批判现实的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

18、史等。(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四、梨园春秋1萌芽傩戏:傩在原始社会是一种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2形成南戏: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曲,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3成熟元杂剧(1)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故事情节完整。(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4发展昆曲(1)特点: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唱腔婉转优雅,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2)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5高峰京剧(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

19、的场所。(2)形成过程起源: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相继进京演出。形成: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经不断融合吸收形成新的剧种京剧。(3)艺术特色: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唱腔“字正腔圆”。(4)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史料一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是,写胸中逸气耳。倪瓒夫骨气形拟,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20、,故能书者皆能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史料二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体现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古代绘画风格的主要因素。(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入画的特点。表明中国古代文人画是为了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抒情写意的一种表现。(2)史料二表现出古代文人画的特点。体现了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追求抒情写意)的特点。政治统治及社会稳定与否;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方面的变动;文人阶

21、层的扩大;等。探究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史料一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反映了唐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全面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史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责行霈中国文学史史料三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

22、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比较的多,但因为时间关系,我现在只可分作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有何影响。(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1)史料一叙述了唐诗的成就及地位。说明唐代诗人和作品众多。体现了唐代诗歌内容的广泛,全面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2)史料二反映了宋词的特点及盛行的原因。主要说明宋词具有世俗化的特

23、点,其盛行源于民间市民阶层娱乐的需要。(3)史料三主要叙述了明清小说发展的特点。说明明清小说思想内容复杂,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反映清代小说具有种类繁多、艺术水平高超等特点。(1)盛唐时期,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期,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朝衰败的社会现实。(2)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素养3历史解释1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

24、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和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儒学独尊,文学艺术大放异彩,如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弘气势。(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山水画开始形成;书法逐渐进入自觉阶段。(4)唐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往频繁。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绘画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风格多样;楷书、草书等书法艺术成就辉煌。中唐之后,政治黑暗,出现大量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25、(5)宋元时期: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南宋山河破碎,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统治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戏曲走向成熟。(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曲走向繁盛;抒发个人心意的文人画盛行。2京剧的艺术特色(1)虚拟化: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拟性和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限制,具体表现在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和舞台行动等方面。(2)综合性:京剧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26、和内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都有所体现,并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3)脸谱化:京剧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和褒贬态度,将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并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4)故事化:京剧大多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进行编演,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并赋予其深刻的寓意,起到教育启迪的作用。(5)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许多规范化、固定化的东西,即所谓程式。1有学者认为,从开元末至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诗歌创作有三个趋势是明显的: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这一趋势由张九龄、孟浩然开其端;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以王昌龄、李白、

27、杜甫为代表;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以萧颖士、元结等为代表。这反映出()A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B文学作品有预测战争的功能C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 D唐朝政治、经济全面走向繁荣A“开元末至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即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腐败,面对这一现实,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超脱现实,清高隐逸”,有的“正视现实,抨击黑暗”,有的“愤世嫉俗,崇儒复古”,据此可知诗歌是不同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同认知和态度,反映出社会环境对诗歌创作的影响,A项正确。2(2018蚌埠二中期中)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变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

28、“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D战国时期一个字在各国甚至一国之内有多种写法,这说明文字使用亟须规范,折射出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没有提到书写材料的变化,而且战国时期书写材料仍以竹木简牍为主,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讲到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3姚茫父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载:“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这反映文人画的特点是()A讲

29、究笔墨情趣 B追求形象逼真C强调通俗朴实 D注重工整细致A根据“趣由笔生”“邱山皆韵”“草木成吟”可知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故A项正确; 根据“趣由笔生,法随意转”可知文人画重在写意,并不追求形象逼真,故B、C两项错误;根据“邱山皆韵”“草木成吟”可知文人画并不注重工整细致,故D项错误。4(2018天津十二区一模)郑板桥,泰州兴化人,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画家。下图为其代表作墨兰图,该作品不能体现的是()A表现个性B以形写神 C色彩绚丽 D借物抒情C墨兰图属于郑板桥的文人画,即写意画,其特点是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以形写神,故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写意画的特

30、点,符合题意。5京剧脸谱根据人物性格、性情而采用某些色彩,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见,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描绘人物性格多样性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体现了京剧艺术的虚拟性D表明京剧艺术走向成熟B根据材料中京剧脸谱用色彩“寓褒贬、别善恶”,不同脸谱代表着后世人们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从而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B项正确;脸谱色彩主要是根据道德品格而不是根据人物性格,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片面,排除。2014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从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来看,古代中国的科技侧重于以非选择题的

31、形式综合考查,注重对中外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社会环境及科学精神的理解运用。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则侧重于考查文学艺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文学艺术成就。从考查材料看,有文字史料、图片等形式,考查阅读、分析辨别、比较、概括能力,难度相对较大。从考查特点分析,注重了传统文化遗存的角度去认识,如对中医学、昆曲的考查等。真题研练感悟考法1考查点: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发展(2018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

32、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B材料史实没有反映出中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的成书与汉代大一统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的推动无关,故D项错误。2考查点: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明清昆曲的流行(2018全国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

33、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D由材料“官腔”“雅乐”“盛世元音”“郡邑大夫宴款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可知昆曲为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D项正确。3考查点:汉字发展演变的原因(2017全国卷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A文字的发展演变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

34、更为广泛和频繁。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文字由繁到简,A项正确。4考查点:汉字演变的历程(2016全国卷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B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良,丝丝入扣,书法清新隽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看出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商朝时,

35、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5考查点:王羲之书法艺术地位的时代性(2016全国卷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C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

36、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C项符合题意。6考查点:清代小说的世俗化(2013全国卷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说的创作发展繁荣起来,材料反映了小说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故C项符合题意。模拟精选直击考法1考查点:从

37、文献史料甄别古代科技(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三模)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史料出处 至于缮写、模勒(雕刻之文),铉(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 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家训序 咸通九年(868年)四月二十五日,王瑜为二亲敬造普施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C材料引用文献均反映雕版印刷问题,故A项错误;同理,材料基本反映的是唐代的雕版印刷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模勒(雕刻之文)处

38、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中和三年癸卯夏(883年)书多率雕版印纸”“咸通九年(868年)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均体现了唐代雕版印刷现象比较普遍,故C项正确;D项表述绝对,且不符合事实。2考查点:宋代社会现实与文学艺术创作的关系(2018烟台模拟)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A反映了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的地位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C材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发展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不

39、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B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中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社会责任感,文学创作注重“义理”说明文学创作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不是市民阶层,故D项错误。3考查点:中国文人画的特色(2018鞍山一中一模)宣和画谱墨竹叙论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这说明此类画作 ()A注重规范法度B突出生活实用C彰显文人意境 D描绘民间风情C“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等字眼强调了文人画注重意境,C项符合题意;“有以淡墨挥扫,整

40、整斜斜”意在强调此类画作不注重规范法度,A项不符合题意;此类画作强调意境而非突出生活实用,B项不符合题意;描绘民间风情的是风俗画而非文人画,D项不符合题意。4考查点:文学艺术创作的世俗化、平民化(2018包头一模)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DA项以偏概全;统治阶级需要,与材料中“市井间”不符,故B项错误;娱乐活动极为丰富无法体现,与材料中“演说话者”不符,故C项错误;“宋元之际”商品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与材料中“市井间”相符,故D项正确。- 16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