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5223800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了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希望你们能喜欢。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范文一 学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 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

2、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 1.情景 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

3、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 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整理条件、问题 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 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交流算式的意义 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 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观察、分析算

4、式特点 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 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A.涉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 B.涉及到的数:都用到了18、23和8这三个数,其中8在左边出现了一次,在右边出现了两次。 C.计算结果:结果相等。 (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

5、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基础) 2.提出猜想 真有趣,运算顺序不同,数据也有不一样的,结果却一样,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算式才是这样呢?还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怎样才能知道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想到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 师小结:要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再看看它们的结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对一个人而言,记忆一个知识、规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从哪里去寻找知识和规律,要知道他的发现如何去获得证明。本节课就是要以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在教学。) 二、举例验证

6、,证明合理性 1.全班举例:抽生举例,全班进行判断,看所举的算式是否符合猜想的特征。 2.分组举例 两个孩子为一组,一起举一个例子,再一起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3.交流:谁愿意把你举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A.这个式子符合要求吗? B.这些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左边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分开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算式中这个相同的乘数,在左边算式中放在了括号的外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过程,经历归纳概括的过程。) 三、概括归纳,建立模型 1.个性概括 这样的式子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完吗? 强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

7、多,是写不完的。 你能用一个式子将所有的像这样的式子都概括出来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规律。(学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图形符号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 2.统一认识 教师指出一般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b)c=ac+bc 给出规律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动脑发现了这个非常有趣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四则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3.进一步认识 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数合起来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用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结果相等。反之,两个数都与同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与先把这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

8、果相等。 齐读式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哪些算式与7235相等 7230+725 7235 7230+5 7035+235 7035+2 问:为什么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 2.你会填吗? (10+7)6= 6+ 6 8(125+9)=8 +8 748+752= ( + ) 问:订正时强调第一小题为什么这样填?第三个式子中括号外面为什么要写7。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 3. 748+752 7(

9、48+52) 这两个式子你想选择哪个进行计算?为什么? 如果只给你第一个式子,你会想办法让你的计算变得简便吗? 小结: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时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意义。) 4.先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更简便,把你的简便方法写出来。 3472+3428(订正时问:为什么不直接算) (80+4)25 订正时问:把(80+4)25写成8025+425依据是什么? 如果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问:这道题与(80+4)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什么你们又不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呢? 教师小结: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

10、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2125 7599+75 小结:在计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行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 五、全课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 当你们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 =418 =328(元) 学生举例 3472+3428 (2

11、0+4)25 188+238 (80+20)25 =144+184 个性概括: =328(元) (a+b)c=ac+bc 2125 7599+75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

12、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13、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

14、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

15、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

16、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范文三 1.通过对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形成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理解,并能应用这个知识,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形成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地类推迁移的数学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三、教学难点 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四、教学具准备 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层:教

17、学例4 (一)创设情境 老师: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喜欢)小猴子最爱吃什么呢?(桃子),调皮的小猴子把大桃子都吃光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老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呢?” 2.思考:怎样列式? 学生试着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方法: (1)用加法计算: 0+0+0+0+0+0+0=0 (2)用乘法计算: 07=0,也就是求7个0是多少。 70=0 教师随学生答板书。 3 .想一想: 03 90 50 各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4.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18、,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师质疑: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5.练习:02 50 06 08 0+2 5+0 6+0 0+8 师:通过计算,聪明的你又会发现什么呢? 学生通过小组商量得出结论: 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二层:教学例5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出示67页例5 (1)谁来读读这道题,你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了?提了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2)想一想:要算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算式? 同桌互说。(教师可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列式并能说出算式意义。) 汇报交流:6048= (个) 2

19、.请你先估计一下,大约等于多少?(学生汇报)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探究算理 1.同学们掌握了“0乘任何数都等于0”这一规律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你们能独立解决吗?(能) 2.6048= (个)你能试一试吗?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在全班进行交流。 方法一: 48=32 6008=4800 32+4800=4832 是一种好方法,其他同学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方法二: 6 0 4 3 8 4 8 3 2 答:运动场共有4832个座位。 3.自主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1)追问“

20、你是怎么算的呢?” (2)原来十位上是0,怎么就变成3了呢? 4.小组交流:各自算法,并纠错。 5.汇报算法。(请几个学生写到黑板上) 6.分析算理:积的4、8、3、2分别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重点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4先乘8得32,个位满30,向十位进3。再用8乘十位上的0得0。加上进上来的3就得3,把3写在十位上。最后用百位上的6乘8得48。) 7.小结: 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里每一个数位上的数,但要注意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写的时候要加上进上来的数。(在掌握了“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

21、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拓展延伸 现在正是小朋友们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我们一定要参加体育锻炼呦!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一个智力长跑,好吗? 1.首先进入第一关 2024 3054= 3069= (男生完成) 5033 4079= 6097= (女生完成) 想想,什么时候中间会是0,什么时候中间不会是0? 2.第一关顺利通过,老师祝贺你们。我们再接再厉去闯第二关。完成书68页,第二题。 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呢? 3.胜利冲向顶峰。 填一填。 0 0 4 5 8 3 2 1 3 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合集相关文章: 关于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范文合集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天平游戏教案精选范文合集 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x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 关于量体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总汇 高速山东乘法运算律数学教案范文合集 关于四年级数学星期日的安排教案范文合集 小学四年级数学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教案模板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合集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运算性质教案范本三篇 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