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5206797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

2、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不能读“hu”; “衍”字应读“yn”,不能读“yn”; “构”字应读“gu”,不能读“gu”; “蚀”字应读“sh”,不能读

3、“sh9”; “耕”字应读“gng”,不能读“gn”; “频”字应读“pn”,不能读“png”; “择”字应读“z”,不能读“zh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择(选择)衍(繁衍) 锅(锅盖)译(译文)衔(衔接) 沃(沃土)吨(千吨)迭(更迭) 跃(跳跃)顿(顿时)跌(跌倒) 蚀(腐蚀)构(结构)域(地域) 浊(浑浊)钩(鱼钩)或(或者)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

4、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

5、(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

6、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书:摇篮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

7、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板书:气候转寒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8、。) 板书: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

9、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板书:治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

10、明也源自一条大河。(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同学们请看(播放链接1)这就是黄河。(出示幻灯片2)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播放课文朗读),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

11、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学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大家可

12、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板书:前】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

13、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播放幻灯片4-10)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预设:“黄河在近20_(请自填)年苦难”) 【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_(请自填)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

14、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_(请自填)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_(请自填)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_(请自填)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

15、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13)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14)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

16、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片15女生齐读、16男生齐读)(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

17、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2、3名)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治理方案出示幻灯片17)这些方案

18、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出示幻灯片18)。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五: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让我们再静静的看看壮丽的黄河,让我们和母亲河一起跳动。(播放视频) 六、板书设计 摇篮 祸河 (前) (后) 原因 自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

19、,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查找与黄河有关的资料。 2、课件,教学资源(两段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于黄河,你有哪些了解?交流所查的资料。 2、老师备课的时候,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欣赏。 (播放黄河流域近年来实景录像,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与我国其他河流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开始。) 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河从“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

20、中华民族忧患”呢?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预习过课文,请大家浏览一遍课文,找一找哪个段落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第15、第7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把握文章结构。 (第15自然段 黄河的变化 第6自然段 变化的原因 第7自然段 治理黄河) 3、检查学习情况 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你能认识吗? (屏幕出示生字 词语) 祸 乃 侵 蚀 垦 亩 营 扣 三、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 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1、快速默读第15自然段,看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再与同学交流一下。 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河当作人来写,概括了黄河的变化,你能找到这个句子吗? 3、读句子,理解“叫苦不迭

21、”。 (屏幕出示“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第二部分 变化的原因 1、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哪些原因导致黄河发生了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这些原因有什么关系? 2、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完成作业一。 黄河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秦朝后,黄土高原暴雨集中,黄土结构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社会原因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开垦放牧,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更严重。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老师概括:水土流失和人口增长是造成黄河变化的主要原因。(板书)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指导朗读“更严重的是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

22、就越来越多。” 体会水土流失和乱垦滥伐的恶性循环,从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4、老师总结水土流失导致多开垦荒地,而开垦荒地又导致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而人口的增长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母亲河也在向我们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黄河呢? 第三部分 1、快速默读第7自然段,思考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措施分别是什么? 2、学生边读边画,指名回答。 治理黄河的关键 把泥沙管住治理黄河的方案措施 林牧为主;保护好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四、知识拓展 1、其实,保护母亲河,不仅仅是管住泥沙。请大家看屏幕。 2、我们从黄河的变化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引导学生回顾九八

23、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灾造成的危害。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4 一、走近黄河 1、听大中国录音导入 师:古老的中国有两条龙,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 2、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录像, a. 江水滔滔,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 b. 暴雨品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 师:看过后,你最想说什么? 3、黄河知识知多少?你对黄河还有哪些了解?简单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4、提示课题。 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自学课文,自读自悟 1、浏览课文,总体感知。 (1)本文共有

24、几个自然段? (2)文章大概介绍了什么? 2、默读课文,提出疑问。问题可以围绕题目与课文内容提出来, 教师要关于引导学生疏理问题,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如: (1)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隐患? (3)黄河变坏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5)黄河的变化给人类什么启示? 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有了哪些变化;想一想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或灾难。 三、围绕重点,全班交流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读中点拨,解决问题。 围绕重点问题组织全班交流: (1)多灾多难

25、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隐患? (3)黄河变坏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5)黄河的变化给人类什么启示? 3、联系周围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四、总结课文,感情朗读 1、你觉得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写的时候对黄河是带着一种什么的感情来写的? 2、指导朗读,引导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课外探究 1、联系课后“资料袋”,你觉得如何能治理好黄河?请你为“保护母亲河”出谋划策。 2、小练笔:黄河的自述。 【板书】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原来 现在 气候温暖 自 人 含沙量大 森林茂密 然 为 河床抬高 土地肥沃 因 原 经常决

26、口 素 因 (摇篮) (祸河) 课后反思: 我觉得这一课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A初步感知大意;B探究变化、原因;C拓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二大点 探究变化。学生自主思考后再与大家交流:以前的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摇篮?黄河今天的表现?为什么说是“忧患”呢?对两个问题的探讨后,学生很容易发现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和数字说明等方法写出了黄河的变化。充分理解黄河由“摇篮”变成了“祸河”这一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探究变化的原因,最后是治理黄河的方案。在讨论治理方案的时候,拓宽学生的思路,先读懂书中所讲到的方案,再讲讲自己想到的治理黄河的方案。学生既读书、思考,又畅所欲言

27、,积极性很高。这样下来,教学目标也较好地得以落实。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2、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一、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

28、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二、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

29、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3、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三、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四、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五、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23 / 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