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培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5157905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2.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产业集群培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产业集群培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产业集群培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培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培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大学威 海 分 校毕 业 设 计(论 文)设计(论文)题目:产业集群培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合威海市的分析 Industrial Cluster Cultiv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in Weihai 选题来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核心企业创新研究2009年4月20日目 录摘 要3前 言6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6二、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6(一)产业集群前沿研究文献的综述6(二)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6(三) 产业集群中

2、企业创新的集聚效应分析6(四)产业集群发展与社会服务体系建设6(五) 产业结构局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风险控制6三、本文的创新、特点与不足7第一章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8一、关于产业集群的认识8二、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的综述9三、关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11四、关于产业集群与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综述12五、简评13参考文献15第二章 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16一、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其重要特征16二、产业链结构的纵向演进分析16(一)企业入群对自身利益的影响交易费用的降低17(二)企业入群对其群整体的影响功能联系的加强17(三)企业和集群联合约束条件对企业入群的影响18三、产业链结

3、构横向演进分析20(一)影响横向企业空间集聚的因素20(二)影响横向企业竞合生产的因素21(三)产业链结构横向演进机理22四、产业集群形成正反馈机制作用23参考文献24第三章 产业集群中企业创新的集聚效应分析25一、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假定25二、产业集群的创新与扩散分析26(一)产业集群起始阶段26(二)产业集群发展阶段26(三)稳定调整阶段29(四)衰退阶段30三、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创新效应的对策和建议30(一)提供有利于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基础31(二)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31(三)促进人才流动31(四)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和产权法规31(五)通过行业协会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对知识产权进行监督

4、31四、荣成石岛船舶工业集群发展的案例分析31(一)荣成船舶工业及船舶工业集群发展概况31(二)石岛湾造船基地的集群式发展32参考文献34第四章 产业集群发展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建设35一、加快发展和完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35(一)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中介服务机构35(二)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和服务标准, 规范服务主体的市场行为35(三)建立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36(四)建立群内市场信息网络,共享信息资源36二、加强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37(一)加快人才在产业集群内的聚集,创新人才竞争机制37(二)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建设38(三)培育和加强企业孵化器的建设38三、加强和创新政

5、府支持体系建设38(一)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促进支柱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39(二)制定完善法律法规39(三)积极发挥政府的财政政策40(四)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系统40(五)优化政府职能和培育区域诚信文化41参考文献43第五章 产业集群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的风险控制44一、引言44二、集群视角下产业结构布局与可持续发展44(一)产业集群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作用44(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45三、区域内产业集群风险及其传导机制46(一)产业集群风险来源46(二)产业集群风险的传导机制47四、产业集群风险评估及实证分析48(一)产业集群风险软指标评估方法48(二)产业集群风险硬指标评估方法4

6、9(三)基于威海地区的实证分析51五、产业集群风险的化解建议与对策52(一)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53(二)多元化集群的业务化解风险53(三)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企业风险应对机制53(四)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53(五)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完善产业集群支持体系54参考文献55结 束 语56谢 辞57附录:俚岛镇考察调研纪行59产业集群培育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威海市的分析 摘 要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课题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线,以核心企业规模扩张和管理变革为视角,就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集

7、群创新、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和产业集群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献综述部分是从三个层面,即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产业集群与企业创新问题,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简要评述。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是基于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竞争关系来探究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演进过程。这部分内容是运用了专业化分工、交易成本与企业组织理论、博弈模型,构建起了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框架。企业创新及集群效应扩散是产业集群成长与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结合荣成造船产业群案例,根据产业集群成长的规律,分阶段论述了企业创新集群效应及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传导机制。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发达完善的社会

8、服务体系支持,结合威海实际,从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以及政府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对策性意见和建议。产业集群结构布局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风险控制关系密切,在讨论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基础上,对集群风险形成和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借鉴集群风险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威海市五大产业群的抗风险能力做了实证分析,据此提出对策性意见。关 键 词产业集群;集群效应;区域经济;风险控制;支持体系Industrial Cluster Cultiva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

9、l Economy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in WeihaiAbstractThe Statu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which survey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conomy or a region in that economy. Taking the 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ment as its background and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

10、sss improvement as its main line, the thesis goes into the issues such as the forming mechanism, clusters innovation, risk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support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industrial clus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ansion and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of core enterprises.T

11、hree matters discussed in the introduction are shown as followings: the forming and evolving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us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together with the myth betwee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nd enterprise innovati

12、on. The introduction also quotes some studies results and makes brief comments.The study of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 is based on the study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horizontal competition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e framework of this sect

13、ion is made up of the theory of specialization, of trade costs and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Game Model.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 expansion are the core power for industrial cluster to develop and keep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is section, the thesis, taking the sh

14、ipbuilding industry cluster in Rongcheng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innovation and Tech over flow in a industrial cluster step by step,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Industrial cluster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developed social support system. In light of t

15、he practice in Weihai, the thesis discusses in detail on intermediary services system construction, tech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 services system etc.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In industrial cluster, enterprises distribution and the struct

16、ure of the clust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k control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tatus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thesis goes deeply into t

17、he issues of industrial cluster risks forming and transforming mechanism.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dustrial cluster risks evaluating system and adop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he thesis t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isk resistance capacity of the five big industrial clusters i

18、n Weihai and brings up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Industrial cluster; Cluster effect; Regional economy; Support system; Risk control前 言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从全球范围看,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也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忽略了产业间的差异,关注公司和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交互作用,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思维方式。现阶段伴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渗透,单个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战能力明显减弱,不少中小

19、企业甚至资金丰厚的大型企业也纷纷停产倒闭,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何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成功实现保持产业集群升级,有效防控集群内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长期繁荣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更好地组织构建集群产业组织形式,更有效地利用集群生产产生的强大竞争力,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本文在细致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产业群的形成发展为背景,以核心企业规模扩张和管理变革为视角,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技术创新过程、社会

20、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和产业集群风险控制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五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产业集群前沿研究文献的综述本文跟踪产业集群的研究前沿,对重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综述了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的研究、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的研究、产业集群社会网络支持体系的研究,简要评述了既有研究文献中存在的不足,认为产业集群研究需要一种新的组织分析框架,并反思了产业集群实证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二)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本文在界定概念和设定行为性假设的基础上,基于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竞争关系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的形成划分为了纵向演化和横向演化两个方向。基于专业化分工、交易成本与企业组织理论、博弈模型,构建起了产

21、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框架,形成比较系统的产业集群组织分析框架的逻辑,将产业集群理论纳入主流经济学视野。(三) 产业集群中企业创新的集聚效应分析本文在阐述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创新集群效应基础上,着重分析核心企业的作用及知识溢出的传导机制。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核心企业是产业集群的创新引擎、集群与外部联系的“桥梁”以及集群的知识扩散源,在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四)产业集群发展与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本文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之社会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角度,将其分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服务体系建设两部分。通过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中间产品市场的建设、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

22、人才服务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论述。同时充分了解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包括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构建区域网络系统等,以加强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培育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五) 产业结构局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风险控制本部分的研究是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在阐述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基础上,对集群风险形成和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借鉴集群风险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威海市五大产业群的抗风险能力做了实证分析,据此提出对策性意见。三、本文的创新、特点与不足本课题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着眼于产业集群形成和

23、发展中的各个主要环节,以不同的视角全面分析了集群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中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在讨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培育中,着力于企业创新这个微观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二是我们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展开的同时,注重与地方经济发展现实相联系,以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和意见。文中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因为初次探索的原因,难免在理论的深度上有欠缺,再就是因为联系实际的数据不易获取,数据拥有不够充分,会导致切实的指导意义远远不够。产业集群的研究由来很久,对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也是近几年研究的重点内容。本课题对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只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论

24、述这种全新的经济现象。学术的生命力来源于永不满足和不断的创新。本文的研究是一项探索性工作,虽经反复修改、完善,但囿于我们的水平和成稿时间,文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错误,恳请各位老师、专家和学术同仁不吝赐教。 第一章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摘 要 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加以介绍,进而又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三个角度,对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评述。关键词 产业集群;产业形成机理;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是一种是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从美国加州的硅谷,波士顿的128公路,德国的南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到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台湾

25、新竹高科技园等产业集群可以看出,产业集群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学术界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也层出不穷。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对其的研究具有学科交融,方法交叉的特点。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也不只局限于纯经济学,如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同时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基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也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学术界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构成了产业集群理论的组成部分。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蓬勃发展,产业集群

26、作为一种高效的资源组织形式,其与创新的关系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除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理论进行梳理之外,也对关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关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合。一、关于产业集群的认识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组织形式,因此它不仅拥有企业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又具有市场组织形式所拥有的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与传统的企业,产业部门,工业区等概念相比,产业集群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经济综合体。与单个企业相比,集群具有跨企业的特征,不仅包括企业,也包括产业协会,银行,学校,政府等社会组织;与产业部门相比,一方面集群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另一方面集群涉及不同的产业;与一般的工业区相比,

27、集群的产业特色更为明显,同时集群内的企业组织更为有秩序。因此,跨企业,跨产业,地理集中是产业集群的三个特征,也是把握产业集群本质的关键所在。1国外学者曾经使用过许多不同的术语来定义产业集群,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2把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叫做产业区,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由于历史与自然共同限定的区域,其中集中了大量相关的中小型企业,产业区内的生产活动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相互作用和联系。阿尔弗雷德韦伯使用了聚集经济,他将聚集经济函数定义为工业的经济函数,他认为“聚集因素是一种优势,或者说是一种生产的廉价”。3意大利社会学者巴卡提尼(Becattini)在对“第

28、三意大利”的专业化区域研究后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他认为新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的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的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而根据马库森(Markusen)、帕克(Park)等人的观点,新产业区包括绝大多数新兴的,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的新兴的,以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的新型增长区域。4实际上无论是产业区,聚集经济,新产业区,还是产业集群,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特定区域形成的具有黏性的竞争优势的产业空间聚集经济现象。但在所有的概念中,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E.porter)提出的产业集群的概念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

29、业和相关机构,包括提供零部件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销售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属于其它产业的企业”。5随着产业集群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定义,其中仇保兴在小企业集群6指出企业集群是由众多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在某一地理空间的高度集聚而建立起来的。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在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7中指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徐康宁在他的产业聚集形成的源泉8中则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同产业高度集

30、中于某一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综合国内外学者来看,在产业集群概念的认识方面上,大多数学者都较注重地理的临近性和集群内企业或产业的关联性。在具体的阐述中所侧重可能有所不同,但并不影响对产业集群概念的综合把握。二、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的综述纵观产业集群相关理论,不难发现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是产业集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经济学派运用不同的研究工具,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阐述。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派的经典理论分工理论, 但分工理论对产业集群的系统研究是由新兴古典经济学完成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以分工为基础,强调与产业集群相关的比较优势。他们强调“空间异质性”,如非流

31、动要素的空间不均匀分布,特殊的气候条件或运输枢纽的存在,从而产生区域间的比较优势,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其代表人物杨晓凯在新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9以分工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超边际城市模型,解释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区位集中能够减少运输成本,共享公共设施,减少信息失真,以及不确定性等风险。个人、企业等基本的分工单位的自利决策行为有集聚在一起的偏好,从而有利于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又使分工单位之间的依赖性加强,交易频率增多,从而加强了交易各方减少交易费用的欲望,进一步加强个人、企业向同一区位的集中。这种相互促进和正反馈机制使的区位集中和分工深化相互推进,最终达到分工和区位分布的最佳均衡

32、状态。新古典经济学依旧以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但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分工理论不同,新古典的产业集群理论注重地理临近性的知识外溢,静态和动态的外部型,典型的传导机制就是集群内劳动力的交流。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被认为是经济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产业集群的理论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原理2 中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在他看来,工业在特定的区域聚集,最初的原因可能是自然资源的优势;但到了工业化时期,则是规模经济。他把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内部规模经济”依赖于单个企业的组织资源效率,而“外部规模经济”则依赖于产业一般发达的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会给产业内单个企业带来降低成本

33、的好处。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聚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认为随着整个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会在企业外部创造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的劳动力市场,改善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从而为产业内每一个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外部规模经济”的假设下,马歇尔从“专业化劳动力市场共享,辅助性行业的成长和中间产品投入及技术外溢”三个方面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马歇尔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开创性的,他把某一区域原本相互无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结合起来,造成一种企业生存、发展的产业氛围。但由于缺乏规范的数理分析,马歇尔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长久以来一直游离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之外。但马歇尔关于聚集经济的三要素分析,成为后来经

34、济学界研究产业集群现象机理的重要理论根据。 在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简化为一个毫无个性的点,就像一个毫无个性的消费者一样,市场和价格体系成为资源配置和分工协调的唯一机制。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网络组织理论就是建立在对新古典经济微观经济学的批判性发展之上的。该学派从交易费用的角度阐述了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威廉姆森(O.E.williamson)从社会分工的现实出发,从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的频率,以及资产的专用性三个方面讨论经济活动交易的规制问题,当上述三个因素都较低时,市场就是有效的交易手段;当上述三个因素的程度较高时,企业的等级规划制度就是有效率的;而当介于两者之间时,产业集群就是有效率的

35、中间组织形态。他还分析了产业集群降低交易费用的机理,一是因为产业集群内企业众多,可以增加交易频率,降低交易成本,交易对象也更加稳定;二是因为企业众多,信息对称,从而减少交易的投机;三是因为产业集群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企业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信用机制更加容易建立。4关于聚集经济的形成机理问题,经济地理学派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古典经济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韦伯在1909出版的工业区位论3一书中从工业区位角度对产业集聚进行了解释,其主要贡献在于对致使工业在地理上集中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聚集经济”的概念并对这种聚集经济如何导致工业集中进行了解释。他把影响企业选址的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

36、”和“位置因素”,区域性因素主要是指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该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但为探讨某一地区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还必须研究聚集因素。他把聚集因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形成,形成低级的聚集阶段,实质是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影响。第二个阶段则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实现的地方工业化,这是工业的高级聚集阶段,即产业集聚,其实质是强调外部规模经济的影响。他还从“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市场化因素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节约”四个方面解释高级聚集阶段的形成机理。但其缺陷在于其所假设的需求分布,运输成本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与现实并不相符。在它看来,企业的成本只是一种简

37、单的静态相加的成本,并没有触及到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规模经济等理论所揭示的平均成本动态变化等思想,在当时许多经济学家看来,它更像是几何学而与经济学无关。而且由于其研究方法的局限,缺少严密的数学模型,所以其一直没有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为弥补传统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不足,新经济地理学试图以严密的数学模型和规范的经济学语言,将地理空间的概念重新纳入主流经济学之中。新经济地理学主要是运用规模报酬递增,外部经济,路径依赖等经济学核心概念来分析与解释产业的空间聚集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新经济地理学派代表人物保罗克鲁格曼(P.Krugman),他发展了集聚经济的观点。在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10他以不完全竞

38、争和规模报酬递增为基本假设,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产业集聚生成机制的中心外围模型,中心或核心是制造业区,外围是农业区,并假设制造品是异质的,并存在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农产品是同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在这个简化模型中,他认为一些偶然的因素导致产业开始在一个地区集聚,并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通过累计因果关系不断地自我强化,从而形成空间集聚,即制造业在中心集聚,而农业成为外围。他还分析了这种模型的形成取决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和制造业的聚集程度三个要素。克鲁格曼的贡献在于他第一次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工业聚集将导致制造业中心的形成,同时他的垄断竞争模型在传统地理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

39、如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自组织理论,向心力和离心力等。证明了运输成本的降低,高制造业比例,规模经济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但由于其过于依赖于抽象,简化的数学模型,普遍被认为缺乏实证研究,而且由于过于注重数学模型,使它还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对区位具体历史内容与文化特征的忽略。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方面,不同的学派侧重不同的经济方面,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从其经典假设分工理论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则更加重视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但在传统的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为了追求分析的严密性,忽略了空间因素,空间一直是个缺失的问题。经济地理学科试图弥补这一缺陷,尤其是以

40、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通过一个简化的模型,将空间区位引入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是产业集群研究历史上的一大重要突破。而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基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批判性发展之上,则从交易规制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关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产业集群既是一种产业组织,也是一种产业环境,同时还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产业集群一方面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经济

41、的发展也有利与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战略也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其中较早的是佩鲁“增长极理论”,1955年佩鲁集中讨论了对经济增长产生诱导作用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特征,结果两个特征最明显:一是寡头垄断,二是空间集聚。 “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增长并不是均匀的发生,它以不同程度的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把推动型工业潜入某地区后,将形成聚集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其实质是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发挥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以吸引资源并最终在区域空间内形成聚集经济,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建立一系

42、列推动型工业,通过产业聚集推动经济增长。1120世纪70年代增长极理论受到经济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增长极理论与政策实施的效果不仅不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而使地区经济贫富差距拉大。但不管怎样,增长极理论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 增长极理论所主张的主导产业发展有所不同,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在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12中提出了循环因果积累论,他认为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过程是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积累的结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他认为由于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存在,发达区域会因市场的自发力量更加强大,形成持续累计的加速增长,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会拉大

43、区域经济的差距。根据缪尔达尔的因果循环累计论,不发达地区应该集中有限资源发展条件优势的地区,然后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政府要防止因因果循环累计所造成的差距扩大。新经济地理学家瓦尔兹(Waltz)则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和创新产品的区域性集中。区域经济的增长源于产业部门的地理集中以及由此产生的持续生产率的提高”。13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马丁(Martine)通过研究聚集经济条件下的区位竞争问题,解释了经济聚集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他认为赢得第一次区位竞争的区域,对下面的区域更有竞争力。其最重要的利益在于为随后的厂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44、,即外生的相对成本优势和内生的聚集优势,在同一区位形成厂商数目会随着两优势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形成产业聚集。他认为正是由于产业集群存在着这种路径依赖性,经济活动的聚集带来的外部经济会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进而影响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13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E.Porter)在研究区域经济以及国家经济时,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5中第一次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通过“钻石模型”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持续的动态竞争优势,能够有效的带动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他从培育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这是产业集群在市场区位中生存和

45、发展的根本保障。此外他还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经济外部性,信息与公共物品共享,关联产品的整体性等优势,从而有利于形成区域性的竞争优势,并最终形成国家的竞争优势,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波特把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地生产组织形式,并作为一种竞争战略来研究。他的研究将产业集群问题被踢到来了关系区域,国家竞争优势的高度 ,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他忽略了产业集群的社会,制度,文化因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区域经济与产业集群理论的关系我国经济学家近年来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魏守华,王辑慈提出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他们通过分析认为产业集群理论在继承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地域生

46、产综合体理论的积极因素之外,进一步发挥了区域内资源整合的能力,尤其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14从上述理论可以看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关系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们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学家佩鲁和缪尔达尔从产业集聚所引起的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而波特则从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力的培育角度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尽管所侧重点不同,但他们所主张的经济政策却有相似性,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产业集聚这种发展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四、关于产业集群与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综述 早期人们认为科技投入是创新的主要推动

47、力,但随着对创新过程的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R&D资源的投入规模并非是决定科技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创新是一个个体和群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它一方面是特定部门,特定技术的个体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集体活动,不同部门,企业之间的互动学习也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证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要比集群外的企业有更强的创新动力,更优的创新绩效。实践证明世界上有许多产业集群是通过与产业创新的互动发展起来的,即产业集群借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系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有力的促进了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例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高科技园区,印度的班加罗尔等产业集群地创新理论的先驱熊

48、彼特在提出创新理论的时候就曾提醒人们注意一个事实:产业聚集有利于创新,创新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并且在时间上也不均匀分布,往往趋于集中地发生,鱼贯而出15。但由于当时的创新理论主要集中于对单个企业的创新过程的研究,并未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进一步研究。近年来,欧美一些经济学家,基于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的动察和理论思考,开始对产业集群与创新问题的关系进行了深一步的讨论,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就是“创新环境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创新环境理论是由欧洲创新研究小组最先提出,其核心是研究有利于新企业成长和现有企业创新的条件。他定义创新环境为“即在一个有限的群落内主要的行为主体通过相互之间的

49、协同作用和集体学习过程而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的复杂社会关系”,提出了“社会文化环境”的概念,将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创新活动联系在一起。他将产业群落的创新环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群落内有利于竞争与合作的制度安排与社会结构。二是群落内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文化精神,认为企业集聚可以使大家共享大规模生产技术与组织创新的好处,从而更加强调产业内主体的集体效率以及创新行为的协同作用,并把创新网络和集体学习的概念应用于公共管理政策之中16。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区域创新系统和国家创新系统也是近年来研究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视角。国家创新系统最先由英国学者弗里曼(Freeman)在其出版的技术与经济绩效:来自日本的经验中提

50、出。国家创新系统指出,技术创新和传播需要大量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创新和学习中除了正式的机构和制度外,各种非正式的文化和习俗也影响着知识的积累与传播过程,这在具有较高内部认同的区域尤为明显。该学派代表人物伦德瓦尔(Lundvall)在国家创新系统的框架下研究了创新与空间的关系,他认为企业的地理集中通过信息交易,知识外溢等方式而支持创新发展,由于地理比邻,因此通过区域内部的交易,发挥单独定位所不具备的集体优势,同时各个企业又能保持原有的灵活性,自主性,并得出了创新过程中知识的需求程度与空间相邻性成正相关17。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最早由英国学

51、者库克(cooke)提出并定义。他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由一组在地域上相互分工和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组织体系,而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区域创新系统学派的核心观点是经济行为的创新不仅仅依赖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行为,。而且取决于组织间及其与知识的生产与分配之间的公共部门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基础知识的利用和依赖基础知识的程度。区域创新系统下的产业集群视角主要关注集群内部的学习,创新与创新的扩散效应。相关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结网,有利于企业间的频繁交往与相互信任,促进信息知识的交流以及交互创新在网络中的实现。11在产业集群与创新关系研究上,国内学者陈柳钦认为产业集群有

52、利于创新,有利于促进行为主体的知识文化交流,加强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合作,并能够形成区域品牌18。产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人们意识到随着经济使技术格局的日益复杂,创新不再是单个企业的行为,而是一个系统的行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其与创新的发展越来越密切。五、简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其中分工和规模报酬递增是贯穿产业集群理论的主线,从杨小凯的超边际城市模型,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再到创新系统理论的相关研究。工业聚集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如促进相关知识在本区域的积累与扩散,公共物品及服务

53、的共享,运输成本的减少等都可以视为产业集群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但另一方面,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各个学派侧重的角度又有所不同,其更多的是为了解释一个经济现象,有着不同思想渊源的理论交叉碰撞,以求探明其内在机制,或者即使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也在研究方法和关注点上有所不同。总之,作为一种产业的聚集性生产组织形式,产业聚集蕴含的内在规律,是任何单个学科都不能穷尽的,学科交融,方法交叉是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注 释新兴古典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为代表,他们主张以超边际分析方法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将被新古典经济学所遗弃的古典经济学的灵魂-分工理论在一个现代的躯体内复活。马歇

54、尔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三个方面,其为后来的经济学家进行总结概括。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科斯将企业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来拿两种制度安排,威廉姆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组织。位置因素包括聚集因素和分散因素,聚集因素又分为一般聚集因素和特殊聚集因素,韦伯认为一般聚集因素具有研究意义。保罗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建立在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模型基础之上。钻石模型分析了包括“要素条件,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在内的四要素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影响。参考文献1 张聪群.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6-18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

55、商务印书馆,2005.280-302.3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17-1184林竞君.网络、社会资本与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13.5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45-47.7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源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18.9 杨晓凯.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 Krugman,P.Incre

56、asing Return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V99(3)pp.483-499.11 王步芳.企业群居之谜:集群经济学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6-28.12 缪尔达尔.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13 薛程.区域经济学主流理论最新进展评述J.工会论坛.2005,(5) 14 魏守华,王辑慈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3).15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6 李平,高技术产业群技术创新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

57、2008,(3) .17 Lundvall,B.,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Towards a Theory of Innovation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London:Pinters Publishers.12-13.18陈柳钦.产业集群的创新,合作竞争和区域品牌效应分析J.经济学研究.2008,(3).第二章 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 摘 要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以产业链为研究主线,将产业集群的初始形成分成产业链结构上的纵向演进和横向演进过程,即上下游企业的纵向集聚和同类型企业的横向联合的分析说明,正反馈机

58、制的反复作用最终促成产业集群的形成。关键字 产业集群;纵向演进;横向演进;正反馈机制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其重要特征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相同产业或关联性很强的产业)的企业根据纵向专业化分工以及横向竞争合作关系,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地区而形成具有聚集经济性的产业组织。产业集群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产业的关联性和空间的集聚性。一般地,产业集群综合了市场和科层组织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有序的生态组织,从而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具备市场或科层组织所不具有的整体竞争优势。根据产业集群中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将产业集群的形成分为纵向演化和横向演化两个方向。纵向演

59、化是一种产业链的延伸,而横向演化指同类型企业的集聚。产业集群纵向演化过程,更多的是表现为延伸产业链,是各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很多情况是某个区域有大型企业存在,一些中小企业作为其配套,形成了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之间密切合作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横向演化之初,企业之间更多的是表现为竞争关系,也就是产品属于同一种类。某个区域产生横向产业集群,第一批企业示范效应作用特别大,从而有更多的企业模仿出现。由于竞争的原因,产品之间在品种、规格、款式、造型、色彩、所用原材料、等级、品牌等方面,甚至在内在质量上都存在差异。随着企业的不断增加,形成了基础设施共用、专业化供应商的存在、专业化劳动力供应等优势,形成一

60、种良性强化,从而产生了产业集群。二、产业链结构的纵向演进分析产业集群产业链结构纵向演进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产业集群对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的吸引力;二是产业集群最终产品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发展,上游企业会逐渐集中于产业集群。下游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生产,对上游产品的需求量就会相当有限,上游产品就会很难聚集到下游产品所在地,因为集聚的利益小于聚集可能带来的成本。上游企业集中于企业集群获得的利益主要有两种:其一,运输成本节约利益。如果产业集群对上游企业产品有大量的需求,并且上游企业产品存在较高的运输成本,这时上游企业集中于产业集群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其二,资源整合

61、利益。供应商的价值链和渠道的价值链是纵向关联的,存在大量的接触点,整合双方价值链结构可使双方受益;供应商和最终使用者毗邻而居,在沟通距离、速度和信息流通,以及持续交换想法,创新上都占优势,企业有机会影响供应商的技术,也能充当研究开发工作的测试地点,加快创新的步伐。1迂回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将资源投入到对生产资料的生产上,而不直接投入到消费资料的生产上,迂回生产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2。专业化与生产迂回程度同时演进3。随着产业集群分工结构的演进,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深,生产迂回程度也会不断提高。在生产迂回程度提高的同时,产业集群会出现一些新的中间产品生产需求,如生产工具,一些新的上游产

62、业企业也就会不断向产业集群集中。由此可见,产业链结构演进使产业集群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下面我们建立模型分析影响产业集群纵向结构演进的因素。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我们作出如下假设:(1)产业集群里已经存在一个主导企业j,它将吸引它的一个上游企业i企业加入产业集群。并且,主导企业和其上游企业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注:大多数产业集群生产的都是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有限的下游企业主要是销售企业。企业集群产业链结构纵向演进因而主要是上游产业向产业集群的集中、或是产业集群向上游企业的延伸。)(2)i企业在加入产业集群的过程之前,已从同类企业竞争中胜出,在此不再考虑竞争因素。(3)企业从

63、集群外迁移到产业集群内生产结构及技术未发生变化,产品和原来的产品一样。技术改变具有过程性特点,企业迁移入群前后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技术结构一般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而可认为迁移前后技术未发生改变。(4)企业在迁移入群之前是孤立发展的,不享受外部经济。企业和其他企业不在同一地发展,也就不存在享受作为其他企业副产品的外部经济。(5)如果i企业的加入对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有利,地方政府会给与i企业优惠政策和措施收益来吸引i企业入群。如地方政府为吸引i企业入群往往会给与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公共用品。因此,站在产业集群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企业的入群行为需要考察i企业入群对其自身利益的影响和其对集群整体利益的影响。(一)企业入群对自身利益的影响交易费用的降低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源于产业群内企业为谋求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结盟”。位于上游产业的企业i会被吸引到那些已经有下游主导产业j的所在地,因为此地有较多的市场需求,可以使企业直接的面对其消费市场。生存环境可简单的表述为“交易成本(TC)”、“外部化价格(OP)”、和“内部化成本(IC)”三方面,其中交易成本是指企业在未加入产业集群发生交易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