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万里区小学区域课程之发展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5044289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5.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山万里区小学区域课程之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金山万里区小学区域课程之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金山万里区小学区域课程之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金山万里区小学区域课程之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山万里区小学区域课程之发展(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6页 共26页金山萬里區小學區域課程之發展目 次壹、規劃理念2貳、規劃內容4叁、執行過程6肆、成果評估8伍、省思分享9陸、未來展望9附件一 金山萬里區域課程萬里溫泉鄉11附件二 金山萬里區域課程玩沙創作15附件三 金山萬里區域課程地瓜文化17附件四 金山萬里區域課程清水溼地21金山萬里區小學區域課程之發展壹、規劃理念一、 緣起與目標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此帶動國內近年來校內教育人員積極投入發展校本課程的風氣。然國內學校校本課程發展的觀念與實務工作亦面臨一些困境。其一,就學生的課程經驗而言,校本課程由

2、於常以個別學校所在社區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素材為題材,致使學生的在地文化與資源學習經驗,與國家和縣市層級所強調範圍更寬廣的全國性和縣市性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學習題材產生學習經驗上的斷裂現象。其二,就發展人力而言,諸多的偏遠或小型學校由於教師人數少、教學負荷重,使得此等學校教師於投入校本課程發展工作時常倍感艱辛;雖然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規定小型學校得組跨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從事校本課程之發展(教育部,民92),然真正籌組跨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且實際運作者極為稀少,即使籌組者尚須克服彼此合理分工並培養長期合作氣氛的挑戰。第三,就課程品質而言,由於過往國內傳統上以中央化課程為主,學校人員少有課程發展的經驗,參

3、與課程發展的能力和動機乃較不足,所發展的課程品質因而常令發展者自己及其他人員產生疑慮。民國九十五年二月,當時九年一貫課程已正式實施五年,台北縣金山鄉中角國小新任邱校長(本文第二作者)撥電話給我(本文第一作者),表達了上述國內校本課程發展上的困境。至少,這是他認為初任此一台灣東北角海岸上的偏遠小學校長,於領導課程發展時所正面臨的問題。電話中,他也向我提出籌組金山、萬里兩鄉小學區域課程聯盟,以共同發展本區的小學區域課程之構想,並邀我成為他們的長期性夥伴且作為專家諮詢者,以協助克服他所面臨的前述困境及未來工作所可能發現的問題。此時他也明言,此一構想並未曾向教育部和台北縣政府申請經費補助,因教育部所補

4、助的大學與中小學攜手合作深耕九年一貫課程計畫自九十二年度起實施三年,而此構想形成時已逾補助計畫期限(黃嘉雄,民92),而台北縣政府本身亦乏類似經費預算補助計畫。換言之,若此一構想付諸實踐,將會是一群自願的參與者,投入其時間、智慧和熱誠的旅程,期間並無行政機關的經費資源,亦乏行政機關所預懸的未來旅程結束時之獎勵誘因。接電話當時,我對邱校長的構想表達正面支持的看法及鼓勵之意,但並未馬上承諾參與,請他容我考慮數日後再來電確認。在往後的數日思考中,我想到了美國侯姆斯小組(Holmes Group)1990年發表明日的學校(Tomorrows Schools)報告書中所描繪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

5、onal Development Schools)裡期待大學與中小學能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圖提升職前和在職師資能力並展現專業發展特徵,以提升教育品質的改革理念(Holmes Group, 1990);也想到了自己數年來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中的積極投入角色。心想這是實踐專業發展學校理念,同時是從參與校本課程發展實務工作中省思自己觀點的良機,乃於數日後邱校長回電時應允之。不久後,邱校長及該校教務黃主任分別於95年2月8日、3月6日來我研究室,彼此進一步深入討論有關此構想在目標、理念和工作策略上的原則性共識。自此,開展了由當時迄今一年半以來我與金山、萬里區小學合作研究,共同發展其區域課程的歷

6、程。我們的目標是:(一) 發展出一些適於金山萬里區國民小學學生學習的區域課程本案所謂區域課程,係指以深具教育價值且能充分反映金山和萬里兩鄉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特色之題材所設計,供本地區小學生學習的課程方案;其介於學生的學校在地文化課程經驗與縣市、國家層級課程經驗之間,而能將此兩層級課程經驗加以連結者。此目標之形成,主要基於兩大理由,首先,如前所述,藉以促進學生的在地文化經驗與其國家、縣市層級課程經驗之連結。其次,我們認同保育學者珍古德所提出的理念:唯有了解才能產生關懷,唯有關懷才會產生珍愛的行動。而金山萬里本為傳統上彼此相互依存的密切生活圈,此種區域課程對此兩鄉學子的在地了解與關懷能發揮極高的教

7、育功能。(二) 建構區域性跨校課程發展聯盟,以便在課程發展的分工合作和經驗分享歷程中促進彼此的專業成長藉由跨校課程發展聯盟的建構及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發展區域性課程的歷程中,大家一方面分享彼此先前的課程發展經驗,團體地慎思各自所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另一方面,藉此擴展彼此的觀點與交流,以增進專業成長,形塑成學習型專業社群。(三) 讓參與者在實際從事課程發展的歷程中提高課程發展的意願、信心與能力透過本次實際從事課程設計與發展的歷程中,協助參與者,包括我和學校校長、教師們於做中學及學中思的歷程中,精進自己的課程設計與發展知能,並提升未來繼續投入課程發展的信心與意願。二、 理念與策略在資源和激勵不足,且

8、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數年後教師們的課程發展熱情已漸失之際,為達成前述目標,我和邱校長、黃主任於95年2月8日和3月6日的會商中,溝通了一些初步的未來運作理念和策略共識,並在95年3月16日於中角國小召開的兩鄉小學校長或教務主任參加之區域課程發展會議中獲得支持。此次會議,除邱校長說明構想和理念,以及我就課程發展中較具教師親近性的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做專題演講外,淡江大學黃炳煌和朱惠芳兩位教授亦蒞會參加並提出寶貴意見。我們的理念和主要策略如下:(一) 建立充分的伙伴合作關係所有參加的學校和人員,包括大學及我本身在內,彼此之間應建立一種平等、對話、合作的伙伴關係,唯有這樣,各校才會積極鼓勵人員參與,分工

9、才能均衡明確,心中的疑慮、困難和想法才會充分溝通,聯盟的運作也才能行之久遠。(二) 鼓勵參與但不強迫參加鼓勵金山萬里鄉的所有小學均採自願的方式參加,願意參加的學校亦鼓勵有意願的教師組團隊參加本聯盟的運作。藉由強調參加學校和人員將彼此共享研究發展成果和專業成長經驗,來激勵大家參與的意願,而非透過行政的壓力迫使教師們勉強參加。(三) 採較具教師親近性的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課程發展模式有數種,其中教師們較熟悉的可能是泰勒(R. W. Tyler)的目標模式,但目標模式的課程發展過程,是一種強調需先投入大量時間於分析學習者發展需要、當代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體系,以便確定精確化課程目標,來作為設計課程經驗

10、依據的理性化過程(Tyler, 1969)。如此理性化的過程,與大部份教師的日常工作經驗相當疏離。為提升教師的參與意願並降低課程發展的難度,乃採對教師較具親近性的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唯若干此種模式倡導者所提出的課程發展工作結構過於鬆散,對教師而言也易產生不知如何運作之困境,因此乃採葛拉松(A. A. Glatthorn)所論較具結構性的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作為本案課程發展的主要參考模式。此模式於設計課程時,強調應在某些高品質學習經驗的原則引導下,不斷同時思考目標、教材和活動等三大課程經驗要素間之關係,然後經群體慎思後設計出課程經驗(Glatthorn, 1987)。此模式之課程設計要領,由

11、我於96年3月16日的會議中提出解說,並獲得大家贊可。(四) 以現有素材為基礎發展為區域課程在過去數年的校本課程發展經驗中,幾乎每個學校均已開發出其特有的校本課程和素材,金山萬里之小學亦然。雖然有些校本課程在性質上仍屬類似觀光手冊而非課程方案的題材彙編,但按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之觀點,此等素材至少反映了教師所珍視而值供學習者,因此亦有其價值性。此外,若以現有課程方案或素材為基礎,加以慎思、選擇、組織,並加入教學活動和課程目標之設計,則課程方案已近乎成形,這對教師而言是一種較易入手的方式。所以,本課程方案之發展,強調以現有校本課程及其素材為基礎,將之進一步發展為區域課程。(五) 倡導採建構主義課

12、程領導方式傳統取向的教育和課程領導傾向於採主管人員由上而下的科層式領導,而本方案既強調機構間和人員間的伙伴對話關係,乃主張於聯盟的運作中和各校的課程發展過程中,倡導採蘭伯特(L. Lambert, 1995)所提出的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t)課程領導,強調課程領導的過程係一種成員間透過彼此觀點、經驗之交流而產生成員的認知改變,亦即,產生學習,進而形成課程共識之過程。貳、規劃內容為實踐前述目標及理念,我們所規劃的具體工作內容,說明如下:一、成立金山萬里區域課程發展聯盟在我未實際參與本方案之前,邱校長曾在95年元月9日所召開的兩鄉課程發展研討會上提出發展區域課程並成立聯盟的初步構想,

13、並獲得與會者的高度認同。95年2月和3月邱校長、黃主任分別與我討論後,認為宜將課程聯盟正式化,乃由邱校長召集於95年3月24日召開第一次大會。會中確定參加聯盟之學校,計有金山鄉金山、金美、三和、中角,萬里鄉萬里、大鵬、大坪、崁腳、野柳和石門鄉乾華國小參加,其中石門鄉乾華國小係主動希望參加者。聯盟內之學校校長、教務主任和教學組長為核心參與人員,校內參與之教師則由各校徵求自願者參加。聯盟之召集人由邱校長擔任,但實際上的開會則由各校輪流召集、承辦,日常的協調與聯絡事項由黃主任擔任執行秘書辦理,我則擔任聯盟的諮詢教授。原先規劃的聯盟學校僅以金山、萬里鄉的小學為對象,開始運作後,若干鄰鄉鎮小學亦表達參與

14、的意願。所以,後來石門鄉的乾華,三芝鄉的三芝,淡水鎮的淡水等國小亦陸續加入聯盟運作。唯我們並未因這些他鄉鎮學校的加入而調整原訂發展屬金山萬里鄉區域課程的範圍而擴及過於寬廣的課程範圍,因若如此,將使課程發展工作因範圍的擴展而變得更困難。對聯盟而言,三芝、淡水等國小之參加,是增加了專業的對話伙伴,擴展了彼此的課程發展視野,但不至於增加工作負擔和工作的複雜性。二、溝通理念並確立工作要項聯盟成立後隨即於成立大會及往後的數次會議中討論、溝通本方案的課程發展目標和理念共識。至於更具體的課程發展工作要項,經討論後規劃如下:(一) 蒐集與分類原有的各校校本課程方案和素材由各校提供原有的校本課程方案和素材資料,

15、由中角國小黃主任彙集分類,作為發展區域課程之資料庫。 (二) 定期召開會議分享各校校本課程發展與實施經驗原則上每月或兩個月召開一次聯盟會議,由各校輪流說明其所發展與實施的校本課程,並討論其轉化為區域課程之可能性。(三) 會商選定區域課程之題材從各校所分享的校本課程中,於聯盟會議時,選定部份方案及其題材作為發展為區域課程之基礎,若有原校本課程以外的具高價值題材,亦得選納為發展為區域課程。(四) 依選定題材分工發展為區域課程草案就所選定的擬發展為區域課程之原校本課程方案或其他題材,由聯盟學校分工認領疑案,採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進行課程設計,發展為區域課程草案。(五) 聯盟會議修正並確認區域課程方

16、案各分工學校就其所發展出之區域課程草案,提聯盟會議報告說明,經與會者討論、修正後,確認為金山萬里鄉小學的區域課程。(六) 印製區域課程光碟並置於網站供各校實施之參考所發展之區域課程方案印製成光碟分送聯盟學校各年級教師,並建置於各該發展之學校網站供查閱,以作為教師課程實施之指引。(七) 以課程實施結果回饋於課程之修正課程實施時,由各校教務主任及教學組長蒐集教師於課程實施過程中所獲得的回饋意見,提聯盟會議作為修正之參考。叁、執行過程上述這些所規劃辦理的課程發展工作要項之實際辦理過程,說明如下:一、蒐集與分類聯盟內各校校本課程方案與素材本項工作由黃主任負責辦理,首先他於95年3月6日訪我,一起討論出

17、一個對各校既有課程方案及其材料的分類架構;然後於95年3月至6月間,請各校將方案與材料項目、名稱等彙送中角國小,由黃主任加以分析歸類。所歸類的金山萬里各校校本課程方案如表一所示。表一 金山萬里各校校本課程分類表項 目學校目自然生態與地理景觀藝術與節慶歷史與人物產業文化閱讀教育體育中角國小自然科技藝術鄉土三和國小珍愛自然迎春納福兆豐年(上)歡樂中國節(下)歡欣鼓舞慶三和(下)感恩的季節(上)鳥語花香(下)祝福與成長(下)金山國小金山的景觀金包里的春天金山的特產金山的產業溫泉鄉之旅認識我們的校園金美國小海洋季(上)人文季(下)山水季(下)萬里國小書香萬里健康體適能野柳國小野柳地質公園(上)野柳濱海

18、生態(下)野柳的民俗活動(上)野柳漁村文化(下)大鵬國小溫泉課程(上)溫泉課程(下)崁腳國小盔甲武士(上)大自然的舞姬(下)大坪國小橄欖樹(上)生態感懷(下)鼓動大地(下)此項分類工作之目的有三:其一,協助聯盟學校了解各校校本課程在各類別的分布情形,作為選定發展區域課程之參考清單;其二,以之作為各校於聯盟會議中分享課程發展與實施經驗的檢核單;最後,希望未來選定和發展的區域課程能考慮各類課程的均衡性並避免重複。二、召開會議分享各校校本課程發展與實施之經驗本項工作原訂自95年8月起至少每兩月辦理一次,唯因部分學校準備不及且有時偶遇各校尚有重要校務,故實際進行者為95年12月1日於中角國小、12月1

19、5日於崁腳國小、96年3月17日於淡水國小、96年3月30日於中角國小、96年5月4日於金山國小等五次分享活動和研討會。所曾分享的課程方案,包括大坪國小的地瓜文化和擂鼓、金山國小的溫泉之旅和清水溼地、大鵬國小的溫泉課程、野柳國小的野柳岬的春天、乾華國小的茶葉和認識核電、崁腳國小的盔甲武士和大自然舞姬、萬里國小的瑪鋉溪生態、及三和國小的珍愛自然等校本課程方案。本項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活動,對於增進聯盟內各校人員汲取課程發展與實施經驗,促進觀念之溝通和專業之成長極有助益。此活動也使各校人員對未來所擬發展的區域課程選擇,有了團體慎思判斷的機會。三、會商選定區域課程主題在96年3月30日所召開的聯盟會議

20、和經驗分享研討會中,聯盟成員會商決定了擬發展的區域課程主題與分工,分別是:全美國小負責獅頭山、萬里國小負責瑪鋉溪生態、乾華國小負責核電、金山國小負責清水溼地、大鵬國小負責溫泉、野柳國小設計地質、中角國小設計沙畫、大坪國小負責地瓜文化和崁腳國小負責生態(含鍬形蟲、蝴蝶)等課程,由各校將之進一步精緻化、設計拓展為兩鄉小學的共同區域課程。此外,並議定課程發展的主軸教育理念乃環境教育。四、各校依其分工主題設計區域課程方案之草案96年3月之後,各校依會商決定之課程主題與分工,以各校原有的課程方案與材料為基礎,加以精緻化,進一步調整修正或設計出課程方案。在設計與發展時,各校則參考我所提供的自然主義課程發展

21、模式下的課程計畫內涵要素,進行方案的選編與設計。自然主義發展模式下的課程計畫,通常包括下列要素:1.簡明化的理念和目標敘述,2.課程範圍的勾勒,如課程對象、修習時間和單元數量,3. 有關各單元高品質學習經驗的建議,此等建議包含目標、材料和活動三者,4. 若有必要的話,再增添一些教學者施教時的參考素材,如文章、地圖、影片等。五、於聯盟會議中討論、修正並確定區域課程方案依96年3月30日會議之決議,原期盼能發展出如第(三)點所述之9個區域課程,然或許部份學校團隊之教師們日常工作負荷過於沉重,最後在96年6月底前完成草案而提交聯盟討論修正而確定之方案祇有大鵬國小的萬里溫泉鄉(詳附件一)、中角國小的玩

22、沙創作(詳附件二)、大坪國小的地瓜文化(詳附件三)和金山國小的清水溼地(詳附件四);其餘者,則至目前為止尚在發展中。六、區域課程方案印製成光碟並上網供查詢採用將已完成的四項方案壓製成光碟,分送各聯盟學校的各年級教師,並於各負責發展之學校網上公布,供聯盟內學校教師參考採用。依聯盟會議之決議,所完成的區域課程並不強迫但鼓勵各校採用實施,並希於實施過程中發掘原設計上之問題,作為爾後修正之參考。肆、成果評估此次我們合作過程所獲得的成果,其實重要的不祇是產生一些區域課程方案的文件,更重要的是,我們所建構的課程發展合作機制及該歷程所促成的教育專業對話與互動關係。茲將這些成果要述如下:一、成立了持久性區域課

23、程發展聯盟組織學校間建立跨校性區域課程發展組織,在國內雖非不常見,但至今仍持續維持運作,且彼此間仍互動頻繁者,應屬少數。而本案所成立的金山萬里小學之區域課程聯盟,不但仍在運作中,而且合作過程中互動頻繁,更實質地合作共同發展課程方案。二、透過聯盟會議中課程發展與實施經驗的對話增進彼此的專業成長自95年初聯盟籌組,以及其後正式運作以來,我查閱自己的筆記本和聯盟的會議記錄發現,聯盟至少開會七次,和我當面討論者四次。透過聯盟會議中各校校本課程發展與實施經驗之分享、對話和互動討論,以及我與聯盟成員間之溝通對談過程中,聯盟成員們及他們與我的課程發展觀點、經驗得以交流,而拓展彼此的視野,此增進了成員們及我的

24、專業成長。三、建立了聯盟學校的校本課程資料清單我們所蒐集和分類的金山萬里各校校本課程及其材料清單,能讓每所學校知悉區內各校的校本課程類目和各類目課程的分配情形,此不但作為區域課程發展的素材資料基礎,亦提醒了大家考慮課程均衡性的議題。四、透過課程發展的實做活動提升聯盟成員的課程設計知能本次合作之初,我向聯盟成員引介了自然主義課程發展模式的觀念與方法,但若僅將觀念導入成員心中,則祇是增加其知識之堆積而已,透過其後成員們實際採用此模式於設計區域課程,在實際的課程設計活動中,相信參與者之課程設計知能已獲得實質提升。五、發展出四個區域課程方案依規劃原應發展出九個區域課程方案,目前實際上完成者四案,其餘者

25、尚在發展中,就目標量的達成率而言,此也許並不是很理想,但就一種自願性、額外付出的組織而言,其實已難能可貴,何況尚未完成的方案仍持續發展中。六、提升成員們的區域課程意識在九年一貫課程架構中,一般人所關心者係國家層級和校本層級的課程,鮮少有學者或教育人員思考了此兩層級間區域課程的角色地位議題。本次合作,提升聯盟成員們區域課程議題的知覺,不但增進其對此議題重要性的知覺,更實際從事區域課程的嚐試開發,這在國內實具開創性。伍、省思分享雖然本次的合作過程已展現了一些如上所述的成果,但仍有一些原先規劃的預期結果尚未實現。首先,原先進行各校校本課程分類工作的重要目的之,是希望所發展的區域課程能兼顧各類課程的均

26、衡性,但從結果觀之,目前所發展出的區域課程案仍偏於自然和地理景觀類課程,這可能因金山萬里生活圈具獨特的自然和地理景觀資源,而學校大都認為此係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課程素材,故在首次課程發展的選擇上乃被優先選定,致產生尚未兼顧各類課程均衡性的問題。其次,若按聯盟會議決議之區域課程發展構想,應發展出九個方案,但目前僅完成四個方案,其餘者尚未完成,這是缺憾之。復次,即使聯盟曾邀我就課程設計方法演講,我亦詳細說明了自然主義課程設計的方法及其應具備的方案要素內涵,然細觀目前所完成的四個方案內涵,其品質仍有提升的空間。最後,聯盟原先議定至少每兩月開會一次,但實際上受各種客觀因素之影響,而使得開會次數略少於此。

27、這四者乃合作過程中,我們認為與原先規劃較不合者。唯即使如此,我們認為一批教育工作者願意自發性的付出時間、心血,共思專業經驗之互動成長,共謀區域課程之發展,共圖課程品質之提升,已是令人感動,值得鼓勵之事。陸、未來展望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此聯盟可繼續努力之方向如下:一、持續組織之運作並努力尋求支持資源此聯盟已運作一段時間,且已逐漸轉型為金山萬里區課程委員會,亦即運作已常態化,宜持續本組織的運作,然由於目前缺乏運作所需的經費資源,長此以往,恐磨損組織成員的意願,故未來應向縣市、教育部和台電申請經費支援,以確保組織之持續運作。二、繼續發展待完成的其他五個區域課程方案聯盟所決議而尚未完成的其他五個區域課程

28、方案,將鼓勵其繼續發展完成,以嘉惠各校師生。三、從實際實施中獲取回饋資料以修正已完成的四個區域課程方案學者謂課程是發展的而不是創造的,故對已開發完成的四個課程方案,將請各校於實施過程中評估其效果,蒐集相關資料,作為設計者修訂之參考。四、增加各類課程之發展以兼顧均衡性目前之校本和區域課程較偏自然和地理景觀類課程,而金山萬里區其實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資產,未來宜增添此類的區域課程之發展。因為,歷史文化意識才是形塑人類主體意識的最重要素材。五、推廣本區的合作經驗有關發展區域課程和建立偏遠學校課程聯盟之構想,對其他地區應具可參考性價值,未來聯盟成員宜利用各種場合、機會和管道向其他地區、學校分享此等經驗,

29、作為其借鏡之參考。參考文獻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作者。黃嘉雄(民92)。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小組研究發展中心成果簡介。國民教育,44(4),5-15。Glatthorn, A. A. (1987). Curriculum leadership.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Holmes Group (1990). Tomorrows schools: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East Lansing, Mich

30、igan: Holmes Group.Lambert, L. etal. (1995). The constructivist leader.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Tyler, R. W. (196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29th 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附件一 金山萬里區域課程萬里溫泉鄉發展學校:大鵬國小一、 課程哲學:自然主義二、 課程適用對象:一至六年級學生三、 課

31、程適用領域:(一)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二)社會領域(三)語文領域(四)健康與體育領域(五)藝術與人文領域(六)綜合領域(七)環境教育四、 規劃理念:為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理念及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脈絡,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尋找社區中潛在資源,將之轉化為學生經驗課程,建立親師生多元化的生活認知與學習能力,希望藉此加深教師以及學生有關自然生態的知能,並且與社區攜手合作,以實際的行動愛護自己的家園,並以營造社區總體經營為目標,具體落實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之精神;我們希望每個學生不論時空如何轉變,愛故鄉的心永不改變,寶貝故鄉的行動永不消失。五、 課程目標(屬較廣泛、抽象者):(一)結合社區資源,充實教

32、學內涵,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制。(二)配合九年一貫教學理念與精神,增進學生在地生活能力。(三)建立學校與社區良好互動關係,凝聚動力培養在地孩子。(四)以學生為基礎,重視學習經驗,教與學和社區服務結合。六、 教學目標(具體明確者):一年級1.知道萬里鄉在台北縣的相對位置。2.能在地圖上指出台北縣和萬里鄉的位置。3.能在空白的台北縣地圖和萬里鄉地圖做正確的彩繪。4.能認識溫泉及溫泉開發史。5.能簡單說出什麼是溫泉?6.探尋地熱的原因7.知道溫泉的來源8.概略認識本鄉溫泉來自陽明山9.能欣賞溫泉會館的美。10.能描繪出溫泉主題內容的畫。11.能觀察並對泡湯產生興趣。二年級1.能了解住家附近的溫泉會館的

33、所在位置。2.能清楚繪出住家附近溫泉會館的相關位置。3.能了解泡湯時應有的禮貌。4.能明白泡湯時正確的穿著。5.能注意泡湯時應有的衛生條件。6.能說明去過的溫泉會館的不同之處。7.能繪出同儕泡溫泉時的快樂情景。三年級1.能說出溫泉的形成原因2.能說出溫泉的各種類的差異3.能繪製出火山爆發圖4.泡湯時能注意禮儀及安全事項。5.培養珍惜及愛護大地資源之情懷。四年級1.能注意溫泉會館的經營模式2.能說出公共與私人溫泉的主要差異性3.能說出好的溫泉會館應具備的條件五年級1.學生能瞭解撒哈拉沙漠、土耳其浴及芬蘭浴的不同。2.學生能表達對不同國家之沐浴習俗的看法。3.學生能運用網路查詢相關資料。4.學生能

34、分辨不同性質溫泉的療效。5.能知道泡湯禮儀及安全事項。6.培養公共禮儀。六年級1.能說出溫泉在各層面所涵蓋的影響2.能製作一份溫泉會館相關的問卷3.能實際到溫泉會館進行問卷的訪查七、 內容與活動:【溫泉初長成】適用於一年級 設計者:謝雅萍單元/課程名稱:【溫泉初長成】教學活動:活動一:【溫泉好所在】(40分鐘)(一)認識我的家1.活動引導:輔導學生觀看鄉土地圖,在地圖中找出萬里鄉的祕密藏身處。2.分組找出台北縣和萬里鄉及大鵬村(本校所在地)的位置,再個別指出台北縣和萬里鄉及大鵬村的位置,務必使每位學生都能正確指出。(二)彩繪地圖1.複習鄉土地圖,在鄉土地圖中台北縣和萬里鄉的位置在哪裡?台北縣位

35、在台灣的哪裡?萬里鄉位在台北縣的哪裡?大鵬村又位在萬里鄉的哪裡呢?(引出萬里鄉資源-溫泉,為下一節留下伏筆)2.學習單(三)教師總結教師總結:說明地圖位置並引出溫泉和陽明山的關係。活動二:【溫泉知多少】 (40分鐘)(一)什麼是溫泉?1.活動引導:(1)有沒有到哪一家溫泉會館泡湯?(2)泡湯時是泡冷的還是熱的?2.簡單介紹溫泉,讓學生認識溫泉的溫度及成分。(二)溫泉開發史1.介紹台灣溫泉是如何開發的?2.教師總複習,使學生能對溫泉有初步的概念,並能簡單說出溫泉開發分為四個時期。活動三:【溫泉哪裡來】(80分鐘)(一)影片觀賞:火山大驚奇DVD欣賞。(二)影片內容回顧、分享與提問。(三)學生畫火

36、山爆發圖。活動四:【溫泉寫生館】 (80分鐘)(一)實地介紹長春谷溫泉會館,讓學生選擇自己作畫之地點。(二)繪畫主題-快樂泡湯,學生觀察並繪畫。【快樂泡湯】 適用於二年級 設計者:朱芳梅單元/課程名稱:【快樂泡湯】 教學活動:活動一:【我家溫泉區】(80分鐘)(一)請聽我說1.依兒童居住地區三、五人分為一組。2.分組討論後以口述方式介紹住家附近溫泉會館。(二)請看我畫1.依小組或個人繪出住家附近溫泉會館。2.繪畫過程仍能用心參與並參考同學意見。(三)與我分享1.依個人或小組方式,分別上台向同學介紹住家附近知溫泉會館。2.悅納同學的讚美,並虛心接受同學的批評與指正。活動二:【泡湯溫泉去】(80分

37、鐘)(一)行前說明1.印發家長同意書,了解學童身體狀況,並提醒攜帶物品。2.檢查裝備,安全及禮貌等事項提醒。(二)整裝出發1.編配小組成員。2.注意行進安全。(三)享受泡湯1.清洗身體。 2.穿上正確適宜之服裝。 3.暖身下水,並能照護同儕。活動三:【泡湯回憶錄】(80分鐘)(一)會館大不同1.請學童說出知道的溫泉會館內部裝潢之不同處。2.介紹泡湯的樂趣。(二)繪我泡湯樂將泡湯過程所見、所聞、所聽用畫紙紀錄下來。(三)與我分享1.依個人或小組方式,分別上台向同學介紹將所繪作品與同儕分享。2.悅納同學的讚美,並虛心接受同學的批評與指正。【溫泉洗禮】適用於三年級 設計者:林育墩、劉妍君單元/課程名

38、稱:【溫泉洗禮】教學活動:活動一:火山溫泉一家親(40分鐘)1.教師利用多媒體介紹溫泉與火山關係。2.教師播放火山爆發影片。3.請學生發表個人泡湯的經驗。4.教師由生活經驗帶領學生進行分類: 依溫度、PH、成份做分類 溫泉V.S.冷泉 碳酸氫鈉泉V.S.硫磺泉 簡介臺灣主要溫泉分佈區域6.完成學習單。活動二:百樣溫泉(40分鐘)1.請學生介紹他們所觀察到火山爆發的特色。2.每位小朋友繪製一張火山爆發圖。3.教師展示學生所繪製火山爆發圖內容,並票選優良作品。 活動三:泡湯風情(80分鐘)1. 請學生發表個人泡湯的相關經驗。2. 教師綜合學生內容,完整的說出(1)泡湯時的禮儀(2)泡湯時應注意事項

39、活動四:泡湯之旅(80分鐘)1.教師提醒學生泡湯時應注意的禮儀及安全事項。2.學生進行泡湯體驗,及各項設施使用。(包含暖身、換裝)3.學生分享體驗之心得。【公共澡堂V.S私人會館】適用於四年級 設計者:林育墩、劉妍君單元/課程名稱:【公共澡堂V.S私人會館】教學活動:活動一:公共澡堂探訪和公共澡堂大掃除(80分鐘)1.出發前愛的叮嚀。2.公共澡堂的點點滴滴-歷史背景簡介3.學生自由參觀,並將所觀察到的做紀錄。4.各組報告所觀察到的設施及周圍環境。5.學生分組整理公共澡堂6.學生完成學習單活動二:會館參訪(80分鐘)1.請溫泉業者介紹該溫泉會館的設施及特色。2.學生分組提出關於溫泉會館的相關問題

40、(價格、設施、服務、周圍環境)。3.溫泉業者回答。4.泡溫泉囉!活動三:聰明的消費者(公共澡堂V.S私人會館)(80分鐘)1.回顧先前參觀金、萬公共浴池與私人溫泉會館的體驗。2.各組報告公共與私人溫泉的差異性 價格:(收費方式、高低) 服務:(設施、服務態度) 環境:(衛生、清潔度)3.教師綜合學生所報告內容4.學生發表對公共與私人溫泉會館的感想。5.製作公共澡堂與私人會館比較海報【溫泉大觀園】適用於五年級 設計者:張麗敏單元/課程名稱:【溫泉大觀園】(一)介紹各國沐浴習俗1.老師提問:泡溫泉有哪些基本禮節? 學生自由回答2.老師再問:請問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沐浴習俗嗎? 學生小組討論及發表3.

41、老師補充土耳其浴及芬蘭浴的沐浴習俗。(二)創意表現學習單:上完這個單元後,哪一國的沐浴習俗令你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同時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浴堂。活動二:【溫泉種類療效之匯整】(40分鐘)(一)網路大調查1.學生事先上網收集溫泉種類及療效的資料。2.帶著自己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3.學生擬定發問題目。(二)與專家對談1.專家解說溫泉種類與療效間的關係。2.學生與專家對談:學生先說明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內容,再請專家補充說明。(過程中學生記錄)3.將記錄的資料筆記作整理匯整。活動三:【水資源管理】(80分鐘)(一)網路大調查1.學生事先上網收集溫泉水資源管理資料。2.帶著自己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3.學生擬

42、定發問題目。(二)與專家對談1.專家解說,正常溫泉水應該如何處理,才不會造成環境污染。2.學生與專家對談:學生先說明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內容,再請專家補充說明。(過程中學生記錄)3.學生致感謝卡4.將記錄的資料筆記作整理活動三:【長春谷泡湯行】 (80分鐘)(一)行前課程複習複習課程內容:泡湯的禮儀、溫泉的療效、溫泉水資源管理(二)參訪溫泉會館參訪長春谷溫泉會館:請老闆介紹長春谷溫泉會館特色及溫泉水資源管理,最後進行對話訪談。(三)泡湯去囉1.教師提醒學生泡湯禮儀及注意的安全事項。2.學生進行泡湯體驗。(暖身、換裝)3.分享體驗心得。【溫泉小記者】適用於六年級 設計者:李安邦單元/課程名稱:【溫泉

43、小記者】教學活動:活動一:溫泉動動腦(80分鐘)1. 說明溫泉會館設置的過程與要素。2. 學生分組探討溫泉會館設置可能涵蓋的層面與影響,並且上網蒐集資料。 3. 各組輪流報告其結果。活動二:溫泉小記者(80分鐘)1. 展示事先蒐集的各種問卷,並且說明製作問卷的各項注意事項。2. 學生利用活動一所討論的結果,分組進行問卷的設計,並由老師協助指導。3. 請學生利用非常好色製作問卷。4. 分別展示各組的問卷,並且說明發問卷調查時該注意的一些要點。活動三:溫泉GOGOGO! (80分鐘)1.請老闆介紹溫泉會館特色,並且讓學生進行問卷訪查。2.學生整理調查完成的問卷,並且統計結果。 3. 調查結束,快樂

44、泡湯。附件二 金山萬里區域課程玩沙創作發展學校:中角國小一、 課程適用對象:中高年級二、 課程適用領域:藝術與人文三、 規劃理念:淡金公路從開通以來便是一條美得令人窒息的濱海動脈:沿著山脈開闢的淡金公路,一側是山、另一側是海。當人們從萬里往淡水方向行走,越過金山市街,約莫一公里,抵達這個山與海的交會區域。長久以來,沙,一直深受學童的喜愛,而北海岸正巧就有得天獨厚的海濱環境作為教材,利用天然素材-沙,在活潑有趣的教學中散播染沙與沙畫教學的內涵。四、 課程目標(屬較廣泛、抽象者):(一) 認識自己的家鄉,並培養愛鄉愛土、珍惜生活環境的態度。(二) 培養關心生態環境的態度。(三) 培養對任何事都能有

45、好奇且積極學習的態度。(四) 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創作力。(五) 啟發兒童從生活經驗中,豐富創造的想像力。五、 能力指標與教學目標(具體明確者):(一) 藉由洗沙-淘沙-晒沙-染沙-晒沙-收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沙的特性。(二) 藉由沙畫創作,培養遇到失敗也會另找方法的不放棄精神。(三) 嘗試以沙畫創作來表現個人的想法與情感。(四) 藉由染沙活動讓學生瞭解顏料、水與沙的比例。六、 課程內容:藉由玩沙結合創作,進而師生一起體驗染沙與沙畫的樂趣,並引導學生環境議題的重要性,有助於學生體察環境教育之精神意涵。七、 教學活動:(一)教學準備1.老師將染沙及沙畫的過程用數位相機拍下,製作成影音檔或簡報,儲存於

46、電腦中。2.老師先準備染沙及沙畫的各種器具、教材及學習單。(二)引起動機:請學生發表到海邊的經驗。可與學生討論對大海的感覺、海邊的景物。進而討論對沙灘的感覺。(三)主要活動:活動一:染沙活動1. 教師在電腦中播放染沙的流程簡報,先利用簡報進行講解。2. 學生實際操作染沙活動。(洗沙-淘沙-晒沙-染沙-晒沙-收納)3. 洗沙-淘沙-晒沙的過程需要事先完成。4. 在過程中指導學生注意水與廣告顏料的比例。5. 染沙的過程需要不停攪拌,可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二:沙畫活動1. 發下沙畫的圖板,利用白膠將五顏六色的沙子固定在圖板上。2. 將完成的沙畫晾乾,並用信封收好。 (教師須指導學生白膠不要塗太

47、厚,且一次塗一小塊就好了,等完成一塊再塗另一塊)(四)綜合活動:統整概念:1. 分享其他同學的作品。2. 利用生活中常見事物,可以用巧手創造出精美的 作品。3. 台灣四面環海,但真正乾淨的海灘並不多,大家要一起愛護環境,我們才能共享美麗的沙灘。八、 教學活動場所:1.沙灘、2.美勞教室、3.中角校園九、 教學活動時間規畫:藝術與人文4節課十、 資源整合運用:1.自然資源-沙 2.人力資源-藝術與人文專長教師3.資源回收-保特瓶、布丁杯十一、 教材教具運用:1.沙畫課程簡報、2.圖案書面紙、3.棉花棒、4.小湯匙、5.竹筷子、6.小水桶、7.廣告顏料、8.天然沙(未處理)、9.沙(已染好)、10

48、.單槍投影機、11.投影布幕、12.沙畫作品、附件三 金山萬里區域課程地瓜文化 發展學校:大坪國小一、設計背景說明本區位處偏遠山區,環境單純、生活簡樸。早期,居民以採媒礦及種茶葉為生,隨著經濟及人口結構的改變,青年人大多移往外地謀生,而礦業及茶葉也隨著沒落了。目前學區居民以老年人口居多,配合金山地區農會的推廣業務,以種植紅心甘藷為主要的經濟作物,也是大多數居民的生計來源,每逢紅心甘藷收成季節一到,可見金山地區農會共同運銷的運貨車來回穿梭,學區居民逢人總是笑呵呵的,可見此項作物在此地居民心中重要的地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未來進入社會生活、適應社會的地方,缺一不可。學校的教

49、學活動自無法獨立於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尤其是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的規劃與教學,結合社區的自然資源和物產是主要的設計理念,本課程活動設計配合社區地瓜產業的成長週期,規劃了甘薯種植、地瓜採收及地瓜焢窯的教學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對家鄉的產業有進一步的認識和體驗,每一個教學活動都非常重要,除了教師的示範教學之外,也讓學生實際操作、親身體驗,期望學生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體認家鄉產業現況,並能進一步瞭解社區產業未來經營的可能性及方向,為自己的未來生涯預先做規劃。二、內容與活動 單元一:甘薯種植主題名稱地瓜文化單元名稱甘薯種植適用年級3年級教學節數2節教學目標一、觀察學校內的種植環境,提出種

50、蕃薯前的準備工作。二、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能運用所學得知能於生活中。三、了解播種的步驟,並能依照正確的方法播種。教學活動教學時間指導要點教學資源評量方式六大議題一、準備活動老師:學習單、蕃薯、培養土、透明花盆、鏟子、灑水器。二、引起動機教師可以講蘋果日報上介紹萬里專業種植蕃薯的農夫的故事。三、透過討論,知道種植蕃薯應注意的事項。(一)教師提問,並請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表:1. 透過討論,知道澆水應注意的事項。2. 透過討論,認識施肥的技巧,知道養分為蔬菜成長所需。3. 認識種植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思考解決的方法。10201.分組討論的方式可以請各組推派一位小朋友上台發表或老師指派。網路、學

51、習單報章雜誌(二)教師歸納兒童意見,並補充說明種植蕃薯應注意的事項。(三)請學生學習單。四、實地種植(一)老師帶領學生種植蕃薯。1. 了解播種的步驟,並能依照正確的方法播種2. 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份、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五、討論並設計一種紀錄方法來記錄蕃薯的成長歷程。(一)學生分組設計一種紀錄方法來記錄蕃薯的成長歷程。(二)老師講評並給予回饋。5530102.學生討論時,老師必須做行間巡視,並提醒每位學生都要參與小組討論。-第一節結束-第二節結束-學習單1.分組討論。2.上課參與度。能表達自己的看法生涯發展教育3-2-1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作決定生涯發展教育3-2-1 覺察如何解決

52、問題及作決定單元二:甘薯寶寶誕生囉主題:甘薯寶寶誕生囉!適用年級:4年級教學科目綜合領域教學時間80分鐘教具準備1、 小嬰兒的圖片2、 紙、筆3、甘薯寶寶出生證明學習單4、戳戳樂5、雙胞胎的圖片6、各種地瓜相關介紹資料的圖卡7、2-3種常見的地瓜和地瓜葉8、各種地瓜介紹的總圖表單元名稱1、甘薯寶寶出生證明2、甘薯寶寶的雙胞胎教學者李佳玲設計者李佳玲教學重點1、 藉由到地瓜田參觀,以瞭解地瓜生長的環境,並製作地瓜的出生證明。2、 藉由各種地瓜相關的介紹資料圖卡,讓學生能分辨地瓜的種類和其特性。教學目標藉由地瓜的課程,讓學生對地瓜有初步的認識,並能分辨不同種類的地瓜的外型和葉子的形狀。教學活動時間

53、教學資源評量方式【第一節】一、 準備活動引起動機:老師以小嬰兒來說明人的出生,進而引申到甘薯身上。 5小嬰兒的圖片專心聆聽程度二、 發展活動(1) 到地瓜田參觀,以瞭解地瓜生長的環境。(2) 聽農人解說地瓜生長的過程和條件。(3) 學生現場每人挖一株地瓜苗,製作甘薯寶寶的出生證明。(4) 學生介紹自己的甘薯寶寶。551010紙、筆紙、筆甘薯寶寶出生證明學習單專心聆聽程度專心聆聽程度參與情況口頭發表三、 綜合活動老師總結課程內容,並表揚製作最好的甘薯寶寶出生證明的學生。5 戳戳樂專心聆聽程度【第二節】一、 準備活動引起動機:老師介紹的雙胞胎的特性,進而引申到甘薯寶寶的身上。二、 發展活動(1)

54、老師以圖卡配合實物介紹各種地瓜的外型和葉子的形狀。(2) 學生選出一種最喜歡的地瓜和地瓜葉,在圖畫紙上進行描繪。(3) 學生上台介紹所描繪的作品。三、 綜合活動(1) 對課程內容進行賓果的遊戲。(2)老師總結課程內容,並表揚描繪最好的甘薯寶寶雙胞胎的學生。51010573雙胞胎的圖片各種地瓜的圖卡2-3種常見的地瓜和地瓜葉圖畫紙、彩色筆圖畫紙賓果表格各種地瓜介紹的總圖表戳戳樂專心聆聽程度專心聆聽程度參與情況口頭發表參與情況專心聆聽程度單元三:兒時記趣-話焢窯單元名稱兒時記趣-話焢窯適用學習階段第二學習階段/四年級設 計 者廖文彬、林石笋、郭士豪、吳雅玲、李佳玲時間/節數120分鐘(三節)學習目

55、標1. 認識與感受地方與環境的差異性。2. 了解自己居住城鎮(家鄉)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3. 了解自己居住城鎮(家鄉)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4. 能利用所學得的科學知識來處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5. 對於自己居住城鎮(家鄉)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歷史變遷的現象能運用科學知識來處理相關的問題。6. 對家鄉的地方與環境表達關懷。7. 體會工作分工的必要性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習目標活動名稱與流程教學策略教具使用評量重點1.認識與感受地方與環境的差異性。2.了解自己居住城鎮(家鄉)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3.了解自己居住城鎮(家鄉)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課前準備: 1.教師方面:(1

56、)設計訪問家中長輩的學習單,發給學生進行訪問並在課前完成。(2)聯絡金山地區農會購買焢窯素材,包括土塊、木材、窯門、大圓鍬等。2.學生方面:完成學習單一、學習單二。第一節【活動一】引起動機(5分鐘)複習有關描述童年活動的歌曲,將訪問家中長輩學習單的內容帶進活動中。所選的歌曲儘量是教過的或是兒童熟悉的,只要和描述童年遊戲或活動有關的歌曲均可。焢窯素材學習單一、學習單二CD播放器在教唱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地體認到童年的樂趣。【活動二】發展活動(30分鐘)一、小朋友分組討論:家中都種植了哪些農作物?為什麼要種這些農作物?這些農作物對你們的家庭生活有什麼關係?二、各組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各地有名產物?說

57、說看其成為有名的可能原因是什麼?三、共同討論:(一)請學生分享學習單的內容,彙整學習單內容,了解家中長輩童年時常玩的遊戲。(二)想一想,說說看我們現在常玩的遊戲有哪些?(三)說一說,家中長輩常玩的遊戲和我們現在常玩的遊戲相同嗎?為什麼?(四)家中長輩常玩的遊戲中,你認為最有趣的是哪一項?為什麼?(五)如果用本地的主要產物紅心甘藷做材料,我們可以進行哪些活動呢?越多越好。四、引導小朋友共同討論,決定重溫家中長輩童年的遊戲趣味,進行的遊戲是焢窯。五、焢窯活動介紹將焢窯活動的每一個過程(含文字和圖片)利用Powerpoint簡報軟體呈現出來,讓學生對焢窯活動的每一個步驟有概略的了解。學習單一學習單二

58、notebook、單槍投影機Powerpoint簡報能夠說出家中長輩常玩的遊戲大部份都是就地取材。學習目標活動名稱與流程教學策略教具使用評量重點4.能利用所學得的科學知識來處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7.體會工作分工的必要性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7.體會工作分工的必要性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5.對於自己居住城鎮(家鄉)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歷史變遷的現象能運用科學知識來處理相關的問題。【活動三】綜合活動(5分鐘)交待下一節課焢窯活動必須攜帶的物品。第二節【活動一】(5分鐘)於校門口集合學生,檢查器材是否準備齊全後即出發到控窯所在。【活動二】(35分鐘)到了預定控窯的地點後,由教師示範搭窯的方法。教師示

59、範完畢後,將學生分為6組,每組領取一套器材,自行分工、合作搭窯。學生搭窯期間,教師不須急著介入協助,讓學生自行摸索、多方嘗試後找出成功搭窯的技巧所在,此時教師可在旁觀察並做簡要紀錄,作為綜合討論的內容。示範、實做教學材料:窯門、土塊、柴薪、圓鍬、點火用具、地瓜、遮雨(遮陽)用具能仔細聆聽、觀察教師的示範能與同學分工合作,完成搭蓋土窯的任務。能主動摸索、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節【準備活動】5分鐘集合小朋友,並準備開窯的器具。【發展活動】25分鐘一、老師示範開窯並講解注意事項二、各組小朋友實際操作,老師則在旁協助和指導三、各組享用熱騰騰的地瓜四、收拾環境,恢復場地原貌【綜合活動】10分鐘一、問題討論(一)萬里鄉的作物是什麼?(紅心甘薯)(二)窯門的方向要怎麼找?(與風同向)(三)土塊要怎麼堆,才能把窯搭起來?(大的土塊放下面,尖的地方朝內放,第二層開始則交疊放,一直疊上去,最後呈金字塔的形狀)(四)怎樣判斷窯裡面的土塊已經熱了,可以將地瓜放進去了?(看窯裡面的土塊是否已成紅色)(五)悶窯時需要將土塊怎樣,才能將熱氣完全覆蓋在地瓜上?(敲碎)(六)悶窯時還需要在上面覆蓋什麼東西,以悶住熱氣?(稍濕的泥土)(七)清除剩餘的木炭和木材,應該要注意哪兩件事情?(速度、安全)(八)請說出三項控窯的器材? (九)請說出控窯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