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习题集答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4975656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税收学习题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税收学习题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税收学习题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税收学习题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学习题集答案(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税收根本概念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2. 亦称“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或行为。3. 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纳税主体。4. 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5. 即征税对象数额的超过局部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税率征税。6. 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予征税的一种鼓励和照顾的优惠措施。7. 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到达开始征税的起点,亦称起税点。征税对象数额未到达起征点的不征税;到达或

2、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征税对象总额是多少,其中免征额都是不征税的,仅就超过免征额的局部征税。8. 亦称税收系列,简称税系,是指按一定标准设计和归纳不同税种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税收逻辑结构。二、 判断题1. ,无偿性是税收的第一性。2. 3. ,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而公债那么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4. ,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根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5. 6. ,纳税人与负税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纳税人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当税收负担的

3、人,或者说是税负承当者。7. ,组成计税价格本钱+利润1税率8. 三、 选择题1.四、 简答题1. 答:1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税收概念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2) 税收概念的理解:第一,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税收总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国家的税收,所以,税收也称为国家税收。以国家为主体,说明: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开展而开展的;税收是代表着统治阶级利益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使;说明在税收征纳关系中,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有征才有纳,无征便无纳;税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第二,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的征收。国

4、家手中有两种权力,即财产权力和政治权力。国家征税所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正如马克思说的:“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的权力。权力也统治着财产。这就是说:财产的手中并没有政治权力,甚至政治权力还通过如任意征税、没收、特权、官僚制度加于工商业的干扰等方法来捉弄财税。第三,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规定性的形式特征。“凭借政治权力不仅说明了征税依据,而且说明了税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如果不是无偿,也就无须凭借政治权力的了;“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说明了税收具有法律的规定性。第四,税收的非惩罚性,说明依法纳税是

5、公民应尽的义务。在财政收入方式中有一种罚没收入即罚款没收收入,罚款虽有某种意义上的“三性特征,但是,罚款具有明显的惩罚性。税收与罚款相比,税收显然是非惩罚性的,是公民应尽的义务。通常说,依法纳税荣耀,就是这个道理。在市场经济下,税收作为公共产品的价格,就能较好地解释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第五,税收分配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在社会产品价值构成中,属于生产资料转移局部的价值,是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显然不能作为税收分配对象。属于劳动力转移局部的价值,是劳动者必要生活条件,当然也不能作为税收分配对象。可供税收分配的只能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第六,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马克思说过,税收是社会

6、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税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属于生产环节,也不属于交换和消费环节,而是属于分配环节上的一种方式。然而,分配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即财产权力为依据的分配;二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而税收正是这种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分配,所以说,它是一种特殊根本方式。2. 答:1税收的“三性特征就是强制性、无偿性、规定性。税收的强制性,就是凭借政治权力的依法征税。依法征税说明征税有法律依据。税收无偿性,就是无直接返还性。纳税人依法纳税,税款一经入库即转变为国家所有,纳入政府统一预算,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税收的规定性,就是征税对象、征收比例等税收要素都是事先

7、通过法律规定了的。(2) 如果说税收的本质是税收概念的内涵,那么,税收的“三性形式特征便是税收概念的外延。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根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的根本尺度或标志。这是研究税收形式特征的重要意义所在。看一种分配方式或财政收入方式是不是税,主要不是看它是否具有税的名称,而是看它是否同时具有“三性牲。但凡同时具有“三性特征的分配方式或财政收入方式就是税收;否那么就不是税收。3. 答:1税收价格是指税收是个人为支付由政府通过集体筹资所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价格。我们享受政府的公共产品,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作为纳税人支付了税收,公

8、共产品才能得以提供。所以,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或称“税收价格。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强调的是政府与公民纳税人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关系,是把商品交换法那么引入公共经济活动的结果。主张税收是公共产品价格,对于强化公民纳税意识,监督税款的使用,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价格,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效劳型政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把“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作为税收的概念,也有待商榷的地方。首先,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根底,而公共经济是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的。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初就有的。而税

9、收是在国家形成之初就已开始产生。所以,用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作为税收概念,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其次,现代西方经济学还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税收学说,认为税收除了为公共产品的提供筹集经费,还必须公平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和开展。这时,如果还只是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价格,就让人费解了。再次,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例如私人慈善机构提供的慈善性公共产品,也难以用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来概括。诚然,把税收概念表述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的观点,也认为“理解现代意义上的税收概念,必须从税收的形式特征入手。税收的形式特征有三个: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可见,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价格的表述也本来的税收概念

10、并不矛盾。因为税收“三性形式特征正是前述税收概念的外延,税收正是这三个形式特征的统一体,或者说正是这三个形式特征的统一体是区别税与非税的特别显要的征象和标志。(2) 宪法上的税概念是指,作为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主体的纳税者公民,以自己的给付是用于宪法规定的其享有各项权利为前提,并在此范围内,依照遵从宪法制定的税法为依据,承当的物质性给付义务。从根本上说,宪法税概念是沟通宪法与税法的桥梁,宪法通过对税概念的解释贯彻自己的精神和理念,税法通过与宪法税概念的衔接,保证自己在法律效力方面不至于违反宪法。宪法意义上的税概念可以从三个层次加以阐释: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强制征收的无对价金钱给付;税是遵从宪法最低

11、约束的给付;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即如果税收收入不能用于符合宪法目的的用途,税的正当性还存在疑问。在现代法治精神下,公民依法承当纳税义务是以享受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为前提的。因此,可见,法学上的税收概念,强调纳税人的权利和税法遵从宪法等,有其独特的意义。由于我国目前的宪法和普通法律都对税概念的定义缺位,导致税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界限模糊,比方世纪之交的农村税费改革中把“三提五统改为征收统一的农业税,但是税与费的随意混淆。4. 答: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为居民个人和单位提供特定效劳或实施特定行政管理而收取的工本费和手续费。主要有行政、司法规费和使用费。在财政实践中,亦有某些税、费混用

12、的状况。这当然是各有具体原因,说明税、费之间有着某种意义的联系。但是,这同时也说明没有从根本上弄清税、费各自不同的涵义。其实,税与费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税是无偿征收;而费是交换的代价,一方提供某种效劳或某种使用权,另一方为此而支付报偿即付费,说明费是有偿的。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其次,税是依据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强征,而费那么不是这种强征,虽然某些付费具有非随意性,但毕竟是属于一种交换行为,而且这种非随意性是不同于税收的强制性的。再次,税收一般是不重征的,即在国内对同一课税标的一次征税以后,不再征同一种税,在国际间课征的所得税、财产税允许申请税收抵免;而费那么与此不同,在国内因地区不同、行业

13、不同、部门不同等,对同一标的物一次收费后那么可能二次乃至屡次。比方在甲地对某标的物收费后,该标的物移至乙地那么又可能被收费。这就不同于税收,一次征某种税后在其他地区同样得到成认,在国际间任何名义的付费是不允许申请抵免的。可见,认清税、费的区别,对于做好税收工作,对于国际间税收抵免都有着重要意义。随意地将某些税称作费或把费当作税都是不科学的。值得提及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我国进行的税费改革,并提出费改税。其目的是为了治理当时收费的混乱状态,并不是为了把所有收费都改为收税,同时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政府收费改为收税。因为按照公共产品理论,税收是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中

14、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局部筹资的手段;政府收费那么是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中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局部筹资的手段。二者是不可替代的。当然,我国现实中少数具有税收形式特征的收费工程是可以改为税的,如教育费附加可以考虑改为教育税。5. 答:公债,即国家举借的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公债有内债和外债之分。税收与公债相比拟,公债不具有税收那样的形式特征:1公债是一种公的信用,因此必须遵循信用关系的原那么。公债发行者是国家与公债认购者双方,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发行公债只能以自愿认购为前提,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而税收的课征,那么是强制的。征税人国家与纳税人双方,在法律上分别处于执法和守法

15、的不同地位,纳税人只能依法纳税,而不问纳税人是否自愿,否那么,就要依法制裁。2公债认购者与发行者国家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认购者作为债权人是以到期收回本息为条件;发行者作为债务人是筹借以归还为条件的借款。可见,是有借有还,不仅还本,而且还要付息。而税收那么是无偿征收,征税人进行的是无代价、不付报酬的课征;纳税人履行的是纯义务的缴纳。3公债既是自愿的、有偿的,当然不可能规定借债数额。债务人不能规定债权人一定要借多少。而税收的课征那么是预先规定对什么征,征多少按什么比率征,纳税人不得讨价还价。税收与公债的作用也有不同。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那么和公平原那么,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

16、共产品而筹资。公债那么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税收与公债的关系也很密切,一般来说,政府总是在税收收入也不够用的时候发行公债,而公债到期又要用税收收入去还本付息。可见,公债是税收的预支。第二章 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开展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主要国家是通过人民或者是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2.即履亩而税,是“履亩十取一也。它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历史开展趋势,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大的经济改革和税收改革。税的名称也最早见诸于此。“有田那么有租,有家那么有调,有身那么有庸。这种赋税制度,就称为租庸调制。4.也称一条编法,即将地税与徭役合一,按田亩征纳,也就是将繁复的赋役工程编

17、为一条,故称为一条编。5.就是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康熙五十年首先在广东省试行,其后在各省推行。二、判断题1.,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2.3.4.,实物税和实物租是根底。5.6.,1983年的第二步“利改税改革,主要是开征了国营企业所得税。7.8.,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9.三、选择题四、简答题1.答:税收的产生和存在,取决于相互制约着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财产制度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只有社会上同时存在着这两个前提条件,税收才能产生,因此,可以说税收是国家政权

18、和私有财产制度相结合的产物。2.答:租庸调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使一局部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田地。由于它本身就是在均田的根底上实施的,这对于初唐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开展以及保证国家赋税收入,无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租庸调制实施的一百二十余年里,社会经济繁荣,人丁、户口逐年增加,财政结余,国库充实,说明这次税收改革是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开展要求的。3.答:封建社会税收的特点是:1以对农业的课税为正税和主体税,而且这种对农业的课税大都按田、丁、户征收。我国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所以,必然以对农业的课税为正税和主体税。封建社会的税收改革也就是对农业课税的改革,无论租庸调、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地,均是

19、如此。2对工商业的课税得到了很大开展。由于封建社会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很大开展,所以对其课税也得到了很大开展,表现在税种增多,税收收入迅速增加。3封建社会前期、中期仍以实物征纳为主,后期以货币交纳占主导地位。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是以商品货币经济为根底,并由其决定的。封建社会前期、中期,商品货币经济不兴旺,必然以实物征纳;后期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开展,货币税就必然要取代实物税占主导地位。4.答:这次改革工商税制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所得税制的改革,包括:1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统一实行33%的比例税率;取消“国营企业调节税、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2修订个人所得税,把原来征收的个人

20、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统一了起来。二是流转税制的改革:改革后的流转税制由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组成。在工业生产领域和批发零售商业普遍征收增值税,对少量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新的流转税制统一适用于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取消对外资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原来征收产品税的农、林、牧、水产品,改为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增值税扩大了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货物交易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消费税作为增值税的配套税种有选择地对一些消费品征收。三是其他税种的改革,包括:1资源税扩大了征收范围,调整了税负。2开征土地增值税,证券交

21、易税暂缓出台、遗产税。3调整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4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将特别消费税并入消费税,盐税并入资源税;将屠宰税、筵席税下放给地方。四是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以保证税法的贯彻实施,建立正常的税收秩序。5. 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在西方不管是兴旺国家还是开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一种新的开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以减税为核心的税制改革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迅速涉及许多兴旺国家甚至开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为防止美国税制改革引起的国际税收竞争

22、给本国带来损失,都迅速作出了反响,相继进行了税制改革。这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税收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降低税率,扩大税基是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共同特征。各国普遍大幅度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税率,并减少了一些对经济产生扭曲作用的不必要的税收优惠,同时增加了某些税前扣除和减免。其中最有力度的措施是降低税率,如美国里根政府的税制改革,将个人所得税税率从原来的11%50%的14级超额累进税率改为15%和28%两级累进税率;将公司所得税税率从原来的15%46%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改为15%、25%和34%三级累进税率;同时,取消了许多税收优惠措施,如个人所得税的资

23、本税利优惠、贷款利息的扣除、一些支出扣除、公司所得税的投资抵免、净资本所得的优惠等。这大大低于当时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家的公司所得税税率,显然对美国吸引跨国流动资本有利,从而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压力,迫使其他国家也进行了以“降低税率为主的税制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主要兴旺国家的所得税税率普遍降低。如英国个人所得税根本税率由原来的33%降低到27%,公司税税率从52%降低到35%;法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65%降低到50%,公司所得税从50%降到42%。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拉弗减税思想被广泛采纳,使减税成为一种普遍的政府行为,亦成为反经济周期的一项重要政策。减税

24、的目的是通过减税扩大税基,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高速开展的生产力给减税创造了空间,奠定了扩大税基的物质根底。20世纪80年代的税制改革,从外表上看是各国政府在国内采取的改革措施,但就其深刻的背景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来看,那么是各国政府通过税收对跨国经济利益的争夺,这种竞争既是摆脱当时国内“滞胀的途径,也是获取跨国经济利益的途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国的税制调整根本上是在80年代“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的根本框架中进行的,“通过减税以刺激投资,从而增加供应一直是税收竞争的主旋律,亦是税收竞争的实质所在。围绕着减税这个主旋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国开始重新启用凯恩斯主义,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理

25、论,这是90年代中后期税收竞争区别于80年代税收竞争的最显著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放弃了80年代中期反复强调的“税收中性原那么,而用广义的“税收效率取而代之,更加强调税收作为宏观经济手段的调控功能。在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美国政府一方面继续推行减税政策,如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提高个人宽免工程的金额,对中低收入家庭和小企业减税,恢复投资抵免优惠;通过?R&D减税修正案?等。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适度增税,如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税率微调,对富有阶层增税;通过提高社会保险税的限征额,增加社会保险税的收入;通过增加联邦消费,提高汽油税、烟税、机票税、 使用税等税的税率,美国联邦政府每

26、年可增加近2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减税和增税税收政策,以及其他有利于经济开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使美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一直处于有利的地位,并使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持续增长,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更是走势强劲,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关键因素。除美国以外,其他一些西方兴旺国家如英国、德国、加拿大等,情况也大致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进行了屡次税制改革,主要是针对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值税税率由原来的15%上调到了17.5%,并相应提高了石油税、酒税、烟税等消费税率。第三章 税收的本质和课税的理论依据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和根本的方面,是国家为实现其根本目

27、的和使命而担负的职责与功能。2. 认为国家的职能是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这一职能的实现需要税收来提供物质资源,故此,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就在于公共需要或公共福利的存在。3. 认为国家是人类组织的最高形式,个人依存于国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就应有征税权,人民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任何人不得例外。4. 认为税收对于国家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人民是一种牺牲。5. 是指由于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所增加的社会财富。6. 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本钱或效益。强加于他人的本钱,称为负的外部性。强加于他人的效益,称为正的外部性。二、 判断题1.2.3.,就整体、长期、

28、本质而言答复是否认的。个人所得税的应说所得不是纳税人的毛收入,而是毛收入扣除生活必需费用后的余额,所得未到达生活必需费用扣除额亦即个人宽免额不用纳税。生活必需费用扣除额一般不低于劳动力价值平均补偿费用,而随生产力开展个人收入总额高于必要产品价值的局部日益增加。4.5.,通过向人民课税来实现。6.,这种学说认为,税收对于国家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人民是一种牺牲。7.四、简答题1.答: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的本质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同一定历史开展阶段相联系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必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第

29、二,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统治阶级对社会实施统治,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指哪个阶级的政治统治。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或者说是政权的阶级性。尽管历来的剥削阶级总是力图将它们它们的国家说成是全社会普遍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代表者,但这只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谎话。第三,国家是个机器。这是说明国家这种特殊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国家机器最主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公共权力即国家权力,也就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2.答: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的根底。因为,只有有效地

30、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国家政权才能稳固和强大有力,政治统治才能延续和稳固。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根底,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另一方面,政治统治职能又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因为,国家只有有效地镇压敌对阶级和破坏分子的对抗,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从而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管理职能。可见,我们不能把国家的政治统治即阶级统治的职能绝对化,把它看作国家的唯一职能。反过来,也不要因为成认国家具有多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就否认国家区别于无阶级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关的本质特征,否认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3.答:国家的本质说明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

31、个机器。无论是实现阶级统治,还是国家机器的运转,都需要物质资料作保证。那么,国家所需的物质资料从哪里来呢?虽然我们不排除国家可以通过手中的财产权力取得一些公产收入等作为所需物质资料来源,但这类收入是无法满足日益增强的国家机器运转和实现阶级统治需要的。而税收正是供养官吏和国家机器运转所需物质资料的可靠保证。因为国家是个机器,而国家机器最主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的特殊强制力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依据,或者说税收正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所需的物质资料。我们说,权力总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利益加以表达的,不存在无物质利益表现的虚幻的权力。国家拥有公共权力即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行使要求通过与之

32、相适应的方式参与社会物质产品的分配,从中获得一局部物质利益作为自己运行的物质根底。我们知道,财产权力内在于生产过程,是生产活动的条件;所有权内涵着对他人侵犯的排斥,意味着他人要使用所有者的所有物要付出一定经济利益作为代价。农民使用、耕种地主的土地要向地主交租,地租就成为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利益表现。同样,在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使用、经营国有资产,也要向其所有者以一定形式支付一局部纯收入作为报酬。也就是说,国家凭借财产权力参与社会纯收入分配,这种分配关系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在等价交换根底上的契约关系。经营者支付的纯收入往往以上交利润、租金、承包费、股息红利等形式出现,而不是税收。因此,

33、笼统地说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不够确切。税收只与国家政治权力有本质联系。与所有权不同,国家的政治权力外在于生产过程,本身不创造物质财富;政治权力主体也社会纯收入创造者之间不存在利益的等价交换关系和平等垢契约关系,获取物质利益或物质财富只能采取非等价交换形式。这由国家政治权力及社会管理职能所提供的社会共同需要的工程、物品和效劳的性质所决定。4. 因为:第一,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的责任,但政府本身不具有也不能直接创造满足公共需要的资财,因而只能由社会成员来分担。第二,公共需要本质上就是公众的需要,因而社会成员有义务对自己的需要提供支付,尽管这种享用公共物品和效劳的权利与自己纳税的

34、义务是不对等的。第三,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有很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支付,具有长期的潜在效应,如教育、科技、国防、交通和环境保护等,其受益者可能是现在和未来的几代人,它涉及人类社会的持续开展,与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息息相关的,因而每个社会成员有责任对此进行支付。第四,税收具有弹性、无偿性和规定性的特征,它是政府对公共需要进行分担的最好形式,这就决定了每个公众必然以税收的形式来分担公共需要。5. 答:第一,政府课税是对社会共同需要的分担。根据公共物品理论,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效劳来满足的社会共同需要,应由全社会的成员来分担,而这种分担又必须通过向人民课税来实现。第二,政府课税是国家索取权的表达。政府征

35、税可以看作是政府对社会产出进行分配提出的一个索取权,或者说政府课税是国家索取权的表达。政府征税的正当性,可以借助政府剩余理论来解释。政府剩余是指由于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所增加的社会财富。政府剩余是国家的索取权。税收是国家索取权的表达。第三,政府课税是国家实施政策的需要。国家征税不仅是为了取得财政收入,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对经济运行予以调控,实施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第四,政府课税是弥补市场失效的需要。理想的市场经济是指所有物品和劳务都按照市场价格自愿地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换。然而,现实生活中没有一种经济能够完全依照“看不见的手的原那么而顺利进行。相反,每个市场经济都会存

36、在诸如外部性、公共品等的市场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效而提供公共品,需要税收筹集资金。第四章 税收原那么理论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受益原那么Benefit-Received Principle认为各人所承当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效劳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根据受益原那么,横向公平可以解释为从政府公共效劳活动中获益相同的人应当承当相同的税负,每一社会成员所承当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活动中能够获得的利益相等。2. 能力原那么Ability-to-Pay Principle是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当的税收。根据能力原那么,横向公平可解释为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承当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可解

37、释为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承当不同的税负,能力大的人多缴税。3. 税收弹性包含税收收入弹性和税率弹性两个方面。其中,税收收入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经济变化率之间的比率,反映税收收入对于经济增长的灵敏度。税率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税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反映税收收入对于税率变化的灵敏度。4. 税收负担公平是指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条件相一致。纳税人一方面向国家支付税款,另一方面必然关心税款的使用是否给其带来利益。这就是税收负担的公平。5. 税收效率指的是以尽量小的税收本钱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税收收益包括取得税收收入的直接收益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间接收益。税收本钱包括税收征收管理费用的直接本钱和

38、对经济社会进行调节产生负效应的间接本钱。税收效率一般通过税收本钱与税收收益的比值来衡量。6. 税收本钱包括税收征收管理费用的直接本钱和对经济社会进行调节产生负效应的间接本钱。二、 判断题1. 2. ,在较低的经济开展水平上,税负率不宜过高;相反,在较高的经济开展水平上,税负率那么可能相对较高。3. ,税收负担公平是指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条件相一致。4. ,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具有相同境遇的人承当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具有不同境遇的人承当不同的税负。5. 6. ,古典学派亚当斯密的“确实、“便利、“节省原那么实质上就是税收的行政效率。7. 三、 选择题1.四、 简答题1. 答:1税收财政

39、原那么的根本含义是: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2) 税收的财政原那么主要内容:一是充分的原那么;二是适度的原那么;三是弹性的原那么。充分的原那么就是通过征税获得的收入要充分,能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适度的原那么是指税收要取之有度。税负率不能过高或过低。税收收入应有弹性是指在设计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时应中选择对国民经济增长和税率变化有一定弹性的税种,保证税收收入增长的自动性。2. 答:受益原那么Benefit-Received Principle认为各人所承当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效劳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根据受益原那么,横向公平可以解释为政府公共效劳活动

40、中获益相同的人应当承当相同的税负,每一社会成员所承当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活动中能够获得的利益相等。由于受益原那么的运用要求个人充分地显示其偏好,因此其难以运用到普通公共产品和效劳领域,其比拟适宜的选择是准公共产品领域。所有社会产品按照其在消费中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众所周知,私人产品最有效的消费方式是市场提供,也就是说由消费者通过购置取得消费权,其本钱通过收费价格来弥补,纯公共产品由其特性决定了它的最正确消费方式是由政府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其本钱通过税收来弥补。弥补纯公共产品本钱的税收大多采用能力原那么。准公共产品是指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或不充分的公共物品,它兼具

41、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局部性质。准公共产品主要包括价格排他公共产品、拥挤性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三类,其中价格排他性公共产品最适合运用受益原那么来筹集资金弥补本钱。价格排他性公共产品最典型的例子是路桥,路桥既可以通过设立收费站来弥补路桥的建设和维护本钱,也可以运用受益税来弥补其本钱。事实上,国内对局部路桥通行权进行收费还是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受益原那么,只不过在这种过程中受益原那么贯彻得不够彻底和科学。而且由于收费缺乏权威性,收费难度大,收入的使用缺乏标准性和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收费本钱高,效率损失大。如果运用受益原那么对其课征税收,那么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3. 答:主观说认为应以个人的福利作

42、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而不是以收入、支出等来衡量纳税能力。所谓福利是指一个人所获得的效用水平或满意程度。理论上讲,由于个人的偏好不同,因此即使相同的收入也不一定能够产生相同的社会水平。为了防止这个理论缺陷,主观说一般假定社会上的所有个人对收入具有相同的偏好,即收入边际效用曲线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用统一的效用函数来转换个人收入,并进而加以比拟。客观说仅仅说明个人之间某个人应当承当较多的税收,但是并没有说明究竟应当多缴多少,而主观说那么在这方面有所进展。主观说运用因纳税而产生的福利损失来评价税收的公平程度,形成了三种观点,即均等牺牲说、比例牺牲说和最小牺牲说。均等牺牲说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

43、的效用绝对相等。比例牺牲说要求每个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与其税后效用之比相同。最小牺牲说源于以Jeremy Bentham为代表的效用学派,他们认为社会的经济目标应当是最大化社会福利或效用。该学说假定社会效用函数是个人效用的简单相加,税收政策的福利指向是使从征税中产生的总福利损失最小,或称牺牲的总和量最小。在边际效用递减和同质偏好的假定下,最小牺牲说要求从高到低、高度累进地征收直到所需要的税收收入完成。无论是均等牺牲说还是比例牺牲说,或是最小牺牲说,在税率结构设计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经济学家的一致认同。其原因在于最小牺牲说运用基数效用论来度量福利损失,且依赖于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而边际效用递减

44、对于边际替代率递减既不是充分条件又不是必要条件。另外,即使某个效用函数存在边际效用递减,但其单调变换monotonic transformation却可能存在常数或递增的边际效用。即使政府采纳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效用函数且满足边际效用递减,上述牺牲理论也无法对税率结构的设计给出有效的理论说明。上述牺牲理论的一般结论是,对高收入者适用高税率,或者说是采用累进税率。4. 答:1税收行政效率是指以最小的费用来实现最大程度的税收收入筹集,通常以直接的征税本钱与入库税收收入的比照来衡量。直接的征税本钱,主要是指税务机关征税过程中的消耗。具体包括:税务人员经费工资、福利等支出、公用经费培训、教育和日常管理支出

45、、专项经费建办公楼、宿舍楼等和其他支出。一般地说,直接的征税本钱与入库的税收收入的比率越小,税收行政效率就越高。(2) 第一,确实。对一切与征税有关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及纳税时间地点方法等方面,在税法上都有明确规定,由征纳双方共同遵守执行,征纳双方都无权任意改变税收法律制度上的规定。我国每年出台大量的税收政策及文件都在不断地改变着税收法律的规定,非常不利于税法确实性的提高。第二,便利。在税务登记、纳税鉴定、纳税检查、发票及账册管理等方面,应尽可能地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并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改良征收方法,简化征收程序,缩短办税时间,为纳税人提供方便。第三,简化。在确保税收职能得以充分实现

46、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税种,简便计算,简化纳税手续,力求精简税制,防止繁琐。第四,节省税务行政开支。税务机关在征收过程中要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费用开支,减少开支,提高效率。5. 答: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征税不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使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征税前后不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存在着市场失效的领域,这里就需要税收克服市场失效、弥补市场身陷,发挥税收调节或税收非中性功能。也就是说,在市场失效和市场缺陷的领域,税收的非中性或税收调节与税收的经济效率是一致的。税收的经济效率原那么包含着税收的中性原那么和税收的调节原那么。税收的中性原那么是为了实现税收额外负担的最小化。税

47、收的调节原那么是为了实现税收额外收益或税收的经济收益最大化。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的关系可简单归纳如下:第一,在个别税种上,从效率上看,如果实行税收中性有利,那么无须税收。从整个税制上看,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并存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领域是客观存在的,税收调节矫正这种失灵和缺陷也是必然的选择。所以,在市场有效和失灵的各自领域,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可以并存,统一于整体税制之中。第二,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效劳的目标与作用的层次有所不同。税收中性着眼于资源配置,主要效劳于微观效率目标,而税收调节既与资源配置有关,也关注收入分配,效劳于效率和公平两个目标。不仅如此,税收调节还是宏

48、观经济稳定与开展不可或缺的前提和手段,因此,二者完全可以统一于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经济层次之中。第三,现实地看,税收中性也内含着一定的税收调节因素,因为税收中性是相对的,完全的税收中性几乎是不存在的。6. 答:在税收制度的设计上,主要是贯彻好财政原那么、公平原那么和效率原那么。(1) 在税收财政原那么方面,要把握好充分性、适度性与合理性,以及弹性性。具体来说在税收政策上应中选择轻税、严管、重罚;在税收制度上要选择宽税基、低税率、弹性税制,使税收征收适度合理、税收收入足额稳定。(2) 在税收公平原那么方面,合理运用受益原那么和能力原那么。在准公共产品的资金筹集上,注意运用受益原那么;而在纯公共产品

49、的资金筹集上,注意运用能力原那么。(3) 在税收效率方面,一是要抽调行政效率,降低税收本钱;二是要减少税收对经济运行的额外负担,提高税收对市场缺陷的校正作用。第五章 税收与社会再生产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马斯格雷夫在研究税收布局时,将微观经济主体分为家庭和企业,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整个经济视为收入和支出环流的运动,税收可分布在税收入和支出环节上,称为税收影响点。2. 税收职能是税收自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它内涵于税收本身,是不以人们的认知或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要税收存在,税收职能就存在。3. 税收调节职能是指税收在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取得收入过程中,通过改变

50、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份额,影响其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功能,也称为调节经济职能或经济职能。4. 税收监督职能是指税收在组织收入过程中,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反映的功能。二、 判断题1.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2. 3.4.,在一国税制中,假设流转税的类型为周转税,按商品流转全额征税,比拟有利于少渠道、单一化的商品流通方式。5.6.,在生产环节不适宜过多设置税种,税负也不宜过重。7.,税收的财政职能是最根本的、首要的职能,调节经济和监督职能是附属的、派生的职能。三、选择题四、简答题1.答: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是指生产、分配、交换、

51、消费四个环节有机运行的统一体;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并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相互间的关系;而分配、交换、消费反过来也影响生产。2.答:1税收与生产的关系。生产决定税收。生产为税收提供分配对象,税收能分配的只能是生产的成果;生产力水平、生产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决定税收分配的规模和速度;生产的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结构。生产的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产业结构、部门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组织结构等。税收影响生产。税收收入的规模制约生产的规模;税收收入结构影响社会经济结构;税收影响对外经济关系,进而影响本国经济开展。2税

52、收与交换的关系。交换制约税收。交换的实现是税收分配实现的前提;交换的形式制约税收分配的形式。税收影响交换。税收分配是交换实现的前提;税收制度影响商品流通方式,税负水平制约商品流通规模。3税收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制约税收。消费的实现制约税收分配的实现;消费水平和结构制约税收收入水平和结构。税收制约消费。税收分配规模制约消费规模;税收分配结构制约消费结构。3.答:1马克思关于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布局理论马克思将社会再生产分为四个环节,让我们看到了物质生产部门社会产品的运动过程,同时也为我们研究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布局提供了分析根底。税收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关系,已如前述。税收对再生产各环节的影响和制

53、约作用是通过在各环节设置税种实现的。首先,在生产环节,对生产条件即资本或资本金设置税种。资本是将来收入的折现或收入的资本化,是产生收入的源泉,对资本征税会抑制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将来的收入流。因此,在生产环节不适宜过多设置税种,税负也不宜过重。但这种布局也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以适当调节企业利润,因为税收总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利润水平,如政府对烟草行业课征生产环节税收,到达限制其生产经营规模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合理占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资源浪费,这也是这一环节税收布局的目的。其次,在交换环节,主要是对交换过程中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设置税种。它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生产者销售收入的课征,

54、因为与生产环节相关,所以可通过调节生产企业的利润水平对生产发挥调节作用;二是对商品流通企业销售收入的课征,与流通环节相关,可对流通发挥调节作用。在对交换环节课征税收,调节其利润水平的同时,提高了课税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消费。因此,对交换环节的课税既可以调节生产和流通,也可以调节消费。第三,在分配环节,主要是对各种收益所得设置税种。由于收益所得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不能对各种形式的收益所得分别设置税种。但是,各种收益所得按其归属,不外乎个人所得和企业公司所得。针对个人各种收益所得设置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居民消费;针对企业各种收益所得设置企业公司所得税,调节企业利润水平,进而影响

55、企业生产。第四,在消费环节,主要是对各种消费支出设置税种。对消费支出课税与流转课税在课税客体上是相同的,但由于二者的纳税主体不同,有时税基也不相同,消费课税的纳税人是消费者,属消费环节;流转课税的纳税人是商品销售者,属交换环节。对消费支出课税能对消费起调节作用,如果普遍开征消费税,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比例,使人们更愿意储蓄而不是即期消费;如果选择特定消费品课税,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人们会减少课税消费品的消费,增加非课税消费品的消费。在消费环节的课税会调节消费,并进而影响生产。(2) 马斯格雷夫关于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布局理论马斯格雷夫从收入支出即货币的运动来分析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布局。

56、税收对经济中收入支出环流的影响。马斯格雷夫在研究税收布局时,将微观经济主体分为家庭和企业,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整个经济视为收入和支出环流的运动,税收可分布在各收入和支出环节上,称为税收影响点。税种之间的等效性。根据马斯格雷夫对税收布局的描述,政府既可以对产品征税,也可以对要素征税;既可以对市场中的买方征税,也可以对卖方征税;既可对家庭征税,也可以对厂商征税;既可以对收入征税,也可以对支出征税;既可以对收入全额征税,也可以对收入净额征税。有的税种虽然设置环节或纳税主体不同,但实质上是等效的。4. 答:1税收职能是税收自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税收职能主要包括税收财政职能、经济职

57、能和监督职能。(2) 研究税收职能的意义在于正确认识税收自身固有的职责和功能,以便制定良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发挥税收对经济社会开展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税收职能的认识,使我们知道税收对市场经济是有作为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认为税收是万能的,不能认为税收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万应灵药。因为税收毕竟只是一种分配方式。作为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方式,税收是把一局部社会产品从生产经营单位和居民个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形成政府财政收入,因此,税收首先具有财政职能;在社会产品转移过程中,会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调节经济运行,即具有调节职能;同时,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反映纳

58、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经济运行情况,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信息而具有监督职能。第六章 税收效应理论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响。2. 税收应该保持中性,不应该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决策产生干扰。3. 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导致商品生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4. 替代效应是指课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使得纳税人以无税或轻税商品代替征税或重税商品。5. 指在一个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刺激消费需求,极大地增加产出,即税收的变动使产出呈倍数变化。6.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在政府预算收支既无赤字又无赢余的

59、条件下,政府购置和政府税收同方向同数量变化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化。二、 判断题1.2.,根据课税的实际效应与期望效应是否一致,可以将税收效应划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或者答复:根据税收对纳税人的影响,税收效应还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3.4.,税收对劳动力供应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总效应就表现为政府征税之后个人就愿意选择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劳动时间。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总效应就表现为人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劳动而减少闲暇。5.,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对利息收入课税,降低了纳税人的利息收益,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纳税人必须减少消费,增加储蓄。6.7.,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具体来说指

60、当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时,税收会自动地减少而使总需求增加;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状态时,税收会自动地增加而抑制总需求。8.三、选择题四、简答题1.答:税收应该保持中性,不应该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抉择产生干扰。但事实上,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践中只能是中性倾向而已。这是因为,对于生产者而言,税收如同工资、机器设备一样是生产经营时必须支付的本钱;而政府对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或是局部征税,而且无论征税是采取定额税率、比例税率还是累进税率,都会对企业的税后利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因此,政府课税必然会引起企业在经济行为方面的反响。不仅如此,税收对消费者的

61、选择也会产生影响。政府对消费品课税会影响消费品的价格以及消费品之间的价格比,消费者从追求效用最大化出发,在组合消费结构时,也必然对政府的不同征税情况作出相应的消费和储蓄选择。因此,由于政府课税给纳税人带来超额经济负担,税收行为总会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说明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对税收“非中性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税收效应进行分析。2.答:1税收对生产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对商品、所得或者财产课税使市场的供求数量较征税前有所下降。如左下列图所示,在征税前,生产可能性曲线PPF1与个人消费的无差异曲线I1交于E1点。征税所得税使企业可利用资源减少,生产可能性曲线由PPF1内移到PPF2,

62、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PF2只能与无差异曲线I2相交于E2,比照E1和E2,产品的生产数量下降。这就是税收对生产的收入效应。(2) 税收对生产替代效应是指政府有选择性地对某些商品征税,或者对不同产品实施有差异的税率,会使课税商品的本钱和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相应地减少课税商品的产量或者放弃生产,而把更多的资源转移到非税商品的生产上。QE2QPI1PPX 商品Y 商品PI2EPPFO如右下列图所示,征税前的均衡点为E1,它是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I1的切点,切线PP代表商品Y和商品X之间的价格比。政府对商品X征税提高了X的价格,改变了两种商品的价格比。在新的价格比率

63、条件下,无差异曲线I2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于E2点此时的切线为QQ,PP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QQ的。比照E1和E2,可以发现商品Y的产量增多,而X有产量减少,即产生了偏向于以Y产品的生产替代X产品生产的影响。这就是税收对生产的替代效应。OI2I1E1E2Y 商品PPF2PPF1X 商品3. 答:对投资收益课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企业的投资收益课税会对投资行为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对投资收益课税时,由于投资收入下降,促使纳税人为维持以往的收益水平而被迫牺牲当前的消费额度来保障一定的投资规模增加投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对投资收益征税,改变了投资和消费的相对价格,此时纳税人投资的边际效

64、用下降,消费的边际效用上升,因此降低了纳税人对投资的偏好,纳税人因此将选择更多的消费来替代投资。这两种效应对投资的作用是相反的,对投资课税最终使企业增加还是减少投资,取决于总效应。(1)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如左下列图所示,征税前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1交于E1,该点代表满足纳税人效用最大化的消费与投资组合为x1,y1。假设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倾向于增加投资,预算线AB将会内旋至AB,与无差异曲线I2交于点E2,产生了新的消费与投资的组合x2,y2。此时有x2y1,消费减少,投资增加。BBy2I1消费Ax2x1投资y1E2I2E1OABI1I2投资y2y1消费E2Ax1x2E1O(2)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如右上图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