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理常规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4824249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感染科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感染科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科护理常规(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感染科疾病护理常规一、 一、感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1、病人入院后了解病情,查体,测量生命体征,观察饮食、睡眠、药物过敏史,协助医师完成各种辅助检查及化验标本的留取。2、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易消化的饮食禁吸烟、饮酒。3、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发热,出疹的性质特征,持续时间及伴随病症等。、4、 4、遵医嘱正确采集痰标本、血清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5、 5、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安康指导。6、 6、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病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并经常性通风换气。7、 7

2、、入院后按病种隔离,根据需要备隔离衣,洗手设备及隔离用具。8、 8、根据病情做好病人的卫生处置,并更衣、剪指甲,有条件洗澡,安排单间隔离治疗。9、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除做好随时消毒外,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后均进展终末消毒。10、 10、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安康教育,做好消毒隔离指导。麻疹一定义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二)病症、体征1、

3、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2、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病症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3、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偶见皮肤荨麻疹。5、局部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病症,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病症,呕吐、腹泻等。三 护理措施1.呼吸道隔离:病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防止对流风,室温不可过高,1820,湿度55%60%,光线不宜过强,白天可拉上窗帘,注意防止光线直接照射眼睛。2.卧床休息:特别是发热期,患者感疲乏无力,直至疹退咳止。3.饮食:一般无忌口,高热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食及半流食,疹退后要供应高蛋白、高维生

4、素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防止角膜混浊、软化、穿孔。多饮水,可少量屡次饮用白开水,以利毒素的排泄。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神志和皮疹的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等,如出疹不透要及时报告医生,加服“五粒回春丹透疹。5.高热护理:出疹期高热应以小剂量药物降温或温湿敷,使体温维持在38左右,禁用冰枕、冷敷及乙醇擦浴。6.注意卫生:加强口、鼻、眼的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婴儿多喂白开水,较大患儿用清水漱口。及时去除鼻腔分泌物及鼻痂,保持呼吸通畅。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的分泌物,保持清洁。日间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夜间入睡时可涂红霉素眼药膏,防止眼睛继发感

5、染。(三) 三安康宣教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1、 1、切断传染途径,患者的衣物在阳光下暴晒,住过的房间充分通风,并用紫外线充分消毒。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2、 2、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皮肤清洁。3、 3、提高易感者免疫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流行性腮腺炎(一) 一定义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俗称“猪头疯、“蛤蟆瘟、“对耳风等,多发于春季,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二病症、体征1、首先是腮腺肿大,一般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开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X,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

6、轻触痛;一般持续7-10天,2、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3、肿痛约一周后消退。腮腺肿大时大局部有3-5天的发烧。三护理措施1、 1、给予呼吸道隔离,隔离至腮腺肿胀消退和其他病症消失为止,一般不少于10天。2、 2、患者卧床休息至腮腺肿胀消退后为止,视病情逐渐恢复活动。3、 3、饮食宜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不宜给予酸、辣、甜、硬而枯燥的食物。以免加重腮腺的肿痛。4、 4、遵医嘱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5、 5、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腮腺肿胀以及疼痛等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假设发烧、睾丸肿胀以及疼痛,警觉睾丸炎。如高热、剧烈头痛、嗜睡、脑膜刺激征等

7、病症,警觉脑膜炎。6、 6、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7、 7、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积极应对和治疗疾病。(四) 四安康宣教1、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勿外出走动,防止到公共场所2、给予流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防止刺激性食物。防止进食酸性饮料。3、注意口腔卫生,进餐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4、患者一般隔离至肿胀完全消退,约3周左右。5、指导易感人群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出血热疾病一定义全称是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经鼠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二病症体征1、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点。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

8、2、本病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病症,以及发热、低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等五期临床过程。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或某期表现突出,或某期不明显而呈“越期现象,或前两、三期重叠。(三)护理措施1、 1、给予患者血液、体液隔离,隔离至急性病症消失。2、 2、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防止随意搬动,以免加重出血,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3、 3、发热期给予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尿期给予含糖高,维生素丰富,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饮水,缓解烦渴可给予温开水漱口或用棉签蘸水湿润嘴唇。多尿期给含钾丰富的高热量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患者口服补液盐。4、 4、遵医

9、嘱及早就地治疗,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1) 1发热期:宜冰敷物理降温,不宜用酒精擦浴。忌用退药物,以免大汗后虚脱,患者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等病症时,给予按摩或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低血压休克期: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给予扩X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少尿期:注意输液过程要缓慢,准确记录大小便量及性状。() 多尿期:注意低钾血症表现,及时补充钾,忌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5、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出血等病情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及时预防出血,心衰,肺水肿及感染等并发症。(1) 1出血:观察是否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咳血、呕血、便血;是否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

10、增快等休克表现。一旦出现,报告医师并作好止血及输血准备。(2) 2心力衰竭及肺水肿: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烦躁、心率增快、咳粉红色泡沫痰,肺部湿啰音等。一旦发现,立即停顿输液或控制输液速度,吸氧、强心利尿等处理。(3) 3感染:如出现体温升高,中毒病症,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病症和体征等,做好皮肤、口腔及导尿管等护理。6、 6、血液透析等其他治疗,均按相应的护理常规。7、 7、给予心理安抚和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积极应对和治疗疾病。【安康指导】1、 1、重点人群可行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预防接种。2、 2、交待患者出院后应休息1-3个月,便于肾功能恢复。3、 3、嘱咐患者定期检查肾功能、血压等。如有异常,

11、及时报告医师4、 4、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5、 5、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严防鼠类污染食物;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在野外草地睡觉。6、 6、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分钟即可杀灭,因此饮用水应煮沸,剩菜剩饭应加热。 手足口病一定义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基A-16病毒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及口腔粘膜的疱疹疾患。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儿童多见。二病症体征其临床特征为前驱病症有低热、困倦、淋巴结肿大,随后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性的水疱、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表现为唇、颊、舌、腭等处起很多

12、小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病症: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三护理措施应及时就医,防止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每天进展空气消毒。减少探视,防止空气污浊,防止继发感染。饮食营养需多喝温开水,宜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

13、水轻轻地清洁口腔。4、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衣服、衣着经常更换。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保持臀部清洁枯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三安康宣教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方法是儿童和家人都能正确洗手;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展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防止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时机。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出院患儿至少在家隔离一周。. .wor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