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4725311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同步练习(二)含答案一、 选择题 ( 每空2分,共44分)1.判断以下几项内容中,哪一项不是自然资源?( ) A.空气 B.鱼 C.水 D.书本2. 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 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4.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种类不齐全 B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C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绩显著,没有浪费 D我国自然资源

2、状况十分乐观5.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 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C.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数量众多 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6.对我国土地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 B.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丰富 C.我国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 D.我国难利用的土地资源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 7.有关我国耕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水田分布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 C.旱地分布在年降水量200至400毫米之间的地区 D.我国耕地主要

3、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8.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 A.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草场超载,草质下降 C.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土地价格过低9.我国人与地突出的问题是( )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很小B.后备耕地资源丰富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D.草场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数量减少10.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 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1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A.江河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大气水 D.地下水12.我国水资源的

4、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C.南方多,北方少 D.东北多,西南少 13.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D.开发地下水14.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 A.冬春多,夏秋少 B.冬春少,夏秋少 C.东部多,西部少 D.东部少,西部多15.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防止水污染16.我国水稻种植相对集中分布在( ) A.长江以南 B.黄河以南 C.秦岭_淮河以南 D.阴山_辽河以南17.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

5、干旱区 D.干旱区18.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 A.自流灌溉 B.喷灌 C.滴灌 D.生活用水,一水多用19.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输水线路较短 B.人口少,最为经济 C.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20.近年来北方冬季频繁发生沙尘暴,这是( )发展的表现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气候骤变 D.乱占耕地2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22.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约 ( ) A.12 B.13 C.14 D.15二、填空题(共20

6、分) 1.直接来自于_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叫做_.按其循环再生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_资源_资源.2.土地是资源,但在利用中必须_,在山区发展耕作业是_的,在草原地区应发展_业.3.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配合特点是:土地资源_多_少;水资源_不足_有余.这种匹配对农业生产来说是_的.4.我国土地资源根据其利用类型分为_、_、_和建设用地等;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_.5.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_(地形)区,北方以_为主,南方以_ 。三、综合题(共36分)1.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xx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

7、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1)南水北调工程将把我国的哪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_地区。(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 河道,经过 、 、 、 、 五个省级行政区。(4)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 水库调水,经过 、_ 等省级行政中心一直输往北京、天津。(5)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6.3,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4.7,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

8、25.1左右,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6。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十分紧张。(1)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2)应如何解决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3、读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比较表,分析回答:水资源土地资源 北方2060 南方8040(1)根据表格绘制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扇形百分比示意图。 (2)我国南方和北方水土资源匹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认为怎样加以解决? 4、读下表,分析回答: 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比较 中国 世界中国在世界的位次 人均耕地 0.1 公顷 0.36公顷 67位 人均林地 0.12公顷 0.9公顷 80位 人均草地 0.23公顷 0.76公顷 121位 人均河

9、流径流量 2600立方米11000立方米 88位 (1)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怎样对待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 5、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 6、造成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小鱼的哀求 7、你能说出右边漫画的含义吗?答案一、选择题DCBBC CBDCD ACCBA CAACB DB 二、填空题 1.自然界 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2.因地制宜 不合理 畜牧业 3.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不合理 4.耕地 林地 草地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 平原 旱

10、地 水田 三、综合题1. 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 长江 华北 京杭大运河 江苏 山东 河北 北京 天津 丹江口 郑州 石家庄 能够有效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2. 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迅速发展;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水资源(特别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 兴建南水北调工程;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3. 略 不合理。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在北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培育旱作新品种等。4. (1)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认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探索新能源;使可再生资源不断更新,非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5. 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从这方面看,我国是自然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特别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几分之一,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6.一方面人口增长快;另一方面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利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7. 渔业生产存在着过度捕捞的现象;渔业生产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