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植物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104704985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简述植物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简述植物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简述植物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简述植物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植物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简述植物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摘要: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是指植物在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下,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和生化上的病理变化,阻碍了正常生长、发育的进程,从而影响人类经济效益的现象。植物在病原物的侵害或不适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生理机能失调、组织结构受到破坏的过程。植物病害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拮抗性共生;其发生和流行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农作物和林木的病害大发生,常使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遭受严重损失。有些患病作物能引起人畜中毒。一些优质高产品种往往因病害严重而被淘汰。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除自然因素外,常与大肆开垦植被、盲目猎取生物资源、工业污染以及农业措施不当等人为因

2、素有关。关键字:植物病害 防治方法 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植物检疫、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六种,这六种防治方法又各有其的利弊。一、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又叫“法规防治”,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它是人类同自然长期斗争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由此可见,植物检疫是一项特殊形式的植物保护措施,涉及法律规范、国际贸易、行政管理、技术保障和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为一综合的管理体系。植物检疫是一项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但又不同于其他的病虫防治措施。植物保护工作包

3、括预防或杜绝、铲除、免疫、保护和治疗等五个方面。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容涉及植物保护中的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也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面,有时甚至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计划中唯一一项具体措施。但植物检疫具有的特点却不同于植物保护通常采用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措施。其特点是从宏观整体上预防一切(尤其是本区域范围内没有的)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与扩展。 由于它具有法律强制性, 在国际文献上常把“法规防治”、“行政措施防治”作为它的同义词。凡属国内未曾发生或曾仅局部发生,一旦传入对本国的主要寄主作物造成较大危害而又难于防治者;在自

4、然条件下一般不可能传入而只能随同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随同种子、苗木等植物繁殖材料的调运而传播的病、虫、杂草等均定为检疫对象。确定的方法一般先通过对本国农、林业有重大经济意义的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进行多方面的科学评价,然后由政府确定正式公布。有的列出总的统一名目,在分项的法规中针对某种(或某类)作物加以指定;也有的是在国际双边协定、贸易合同中具体规定。检疫检验按检验场所和方法可分为:入境口岸检验、原产地田间检验、入境后的隔离种植检验等。 隔离种植检验,是在严格隔离控制的条件下,对从种子萌发到再生产种子的全过程进行观察,检验不易发现的病、虫、杂草,克服前两种方法的不足。通过检疫检验发现有害生物,可采取

5、禁止入境、限制进口、进行消毒除害处理、改变输入植物材料用途等方法处理。一旦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则应在未传播前及时铲除。此外,在国内建立无病虫种苗基地,提供无病虫或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繁殖材料,则是防止有害生物传播的一项根本措施。二、抗病育种抗病育种是利用作物不同种质对病害侵染反应的遗传差异通过相应的育种方法,选育耐病、抗病或免疫新品种的技术。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止蔬菜病害的主要方法之一,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效果稳定,简单易行,成本低,能减轻或避免农药对蔬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等。抗病机制:蔬菜感染病害的程度是品种抗病性、病原数量和侵染力以及发病环境条件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抗病育

6、种就是通过遗传改良的方法以增强品种的抗病性。品种抗病性按其专化程度可分为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两种。垂直抗性,又称专化性抗性。特点是品种对病原某些生理小种具有高度抗性,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不表现抗性。抗病反应通常呈过敏性坏死。在遗传上多为主效基因所控制的简单遗传种种抗病性特异性强,容易识别,受环境影响较小,基因转移容易。在番茄、马铃薯等自花授粉和无性繁殖蔬菜上广为利用。但缺点是常会因病原小种变异而丧失抗性。水平抗性,又称田间抗性。品种对某种病害多个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几乎保持在同一水平上。抗病反应包括过敏性坏死以外的抗入侵和抗扩散等多种反应。表现为侵染率低、潜育期长、产孢量少或孢子堆小等特点。抗病

7、程度不如垂直抗性突出,多为耐病性,表现为延缓发病速度,推迟发病高峰。水平抗性通常属微效多基因所控制的数量遗传。优点是不易因病原生理小种的变化而丧失抗性。育种特点:育成抗病品种,必须有可供利用的抗原。抗原除存在于现有栽培品种或古老地方品种外,近缘野生类型中具有丰富的抗病种质。因此,在育种开始阶段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收集本地区及国内外的抗源材料;同时,可通过远缘杂交、人工引变、细胞融合等方法,人工创造新的具有抗性的原始材料。为了发现抗原,必须将育种材料置于病原感染的条件下,使感病与抗病类型区分开。在病害流行地区或年份进行抗病性鉴定简单易行,但常因自然条件下病原小种不一、不同病害的相互影响、寄主感染

8、受害不匀等原因而影响鉴定结果。为了提高鉴定的可靠性,许多土传病害的田间鉴定需在专门的人工病床或病圃进行;对某些气传病害,常在田间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行感病品种作为诱发行,以保证有充足的病原。田间鉴定受环境影响很大,且易感染正常栽培的田块,故在抗病育种中主要采用人工控制条件下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即用所需病原,采用适当的接种手段(喷雾、喷粉、浸渍、注射、磨擦、拌种或与土壤混合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按一定浓度,在适当苗龄的植株易感部位接种。接种后应创造侵染环境,促使发病。接种所用的病原物,因病害种类不同,可分别在寄主活体、残死体或合适的人工培养基上保存、繁殖。通过调查记载发病的普遍率、严重度和反

9、应型,以估计、判断群体发病情况、发病程度和抗病的特点。三、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为了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所采取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农业防治如能同物理、化学防治等配合进行,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农业防治包括的主要措施:a.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这些措施往往影响农田生态系的改变,引起病虫害种类、数量发生深刻的变化,减少或消除病虫害的滋生基地。b. 轮作:正确的轮作,可提高地力,给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使病虫害营养条件恶化、数量减少。c. 耕犁:对地下害

10、虫或以作物遗株越冬的病虫害有直接杀伤,或使害虫翻出土面被捕食或捕杀。d. 调节作物的播、植期:使作物容易受害的生育期与病虫害严重为害的盛发期错开,减轻或避免受害。e. 清除杂草和清洁田园:杂草常常是病虫害的越冬场所或寄主,从而成为病虫害为害农作物的桥梁。遗株和枯枝落叶中往往潜藏不少病虫害,所以清洁田园及除草对防治病虫害有很大作用。f. 排灌水:可以恶化病虫害的生活环境,尤对水湿性病虫害更为显著。g. 施肥: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虫能力,施肥还可提高作物受害后的恢复能力;但施肥不当则降低作物抗病虫力。h. 作物抗性品种的利用:可以恶化病虫害的营养条件,能较长时期内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农

11、业防治措施与作物增产技术措施是一致的,它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态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即可达到控制多种病虫害的目的,花钱少,收效大,作用时间长,不伤害天敌,又能使农作物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因此,农业防治是贯彻“预防为主”的经济、安全、有效的根本措施,它在整个病虫害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植物害虫、病害和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也称药剂防治。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在有害生物大量发生而其他防治方法又不能立即奏效的情况下采用,能在短时间内将种群或群体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防治效果明显,且很少受地域和季节

12、的限制。农药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品种和剂型多,使用方法灵活多样,能满足对多种有害生物防治的需要。防治原理: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的生物活性,将有害生物种群或群体密度压低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农药的生物活性表现在4个方面:对有害生物的杀伤作用,是化学防治速效性的物质基础。如杀虫剂中的神经毒剂在接触虫体后可使之迅速中毒致死;用杀菌剂进行种苗和土壤消毒,可使病原菌被杀灭或被抑制;喷洒触杀性除草剂可很快使杂草枯死;施用速效性杀鼠剂可在很短时间内使鼠中毒死亡等。对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的抑制或调节作用。有些农药能干扰或阻断生命活动中某一生理过程,使之丧失为害或繁殖的能力。化学不育剂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害虫、害鼠丧

13、失繁殖能力;多菌灵能抑制多种病原菌分生孢子和水稻纹枯病菌核的形成和散发, 2,4-滴类除草剂可抑制多种双子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株畸形、叶片萎缩,因而致死等。对有害生物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些农药能调节有害生物的觅食、交配、产卵、集结、扩散等行为,使之处于不利的情况下而导致种群逐渐衰竭。如拒食剂使害虫、害鼠停止取食;食物诱致剂与毒杀性农药混用可引诱害虫、鼠类取食而中毒死亡;性信息素可诱集雄性昆虫,干扰其与自然种群的交配,从而影响正常繁衍。增强作物抵抗有害生物的能力。包括改变作物的组织结构或生长情况,以及影响作物代谢过程。如用赤霉素浸种,加速小麦出苗,可避过被小麦光腥黑穗病侵染的时期;利用化学药剂诱

14、发作物产生或释放某种物质,可增强自身抵抗力或进行自卫等。防治策略:总的原则是与综合防治中的其他防治方法相互配合,以取得最佳效果。基本策略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作物及其产品采取保护性处理,力求将有害生物消灭在发生之前。如在作物栽种前对苗床、苗圃、田园施药,农产品入库前进行空仓消毒和使用谷物保护剂,以杀灭越冬和作物苗期病虫;在作物表面喷洒保护性杀菌剂,以防止病原物的入侵等。这些措施对某些常发性病、虫、草害收效尤为显著。一是对有害生物采取歼灭性处理。在作物生长期间或农产品贮藏保管期间,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如已发生就施药歼除,以控制和减轻发生为害的程度。这是化学防治中经常而普遍采用的急救措施。农药的广

15、泛、大量和长期使用已经给人、畜健康、环境和农田生态系统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有害生物也逐渐产生抗药性。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与一些农药的高毒性和持久性有关外,施药技术水平不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施药过程中,仅极少量农药击中有害生物靶体,而大量农药散落在环境中。因此,改进施药技术,以求把农药准确地送达生物靶体,已成为化学防治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外,由于各种有害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可由于某些生物化学反应受到干扰而发生变化,或被阻断。应用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指导农药品种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是化学防治研究的新方向。五、物理机械防治利用物理因子或机械作用对有害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的干扰,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物理

16、因子包括光、电、声、温度、放射能、激光、红外线辐射等;机械作用包括人力扑打、使用简单的器具器械装置,直至应用近代化的机具设备等。这类防治方法可用于有害生物大量发生之前,或作为有害生物已经大量发生为害时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方法有下述。光的利用:根据有害生物对光的反应进行诱集、诱杀。一些夜出性种类的农业害虫如蛾类、飞虱、叶蝉、蝼蛄等在夜间活动时有趋光性,尤其对短光波的趋性更强。因此利用黑光灯的装置进行诱集,是进行害虫种类调查和发生期、发生量预测预报的一种常用手段。在黑光灯上装置高压电网,或在灯下放置氰化物毒瓶或水面滴油的水盆可直接诱杀害虫。温度的利用:不同种类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均有各自适应的温湿度范

17、围。可利用自然的或人为地控制调节的温湿度,使之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直至导致死亡,以达到防治目的。如为防治贮粮中的病、虫,可将贮粮先在仓外利用夏季日光曝晒,或冬季低温冷冻,然后迅速入仓密闭,使高、低温持续时间较长而杀死病虫。六、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污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很多,如:a. 利用天敌防治。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b. 利用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防治。即选育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种防治病虫害,如选育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抗麦杆蝇的小麦品种等。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害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许多害虫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一些害虫十分猖獗。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就能有效地避免上述缺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