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概论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04632811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6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概论(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1医学微生物学概论医学微生物学概论 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数十万种以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数十万种以上。按其大小、结构、组成等,可分为上。按其大小、结构、组成等,可分为三大类。三大类。 1.1.非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 2.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2页/共34页 1.非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 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类型为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或RNA,两者不同时

2、存在。病毒属之。,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第3页/共34页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始核质呈环状裸原始核质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团块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核糖体。DNA和和RNA同时存在。这类微同时存在。这类微生物包括生物包括“二菌四体二菌四体” (细菌、螺旋体、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第4页/共34页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此类。第5

3、页/共34页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其中以土壤中最多。在人类、泛,其中以土壤中最多。在人类、动植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动植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亦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腔道中,亦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 第6页/共34页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的是有益的, ,而且有些是必需的而且有些是必需的,如:固,如:固氮菌;酿酒、制醋;抗生素、人体的氮菌;酿酒、制醋;抗生素、人体的正常菌群。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 ,寄生在人类和动、物寄生在人类和动

4、、物口、鼻、咽部和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是口、鼻、咽部和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是无害的,且有的尚能拮抗病原微生物无害的,且有的尚能拮抗病原微生物。 第7页/共34页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有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物称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微生物。例如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微生物。例如一般大肠埃希菌在肠道不致病,在泌一般大肠埃希

5、菌在肠道不致病,在泌尿道或腹腔中就引起感染。尿道或腹腔中就引起感染。第8页/共34页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 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比)大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比)大 代谢能力强代谢能力强 繁殖速度快繁殖速度快 易变异易变异 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分布广分布广 第9页/共34页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microbiology)microbiology)是生命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微生物、

6、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微生物学工作者的任务是将对人类有益的微生学工作者的任务是将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用于生产实际,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物用于生产实际,对人类有害的微生物予以改造、控制和消灭,使微生物学朝予以改造、控制和消灭,使微生物学朝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 第10页/共34页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时期 微生物学经验时期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第11页/共34页微生物学经验时期微生物学经验时期 古代人类虽未观察到具体的微生物古代人类虽未观察

7、到具体的微生物,但早巳将微生物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但早巳将微生物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之中,如和疾病防治之中,如酿酒、制醋、腌腊酿酒、制醋、腌腊等食品生产、保存。等食品生产、保存。第12页/共34页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6321723)1723)单式显微镜的顶峰,单式显微镜的顶峰,放大率放大率100100300300倍。倍。第13页/共34页复式显微镜复式显微镜第14页/共34页 巴斯德巴斯德(Louis

8、PasteurLouis Pasteur,18221895) 1.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发酵和腐败是由微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所致生物引起,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所致,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自然发生说”。2.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3. 成功研制了鸡霍乱、炭疽、狂犬成功研制了鸡霍乱、炭疽、狂犬 病减毒活疫苗等。病减毒活疫苗等。第15页/共34页李斯特李斯特(Joseph ListerJoseph Lister,1827 1827 19121912) 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创用石炭酸喷洒手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创用石炭酸喷洒手术

9、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止术后感染,为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止术后感染,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第16页/共34页郭霍(郭霍(Robert KochRobert Koch,1843 1910)1876年首先分离出炭疽的病原菌,年首先分离出炭疽的病原菌,第一次向人们证明了特定的微生物第一次向人们证明了特定的微生物是引起特定疾病的病因。因结核病是引起特定疾病的病因。因结核病的研究和发现荣获了的研究和发现荣获了1905年诺贝尔年诺贝尔医学奖。医学奖。 创用固体培养基创用固体培养基 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动物感染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动物感染 提出了著名的郭霍

10、法则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Koch(Kochs s postulates,1884)postulates,1884)第17页/共34页 郭霍法则郭霍法则(Koch(Kochs postulates,1884)s postulates,1884) 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在健康人中不存在; 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样病症; 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 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菌纯培养。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

11、菌纯培养。 第18页/共34页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发现 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农艺学家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农艺学家迈尔(迈尔(A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可使大多数健康的烟草植烟草的叶脉中,可使大多数健康的烟草植株染病,首先证明烟草花叶病具有传染性株染病,首先证明烟草花叶病具有传染性。麦尔认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麦尔认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第19页/共34页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Ivanowski)不仅重复了麦尔的试验,而且进一步发现,

12、)不仅重复了麦尔的试验,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细菌滤器细菌滤器细菌所不能通过的过滤器,其滤孔细菌所不能通过的过滤器,其滤孔孔径小于细菌的大小,可以将液体中存在的细孔径小于细菌的大小,可以将液体中存在的细菌除去菌除去 )后,滤液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后,滤液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这种现象可以说明,病原体不是细生花叶病。这种现象可以说明,病原体不是细菌。但生活在巴斯德的细菌致病学说的极盛时菌。但生活在巴斯德的细菌致病学说的极盛时期,伊万诺夫斯基未能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期,伊万诺夫斯基未能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错

13、失了一次获得重大发现的机会。错失了一次获得重大发现的机会。Ivanowski滤膜滤膜 第20页/共34页滤液滤液致病致病 细菌滤器细菌滤器滤膜滤膜 病原病原物质物质 滤膜上物滤膜上物质不致病质不致病 第21页/共34页 1898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重复和肯定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重复和肯定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结果并且证明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结果并且证明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看到,也不能在细菌培养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看到,也不能在细菌培养基上生长,而能够通过细菌滤器,并且只能在活基上生长,而能够通过细

14、菌滤器,并且只能在活的植物体组织中繁殖的有机体,是一种新的感染的植物体组织中繁殖的有机体,是一种新的感染性物质。贝杰林克把这种有别于细菌的有机体称性物质。贝杰林克把这种有别于细菌的有机体称为为 “病毒病毒”。贝杰林克打破了当时人们普遍信。贝杰林克打破了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疾病菌源说的传统观念,是人类认识病因过奉的疾病菌源说的传统观念,是人类认识病因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第22页/共34页 免疫学的兴起免疫学的兴起 琴纳(牛痘苗)、巴斯德(琴纳(牛痘苗)、巴斯德(鸡霍乱、炭疽、狂犬病减毒活疫鸡霍乱、炭疽、狂犬病减毒活疫苗)、白喉抗毒素动物血清治愈苗)、白喉抗毒素动物血清治愈白喉

15、等。白喉等。第23页/共34页 抗生素的发现抗生素的发现 FlemingFleming 1929 1929年发现青霉素,为感年发现青霉素,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一次大革命。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一次大革命。 第24页/共34页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近近3030年来,随着化学、物理学、生年来,随着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电子显微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培养、组织化学、标记技镜技术、细胞培养、组织化学、标记技术、核酸杂交、色谱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术、核酸杂交、色谱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新技

16、术的建立和改进,微生物学得到等新技术的建立和改进,微生物学得到极为迅速的发展。极为迅速的发展。第25页/共34页1.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自自1973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已年以来,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已有有303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军团菌,幽门多种。其中主要的有军团菌,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螺杆菌,霍乱弧菌O O139139血清型,人类免疫血清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缺陷病毒(HIV)(HIV),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 6、7 7、8 8型型,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朊粒,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朊粒(prion)(prion)等。等。第26页/共34页第27页

17、/共34页 2. 2.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认识入,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认识可深入到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可深入到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 第28页/共34页3 3诊断技术诊断技术 细菌的鉴定和分类,现则侧重于基细菌的鉴定和分类,现则侧重于基因型方法来分析待检菌的遗传学特征。因型方法来分析待检菌的遗传学特征。包括氨基酸序列分析、质粒分析、基因包括氨基酸序列分析、质粒分析、基因转移和重组、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转移和重组、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PCR)(PCR)等。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类、等。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分类、新种

18、鉴定和流行病学中尤为重要。新种鉴定和流行病学中尤为重要。 第29页/共34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快速诊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快速诊断方法发展较快,免疫荧光、放射核素和方法发展较快,免疫荧光、放射核素和酶联(酶联(ELISA)三大标记技术中,以三大标记技术中,以ELISA快速测定微生物抗原技术较为普快速测定微生物抗原技术较为普遍。细菌检验中的微量化和自动化,也遍。细菌检验中的微量化和自动化,也是微生物学诊断中的发展方向。是微生物学诊断中的发展方向。 第30页/共34页4 4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针对灭活全菌体疫苗接种后普遍有一针对灭活全菌体疫苗接种后普遍有一定的不良副反应和减毒活疫苗株不易获得定的

19、不良副反应和减毒活疫苗株不易获得;而对一些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防御有关的;而对一些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防御有关的组分,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或克组分,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或克隆入无害载体。近年来肺炎链球菌荚膜多隆入无害载体。近年来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疫苗、乙糖疫苗、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疫苗、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等相继问世。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等相继问世。19931993年年UlmerUlmer等开创的核酸疫苗被誉为疫苗学的等开创的核酸疫苗被誉为疫苗学的新纪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纪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31页/共34页第三节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 第32页/共34页展望未来医学微生物可能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展望未来医学微生物可能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新现与再现微生物的研究新现与再现微生物的研究 规范化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及技术的建立规范化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及技术的建立 新型微生物疫苗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理新型微生物疫苗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论研究 新型治疗措施的研发新型治疗措施的研发 微生物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微生物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第33页/共34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34页/共34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