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到三单元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4624978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到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到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到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到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到三单元(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到三单元1 山中访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

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初步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奥秘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

3、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1 / 33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

4、_”练习说话。(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

5、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1

6、、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课文,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2、交流探究

7、,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

8、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

9、风景。(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 “_”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

10、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忽然,雷阵雨来了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4)齐读一遍。(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板书设计:2山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

11、分。2、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3、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课前准备: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2

1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2、

13、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

14、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教师配乐范读。(3)带着遐想朗读。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

15、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板书设计:山雨声音美颜色鲜3 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3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弄清作者“游历”的过程,理解两个场景中草虫的活动,体会热爱自然、热

16、爱生灵的情怀。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情趣到入: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2、寻觅作者的踪迹。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三)、静

17、读课文,感受情趣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预设:“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文,体会表达方法、体会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

18、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预设内容:(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把这种心思读出来。(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听录音虫鸣,读句子。(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

19、达的情感)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出示课文开头:“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三)、积累语言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3背诵摘

20、抄的内容。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黑甲虫游侠小圆虫少女灵泉般的音乐勤勉地劳动(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4索溪峪的“野”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

21、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课前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做成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二)、简介索溪峪(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3、抓题眼,引入研读。(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

22、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

23、也让人觉得害怕。)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赏析“水是野的。”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C赛读,读出索溪的

24、趣。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不

25、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课前准备:

26、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二)、自读提示,明确要

27、求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

28、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明确习作目标,选择题材,试写初稿,进行修改。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

29、,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1)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3)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1)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2)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3)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

30、读互改。第 三 课 时教学目标:习作指导,誊抄习作教学过程:(一)、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二)、再次修改,誊抄习作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2、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回顾拓展一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本组课文,作者投

31、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二:日积月累(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3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

33、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

34、诗。三: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9穷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4、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

35、:一、出示课题、解题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

36、学的穷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

37、晚的干活,还只能_;孩子们没有_;吃的是_,菜_鱼。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垂下来。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包住他们的小脚。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四、抄写生字词;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

38、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课件出示:(1)屋外寒风

39、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

40、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3)同桌分角色读。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

41、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

42、的心。)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2学生续写。3、 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四、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板书: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环境、人物对话、

43、心理活动的描写)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

44、欺骗?(3)怎么骗?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C“别别别”他急了,“碧

45、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

46、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四、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板书:10 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11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

47、印象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 学 过 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2、汇报交流。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3、概括课文

48、主要内容。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49、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

50、读。(感谢、称赞)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引读:“只看见老

51、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课件出示: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渐渐奏出

52、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12*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2、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课前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一、谈话揭题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

53、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二、初读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三、研读感悟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

54、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3)学生交流谈感受。(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同

55、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5、交流练笔。四、总结深化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

56、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读题引入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小组辩论(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2)辩手根据同伴的

57、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3、班级辩论(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二、辩论1、生点评辩论情况2、师点评辩论情况。三、课堂小结1、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2、指出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四、作业布置:预习习作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指导习作审题,指导习作,完成初稿。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二、要表达真情实感举例启发(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2)教师总结、点拨。三、搜索题材1、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2、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四、根据习作要求,学生完成习作初稿。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明确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