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下阳台宫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04624525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王屋山下阳台宫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王屋山下阳台宫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王屋山下阳台宫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王屋山下阳台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屋山下阳台宫(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王屋山下阳台宫 我并不知道当时名扬天下的一代宗师司马承祯,从天台山桐柏宫出发,不远万里,长途爬涉,第一次到达洛阳时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也不知道一代女皇的武则天,听那位大臣进言,将这位祖籍中原河内温(今河南温县)、号称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后裔、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一道圣旨召到京都的真正目的;也不知道,满朝文武对于一位隐居山林却名扬天下高道之真正态度。但这位司马大师还是不远万里地到达了。 按杜光庭天师天坛王屋山圣迹记说:昔司马承祯天师,河风温城人也,乃西晋司马宣王之後,今温县西二十里招贤城是也,尚有晋三帝坟在焉。唐睿宗皇帝女玉真公主好道,师司马天师。天师住天台山紫霄峰,後睿宗宣诏住上方院。其

2、司马初师嵩岳潘师正,师正师茅山王真,王真师华阳隐居陶仙翁,其四世不失正道。唐明皇即位,於开元十二年敕修阳台观,明皇御书寥阳殿榜,内塑五老仙像。阳台有钟一口,上篆六十四卦,曰“万象钟”。有坛曰“法象坛”,有钟楼名曰“气象楼”。殿西北有道院,名曰“白云道院”,司马号白“云先生”,有亭曰“松亭”,有先生庙堂。先生撰文一部,曰“白云记”,篆书别为一体,号曰“金翦刀”,流行於世。先生未神化时,注太上三元经及坐忘论,亦行於世。至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有双鹤绕坛西北而去。彼时白云自堂中出,闻箫韶之声,此先生显化之验也。王屋县宰崔日用闻奏,明皇异之。先生神化时年八十有九,谥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白云先生”。堂西

3、壁上画先生游行,乘驾黄犊车,白云步步相随。 大概是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交往太深,学问超群,被天下誉为“仙宗十友”。这位自诩“天台白云子”的高道,道行深厚,天下闻名。一代女皇的武则天,将其一道圣旨,召至京都洛阳,亲闻至道,亲降手敕,欣赏其道行高操。于是,这位声震四海的高道,放下授徒传道的大业,忘掉玉霄峰的松风,白云庵窗前的明月;再不能于清净的道场里,为民祈福、为天下祈祷。 我知道,圣旨到达桐柏宫的时候,司马承祯就必须立刻启程,万水千山,乘马坐轿奔赴东京。洛阳的君臣也在翘首以待这位世外的高人,希望能得到天书?天机?天佑?天子万岁?天下太平?天长日久?那些

4、庶民百姓,似乎并不知道,这女皇内心深处的真正目的。 司马大师的团队,随着马蹄声的远去,愈去愈远,天台山也慢慢远去了。我不知道,司马大师能放心下天台山下的黎民百姓与那秀丽挺拔的山峰?那清凉晶莹的山泉水?随风欲动、郁郁葱葱的山林?那些神交上清的鸟儿?亲手栽育的兰花、迈着八字步的白鹅?蹲在山门前的猫儿?他的马蹄声愈来愈小、愈去愈远,满山沉默、满山无语,满山深处是宠荣?是翘首?是盼归?是无奈?是十方虚静,山岳吞云。 司马大师来往于天台山、洛阳、长安无数次,每次被召后都坚持辞官回山,唐王每次强留。唐睿宗赐宝琴及霞纹帔,唐玄宗开元九年派遣使者迎入宫,亲受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大概玄宗皇帝再也受不了司马大师经

5、常离开后的苦恼,便于开元十五年(727),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希望留住司马大师,以求距离唐王朝更近些。这就是王屋山与一代高道缘分的开始。 我不知道司马承祯是甘心情愿居住在王屋山?还是万不得已?还是盛情难却?还是确实流连这里的山水烟云?我只想通过这里的一丁点有关轶事、遗迹、遗物,寻找一丁点关于司马承祯的点点滴滴,片片段段,蛛丝马迹。那颗苍天大树?还是他抚摸过的山门石柱?那山风?那脚下的山石?这山前山后?但是,我坚信那司马大师,一定会站在这山门前的平台上,遥望着远处的黄河?静听黄河的流水声。 他终究留在了王屋山,在此完成了上清天宫地府经的一编撰,天下名山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

6、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称谓与顺序排列,王屋山也因此被命名为“小有清虚之天”,冠于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之幸!豫北人民之幸!中原大地之幸! 从济源市出发,顺着盘山公路,一路上的槐香,陶醉了我们的口鼻与心扉。一位北京的朋友,在济源市修建了一个农庄,说是支援豫北农业建设,我在农庄休整了一个下午(应该说,是写画了一个下午),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前往王屋山。 阳台宫北依天坛山,南临九芝岭,风水大师说其乃“丹凤朝阳”之地,唐玄宗选名工巧匠,精心修建了五楼三阁,并亲书“寥阳宫”匾额。后其妹玉真公主进山拜师学道,朝野震动,道风顿盛。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称“阳台万寿宫”。同年遭兵燹而毁。金正大四年(公元1

7、227年),全真道士王志祐主持阳台宫后又事增修扩建,复盛一时。全真教风于是遍满王屋山。金泰和、崇庆(12011212)间,又于阳台宫之左,新建通仙观。元好问通仙观记曰:“通仙观者,初为泰和道院,郝志朴实居之。崇庆癸酉(1213),以恩例得今名。始大为崇建,堂宇廊庑,斋厨库厩,以次而具。” 进入山门,一株巨大的菩提古树映入眼帘。我很吃惊,这是佛教的圣树,印度之国树,怎么会在这里长成苍天大树呢?据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我们看了看树下的简介,原来这棵菩提树是司马承祯与玉真公主亲手所植。 我开

8、始对司马大师的这个举动有些吃惊! 右侧有三棵桧柏,其中一棵因枝头造型如“苍龙出海”而名为“龙柏”,一棵因枝头若凤凰“引吭高歌”而名为“凤柏”,一棵因枝头如“孔雀开屏”而称之为“鸟柏”。 在大殿前月台上,这里有一口八瓣大铁锅,外径1.70米,深0.84米。这时,殿内出来一位俗装打扮的黑须老者,上前推销香火。我本能地知道,诸如这些被文物局管理着,并没正式开放为宗教场所的寺庙道观,里面雇佣来的一些假僧假道,为的都是一些相互之间不可告人的经济。他告诉我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这里,我蔑视地看了看他,原想告诉他,这个典故时间地点和这里并没什么关系。但是想了想,不想让这些假家伙知道真东西太多

9、,就没有吭气。 三清大殿为明代单据歇山式木构建筑,面广五间,进深四间、殿内有30根方形石柱,通身浮雕云龙、丹凤、瑞禽、祥兽及神仙世俗故事,形象优美,栩栩如生。殿内天花藻井,斗拱层叠,制作精巧。 大罗三境殿门口的四根石柱用图画的含义来表示文字的两副对联。上联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下联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中联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殿内的三清祖师,从金身塑成那天起,就一直默默无语地寂坐在那里,似乎对发生在阳台宫前前后后的事情以及这里的真真假假,默然无语,我也立刻默然无语起来。这一切在神的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就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被贬到边关,看到国虚民弱,而束手无策时的万般无奈

10、。我们在大殿正中,朝祖师三叩首后,并没理会那一个劲推销香火的人,便走出了大殿。 从三清殿出来,我们往后走,一座挺拔的古建筑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旁边有简介的牌子,简介称玉皇阁俗称三棚阁,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所建,面广三间(10.95米),进深三间(7.68),周匝回廊,高达21.40米,阁体由8根高11米的通天木柱支撑,系河南省目前最高大的明代歇山式楼阁建筑。 关于这阳台宫,我要多说一句话,那就是李白如今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当年李白寻访敬慕已久的司马承祯大师至此,而人去楼空,大师自绘的山水壁画,似乎要与他诉说些什么,于是,这位诗仙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凄凄凉凉,挥手在壁画上书写了上

11、阳台。其文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宋黄庭坚在山谷题跋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1955年底,张伯驹通过当时的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李白真迹上阳台帖进献给酷爱书法的毛泽东,毛观后爱不释手,视为珍宝。1958年,毛泽东将其转给了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为佳话。 想当年,26岁的李白踌躇满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漫游江陵(武汉)时,结识

12、了83岁的司马承祯。这位曾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天子请进皇宫讲经的道教大家,与相差五六十岁的小朋友,却有相见恨晚之感。经司马承祯等人举荐,李白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激情满怀叩开了长安森严的宫门。可惜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却难逃宫廷政治恶斗的漩涡。后又在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声中,愤然离开长安,恍惚而失。 游人并不多,烈日将大家驱集在一起,总过不到十人。四周整整20根石柱,雕刻着盘龙彩凤、花草虫鱼等仙事雅闻。田真还在哭树,苏武仍在牧羊,李存孝仍在打虎,在精湛逼真的雕石前,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你面前一晃而过,犹如世间万物一般,恍惚而过。 我给你讲讲这田真

13、哭树的故事,在这恍惚中,感动感动你?唐代河南孟县赵村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即田真、田玉、田广。都是孝子,母亲早亡,老父临终前在床前叮嘱:“门前紫荆树不死,家业不散。”老人去世,大儿媳妇心胸狭小,感到丈夫做官,挣的钱多,合一起自己吃亏。想法把树弄死。她把牲口拴在树上,吃叶啃皮,但树还照样活着,她就用开水把树浇死。三兄弟回家见树死了,老大田真想起父亲临终前遗言,哭得死去活来,两个兄弟也悲痛欲绝。三人抱树痛哭,那汪汪的泪水,顺树而下,慢慢渗入黄土,滋润了紫薇仙子,感动了紫薇树。紫薇古树竟然被哭活了。于是,大家希望的结果就出现了-三兄弟和好如初。 这些先贤圣哲文儒、仙家隐士,在恍惚的石光电火中,被定格在

14、这斑斑石刻上,又随恍惚时光,慢慢地剥离零落、慢慢消失殆尽。 你穿过这些殿廊,似乎是穿越时空。在这古老的殿廊内行走,你似乎能与这里发生过的许多往事对接交流,又似乎难以对接、交流,你似乎想为历史弥补些什么,但确实是难以弥补。就像这“文革”风暴刮过后,这千年道观一直没回到道教手中一样,没有了仙风道骨,何谈上什么仙事雅闻,文人雅士?这些假家伙在文物的保护下,也谈些什么典故轶事?那清风与明月同在,祖国山河永在,而来来往往的人,随着山风魂飞而魄散,一切又似乎烟消云散,又似乎历历在目。 一只驮了几百年了的石龟,显然已经精疲力尽了,浑身痕裂斑斑。我知道它无论如何,也不能与这日月、山河并论,但是它还是那样挺立着,直到那天它真的崩裂了,它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我不知道,他的使命就是身上那块不知几重的石碑? 玉皇阁中,金塑的玉皇大帝身着天帝法服,头戴珠皇冕,手捧玉圭,端坐在高座之上,显得是那样的尊贵和气派。我们没有进去,也不用进去,天帝在这恍惚之中,已经与我交流。我的俗家师弟,还在楼梯旁恋恋不舍,又显得无可奈何的恍惚。 我们愈来愈恍惚,望着那高耸的飞檐峭壁,恍惚中离开了阳台宫。恍惚中,我们看到三境殿四个屋檐下压着四个小木人,那就是中国四大短寿之人,周瑜、罗成、庞涓、韩信。他们在恍惚中,其实也没有断了多少,只是世人的目光有些短小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