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4571596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4页 共34页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讲座 一、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1、标准的定义:标准的字面定议为衡量事物的准则,如技术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如标准音、标准时。“标准”的定义为“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严

2、格执行,做到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如经协商,并记入经济合同或企业向用户做出明示担保,有关各方则必须执行,做到统一。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以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在标准化工

3、作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2、标准化的概念、实质、目的、原理和作用。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统一原理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

4、能上达到等效。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 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

5、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

6、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二、生猪养殖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标准主要涉及了10项标准,这些标准涵盖生猪生产的全过程,从选址、栏舍设计建设、种猪选购、饲料加工使用、饲养管理、防疫、用药、粪污处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1、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03),该标准规定了畜禽场的场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场区道路、竖向设计和场区绿化的设计技术要求,是新、改、扩建的舍饲牛、猪、羊、鸡的畜禽场场区的总体设计建设的依据。2、猪的饲养标准(NY/T65-2004)该标准规定了瘦肉型、肉脂型和地方品种猪对能量、蛋白质

7、、氨基酸、矿物质和维量元素的需要量,是配合饲料厂,各种类型的养猪场、养猪专业户和农户配制猪饲粮的依据。3、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1),该标准规定了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养殖过程中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和配套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区和放牧区的畜禽饮用水水质。4、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06),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要求,使用记录和不良反应报告,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畜禽的生产、管理和认证。5、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06),规定了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所需的各种饲料的使用技术要

8、求,及加工过程、标签、包装、贮存、运输、检验的规则,适用于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所需的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6、生猪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014.9-2005良好农业规范第9部分),规定了生猪生产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对生猪生产是否符合良好农业规范。7、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1167-2006),规定了畜禽场生态、空气、土壤的环境质量及卫生指标、饮用水质量及卫生指标和相应的畜禽场质量及卫生控制措施。适用于规模化畜禽场的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2006),规定了

9、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选址、场区布局、处理技术、卫生学控制指标及污染物监测和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畜禽粪便处理场。9、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T1169-2006),规定了畜禽场选址、场区布局、污染治理设施以及控制畜禽场恶臭污染、粪便污染、污水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药物污染、畜禽尸体污染等的基本技术要求和畜禽场环境污染监测控制技术。适用于目前正在进行生产的畜禽场和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场的环境污染控制。10、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NY/T636-2002),规定了猪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稀释、分装、贮存与运输,输精等人工授精技术环节,适用于猪的人工授精操作。三

10、、猪的生物学与行为学特性1、猪的生物学特性猪的生物学特性是猪在长期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本能、特征和特性。在生产实践中,要认识和掌握猪的生物学特性,并按适当的条件加以充分利用和改造,以获得理想的饲养和繁育效果,达到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1)、猪的食性和消化特点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胃属肉食动物的简单胃与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之间的中间类型,因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但猪也并不是什么食物都吃,而是有择食性的,能辨别口味,尤喜爱甜食。猪采食量大,消化快,能消化大量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对精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76.7%,对青草

11、和优质干草有机物消化率分别为64.6%和51.2%。但对饲料中的粗纤维的消化率低仅3-25%,且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越高对日粮中有机物的消化率越低。在猪的日粮中,要注意控制粗纤维的含量,以仔猪含量不宜超过4%,生长肥育猪不超过6-8%,成年公母猪不超过10-12%,以保证日粮的全价性和易消化性。(2)、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猪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猪最敏感的环境因素是气温,因猪的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层厚,阻止体热散发。同时猪的皮肤表层薄,被毛稀疏,对阳光照射的防护能力差,不耐热。但小猪因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皮薄毛稀,体表面积相对体重较大

12、,怕寒冷和潮湿。(3)、猪的生活习性a、嗅觉灵敏。猪有特殊的鼻子,嗅觉非常灵敏,对气味的识别能力比狗高1倍,比人高7-8倍。仔猪在出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嗅觉寻找乳头,在三天之内固定乳头。能依靠嗅觉有效寻找食物、识别群内个体、圈舍和卧位、保持群体之间和母子之间的联系,在发情母猪和公猪之间的性联系中,嗅觉也起重要作用。b、听觉发达。猪对很微弱的声响也可敏锐的察觉,猪头转动灵活,可迅速判断声源方向、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呼名、各种口令和声音刺激的调教很快建立条件反射。猪对与吃喝有关的声响特别敏感,在大猪场为避免喂料时的声响引起猪群*动不安,应采取一次全群给料装置或全自动化喂料系统。要保持猪

13、场安静,尽量避免突然响声,不轻易抓捕和驱赶猪只,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c、猪的视觉不发达。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可利用这一特性对公猪用假母猪台进行人工采精训练。d、猪喜干燥,爱清洁。便于进行吃喝、睡觉和排泄的定点调教。e、猪有喜群性。群饲比单饲吃得快、吃得多,增重效果好。但猪群饲时表现出竞争习性,大欺小、强欺弱,群体越大表现越明显。当不同窝仔猪合群时,会发生激烈打斗,经过几天后才会建立起一定的位次关系,形成一个居住群体。在猪的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合理分群。(4)、猪的经济学特性a、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4-5月龄性成熟,6-8月龄体成熟可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平均为114天。经产母猪一般年产二胎

14、,或二年产五胎,通过早期断奶、早配种可达年产三胎。经产母平均产仔10头左右。因其性成熟早、妊娠期短,其世代间隔为1.5-2年。b、生长迅速,周转快。无论在胚胎生长期还是在生后生长期都是肉用家畜中时间最短的,因此生长强度最大。猪出生后的头二个月生长发育特别快,1月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是1月龄体重的2-3倍。断奶后至8月龄前,都保持较高生长速度。在满足营养需要的条件下,瘦肉型猪160-170日龄体重可达90-100公斤。2、猪的行为学特性(1)、采食行为,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拱土觅食。此外猪采食具有选择性,特别喜爱甜食、颗粒料、湿料。采食量和采食频率随体重增大而增加。在大多数

15、情况下,猪饮水与采食同时进行。饮水量与饲料的组成、环境温度密切相关。(2)排泄行为,猪是最爱清洁的动物,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猪能保持所睡窝床干洁,从不在吃睡的地方排粪尿,而是在栏内远离窝床的一个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5分钟左右开始1-2次,多先排粪后排尿。也有在饲喂前排泄的,但为先排尿后排粪,夜间一般排粪2-3次,早晨排泄量最大。(3)、争斗行为,一般是因争夺饲料和抢占地盘所引起,但在新合群的猪群内争斗,除上面两个因素外,还有调整猪群位次结构的作用。猪的争斗行为多与饲养密度有关,当猪群密度过大,每头猪所占空间下降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特别是猪群吃料时攻击行为加

16、剧。猪群的争斗,除影响猪群的正常休息、降低饲料报酬和正常生长发育外,还可造成猪的死亡。因此要注意合理的饲养密度、采取适当的并窝方法。(4)、性行为。母猪发性时表现卧立不安,食欲忽好忽坏,发出有节律的哼哼声,爬跨别的猪或等待别的猪爬跨,并频频排尿。(5)、异常行为。产生异常行为多与猪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害刺激有关,营养失衡的猪会出现啃咬墙壁、吞食石片和布条的异嗜行为,在拥挤的栏养条件下或在营养缺乏时发生咬尾、咬耳。3、猪群类别的划分根据猪的不同年龄、体重、性别和生理阶段、用途将猪群划分成不同类别。目前常用的划分类别有:(1)、哺乳仔猪: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断奶时间一般为21-60日龄。(2)、育成

17、猪:从断奶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小猪。(3)、后备猪:从4月龄至开始配种前留作种的猪。分别称为后备公、母猪。(4)、种猪:已正式参加配种、产仔公、母猪。(5)、肉猪:(生长育肥猪)一般指专门用来做肉食用的猪。根据肥育阶段不同,又划分为以下类群。a、小猪(小架子猪)体重约为15-35公斤。b、中猪(大架子猪)体重约为35-60公斤。c、大猪(催肥猪)从体重60公斤开始,至出栏上市(一般出栏体重为90-110公斤)。四、猪的饲养标准和日粮配合饲料分类:按照通行的国际惯例,饲养分七大类。(1)、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是植物地上部分经收割、干燥而成的干草,脱粒收获的农副产品(

18、如秸杆和秕壳等),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如渣滓类饲料)。(2)、青绿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在45%以上的新鲜饲草以及放牧形式饲喂的人工种植牧草、草原牧草等。如豆科牧草:苜蓿、紫云英、三叶草等,禾本科牧草:黑麦草、苏丹草、矮象草等,蔬菜类饲料,水生饲料。使用青绿饲料时要注意:、防止亚硝酸盐中毒,堆放时间长、发霉腐败、加热或煮后闷放过夜会促进细菌对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引起中毒。、防止氢氰酸中毒,高梁苗、玉米苗、马铃薯幼苗、三叶草、木薯、南瓜藤等经发酵或霜冻枯萎时,其中的氰苷配糖体转化为氢氰酸引起中毒。、其他中毒,农药污染中毒等。(3)、能量饲料:是指以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粗

19、蛋白小于20%的饲料。如谷实类(玉米、大小麦、稻谷等)、糠麸类、块根、块茎、瓜果等。(4)、蛋白质饲料:以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条件,而粗蛋白含量大于等于20%的饲料。如豆类、饼粕类、动物性饲料。(5)、矿物质饲料:指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及化工合成无机盐类。如食盐、石粉、贝壳粉及微量元素添加剂等。(6)、饲料添加剂:为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防止其质量下降,促进动物生长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有营养性添加剂:如微量元素添加剂、维生素、氨基酸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生长促进剂(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驱虫保健剂(驱虫剂类)、饲料保存剂(抗氧化剂类、防霉剂类),其他添加

20、剂:食欲增进剂、着色剂、黏合剂、稳定剂、防结块剂、防凝结剂、中草药添加剂等。(7)、青贮饲料:指自然含水的青绿饲料(包括野生青草、栽培饲料作物)收割后或经初步晒制萎蔫的青绿饲料,经自然发酵或加酸青贮制成的青贮饲料或半干青贮饲料。喂猪的最大饲喂量不能超过50%。1、猪的饲养标准(1)、饲养标准的含义,是指畜禽在一定的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头(只、羽)每日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粮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科学地规定了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目的和生产水平的猪,每天每头应给予的能量、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2)、饲养标准的作用

21、,科学饲养标准的制定和在生产中正确运用,是迅速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合理利用饲料的依据,是保证和提高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生产的具体化,是指导猪群饲养的重要依据,能促进实际饲养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能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生产力。(3)、饲养标准的性质和应用、饲养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相对合理性,饲养标准是以营养成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生产实践的结果为依据,经过广泛的中间试验和生产实践的验证。是动物营养科学理论与养猪生产实际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因受实际生产条件的复杂和多样性及动物营养的需要受多因素影响,饲养标准的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饲养标准的制订受到营养、饲养科

22、学发展水平的约束而具有相对合理性。、饲养标准具有普遍性、地域性和特殊性,因世界各国制订饲养标准都依据共同的营养、饲养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一个国家的饲养标准被另一些国家所采用或借鉴,所以它具有普遍性。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生产体系、管理条件、生产目标、饲料资源、动物种类、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国的饲养标准又有许多反映本国特点、适应本国国情的个性,所以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特殊性。、饲养标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饲养标准的提出即使饲料工业生产配合饲料有章可循,又为畜牧工作者饲养动物提供科学依据,在饲养生产中应力求按饲养标准配置日粮,进行配合饲料生产,提高配合饲料质量。但要注意在使用饲养标准时

23、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应用后的效果加以适当调整,灵活应用,从而使饲养标准更加切合具体实际生产。目前推荐运用的最新饲养标准为NY/T65-2004 猪饲养标准。瘦肉型生长育肥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及每日每头养分需要量(自由采食,88%干物质)体重()3-88-2020-3535-6060-90平均体重5.51427.547.575日增重/d0.240.440.610.690.8采食量/d0.30.741.431.92.5饲料/增重1.251.592.342.753.13饲粮消化能含量MJ/(摄入量MJ / d)14.2(4.21)13.6(10.06)13.39(19.15)13.39(2

24、5.44)13.39(33.48)粗蛋白质CP%(g/ d)21.0(63)19.0(141)17.8(255)16.4(312)14.5(363)赖氨酸Lys%( g/ d)1.42(4.3)1.16(8.6)0.9(12.9)0.82(15.6)0.7(17.5)蛋氨酸Met%( g/ d)0.4(1.2)0.3(2.2)0.24(3.4)0.22(4.2)0.19(4.8)苏氨酸Thr%( g/ d)0.94(2.8)0.75(5.6)0.58(8.3)0.56(10.6)0.48(12)瘦肉型妊娠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88%干物质)妊娠期妊娠前期(妊娠前12周)妊娠后期(妊娠后12周

25、)配种体重120-150150-180180120-150150-180180预期窝产仔数101111101111采食量/d2.102.102.002.602.803.00饲粮消化能含量MJ/12.7512.3512.1512.7512.5512.55粗蛋白质CP%13.012.012.014.013.012.0赖氨酸Lys%0.530.490.460.530.510.48蛋氨酸Met%0.140.130.120.140.130.12苏氨酸Thr%0.400.390.370.400.400.38瘦肉型泌乳母猪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88%干物质)分娩体重140-180180-240泌乳期体重变化0

26、.0-10.0-7.5-15哺乳窝仔数头991010采食量/d5.254.655.655.2饲粮消化能含量MJ/13.8013.8013.8013.80粗蛋白质CP%17.518.018.018.5赖氨酸Lys%0.880.930.910.94蛋氨酸Met%0.220.240.230.24苏氨酸Thr%0.560.590.580.602、猪的饲粮配合方法和配方实例(1)、猪的饲粮配合 是根据猪对各种营养素的需量(即饲养标准)和猪常用饲料的营养价值表,结合当地饲料资源来进行配制。、饲粮配合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选用适宜的饲养标准和饲料成分表,并通过饲养实践中畜禽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反应酌情修改,灵

27、活使用。营养水平要适宜,猪生长快,瘦肉率高,要求营养水平较高,在配制猪饲料时,要注意各营养之间平衡,特别要注意必需氨基酸的平衡。要注意猪的采食量与饲粮体积大小的关系。控制饲粮中粗纤维的含量。(哺乳仔猪、生长育肥猪、种猪分别不超过4%、6%、8%)要考虑饲料的适口性,适口性好的饲料多用些,少用适口性差的饲料。不用发霉变质、有毒性的饲料。要用质优价廉的饲料。要注意饲料原料要多样化,多种饲料合理搭配,以发挥各种物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饲粮的利用率和营养需要。要注意主要饲料的消化率和各种饲料在饲粮中的一般用量限制因素,尽量配制高质量、低成本的优质饲粮。、各种饲料在饲粮中的一般用量及其限制因素,因饲料的适口

28、性差或不易消化吸收,如血粉;粗纤维含量高,用量过多会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率,如燕麦、糟渣类饲料;用量过多本身会造成浪费和成本增高,如鱼粉、豆饼、骨粉等;饲料中含有毒性成分,过量会引起中毒,如棉籽饼、菜籽饼等。由于以上原因,各种饲料在饲粮中的一般用量随猪的生长阶段而有不同。(2)、饲粮配合的方法 有方块法、矩阵法、试差法、电子计算机法。只要计算正确,各种方法的最后结果都是接近的,其目的是为生猪提供理想的、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平衡和满足营养需要的饲料配方。、试差法又叫凑数法其具体步骤是:查出饲养标准,列出猪的营养需要量;根据当地饲料资源确定饲料种类、查饲料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列出所用各种饲料的营养

29、成分及含量;初步确定出所用各种饲料的大致比例,并进行计算,得出初配饲料计算结果;将计算结果与饲养标准比较,依其差异程度调整配方比例,再计算、调整,直至与饲养标准一致为止。此法为手工计算比较麻烦,配方中营养计算种类和顺序一般为:能量粗蛋白质磷钙食盐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方块法又叫对角法或交叉法,该法直观易懂,适用于饲料种类少、营养指标要求简单的日粮配方,但不能同时考虑多项营养指标,在饲料原料品种较多时,此法较复杂。如配制育肥猪全价配合饲料,首先查育肥猪营养标准,每千克13.39兆焦,粗蛋白质含量14.5%。用能量饲料玉米、麸皮(分别占80%、20%),蛋白质饲料豆饼、菜籽饼、棉籽饼(分别占60%

30、、20%、20%),2%的预混料配制饲料。除去预混料后,能量、蛋白质饲料为98%,则粗蛋白含量为14.5/98100为14.8%。以蛋白质含量为计算依据则有:能量饲料9.62 25.4 14.8蛋白质饲料40.2 5.18总量为30.58,其中能量饲料占83%,蛋白质饲料占17%。则玉米为66.4%、麸皮为33.6%,豆粕为10.2%、菜籽饼为3.4%、棉籽饼为3.4%。现根据养猪生产实践,提供如下饲料配方。高档乳猪料(7天-15公斤)原料名称原料配比(%)玉米48.2鱼粉(进口)2.5预混料1豆饼26石粉0.9磷酸氢钙1.1食盐0.3乳清粉5植物油次粉015合计 100%中档乳猪料(7-15

31、公斤)原料名称原料配比(%)玉米55大豆粕23次粉7.9鱼粉(进口)5乳清粉6石粉1磷酸氢钙0.9食盐0.2植物油预混料01.0合计 100%五、种猪的饲养管理1、后备母猪的饲养后备母猪是从仔猪群中选留下来作为种母猪的一类猪,从断奶选留下来开始至配种之前即4-8月龄。(1)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后备母猪阶段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生长强度大,它们的营养需要除一定的能量外,重点是对蛋白质、钙和磷及充足全面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后备母猪的饲料配制是按照后备母猪的饲养标准进行,其饲养标准约相当于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猪的营养水平。在40公斤前,每千克饲粮消化能含量1.34107焦耳,粗蛋白质17.8%

32、,40-60公斤,每千克饲粮消化含量(1.21-1.25)107焦耳,粗蛋白质16.4%。60公斤以后,每千克饲粮消化含量(1.17-1.21)107焦耳,粗蛋白质13-14%。(2)要限量饲喂,防止过肥,一天喂2-3次,每次喂8-9成饱为宜,为使猪不争食,饲槽达到全圈猪同时采食的需要。在猪分圈时,应将品种、体重、采食习惯等方面尽量一致的猪分在一圈。(3)要适当加喂青粗饲料,在后备母猪前期,因消化验机能还不十分完善,粗料的比例不能过高,粗纤维比例不超过5%,在40公斤以后粗纤维可提高到7-8%。因青绿饲料可为母猪提供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还可促进猪的食欲,改善消化,因此要适量

33、饲喂青绿饲料。2、后备母猪的管理,主要应注意一是要适当运动,锻炼体质,要保持圈舍的干燥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二是要防止打斗,加强护理、及时将打斗个体分开,注意将品种相同、体重大小相似的个体同圈饲养,在合群之前在猪体喷洒来苏儿等药物使其气味一致。三是防止疾病,对后备母猪应严格检疫、免疫,多注意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有异常的及时隔离和治疗。3、母猪的发情,母猪的发情周期为21天(18-22天),发情持续期为2-4天。促进母猪发情的方法,有饥饿法,在哺乳母猪断奶时,一次减少饲料量的2/3,2天后精料全部用青饲料代替,第三天喂一些糟类或草粉,第四天早上给仔猪哺乳一次后与仔猪分开。这时母猪乳房已软并见

34、皱缩,向上收缩,说明断奶完成。之后可逐步添加精料,几天后恢复到断奶时2/3量即可,断奶母猪群养在一起,4-5天后就会有母猪发情。公猪诱情,将公猪赶至未发情的母猪圈前或圈中,由于公猪的求偶声、气味及追赶爬跨,使母猪受到强烈的性刺激,可达到尽快发情。药物*,对健康无异常的不发情母猪,可用孕马血清或绒毛膜促性腺素1000单位肌注,3-5天后可发情。按摩乳房,对个别晚发情母猪,每天早饲后按摩乳房10分钟,坚持3-5天可促使发情。4、母猪的配种,要保持母猪适中的膘情,在断奶后的第一个情期内配种、妊娠。最佳配种时间是母猪发情后的第20-30小时,这是母猪发情前期结束、发情开始、卵子从卵巢排出的时间,发情母

35、猪的*部消肿,接受爬跨,用手按压其臀部稳立不动,呈等待配种的状态。配种前0.5-1小时前不要饮水和喂料,为提高母猪产仔数,一般进行复配即在第一次配种后的8-12小后进行第二次配种。母猪的妊娠期为114天,三个月三个星期零三天。5、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1)妊娠母猪的饲养,全价配合饲料的用量,根据妊娠的不同时期控制饲料量,大型品种猪配种后一个月内,每天1.5-2公斤,妊娠中期给2.0-2.2公斤,分娩前1个月给2.0-2.4公斤。适当的能量饲料供给,在妊娠期要注意能量饲料的用量,能量饲料投入过多,母猪的膘情好,但产仔数少,成活率低。能量饲料供应不足,母猪就过瘦,胎儿发育不好,分娩后母猪无奶,因此

36、应保持母猪中等膘情。保证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妊娠期在满足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同时,要注意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可以补充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足,还可以代替部分精饲料,降低饲料成本。保证充足的饮水。(2)妊娠母猪的日常管理防止由于疾病引起的流产和死胎,有流行性脑炎、猪流感病毒、猪丹毒等。防止饲料中毒流产,不喂腐烂、酸败、发霉变质的饲料,不用未去毒的菜籽饼、棉籽饼和白酒糟,饲料的变换不能太频繁,不能突然变换饲料。合理分群和适当运动,断奶后母猪按母猪大小、强弱和配种时间进行分群,有条件时尽量分小群,以便于对每头母猪的细心照料。妊娠前期,要保证母猪休息,减少运动;中期应增加运动量,上、下午放入运动场

37、自由活动,充分接触阳光;后期应逐渐减少运动,预产前7天应停止运动,准备进产房。防止粗暴管理,在妊娠期间不能对母猪粗暴鞭打、强行追赶、跨沟、咬架,防止滑倒。防暑与防寒,在修建猪舍时,在猪舍、运动场周围栽植树木,可遮阳和净化空气。当高温天气时可支起凉棚,不断向栏舍水泥地面或猪身上喷水进行人工降温。冬天寒冷季节应加强舍内保温,防止贼风侵袭,并适当增加10-15%的饲料喂量。疫苗的注射,为防止仔猪腹泻和黄白痢造成对仔猪的死亡,在产前的21天注射仔猪腹泻基因工程双价(K88/K99)灭活苗。按摩乳房,预产期前20天左右,饲养员每天按摩妊娠母猪的乳房10分钟,可提高泌乳量和使母猪安静,减少恐惧心理,对分娩

38、接产大有好处。(3)母猪的分娩与接产母猪临产前的准备,在预产前的7-10天,用2%的来苏儿、烧碱或其它消毒液将产房的地面、圈栏进行彻底消毒,并及时晾干。检查母猪及时治疗猪虱及皮肤病,防止传给仔猪。同时准备毛巾一条、抹布一条、台秤1台、5%的碘酒1瓶、70%的酒精1瓶、来苏儿1瓶、催产素3支、分娩记录本、保温箱、红外线灯等仔猪保温设备。接产与助产,母猪分娩时舍内要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和大声说笑,造成对母猪刺激影响分娩,分娩有四阶段即准备阶段、排出胎儿、排出胎衣和子宫复原四个阶段。胎儿娩出落地后,左手握住胎儿,右手将连于胎盘的脐带轻轻掐断,然后迅速将仔猪鼻孔和口腔中的黏液清除擦干,防止憋死,用柔

39、软的抹布顺着毛的方向,由前向后、从上至下、快速将仔猪全身擦干,将仔猪脐带中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固定好靠近仔猪腹部的脐带,距腹部4处用手掐断,在掐断处涂抹碘酒消毒,并及时将出生仔猪的8个尖锐小牙剪掉、剪平,以防仔猪抢乳头时咬坏乳房。打好耳号和做好初生记录,及时将仔猪放到母猪身边哺乳,吃到初乳。在放仔猪时将弱小仔猪放到前面,强壮的放到后面,注意观察哺乳情况,并开始固定乳头。母猪在产出第一仔猪后,可注射3支催产素,加快产仔和促进胎衣的排出,在产仔结束20-30分钟排出胎衣,要及时将胎衣和污染的垫草一起清除,不能让母猪吃胎衣,防止染上吃仔猪的恶癖。在产房没有护仔栏的栏舍,要注意将垫草铡断,在母猪

40、卧下时防止仔猪被压。(4)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产后护理饲养方面,由于母猪在分娩时体力消耗大、体液损失多,母猪表现疲劳和口渴,要准备足够的1%的温热盐水或适量麸皮盐水汤(麸皮250克、食盐250克加水2000ML调成)供母猪饮用。母猪分娩8小内不宜喂料,保证供应温水,第二天早上再给流食,2天后恢复分娩前的饲喂量。母猪少乳或无乳可用催乳剂:王不留行40克、木通30克、益母草50克、六神曲40克、荆三棱30克、赤芍药20克、炒麦芽50克、杜红花30克,加水煮汁,每天1剂,分2次喂给,连用2-3天。母猪产后产道损伤,可用产后汤(川芎25g、当归25 g、桃仁20 g、红花20 g、甘草25 g、泡干姜

41、20 g)2-3剂或用青、链霉素静脉注射2-3天,每天一次。防止乳房炎和产道炎症。管理方面,在母猪分娩后要及时清污染物,擦干净地面、墙面和栏杆后,及时用2%的来苏儿进行消毒。为提高哺乳母猪泌乳量,要根据饲养标准为其配制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其配方为:哺乳母猪饲料配方(%)原料名称原料配比(%)玉米粉60豆饼粉20麸皮11米糠5石粉1.2贝壳粉1磷酸氢钙1食盐0.5混合微量元素赖氨酸多种维生素0.20.10.02注:在泌乳高峰期青饲料或多汁饲料按需求供给。产后要防止消化不良,要经过5-6天逐渐恢复泌乳母的饲料喂量后,其用量为初产母猪3.5-4.65千克/天,经产母猪5.2-5.5千克/天。六、仔

42、猪的饲养管理(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管理措施哺乳仔猪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养分利用能力强,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生病。根据以上生理特点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1、抓好仔猪哺乳,过好初生关。(1)吃好初乳,固定好乳头,要保证全部仔猪在出生后12-24小时吃到初乳,48小时内固定乳头,将弱小仔猪固定在母猪的前1-3对乳头上,母猪泌乳量由往后依次减少。人工帮助固定乳头需要经过连续几次后,才能使仔猪形成习惯,固定吮分配的乳头。(2)加强保温,防冻防压,仔猪出生后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8-14日龄为25-

43、28,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在寒冷天气要关好门窗,防贼风侵袭,在猪圈内垫10cm厚的垫草,将仔猪放入保温箱。2、提早开食,过好补料关,仔猪的营养需要量随着其体重的增大而增加,而母猪的泌乳量在第3-4周达到高峰,从第4周开始下降,此时母乳已不能满足仔猪的生长需要,因此要及时补给仔猪营养丰富的饲料,早给仔猪补料还可尽早锻炼仔猪的消化器官及机能,促进胃肠发育,预防下痢,为安全断奶打下基础。提早开食一般从出生后5-7天开始,在栏内撒一些乳猪颗粒饲料,每天喂3-4次,经过15天左右的训练,仔猪就能正常采食,每天饲喂5-6次。在仔猪出生3天内要给仔猪注射1ml牲血素和1ml亚硒酸钠

44、VE注射液。并及时给仔猪供给清洁饮水。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仔猪20日龄后消化机能日趋完善,体重成倍增长,食欲大幅度增加。此时要着重抓好仔猪补料关,每天喂料5-6次或采用自动食槽,24小时不空料,让仔猪自由采食。同时要求补给的饲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全价乳猪颗粒料。(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1、仔猪的早期断奶的好处,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实行仔猪出生后3-5周断奶。早期断奶的好处有缩短母猪产仔间隔,增加母猪年产仔数。提高饲料利用率,仔猪采食饲料时饲料利用率为50-60%,饲料通过母奶的转化利用率只有20%,提高2倍。由于早期断奶增加了母猪的年产窝数和育成仔猪数,可减少母猪饲喂数量,淘汰低产母猪,从

45、而节省饲料用量。早期断奶还可减少母猪失重,减少妊娠母猪的日粮喂量。仔猪直接采食利用饲料,自由采食不受母猪泌乳的影响,仔猪发育整齐。仔猪早期断奶,缩短母猪繁育周期,提高母猪年育成头数,减少饲养管理人员,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仔猪培育成本,提高母猪养殖效益。改过去季节产仔为常年产仔,做到全年有育肥猪均衡上市。2、仔猪早期断奶的时间和方法,从生产实践总结,南方地区4周龄断奶为宜。断奶的方法有,(1)逐渐断奶法:断奶前减少母猪精料增加粗料,降低母猪泌乳量,减少仔猪与母猪的接触和哺乳次数,逐渐让仔猪适应少哺乳、多吃料。经5天可达到断奶。(2)分批断奶法,先将食欲好、胖的、大的及育肥的仔猪先断奶,其余的后断奶

46、。(3)一次断奶法,到了断奶时间,断然将母仔彻底分开。不论采用哪种断奶方法,都要在断奶前3天陆续给母猪减料,最后减到原日粮的20%,如母猪的泌乳量高或膘情好时还要多减精料,增加粗料。并在每天的早晚检查母猪乳房将尚存乳汁挤出,一直到乳房绵软、出现皱褶。在检查乳房时发现乳房中有硬块,马上将母猪赶回原圈,仔猪会立即拱吮乳房,晚间母仔分居,每天早晚注射青霉素消炎,夜间用热毛巾热敷再按摩,逐渐恢复正常。3、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对断奶仔猪做到四固定即猪群固定(仔猪断奶后原窝仔猪不拆散,维持原窝仔猪不变,否则易引起仔猪互相咬斗,影响仔猪生长。)、圈舍固定(断奶时将母猪赶走,仔猪留在原圈)、人员固定(原来喂养

47、泌乳母猪的饲养员继续喂养断奶仔猪,不改变饲喂习惯)和饲料固定(仔猪断奶后内仍喂哺乳仔猪料,避免饲料改变引起仔猪不吃食或消化紊乱、腹泻),以减少对仔猪的应激。在二周后再并圈和换料,仔猪断奶后前3-5天不能喂得过饱,一般喂八成饱,5天后恢复正常喂量。饲料要逐渐过渡,先将要使用的断奶仔猪料分别按10%、30%、50%、70%和90%逐步增加,原哺乳仔猪料按90%、70%、50%、30%、10%逐步减少,每次增减饲料要过渡2-3天。饲料用量和次数的过渡,仔猪断奶后前3-5天不能喂得过饱,一般喂八成饱,5天后恢复正常喂量。次数先维持断奶前的次数,2-3周后可以逐渐减少,但在3月龄以前不低于4次。4、断奶

48、仔猪的网床培育网床培育的优点,一是仔猪离开地面,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热的损失,提高饲养温度。二是由于粪尿、污水能随时通过漏缝网格漏到粪尿沟内,减少仔猪接触污染原的机会,有效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和传播,可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个体均匀度和饲料利用率。七、育肥猪的饲养管理(一)合理分群同一群猪个体重相差不宜太大,小猪阶段不宜超过4-5千克,中猪阶段不宜超过7-10千克,分群后保持群体的稳定,但因疾病或生长发育过程拉大差别,因强弱、体况过于悬殊的应予以适当调整。在分群中可按相同的杂交组合、相似的体重和强弱进行分群。合理的分群作法是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二)饲料的调制和饲喂1、饲料调

49、制,肉猪的饲料配制,必须按饲养标准的要求进行配制,同时还要达到饲粮中的能量、蛋白质、主要的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维生素的量要能满足生长育肥猪的需要。饲粮的粗纤维水平适当,适口性好,保证猪能消化良好,不便秘不拉稀。饲粮要保证肉猪能生产出优质的猪肉。饲粮的成本要低。玉米等谷实类饲料的粉碎细度以颗粒直径1.2-1.8mm的中等粉碎程度为好,肉猪吃起来爽口,采食量大,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青绿、块根块茎类、青贮料及瓜类饲料,可切碎或打浆拌入配合精料中一起饲喂,减少咀嚼,缩小体积,增加采食量。干粗饲料一般应粉碎,以细为好,能减少体积,改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一般谷实类饲料及其加工副产物最好生喂,生喂效果好还

50、可节省锅灶、燃料和人工。但马铃薯、甘薯及其粉渣煮熟喂能明显提高利用率,大豆、蚕豆炒熟或煮熟比生喂利用率高。含有害成分的饲料如棉仁饼、菜籽饼、轻度变质的饲料以及食堂剩菜、饭、潲水,煮熟喂最好,能避免和减少猪中毒的可能性。饲料的料水比例以1:0.5-1为宜,另给饮水。2、饲喂方法,有限量喂与不限量喂,两种方法各优缺点,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在60公斤前采用自由采食或不限量按顿喂,体重60公斤以后适当限食或采取降低饲粮能量浓度而不限量的饲喂方法。日喂次数,小猪阶段喂3-4次,中、大猪阶段喂2-3次。每次饲喂的时间间隔应尽量保持均衡,饲喂的时间应选择在食欲旺盛的时候,如夏季日喂二次时,以6点和18点为宜。八

51、、猪场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猪场的选址和设计应按照NY/T682-2003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进行。(一)选址猪场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要求场地开阔、形状整齐,有足够的面积,建场时应考虑猪场以后的发展。切忌在山顶、坡底、谷地和风口等处建场。山坡的坡度以1-3%为宜,最大不超过5%。1、选择场址应符合农牧业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2、新建场址周围应具备就地无害化处理粪尿、污水的足够场地和排污条件,并通过畜禽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3、应遵守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不应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利用荒地建场,分期建设时,选

52、址要按总体规划需要一次完成,土地随征随用,预留远期工程建设用地。4、应满足卫生防疫要求,场区距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不小于1000m,距离一般道路不少于500 m,距其他畜牧场、兽医机构、畜禽屠宰厂不少于2000 m,距居民区不少于3000 m,并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5、场址应有充足的水源,水质应符合NY5027要求,排水畅通,供电可靠,交通便利,地质条件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6、选址按下表推荐数估算所需占地面积,征用土地时应正式设计图计算实际占地面积。猪场场区占地面积估算值场别饲养规模占地面积(/头)备注种猪场200-500头基础母猪60-80按基础母猪计商品猪

53、场600-3000头基础母猪50-60按基础母猪计7、以下地区或地段不应建场(1)规定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2)受洪水或山洪威胁及泥石流、滑波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3)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二)总平面布置1、根据猪场的生产工艺要求,按功能分区布置各个建筑物的位置,为生猪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猪场一般应划分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隔离区。2、充分利用场区原有的地形地势,在保证建筑物具有合理的朝向,满足采光、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建筑物长轴沿场区的等高线布置,以最大限度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基础工程费用。3、生活管理区主要布置管理人员办公用房、技术人员业务用房、职

54、工生活用房、人员和车辆消毒设施及门卫、大门和场区围墙。生活管理区一般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处或侧风向处,并在紧邻大门内侧集中布置。4、猪场大门应位于场区主干道与场外道路的连接处,设施布置应使外来人员或车辆应经过强制性消毒,并经门卫放行才能进场。5、围墙距一般建筑物的间距不小于3.5m;距猪舍的距离不小于6m。6、猪场的辅助生产区主要布置供水、供电、供热、设备维修、物资仓库、饲料贮存等设施。这些设施应靠近生产区的负荷中心位置。7、生产区主要布置各种猪舍、人工授精室、装车台等。生产区与其他区之间应用围墙或绿化隔离带严格分开,在生产区入口处设置第二次人员更衣消毒室和车辆消毒设施,这些设施都应

55、设置两个出入口,分别与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相通。8、生产区猪舍朝向一般应以其长轴南向,或南偏东或偏西40以内为宜。每相邻两栋长轴平行的猪舍间距,无运动场时,两平行侧墙的间距控制在8-15 m为宜,有舍外运动场时,相邻运动场栏杆的间距控制在5-8 m为宜.每相邻两栋猪舍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 m为宜。9、具有承担猪场生产区内外物流通道功能的设施,应布置在连接生产区内外的道路附近。10、饲料库的入料口开在辅助生产区内,出料口开在生产区内,杜绝生产区内外运料车交叉使用。11、隔离区主要布置兽医室、隔离舍和猪场废弃物的处理设施,该区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和场区地势最低处,与生产区的间距应满足兽医

56、卫生防疫要求。和绿化隔离带、隔离区内部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与其他设施也需有适当的卫生防疫间距。隔离区与生产区有专用道路相通,与场外有专用大门相通。12、场区道路应分别有人员行走和运送饲料的清洁道、供运输粪污和病死猪的污物道及供外销生猪装车外运的通道。场区道路一般与建筑物长轴平行或垂直布置,清洁道与污物道不宜交叉。道路与建筑物外墙最小距离,当无出入口时1.5 m为宜,有出入口时3 m为宜。13、猪舍内地面标高应高于舍外地面标高0.2-0.4 m,并与场区道路标高相协调。场区道路设计标高应略高于场外路面标高。场区地面标高除应防止场地被淹外,还应与场外标高相协调。场区地形复杂或坡度较大时,应作阶梯式布置,每个阶梯的高度应满足行车坡度的要求。14、场区实行雨污分流的原则,对场区自然降水可采用有组织的排水。对场区污水应采用暗管排放集中处理,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的规定。15、场区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对人畜无害的花草树木进行场区绿化,绿化率不低于30%。树木与建筑物外墙、围墙、道路边缘及排水明沟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m。 第 34 页 共 3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