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我国古代文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04566262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深究我国古代文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深究我国古代文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深究我国古代文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深究我国古代文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究我国古代文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深究我国古代文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今日绝绝大多数院校是“专业教育实,素质教育虚;功利教育实,人文教育虚”,这些导致大学校园弥漫着深深的冷漠、纯粹的功利和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集体无意识”。这样的高等教育让人充满忧虑,也与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所以,注重人本身、尊重人的尊严和个体的精神价值,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成为当前中国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此,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责无旁贷且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一、古代文学课程中人文精神的开掘与转化要避免当前中国的人文精神危机,促使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作为人文课程之一的古代文学课程无疑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因为文学是人学,古代知识分子无不深受儒释

2、道思想浸染。其中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藏着无限丰富的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譬如先秦儒学先义后利的价值观,“仁者爱人”的人伦关系,“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为我们展示了崇高的人生境界;此外如左传的民本思想,老庄的逍遥自由,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苏轼的旷达超逸,等等,都是往哲先贤们提供给我们的人文精神的无尽宝藏。故“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是20 世纪初提出,于今讨论得更为热切的一个命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命题往往视人文主义为古已有之的固有特性,从而遮蔽了现代性的阐释学背景。以人文修养为导向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传统,需要在现代批判中重建。这是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中需要重视也是其与现代接

3、轨的途径。二、古代文学课程人文精神的培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人文专业不“人文”已不是个别现象。长期以来,古代文学课程甚至整个人文课程受“科学”思潮的影响,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而忽略了价值体系的因素,在对知识点的授受过程中,其最重要的体验生命价值的一面被逐渐淡化了。这种情况的改变首先要从古代文学课程目标的再理解着手,然后积极开发与并培育古代文学课 程中的人文精神。首先,大学古代文学课程应该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 流、生命的对话。因而古代文学课程首先是鉴赏课程,在鉴赏中感悟 生活、体验精神世界的广袤和丰富,体悟人的智慧和力量。因为“文 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

4、,是灵 魂的历史”。在古代文学史、作品、文论中,无不渗透着古人的精神 与灵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传习能够促动我们把握并进而学习古人的 生存方式与生存智慧。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追求是人的基本追求,因 而古代文学课程的目标理应是:让古代文学课程内蕴的人文精神“走 进”大学生的生命,使其理解和感受到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启迪、触动并指引大家的生命去追求并趋近人生的真、善、美的境界。 其次,培养创新素质人才也是古代文学课程目标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古代文学课程应把大学生的个体主体的确立、个体主体意识的成熟和 主体精神的积极培育作为目标之一,充分地发掘和创造性转化古代文 学课程中潜在的自由、创新素质,

5、如老庄的自由逍遥,古代文学的创 新诉求与规律,等等,促使大学生个人主体意识由零散走向凝聚,进 而推动民族创新水平的发展。(二)古代文学课程人文精神内容的开发与培育随着科学知识论的解构与知识性质的现代转向,重新反思与选择古代 文学课程内容也就变得十分必要了。审视传统的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与 体系,则会发现其多为“知识继承型”,往往存有一些普遍的失误。 所以,新型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兴趣、 好奇心与爱好。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寻求那些最基本的,能够以不 变应万变的,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 再加上基本方法“并使之结构化”的基础,目的在于促动具有广泛而 持

6、久的迁移价值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的培养,使之与学生的潜能和 悟性相结合,内化为学生的文化与创新素养。当前,最迫切也最可行 的是开发特色课程、品牌课程。一方面挖掘地道的本土丰富的古代人 文知识体系,使之进入大学课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开掘并转化古 代文学课程中的人文传统,开掘出其与现代相适合、促动现代社会发 展的潜在资源,形成自己的品牌课程,弘扬个性以求创新。1. 儒家道德伦理系统价值的开掘与转化正如中西方思想界所意识到的:道德的力量始终是人类历史中最为深刻的力量。人性中道德力量的扩展,亦渐为博弈论者所洞察:“生物 演化发明利他行为,创造出善之后,接着便由第二种强大的演化力量, 文化演化接手,其

7、中就蕴含着扩张善的希望。”古代文学与文论中内 蕴的儒家道德体系,强调道德对个人具有安身立命的价值,对社会具 有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的价值。在孔子的礼学中,蕴含了“公正”、 “公理”与一种非自觉的敬畏感。它让人们通过理性活动,理解到自 身生命活动及其范围,从而对他人的活动与权利表示敬重。在这样一 个普遍缺乏敬畏感的时代,将古代文学课程中将孔子的仁内礼外的真 正意蕴通过授受渗透进大学生的心田无疑是有意义的。对儒家来说,和谐乃是世界的基态和终极境界,而冲突则不过是一种 暂时的不自然的失序或失衡。整部易经表达了这种思想,其实现 代新学科中博弈论所揭示的“非零和”状态,同样表达了这种思想。 儒家人文学说

8、集大成者的朱子更创造了更为完备而自然的调和世界观 体系。他将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合一化,使其在“常”与“变”的思 想透视中,看到国家与个人都是合理的存有,不过人要以自己的理性 去完成一切合理调和的发展,融入整体的和谐。儒家一直把人文道德 作为历史演进的核心力量。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钱穆明确提出以道 德为核心的“人文演进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其主要长处, 在求自然与人文之融和协调,在使人文演进之不背自不过能绵延悠 久。”钱氏晚年的最后一刻,更彻悟到天人合一乃中国文化对世界 的最大贡献。古代文学、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提醒我们无论科技伦理、 生态伦理,都要顺乎人性的真、善、美法则来着力建构。这对现

9、代可 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的启示无疑是巨大的。古代文人如孔孟,尤其是苏轼、朱熹等人的诗词书画也掩抑不住其德性思维的光芒。古代文学课程中内蕴的这些人文精神及其理性追求, 是值得我们好好探索与开掘的;尤其是朱熹等文人所取得的时代价值 转化的巨大成功,更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的。所以,从古代文学的 教与学中重视发掘儒家道德价值思想,能够为今人的道德追求和价值 观重建提供历史借鉴。2. 儒家人文教育观的开掘与借鉴在人文价值取向上,儒家教育观最鲜明的特征是德智兼重,在此基础上达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审美境界。有研究者认为,儒 家兼顾体、艺、内、外的完整教育模式,其“基本构成性内容包括: 以仁、义、礼

10、、智、信为基本道德政治原理的传道;以传授 礼、乐、射、御(驭)、书、数之六艺为基本知识技艺科目 的授业;以辨明学与道、志与仁、工与 事、智与德、人伦与事理问题为主要课题的 解惑”。这个概括是对孔子人文主义教育体系的真善美内涵及其 逻辑关联的较好说明。在教育方法上,孔子“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方 法,“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更是针对人性的根本特点,使教学过程 渐趋“学”与“思”的统一,“礼”与“乐”的统一,“文”与“质” 的统一。其中书院对话式教学更显示了其思维方式的人文价值取向, 显示出孔子对人性的深刻了解。对这些丰厚的教育资源如何批判地继 承、创造性地转化,值得当今大学人文教育尤其是古代文学教学的

11、深 思与探索。三、古代文学课程人文精神内容实施古代文学课程忌说教而重享受,享受课程理应成为该课程教学的不懈追求,不管面对的是人文专业的学生还是非人文专业的学生,古代文 学课程永远要贯彻的教学原则是愉快而持续升华精神享受。确立了合 理的课程实施观点,接下来就需要选择有效的方法。在常规的讲授法、 小组讨论法等方法以外,以下方法更值得我们借鉴。(一)古代书院教育“对话”式教学儒家书院教育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在精神即“对话”。它首先得力于 孔子的张扬,此后被宋代朱熹发扬光大。在朱子的讲学生涯中,他十 分注重与弟子及友人的对话,且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或对答式,或会 讲式,或轮讲式,或挑讲式,甚至还常有评论式

12、,讨论式。通过多种 方式的讲学,发挥对话的人文优势,使学生深通义理,以修其身,然 后推己及人。从方法到目的,教学过程极其自然。朱子自身也常从这 种种对话中吸取新的灵感,发现新的问题,得出新的思路。因而对话 学风的形成,是知识与实践统一的最佳途径。它最根本的人文精神即 体现在对每一个体的充分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其内在潜力。 正是通过对话这种生动而有活力的形式的过程,教育的陶冶力量才自 不过然地生发出来并渗透到心灵深处,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的潜 在特质,使完善人格的形成成为可能。这个形式是愉悦轻松而富于人 情味的,以致它对人格的塑造几乎是在潜移默化和不知不觉的过程中 实现的。站在今天教育

13、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书院对话式教育,实 质上就是一种陶冶式教育。它所产生的心灵共鸣,形成的水乳交融, 以及受教育者内心得到的极大的愉悦,从而达到的高峰体验,都是其 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其极佳的教学效果,值得现代人深思。它也 是我们古代文学课程实施中最值得借鉴的教学方式之一。(二)古代文学经典导读法古代文学经典文本往往具备首创性同时又具典型的代表性,譬如唐诗、 宋词似乎永不过时地与后人保持着同时代精神对话的生命力。因而古 代文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人文意境的感染与创造性思路的摹习启示。 阅读古代文学经典文本,是古代文学教学不可绕过的必经之途与基本 方式,也是文科大学生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经典文

14、本阅读实质是人 文科学个案法使用于古代文学教学的一种传统悠久的形态,在现代人 文学科的自由理性背景下演变为激活经典文本与亲历大师思想道路的 实践过程。它的基本原则是引导学生尽可能直接地接触与深入文本, 而不是用二手的理论概括取代文本。这种经典文本个案性研读,包含 两个基本的教学目标:一是掌握特定经典文本的思想内容与学术史地 位等知识。它指向的是客观性的经典学术研究目标。二是对特定经典 文本的研读(艰深的文本如老子、庄子等),是人文科学个 案方法的训练依托。这个方向下的研读不但以特定经典文本学术知识 为目标,而且是凭借特定经典文本个案研读的实践经历,学习掌握更 为普遍的人文科学方法并培育文科学生

15、基本素质的过程。在此它指向 着人文主体自身素质的培养目标。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浸淫于古代文 学经典文本的个案性琢磨体味,不但是对文本知识理路的透彻认知, 而且是与作者一一作品深层精神意向、信念立场及情趣气质的贴近融 合。简来说之,大学生通过对古代文学经典文本的个案性研读,所学 习到的不但是知识与观点,而且是支撑知识观点的思想框架与运思方 法,以及在最深层面上人文主体的个性创造、意志决断与情感态度。 美国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名著阅读”运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值得我 们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经典导读法时予以借鉴与深思。总来说之,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以情动人、以事 喻人、以理服人”来达到的,尤其是“以情动人”这个层面。因而, 古代文学教学不但能够在课堂上,而且能够在小组导修、在原典夜读、 在网上论坛实行。如能在某种水准上改变莘莘学子看世界对待人生的 方式,证明古代文学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已走进他们的生命,已化为他 们生命的真正关怀,便能体现该课程的魅力也是其动力所在。深究我国古代文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