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4507730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2.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案(1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第十三章 热和能3第1节 分子热运动3第2节 内能6第3节 比热容7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11第1节 内能的利用11第2节 热机的效率13第3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4第十五 电流和电路16第1节 两种电荷16第2节 电流和电路19第3节 串联和并联24第4节 电流的测量26第5节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9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34第1节 电压34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37第3节 电阻39第4节 变阻器41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44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44第2节 欧姆定律47第3节 电阻的测量49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52第十八章 电功率54第1节 电能 电功

2、54第2节 电功率56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59第4节 焦耳定律63第十八章 生活用电66第1节 家庭电路66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69第3节 安全用电70第二十章 电与磁74第1节 磁现象磁场74第2节 电生磁77第3节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82第4节 电动机85第5节 磁生电87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93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93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95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97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00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03第1节 能源103第2节 核能105第3节 太阳能108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10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

3、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

4、知的事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课时】1【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提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等相关问题。思考、讨论、回答提问:“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 说明本节课将通过直接的感知的现象来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提出问题:“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液体?”“怎样判断出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液体?”“是什么从瓶中跑出来,让我们闻到了香味、酸味、酒精味?”教师可以解释那些带有香味、酸味、酒精味的分子,从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发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时,你就会闻到各种气味了。思考、讨论、猜想、回答让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让学生提出分子有哪些特性的猜想认为分子能够运动分子的运动有快慢之分,与温度有关。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实验验证气体分子的运动。(简单介绍实验装置和用品)提出问题:让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现象的原因。对现象猜想、观察、理解,分析,叙述现象及原因,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理解生活中闻到各种气味的一些现象。气体的扩散: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分子在无规则运动。注意:1。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演示前,要注意用玻璃板把瓶口盖好;演示时,两个广口瓶的口径必须相同,以避免二氧化氮泄漏到教室中。2。要注意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

6、下面,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这样可以排开重力的干扰。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气体扩散的例子。讨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使学生思维从课堂走向生活,活跃课堂气氛。提出问题:“气体分子能够运动,液体分子能够运动吗?”“怎样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分子能够运动?”学生分别出示自己做的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样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这些实验可以表明,静放的时间越长,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界面越模糊不清。液体的扩散: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扩散实验进行的很慢,学生在课堂上出示刚刚注入的、前十天的、二十天的、三十天的实验样本,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说明固体之间的扩散现象理解、举例。固体的扩散

7、:介绍铅片与金片的扩散。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属于固体扩散的例子。讨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留意生活。提出问题:通过实验验证了什么?发现了分子有哪些特性?回顾实验现象,总结实验得出的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比较红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快慢。由实验引出“热运动”的概念。有条件的学校可用课件模拟扩散现象以及扩散与温度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扩散的理解。对可能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进行猜想,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想理由,对自己猜想提出验证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猜想产生这种实验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物理规律,以及与分子运动有关的因素。比较红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

8、中扩散快慢。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这种无规则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提出问题:1。既然分子在不停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2。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解释:分子间存在斥力,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并类比弹簧连接的小球间作用力猜想并叙述猜想的理由,设计验证猜想的方法。然后观察演示实验,列举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猜想并叙述猜想的理由,设计验证猜想的方法。类比弹簧连接的小球,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

9、有斥力分子间存在有相互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有引力2。分子间存在有斥力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对共性问题做出点评。思考、回答问题课堂练习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结论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学生继续探究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两个问题:再设计一个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小实验。再设计一个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小实验。【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的引力分子之间的斥力 护散现象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反思】教材首先介绍了分子的大小,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扩散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

10、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经过说课和课堂教学的演练,已经初步成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其中感受最为强烈的几点,希望能够继续鞭策自己进一步提升教学理念。第2节 内能【学习目标】1、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内能、热量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教具】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两个相同的烧杯,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J铎尔实验仪),硝化棉,乙醚,高锰酸钾晶

11、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冷、热水,小球,火柴等.【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

12、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

13、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4)内能和机械能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木块内

14、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小 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板书设计】第二节 内能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

15、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教学反思】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即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教科书上没有提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只说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在教学中提出内能实际是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采用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物理概念。第3节 比热容【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6、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学)1、引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平P 130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

17、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2、(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2)比热容:教师指出: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

18、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3、引导学生看书P131-133,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二、完成预习作业(验)1: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2

19、: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A.水吸收的热量多 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3;为了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猜想:_(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需要的器材:_.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怎样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是不是还需要其它的器材?(2)怎样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些什么?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_的,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的. (填“相同”或“不同”)4:为了表示不同

20、物质在吸热能力上的差别,物理学里引入了_这个物理量.即: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用符号_表示,它的单位是_,符号是_.水的比热容是_,它的物理意义是: _ _.另外:比热容的概念还可以表述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1所_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5:我国北方楼房中都装有“暖气”,用水做散热的介质,把热量带到房中取暖,用水做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和生产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试举例.答: 。6:试计算下列物质吸收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1).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质量是2kg的水,温度升高

21、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质量为m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4).质量为mkg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5).质量为mkg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8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6).质量为mkg的水,温度从t0升高(降低)到t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_.三:交流合作(讲)分小组讨论预习作业,然后分组抽问答案,教师纠正个别错误。教师抽问刚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组的学生或教

22、师解答。问题(1): (2): (3): 3、由教师重点强调指出:对于演示实验:在探究活动之前,先要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所用的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要相等(适当强调升高温度)。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和注意点(如天平、盛放水和沙子的杯子要型号相同、加热所使用的酒精灯型号要相同),可以想到吸收热量的多少就是根据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既加热相同的时间,代表水或沙子吸收的热量相同。在实验前要提示学生:实验所研究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等时,吸收热量是否相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所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实验前后需要记录的物理量(加热前后水和沙子的温度

23、)实验前对酒精灯加热位置的确定也是本实验的一个要点。实验中可以同时完成两个结论的探讨:(1)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现沙子的温度升高的比水的要快;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比水的大(2)要让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要的加热时间的比较;说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沙子的多总结上面的实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可以类比密度),这说明不同物质在这种性质上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

24、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从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单位是有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组成的组合单位,可对应其物理意义来相互对应理解。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个问题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去加深理解。如:一滴水与一盆水的比热容是相等的、一根铁钉一段铁丝的比热容是相等的给学生介绍比热容表,以某种物质为例子,对其作全面的解析,并同时介绍出比热容的注意点,如: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不同的比较出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并带出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一些自然现象。小结热量的计算公式:吸收(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高(降低

25、)的温度 即:Q=Cmt四:当堂抢答练习(测)1、在1atm下,2kg的初温为20的水,吸收了7.0105J的热量后,水的温度( )A。升高到100 B。升高到83.3 C。升高到103.3 D。不能确定2、下列事例中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于沙漠地区;在北方严寒的冬天,用水来作为传热的介质,给居民区供“暖气”;冬天户外的自来水管常有冻裂;农民伯伯为了防止植物在夜间被冻坏,傍晚时常给田里灌水;在海边,白天风常常是从海面吹向陆地;水利发电;冬天,北方地区为了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常常在地窖里放一桶水。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是( )A。 B。 C。 D。3、体积为12的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吸

26、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4、一杯酒精用去了一半,它的( )A。质量和比热容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和比热容都不变C。质量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质量不变,比热容为原来的2倍5、某同学在做“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物质实验次数质量(kg)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J)水10.0510210020.10104200煤油30.0510105040.10102100(1)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或第二次和第四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或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五、学习评价(评)1、评选出

27、本节课的聪明1、2、3号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 评价本堂课自己的表现(自学过程是否投入、听老师讲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讨论问题是否参与等):【板书设计】三、比热容 现象 实验探究 知识 社会、生活沙漠地区温差大 比热容 暖气用水沿海温差小 C沙=0.92103 J/(Kg) 做介质 C水 =4.2103 J/( Kg)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设计此课时,我从学过的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那么,对于不同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的增加量(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

28、,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1节 热机【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重点与难点】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

29、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教学课时】:1时【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动力?进行新课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1)汽油机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工作原理。(边动作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

30、曲轴的动作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做功冲程

31、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能的转化。教师: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学生回答后总结:通过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这时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一部分通过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然后依靠飞轮的惯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循环的吸气、压缩。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打开flash课件

32、,让学生理解汽油机的工作原理。(2)柴油机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压缩情况不同(问:汽油机压缩冲程末温度、压强多大?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用途方面: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

33、,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小 结】学生总结【布置作业】(l)简述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2)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几次?曲轴转动几周?【板书设计】一、汽油机的四冲程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做功冲程(内能转化机械能)D排气冲程热机教案二、热值:1 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J/kg三、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一是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损失。【教学反思】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发动机”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对于“热机”及

34、其工作原理的了解却基本上都是空白。本节内容的学习要以机械能、内能、能量的转换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引入,帮助学生复习了过去的知识的同时,引出了新的一课:热机,逻辑清晰严密。再通过热机历史的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物理学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作用及艰辛的演变道路,帮助学会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第2节 热机的效率【学习目标】1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热机的效率难点: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

35、率?二 新课引入: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三 新课内容。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2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占最多,应减小废气的能量损失。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般都较低。(参阅课本中的几种热机的效率,内燃机的能流图以及火电站的能流图。)3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4内能对环境的影响。(1)废气污染(CO、SO2、酸雨),(2)噪声污染

36、。5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6分层练习评析。【小 结】【板书设计】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热值:定义,单位,计算燃料的利用:【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比如:通过多媒体投影相关图片、放

37、映相关视频。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第3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8、。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3.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学习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教学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课时】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刀具在砂轮上磨削时,刀具发热是因为通过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

39、暖气片上放有一瓶冷水,过一段时间后水变热,这是通过热量传递使这瓶水内能增加。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内能为什么增加了?是凭空产生的还是由其他形式能转化来的?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新课学习1能的转化想想做做:按照书中的操作,观察发生的现象,说一说发生了那些能量的转化。(1)摩擦手,手发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黑塑料袋盛水,阳光下,温度升高:光能转化为内能。(3)连在太阳电池的小电扇对着阳光,转动起来:光能转化为机械能。(4)钢笔杆摩擦后会吸引小纸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看来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仔细观察下面的能量相互转化的图示,你能不能找到更多的实例?(1)运动的汽车紧

40、急刹车,汽车最终停下来。这过程中汽车的动能(机械能)转化为轮胎和路面的内能。(2)把一铁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内水,直至水沸腾。在这一过程中,铁块从周围水中吸收了热量使它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过程中水的一部分内能通过热量传递使铁块内能增加。其他形式的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1)介绍其他形式能:我们学习过机械运动有机械能,热运动有内能,实际上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同形式的运动,每种运动都有一种对应的能量,如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原子能等。(2)不仅机械能和内能可以相互转化,其他形式能也可以和内能相互转化,举例说明:(同时放映幻灯片) 电炉取暖:电能内能 煤燃烧:化学能内能 炽热

41、灯灯丝发光:内能光能 (3)其他形式的能彼此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 播放动画:大自然中能量的转换2能量守恒定律大量事实证明: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有条件限制的定律,而且实际现象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存在于普遍自然现象中的自然规律。这规律对物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如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都有指导意义。它也对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有指导作用。3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演示:取一弹

42、性小球,掉在地上观察其每次反弹高度的变化?其结果是一次比一次低,直至静止为止。 分析:能量是否在不断消灭? 生:讨论与回答。(预设:不会,是由于摩擦阻力在不断消耗能量。) 师:如果摩擦阻力降为零? 生:永不停息运动。 师:这不就是永动机了吗!事实上存在吗?师:历史上不少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器,这种机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永动机。虽然很多人,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各种努力,但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设计者完全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机器运行时其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果它对外做功必然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就无法对外做功,因而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

43、制造成功的。三、课堂小结自然界的物质有不同的运动形式,每一种运动都对应着一种能。能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存在着相互转化过程,转化过程中总量是守恒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同学们要会分析一些自然现象中能是怎样转化的。应该知道,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四、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板书设计】能量守恒定律:大量事实表明,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教学反思】先从学生熟悉的能量入手,如机械能、内能、电能、光能等,再扩

44、展到化学能、核能等等。同时结合图片来加深学生对能量形式的理解。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2、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

45、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摩擦起电认识两种电荷难点:对电荷的认识【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讲授、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课时】1【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

46、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 小 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3。两种电荷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

47、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学生实验: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引导学生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

48、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归纳: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

49、体也带电?(2)用验电器来检验。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不同。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50、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实验现象说明:电荷

51、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板书设计】5.1 电荷1.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 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_导电。【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

52、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第2节 电流和电路【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

53、范画法。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重点难点】重点: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难点:对电流概念的理解,短路、短接的理解和识别。【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讲授、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课时】1【教具】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连接的吗?你知道各个部分的作用吗?随着我们电学知识的不断丰富,相信你一定可以知道!说明认识电路的重要性。

54、新课一、电路的基本组成:实验一:1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如何使一盏小灯泡发光?2如何控制灯泡的亮与灭?3请同学将这个电路连接好。4教师操作,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的工作状态。将小灯泡与电池用导线连接。用一个开关来控制。学生连接并操作。由生活走进物理,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电路的基本组成。为后面学习电路的状态做铺垫。实验二:如何使电动机转动?如何控制它的工作状态?物理上,我们把电池这类提供电能的装置叫电源;消耗电能的装置叫用电器。小结:由前面的实验,同学们总结一下,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介绍:生活中的电源种类很多,如各种于电池、蓄电池、发电机、学生电源等。生活中的用电器更多了,如电视

55、机、空调机、冰箱、电脑、洗衣机、微波炉、电灯等。总结:从能量的角度,总结一下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用电器。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开关:控制电路。开扩学生的视野,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归纳、总结、提升对电路的基本认识。二、元件符号与电路图我们在研究电路时,通常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如:1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2介绍常用元件的符号:电池、开关、灯泡、电动机、电铃、交叉相连导线、交叉不相连导线。3练习:请画出如下实物的电路图开关断开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用电器不能工作;开关闭合时,电路处处连

56、通,用电器工作。学生练习画法。介绍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画法。画图技能训练。为下一环节铺垫。三、电路的状态1通路:用电器工作。2断路:用电器不能工作。介绍两种断路故障:(1)接触不良;(2)导线断开。3电源短路:会产生什么后果?实验三:干电池短路,温度升高。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学生观察。介绍电路状态的同时,练习将实物图变成电路图。正确认识断路状态。使学生认识电源短路的危害。实验四:(1)开关闭合,灯工作吗?(2)出现了什么问题?(3)如何正确连接电路?(1)不工作。(2)电源短路。(3)去掉“短路”导线。学会识别电源短路,加深对电源短路的认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1电路的基本组成。2元件符号和电路图。3电路的三种状态。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课堂反馈1请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2请分析如下的电路。(1)此时,电路处于什么状态?(2)开关闭合,灯泡发光吗?(3)出现了什么问题?(4)如何改正,电路连接是正确的?(1)断路。(2)不发光。(3)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