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和赏析题整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4481189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和赏析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和赏析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和赏析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和赏析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和赏析题整理(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和赏析题整理12 / 13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外古诗词默写及赏析题整理、直接型默写。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O 李白行路难(其一)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O 李白行路难(其一)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O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7.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9.戍鼓断人行,边

2、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10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11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3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4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 16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 17.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理解型默写29.行路难(其一)中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3、满天。30 .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 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3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3.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抒发自己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4、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 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 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 顾,心中茫然。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 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

5、,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 国家做出一番事业。3. 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 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 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 的坚定信念。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 的诗人形象。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表达作用? 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

6、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 感叹或感慨、迷茫。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

7、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 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答: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 “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4. 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联的意思是:

8、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比喻新事物大批出现。5. 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6.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 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B. 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 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 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 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C.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

9、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D. 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 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7. 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 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 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 对即可)8. 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

10、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9. 诗歌第三联(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以“沉舟” “病树”自喻,“千帆过”、“万木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10.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 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 句诗活泼形象地描述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示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1. 诗的尾

11、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2.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12、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 )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 )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3.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

13、,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的认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 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5.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6. 这首词表现了词

14、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 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7“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许多地区都陷入战乱。问死生:探问生死。1. 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句。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

15、的意思是露 水从今夜开始更凉更白,月亮是故乡的最圆最亮,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 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2.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月是故乡明”一一思乡;“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一一思亲;“况乃未休兵”一一对战争停止的期盼。3. 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 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 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6、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 zh cd )奏:早晨送呈奏章。九 重(ch ong )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欲为”二句: 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 口):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雪拥”句: 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

17、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汝(r 口):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好收”句: 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 ang )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的思想感情。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3. 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运用了借景抒情

18、的写作手法,“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对国都的眷顾与 依恋,“马不前”写出作者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通过对前路渺茫、严峻寒 冷的环境描写,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表达了 诗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内心无尽的难舍悲凉、忧家伤国之情。4. 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答:想要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啬残余的生命。这一联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同时表明自己因忠心却被贬的抑郁不平的心情。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

19、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 曾因“刚而犯上”被贬。栖迟:淹留。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 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1. 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推测一下,本诗的“悲”“涯”和 迟、时、知在古代是押韵的。2. 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A. 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 情基调。B. 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 了铺垫。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 古同悲。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

20、臆手法发出了愤 怒的质问。3. 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答案: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 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 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4. 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本诗借古讽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请解释“凫”和“回塘”的意思。凫:野鸭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2“客行悲故乡” 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

21、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思念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 路上。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4“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 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5. 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 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 羁愁旅思”。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 的游子思乡之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