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104314485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6.2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资源描述: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10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234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地理国情监测的案例5对研究和学习的建议1地理国情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分析、研究、描述和反映一个国家自然、经济、人文的国情信息。国情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1地理国情包括国土疆域概况、地理区域特征、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孕灾环境与灾害分布、环境与生态状况、生产力空间布局等根本情况。什么是省情?市情?县情?1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遥感、地理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

2、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和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科学调查技术,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和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科学调查技术,综合各时期档案和调查成果,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综合各时期档案和调查成果,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展动态化、定量化、空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展动态化、定量化、空间化的持续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间化的持续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

3、分布与其开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的空间分布与其开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11地理国情监测是地理监测在国家尺度上的一种变化监测。在这个概念提出以前,地理监测、地理变化监测、遥感监测等监测活动一直存在,并且监测领域和内容已经十分广泛,甚至一些监测活动已经形成常态化监测、法定监测内容。如环境监测、气象气候监测、地震监测等等。Geographic Monitoring or Geographic change monitoringGeographic variation moni

4、toring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analysis地表覆盖变化监测地形形变GPS观测网1111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强化地理等根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根底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与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屡次强调认识和掌握我国国情的重要性,李克强副总理2021年12月在对全国测绘局长会议的批示中,要求“加强根底测绘和地理国情监

5、测,着力开发利用地理信息资源。1国土资源部于2021年提出了“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开展壮大产业、建立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思想,并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并在相关省份进展了试点。?人民日报?于2021年3月29日刊发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的署名文章?监测地理国情 效劳科学开展?,指出“监测地理国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开展对测绘工作的新需求、新要求,是测绘部门主动效劳科学开展的重要职责和战略任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6名院士于2021年3月联名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做好地理国情监测的建议?,强调“在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全面掌握国情国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

6、可持续开展的重大举措。地理国情监测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任务 1111动态变化、综合利用、信息效劳1动态变化、综合利用、信息效劳1动态变化、综合利用、信息效劳1动态变化、综合利用、信息效劳1动态变化、综合利用、信息效劳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展土地调查。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已依法对全国土地进展了两次调查,此项工作已经常态化和标准化,需要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计单元和标准的产品信息,客观、准确和详尽地反映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根本农田状况和国土资源变化等地理国情信息。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环

7、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环境保护部依法负责建立和管理国家环境监测网,目前已经形成隶属于各级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站2223个,其他行业和部门建立的环境监测机构2634个。2农情监测为科学利用、动态监测和管理农业资源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开展农情监测的部门包括农业部各级机构,以与中国科学院、国家遥感中心、高校等科研院所、农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资源清查,建立资源档案制度,掌握资源变化情况。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下,由各省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

8、逐年进展,由县林业主管部门或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具体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地震活动趋势和震害预测结果,提出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主管负责地震监测工作,建立地震监测体系。我国已建成由24个基准地震台组成的国家级地震台网,覆盖全国30个遥感台网、502个测震台站、262个形变观测台站和70个应力站。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发现被监测水体的水量、水质等情况发生变化可能危与用水平安的,应当加强跟踪监测和调查,与时将监测、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报所在地人民政府与其水行政主

9、管部门。水利部负责全国水文水资源动态监测工作,已经建立覆盖5000多条中小河流、2058个县水文监测站的动态监测预警体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视管理,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国家海洋局按照国家制定的环境监测、监视信息管理制度,负责管理海洋综合信息系统,为海洋环境保护监视管理提供效劳。国家海洋局直属四个海洋分局、全国100多个海洋科学与工程单位从事海洋综合调查、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工作。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视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

10、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调查、预报预警与专项防治。地质调查局有覆盖全国的180多个地调单位开展能源矿产调查,建立了10个国家级监测预警示范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十五条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展气象探测并向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气象探测资料。气象部门负责气象监测相关工作并发布观测结果,其所属观测台站负责具体监测工作。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各级共2600多个气象监测中心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网和高空气象观测网。常态化、标准化、标准化、规模化、站网、预报预

11、警222222海洋环境监测站自动气象监测站生态系统监测站2分辨率优于米的影像覆盖区域分辨率优于1米的影像覆盖区域n地理国情监测的范围为全国陆域960万平方公里;n对于全国范围,选用优于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结合已有1:50000根底地理信息数据,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和全国性监测;n对其中地表变化频繁、经济兴旺、根底地理信息成果丰富的区域约220万平方公里,选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结合已有1:10000根底地理信息数据,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和全国性监测;n在选定的特定区域开展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2221 1完成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完成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 整合、分析现有根底地理信息

12、数据与相关专业整合、分析现有根底地理信息数据与相关专业部门数据,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地形地貌、部门数据,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界限等重要地理要素现状普查,形地表覆盖、地理界限等重要地理要素现状普查,形成二、三维一体化、高精度、全覆盖、空间连续的成二、三维一体化、高精度、全覆盖、空间连续的全国地理国情一张图,建立统一时点、标准一致的全国地理国情一张图,建立统一时点、标准一致的本底数据库。本底数据库。2 2建立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在本底数据库的根底上,按照统一的标准标准在本底数据库的根底上,按照统一的标准标准和技术流程,建立国家级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13、,包括和技术流程,建立国家级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包括航空航天影像平台、地表三维立体平台和地表覆盖航空航天影像平台、地表三维立体平台和地表覆盖网格平台,为开展重要与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网格平台,为开展重要与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提供根底。供根底。3 3完成重要与典型地理国情信息动态监测完成重要与典型地理国情信息动态监测 按照不同地理要素变化周期,持续开展地表覆按照不同地理要素变化周期,持续开展地表覆盖变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等重要地理国情信息盖变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等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和城市开展变化、重点区域地表形变全国性监测,和城市开展变化、重点区域地表形变等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实

14、现从宏观到精细、从等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实现从宏观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的定量化、空间化监测,形成科学客观、静态到动态的定量化、空间化监测,形成科学客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理国情监测产品和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理国情监测产品和成果。4 4完成地理国情信息统计与分析完成地理国情信息统计与分析 根据多种不同的地理单元,对重要地理国情信根据多种不同的地理单元,对重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典型地理息普查、重要地理国情信息全国性监测、典型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成果数据进展统计、汇总,综合分析国情信息监测成果数据进展统计、汇总,综合分析各种监测信息的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

15、地各种监测信息的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与变化趋势,形成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普查、域差异与变化趋势,形成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普查、监测报告。监测报告。5 5逐步建立常态的地理国情监测机制逐步建立常态的地理国情监测机制 建成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建成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地理国情监测的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具备网络化地理国情监测的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具备网络化的数据快速获取、处理、统计分析能力,形成部门的数据快速获取、处理、统计分析能力,形成部门间相互合作、相互协同、相互共享的工作机制,建间相互合作、相互协同、相互共享的工作机制,建立地理国情信息会商、审核、报批、发

16、布等制度,立地理国情信息会商、审核、报批、发布等制度,逐步形成科学、高效、常态的地理国情监测机制。逐步形成科学、高效、常态的地理国情监测机制。2221、数据整合与分析2、构建判读解译数据层3、内业判读与解译4、调查底图制作5、外业调查与核查6、内业处理与整理7、普查信息入库8、普查成果统计与分析地形地貌普查成果地表覆盖普查成果地理界线普查成果基于收集的数据或本底数据库,开展一些数据据处理和简单分析工作,为常态化、可持续监测提供根底。2000米、3000米、3500米、5000米和起伏度分级30米、100米、200米、500米、1000米、2500米。2根底地理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框架数据22222

17、n 植被覆盖现状统计与分析n 植被根本信息统计n 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分析n 景观格局分析n 荒漠与裸露地现状统计与分析n 荒漠与裸露地根本信息统计n 与地形、植被覆盖与水域等的相关性分析n 居民地与设施现状统计与分析n 居民地与设施根本信息统计n 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n 居民地空间相互作用力分析n 水域现状统计与分析n 水域空间根本信息统计n 与地形、植被覆盖相关性分析n 交通网络现状统计与分析n 交通网络根本信息统计n 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分析n 交通网络通达性分析2风景名胜区界限主体功能区界限2n 分析、整理遥感影像与相关资料,建立遥感影像数据库;n 依据统一的标准和标准,建立完整的、空间连续、时点一致的地表覆盖数据库、地表三维数据库、地理界限数据库;n 通过一体化设计和专题数据整理,建立专题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地表覆盖数据库地表三维数据库地理界线数据库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2223遥感3333 空间系统和非空间系统集成4444444务之一就是监测多时期覆盖全澳的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2?澳大利亚对地观测战略规划?指出,将利用4444444中指出,将有效监测水位观测数据,提高海岸测量的精度,实施海洋与海岸带综合测图方案;44nn陕西局、浙江局、重庆测绘院等都做了大量的地理国情监测活动。45555555555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