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04277394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稍加改造)项目测绘技术要求(修订)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二O一二年十月I目 录1、 目的和意义12、 适用范围13、 引用的技术标准14、 基本技术要求14.1坐标系统24.2电子成果数据格式24.3地形图测图要求24.4土地分类24.5打印及装订要求24.6测距要求25、 1:500比例尺前期测量25.1准备工作25.1.1资料收集25.1.2测区踏勘35.1.3技术设计35.1.4控制测量35.1.4.1基本要求35.1.4.2提供的资料35.1.4.3平面控制网布设35.1.4.4高程控制网布设55.1.4.5 GPS RTK测量65.1.4.6 图根点密度65

2、.2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75.3 1:500与1:2000图件资料对接方式95.4 测绘技术总结96、 成果资料提交101、 目的和意义为规范、统一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工作,依据测绘法律法规及国土资源部相关规定,结合重庆市地形特点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成果的用途与生产流程,制定本技术要求。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2、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重庆市辖范围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项目测绘成果的生产及质量评定。3、 引用的技术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

3、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要求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下发的文件以最新的为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4、技术规程(TD/T 1014200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5458号)。4、 基本技术要求4.1坐标系统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4.2电子成果数据格式A. 图件格式:所有提交的图件为AUTOCAD数据格式文件(“*.dwg”)。B. 技术报告等文字资料: 为Word 文档(“*.doc”)C. 面积统计表格:

5、为Excel文档(“*.xls”)4.3地形图测图要求地形图测图要求参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以及本技术要求中列出的条款。4.4土地分类土地分类应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土地分类划分统计。4.5打印及装订要求1:500比例尺测绘:技术设计书、报告、各类独立的数据表册、打印按A4纸张规格;地形图按1:500比例尺打印,控制展点图可按自由比例打印(其图上注记大小不得小于图上2MM),同一项目的地形图装订不应出现两种规格。4.6测距要求全站仪测图的最大测距长度: 比例尺最大测距长度(m)地物点地形点1

6、:5001603005、 1:500比例尺前期测量5.1准备工作资料收集收集项目区内的基础控制点成果、项目区原有1:2000竣工图件及相关资料,最新的1:1万正射影像图和最新监测影像资料等。测区踏勘进场测绘前,应进行测区实地踏勘,结合原有1:2000项目竣工图了解测区内的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确定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与其他工程的1:500地形图测绘范围。收集项目区内基础控制点资料。技术设计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的规定,针对项目区实际要求及收集资料情况确定作业流程与作业方法。控制测量对收集到的项目区基础控制点资料进行实地踏勘检查分

7、析,满足起算点要求时充分加以利用,尽量采用新的测绘技术与测绘方法,如 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与RTK(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等进行图根加密控制点测量,控制测量的平面系统和高程系统平差精度要求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的相关要求;当采用GPS或者RTK测量时,应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测量。当进行几何水准测量时应按照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执行。5.1.4.1基本要求控制网起算数据的来源应明确,发展等级应符合技术

8、规程规定,精度应达到相应等级的各项技术参数,控制点密度应满足测图比例尺、相应测图方法的相关要求。5.1.4.2提供的资料控制网观测数据、平差资料、展点图、起算点成果、控制点成果表、点之记(或点位说明)、平差精度表。5.1.4.3平面控制网布设1)、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四 等一 级二 级接 收 机 类 型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仪器标称精度10mm+5ppm10mm+5ppm10mm+5ppm观 测 量载波相位载波相位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静态151515快速静态1515有效观测卫星数静态444快速静态55观测时段长度(min)静态453030快速静态1515数据采样间隔(

9、s)静态103010301030快速静态515515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688注:当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快速静态测量时,观测时段长度可缩短为10 min。2)、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 角中误差()测 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1级仪器2级仪器6级仪器四等91.52.5181/800004651/35000一级40.55151/3000024101/15000二级2.40.258151/1400013161/10000三级1.20.112151/700012241/5000注:1 表中n为测站数;2

10、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3测角的1、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3)、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 级仪器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四等及以上1级仪器 16962级仪器 38139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18126级仪器1824注: 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

11、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4)、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平面控制网等级仪器型号观测次数总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mm)单程各测回较差(mm)往返较差(mm)往返四等5 mm级仪器1145710 mm级仪器61015一级10 mm级仪器121015二、三级10 mm级仪器111015注:1 测距的5 mm级仪器和10 mm级仪器,是指当测距长度为1km时,仪器的标称精度分别为5mm和10 mm的电磁波测距仪器()。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2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3 根据具体情况,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4 计算测距往返较差的限差时,

12、a 、b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5.1.4.4高程控制网布设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三等650因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双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16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五等15单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注:1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2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3 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13、 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边长(km)观测次数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附合或环形闭合差(mm)四等10 1对向观测五等15 1对向观测注:1 D为电磁波测距边长度(km); 2 起讫点的精度等级,四等应起迄于不低于三等水准的高程点上,五等应起迄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3 线路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总长度。等级垂直角观测边长测量仪器精度测回数指标差较差()测回较差()仪器精度观测次数四等2级37710mm级仪器往返各一次五等2级2101010mm级仪器往一次5.1.4.5 GPS RTK测量当测区已有的基础控制点能满足本项目平面和高程起算点时,可采用GPS RTK测量方式,可进行图根

14、点控制测量。应满足下表要求:等级距离要求(km)测回数观测时间精度要求测回差限差五等平面控制4230sec平面:图上O.05mm高程:h/16平面:图上O.1mm。高程:h/8图根级控制测量4230sec平面:图上O.1mm高程:h/lO平面:图上0.2mm高程:h/5测站点或像控点6230sec平面:图上0.2mm高程:h/6平面:图上0.4mm高程:h/3碎部测量61默认平面:图上0.5mm高程:h/4平面:图上1.Omm高程:h/2注:一测回定义:在测点上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测量后,将仪器离开测点2m外,再回到测点进行下一测回的测量。5.1.4.6 图根点密度按常规成图时,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

15、密度(点/km2):测图比例尺1:500图根点密度150按数字化成图时,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密度(点/km2):测图比例尺1:500图根点密度64所有加密控制点应以满足测图要求为宜。5.2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作业前各作业员应对相应的规范、图式及本项目设计书认真学习,细心领会,熟练掌握,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图质量。A. 针对不同的工程及地貌类型测绘的范围按如下要求:i 新修乡村道路(通常说的大路)以及通行小型农用机(车)的道路(1米宽度3米),应以其中心两边外延6米测绘。ii 新修田间道(宽度3米)田间道按其中心线两边外延12米测绘(即测绘24米宽的带状图),新修的田间道两端点需外延12米测绘;

16、iii 新修的排水沟、防洪沟、灌溉渠等工程,单线工程沿其中心线外延3米测绘,双线工程沿其中心线外延6米测绘,应标注入水口和出水口的高程。iv 土地平整工程以其圈定范围线外沿6米测绘。v 需维修的山坪塘沿其塘坎外延6米测绘。vi 在原有工程基础上进行的加固、维修的工程可不测,土石方移动量较大的地段必须进行测绘。B. 高程注记至厘米,高程密度基本上满足3.0厘米一个高程注记点。并同时注意下列几种情况的高程注记。i 独立地物应注记高程,各类坎子要注记两端坎头的高程和坎中间点的上下高程。ii 道路交叉口、涵洞(应测注比高)一般均应注记高程。iii 山脊及地形急剧变化处和特殊地貌应注记高程。iv 山顶制

17、高点、鞍部的高程应全部注记。C. 电杆不区分建筑材料、断面形状,用通讯、电力、高压相应的符号表示。电杆、电线架、电线塔(铁塔)按实地位置表示。D. 地下光缆有标志的、高压架空线,按实地走向测,电缆标按实地位置表示,一般不取舍。E. 陡坎测绘i 当修建正规而明显的坡、坎比高小于0.5m,图上长度短于10mm的可不表示。ii 陡坎、斜坡的源头,要从坎头开始测绘。斜坡底线的高程应测注,坡脚用地类界表示,斜坡面内不绘植被符号。iii 以陡坎,斜坡构成的花台,应加陡坎,斜坡符号表示。F. 旱地内的零星果树(果树未成林),仍以旱地表示。G. 单线道路应注记路面材料及宽度。H. 单线水沟应注记材料及宽度、深

18、度、流向。I. 双线道路边线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2mm。公路、街道注记道路名称。贯通测区附近的道路,实测道路,注记路面材料。J. 各级公路应表示行车道宽度、路肩宽度。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时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 时用1mm表示。K. 堤高0.5m以上的堤一般应表示;堤顶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依比例尺表示;堤坡的投影宽度在图上大于1mm 的用依比例尺长短线表示,小于1mm的均用0.5mm短线表示;堤上地物按相应符号表示。连接公路的,堤作为路堤表示;连接机耕路和乡村路时,路表示至堤端;依比例尺表示的堤应标注堤顶高程,一般

19、每隔10cm 15cm标注一点。堤高大于2m时,应标注比高。L. 测绘1:500地形图的田间道同时沿中心测绘纵断面图;根据设计需要全部或部分测绘横断面图(主要是地形坡度变换较大或频繁地段)。M. 主要排洪沟或截流沟需沿中心线测绘纵断面图。N. 坡改梯区域要注意区分出土质和石质坎;最好能将权属界线(社/组、权利人承包界)上图,便于后期权属调整;O. 山坪塘测绘除按常规1:500测绘外,应测绘其水位高程、标注水位施测时期,有条件的根据当地知情人测绘出塘底的最低点高程;溢洪道长度、高度、宽度,龙洞的长度、孔径尺寸以及龙洞距塘顶、水面的垂直距离;坝体材质等。P. 测区内沿主要道路(生产路、田间道)、排

20、洪沟、坡改梯区域应埋设固定点位的控制点(至少三个,且两两通视),并注意避开后期施工区域以免破坏。Q. 田间道、主要排洪沟与其他地物空间交叉时,应特别注意表示交叉处的微观地形,如涵洞等。地形图测绘的其它内容及取舍原则、地形图表示方法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2007)和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对1:500数字地形图的有关要求执行。5.3 1:500与1:2000图件资料对接方式当1:500修补测地形图与原有1:2000竣工图存在位置、地形、地貌不一致时,按如下方式进行处理:A.若1:500修补测地形图整体位置与原有1:2000竣工图上的相应

21、位置偏差较大,则需在核对两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相应控制起算点是否存在选取错误、坐标系统或投影参数不一致等情况后进行改正;B.若1:500修补测地形图与原有1:2000竣工图的地形、地貌由于精度差异或地形变化等原因导致不一致时,应以1:500修补测地形图为准。5.4 测绘技术总结A. 测绘技术总结的文本格式(字体、字号、段落格式、图表样式、标题分级等)参照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统一规范,排版合理,条理清晰。B. 测绘技术总结封面应详细说明项目名称;注明技术总结、测绘单位名称、测绘时间另加盖测绘单位印章;C. 自检验收表格说明,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检查人员、第二检查人员、部门自检人员、

22、部门自检意见、职能检查部门检查人员、职能检查部门意见;D. 扉页格式:加注承担单位、负责人、测算单位、编写人员、校对人员、审核人员;目录格式:包含目录、内容、附件等,其中内容对各级标题进行链接并加注对应页码;E. 主要内容:技术总结文字成果说明准确、文本格式(字体、字号、段落格式、图表样式、标题分级等)统一规范,排版合理,条理清晰。项目概述:基本地形、地貌、水系、交通等;技术依据:技术设计书中实际引用的标准;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说明、平面坐标系与高程系采用说明;平面控制测量情况说明、高程控制测量情况说明以及使用仪器和平差软件说明。测图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方法、仪器使用情况;检查验收、成果质量目标、提交资料清单等。6、 成果资料提交提交的成果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下面资料除电子光盘外均应加盖提供单位的鲜章):A. 1:500修补测地形图;B. 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C. 项目测绘技术总结;D. 控制展点缩略图(示意图);E. 外业测绘控制点资料数据表格(图根点数据表格)F. 文字资料及图件资料的数据光盘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