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同步测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4211892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优化方案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同步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优化方案】高二生物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同步测试1(2010年高考广东卷)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 B共生C寄生 D捕食解析:选A。“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的意思是说禾苗多时影响草的生长,草多时影响禾苗的生长,说明禾苗与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2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A水 B温度C阳光 D大气解析:选A。我国从东到西降水总量逐渐减少。雨量充沛则森林茂密;干旱荒漠地区雨量稀少则动植物种类少。由此可见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水。3(2011年四川成都高二检测)在海洋中,不同的水域深度中有不同藻类植物分布,如绿藻、褐藻、红藻等。而在水深超过200

2、米处则无植物分布,决定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盐度 B水域温度C阳光 D水域深度解析:选C。随水域深度增加,阳光中各色光的穿透能力不同,利用各种光质的藻类植物也随之有相应的分布差异;而当水域深度超越200米后,所有光都无法穿越,因而依靠光合作用的植物将无法存活下来,所以,决定这一现象的主导生态因素是阳光。D是非生态因素。4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解析:选A。解答本题需首先掌握的知识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

3、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然后结合选项中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不是所有害虫都具有趋光性。5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但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这些现象中包括的生态因素有()A竞争和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竞争和种内斗争C竞争和种内互助D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解析:选B。据题意:“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推出该过程包含了种内互助、竞争;另外“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推出该过程明显发生种内斗争。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同种的其他个体存在就存在种内斗争。6如图为生活在浅海中的硅藻在一年内的数量变

4、化图。请观察后回答:(1)在冬季(12、1、2月)海水中硅藻数量最低的原因:_;_。(2)夏季(6、7、8月)硅藻的数量仍处于低谷的原因是_。(3)从冬、夏两季硅藻的数量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用于生物的多种环境因素_。(4)20世纪6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对地球上海洋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动物,但没有绿色植物,这是因为那里()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有机物C太冷 D没有阳光(5)限制生物在陆地上分布,但不限制生物在海洋中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 B水C温度 D氧解析:硅藻的数量受光照强度、温度、矿质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在冬季温度较低,光照减弱,硅藻数量较少。而在夏季6、7、

5、8月,由于水中矿质营养较少,硅藻数量也较少。生物受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硅藻的数量变化体现了这一点。在海洋深处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可以依靠从上层掉落下来的食物碎屑生存。限制陆地上生物分布的关键因素是水。答案:(1)水温较低光照减弱(2)水中矿质营养含量低(3)综合起作用(4)D(5)B1下列实例中,涉及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光照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解析:选C。莴苣在适宜波长光照下才能萌发生长,这是生物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

6、求偶”炫耀,属于种内关系;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属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2(2011年西宁市高二期末)下图所示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图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仅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自然选择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解析:选C。由于两种群间有相同的食物要求,故它们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由于竞争关系,使其食物不再单一的依赖于c,而是向更广的食物资源发展,所以两种群竞争的结果并不能使一

7、方灭绝。3下列关于光因子对生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在强光下小麦和玉米才能生长得好B夜间用黑光灯诱捕的蛾类对紫外线敏感C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没有影响D光因子决定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解析:选C。考查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分布和生理的影响。玉米和小麦是阳生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蛾类具有应激性,对夜间黑光灯发出的紫外线敏感;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不同,红光穿透能力最强,所以光线决定了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也有影响,例如,适当延长光照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等。4(2011年广西桂林高二检测)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竞争实例的是()A过密种植的玉

8、米田里,死掉了一些幼苗B培养在一起的大、小两种草履虫死掉了一种C池塘里许多鲤鱼鱼苗被其他大鱼吃掉了D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造成细菌死亡解析:选B。竞争是种间斗争的一种形式,即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现象。竞争中,常常是一方取胜,一方失败,甚至灭绝。该题中的大小草履虫便是竞争,但需知道,它们同是草履虫,却不是同一物种,不要把小草履虫看做是大草履虫的幼体。A项中的玉米植株表现为种内斗争。C项是捕食关系。D项为寄生关系,所有病毒都营寄生生活。5下表中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必需供应的生长因子被合成释

9、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 B捕食C互利共生 D寄生解析:选C。由表可看出,红色酵母合成的物质是毛霉所需的生长因子,而毛霉合成的物质又是红色酵母的生长因子,二者一起培养时相互有利,因此属于互利共生关系。6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0.5214100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B微生物C湿度 D温度解析:选A。考查分解者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主要靠分解者分解,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微生物。温度、湿度会影响分解者酶的活性和繁殖,从而影响它们对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光对微生物

10、的影响很小。7(2010年高考上海卷)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解析:选D。据图可知,啮齿类密度较小时,植物多样性较差;啮齿类密度适中时,植物多样性达到最大;啮齿类密度较大时,植物多样性下降,即啮齿类的密度直接影响植物多样性,或者说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A、B项正确;在啮齿类数量较为庞大的时候,植物种类数明显减少,说明啮齿类动物取食植物时有所偏好,C项正确;从图中看,植物多样性最大时,啮齿类动物数量并

11、不是达到最大值,因此其密度也并非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D项错。8下图中的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草履虫;C.兔与狐;D.细菌和噬菌体。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C、D四组生物关系对应的曲线图分别是B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寄生生物不能脱离寄主而单独生存C四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D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减少后增多解析:选D。曲线的判断依据是四种种间关系导致的结果: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为互利共生互惠互利;大小草履虫竞争胜王败寇;兔与狐为捕食被捕食的关系相互制约;细菌与噬菌体为寄生关系宿主受损。9如图表示三种植物

12、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活强度的变化图解,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植物b对温度适应能力强,分布较为广泛B温度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作用C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D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选D。由题目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a、b、c三种植物适宜生活的温度不同,每种植物均有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解答本题可先分析图中曲线含义,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0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互利共生关系

13、,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解析:选B。从图中曲线看,N1先上升导致N2上升,而N2上升又致N1下降,且N1下降进而导致N2也随之下降,这符合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的变化规律,且N1为被捕食者,N2为捕食者。11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解析:本题考查物种的种间关系,根据题意,受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

14、,烟草叶片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在白天能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甲种蛾幼虫与这种天敌的关系可能是寄生关系,也可能是捕食关系;由于甲、乙两种蛾幼虫都能采食烟草叶片,其与烟草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而甲、乙两种蛾幼虫之间的关系则为竞争关系。答案:(1)捕食或寄生(2)捕食(3)竞争12生态学家高斯曾在实验室里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两种草履虫,即有尾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培养在容器中,各给以细菌作食物,不久两种草履虫分裂繁殖并和细菌数量达到平衡。但是如把两种草履虫放在同一培养皿中,给以细菌混合培养,16天后,结果如下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是_,不能正常生长的是_。(2)试分析

15、高斯实验结果的原因,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是什么?_。(3)混合培养后,能正常生长的个体发展趋势是_,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将由_转变为_。(4)如果在自然界中,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是否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说明原因。_。解析:(1)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培养16天后,有尾草履虫均消失,只有双小核草履虫继续存活。(2)比较两种草履虫单独生长的数量曲线图,可以发现双小核草履虫比有尾草履虫世代时间略短,因而繁殖速度略快。在一定量食物的限制因素之下,它就能胜过有尾草履虫而生存下来。(3)双小核草履虫在与有尾草履虫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数量不断递增。递增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受到食物、生存空

16、间等因素的限制,双小核草履虫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间也会发生争斗,逐步使其繁殖数量与细菌的数量达到此起彼伏的平衡。(4)从理论上说,一种生殖率高且取食能力强的物种可以淘汰另一种生殖率低且取食能力弱的物种。这种情况在实验室的比较单纯的实验种群中是可以实现的。实际上,在自然界这两种草履虫是可以生活于同一池塘中的。虽然两者生长速度不同,但池塘中还有其他因素介入,情况就不会像上面实验那样简单了。情况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答案:(1)双小核草履虫有尾草履虫(2)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有尾草履虫,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它就能胜过有尾草履虫而生存下来。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竞争(3)先增加

17、后稳定竞争种内斗争(4)不会。说明原因见解析(4)13(创新探究)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需要每天短于16 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 h就不开花,16 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影响苍耳开花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上图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_。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可以对前人的认识作何修正?_。(2)有人进一步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图所示,该实验_(填“是”或“否”)支持你的上述结论。请阐述理由:_。(3)进一步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发现,在实验n处理的黑暗期中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 ,即使是极短的一瞬间,植物也不能开花;而实验p处理的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植物能够开花。图中未显示n、p实验的对照处理,请你参照下图所示,画出对照组的处理。答案:(1)光黑暗期的长短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不是光照时间短于16 h,而是应每天长于8 h黑暗;苍耳开花不仅需要每天短于16 h光照,还需长于8 h黑暗- 6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