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季数学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4187647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97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4春季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4春季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4春季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2014春季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春季数学教案(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4春季数学教案第四册总的教学目标一、 数与代数1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4 结合具体情

2、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 空间与图形1、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2、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3、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

3、形。三、 统计与概率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2、 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四、 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除法单元教学目标1、 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2、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课题分苹果第(1)课时教学

4、目标1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通过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教学准备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学具:小圆片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学具:小圆片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 谈话引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算一算,如果每6个放一盘,18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186=3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1 试一试。进一步熟

5、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2 试一试。由具体到抽象出有除法竖式的书写。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186=3(盘)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完成试一试(2)。比较每道题,你发现了什么2分5分5分3分玩中学:想一想、算一算。从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议一议想一想、摆一摆。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如果分给2个人呢,怎样列式?出示2。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汇报分的结果。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5分10分5分5分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作业布置

6、完成练一练1。完成练一练2板书设计分苹果每6个放一盘,18个可以放几盘?186=3教后反思课题搭一搭(一)(认识余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一、谈话导入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

7、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二、操作探究 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分5分5分3分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 2.认一认,想一想。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3.搭一搭,填一填(1)操作并填写表格。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

8、一搭正方形,试一试。5分10分5分5分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作业布置完成书练一练1-3题板书设搭一搭(一)13根小棒可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134=3(个)1(根)答:13根小棒可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教后反思课题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竖式)第(3)课时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教学

9、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教学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一、创设情境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2.看一看,说一说。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分5分5分3分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

10、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5分10分5分5分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作业布置完成书练一练1-3题板书设计搭一搭(二)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166=2(个)4(根)w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教后反思课题分草莓第(4)课时教学目标1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

11、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准备挂图、课件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出示挂图,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指名汇报。怎样列式?558=估一估,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练一练。2分5分5分3分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说一说。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看图说图意试一试,算一算。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学中做 试一试。完成第8页的试一试完成第9页第1题。完成第9页第2题。5分10

12、分5分5分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作业布置完成第9页的第3、4、5题。板书设计分草莓558=6(个)7(个)教后反思课题租 船第(5)课时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具:挂图、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 情景讲给大家听吗从图中你得到了什

13、么信息?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怎样分配合理? 试一试。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分5分5分3分说一说,想一想。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其次,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摆一摆,说一说。用小棒来摆一摆。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独立列式解答。学中做完成练一练的1、2题5分10分5分5分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作业布置完成练一练的3、4题。独立完成板书设计租 船224=5(只)2(人)答:教后反思课题

14、练习课第(6)课时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道理。2.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教学重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教学难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开学已经一周了,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综合练习(1) 填一填。a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 )和( )。b计算有余数除法,()一定比()小。37里面最多有()个,还余() ()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2分5分5分3分学中做完成练习一的第1、2、3、4、5、6、7题。36

15、米长的绳,做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次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人,至少需要()条船。5分10分5分5分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道理。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二 方向与位置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实践,辨认东、南、西、北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学生学会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课题东南西北(一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辩认其余的三个方向。3、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辩认

16、方向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辩认东、南、西、北 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一、收集资料1、课前收集有关判断方向的资料。2、展示、交流收集材料。二、谁能辨认东、西、南、北?你是怎么辨认的?3、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方向板,标上东、西、南、北。活动二:在教室里1、展示记录纸。2、互相看看有什么不同介绍指南针。(1)、出示指南针。告诉学生指南针是辨认方向的能手,不管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再迷失方向。(2)你们知道这神奇的指南

17、针是哪能个国家发明的吗?(中国,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在2000多年前发明的)活动四:指挥交通 宣布活动规则:得数大于10的朝北走,其余的朝南走。3、评一评:谁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动物。4、渗透有关交通安全的教育。谈一谈: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2分5分5分3分活动一:在操场上1、组织全班学生到操场上辨认方向。看一看、说一说: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在记录纸上把它们记下来,并标明4个方向。在教室里辨认东、西、南、北,说一说各有什么?活动三:你说我做(给定一个方向,朝其余三个方向走)1、同桌2人合作,互换角色。2、指名上台表演、模拟表演:请一名同学当黑猫警长,12名同学扮演带卡片的小动物。1、回家后观察你

18、家的门朝哪个方向?2、课下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3、想一想,填一填。小明面向北方站着,他的后面是 方向,左边是 方向,右边是 方向。小华面向西站着,她的后面是 方,她的左边是 方,她的右边是 方。?5分10分5分5分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作业布置完成试一试的第题。板书设计东南西北(一)教后反思课题辨认方向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学生能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2、通过亲身经历、体

19、验,获得真正的感受,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定向观念。教学重点通过数学活动,能熟练辨认方向。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数学活动,能熟练辨认方向。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时间学生行为时间意图课件引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5)你还知道哪些事情?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

20、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分5分5分3分玩中学说一说。回忆,并说一说操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地方都有什么?自由汇报。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 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组合作填出这张图。4)、汇报,老师根据汇报报适时指正。1.试一试(小组活动

2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5分10分5分5分能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辩认东、南、西、北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作业布置完成练习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生活中的大

22、数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4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5.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6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课题:数一数(一)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

23、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具Ppt 、小正方体学具:附页后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 一、复习引入。1、数数100以内的数。2、借助计数器,复习计数单位。3.出示999,这个数是多少?你能在计数器上 表示它吗?在添上一个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可5个5个,10个10个地数)说说几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满十进1999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千。复习已有知识,用已有的经验餐学习探索新

24、知。问题探究1、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2、教学数数(1)出示ppt,读读这个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数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数3、认识计数单位“千”1(出示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不同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师: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预设: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要大。学生举例学生数。(1)小组数。(2)汇报。要求:说一说是怎样数的?小组1.小组2小组3.预设情况:1.数的是6个面,数的

25、是10层。2.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感知生活中大的数。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单位“千”体验感悟再次数。师:先一个一个地数(出示 ),数到10个;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少?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新|课 | 标|第 | 一| 网学生一起动手再数。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实践应用1.从二百九十八数到三百零二。(1)同桌数(2)指名数(3)在计数器

26、上拨一拨。2.你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除了一个一个的数的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4.出示:P20页第2题有几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数预设: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后,再一个一个数。指名说。小结5、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数一数(一)10个一百是一千课后反思:课题:试一试课时:2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教具ppt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一、出示小正方形图。1.你能圈出1

27、0小正方形吗?2.100个大约有多少个,你能试着圈一圈吗?3.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圈呢?学生圈学生说思路。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探究二、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千这个大数。4.那你能试着圈出1000个吗?(1)学生动手圈。(2)和你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圈的。(3)投影汇报。学生动手圈。边圈边说想法。体验感悟三、看一看、说一说。1.同学们你们觉得一千大约有多大,你能举例说说?2.我们听听淘气和笑笑是怎么说的。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吗?3.你能像他们这样再说说吗?学生举例说。实践应用P21/3估一估,圈一圈,大约有多少粒豆子?指名汇报。独立完成。小结5、小结:

28、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收获板书设计:试一试估一估课后反思:课题:数一数(二)课时:3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教学重点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Ppt 、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一、复习导入我们前几节课学习了千以内的数,你们都会数了吗?那我就来考考你

29、们,请您从767数到1000。你都可以怎么数?(1)同桌数一数。(2)指名汇报ttp :/w ww.x kb13.出示9999, 你能在计数器上 表示它吗?在添上一个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一个一个数。生2:先一百一百的数,数到967,再十个十个的数,数到997,再一个一个的数到1000.生3:新 课 标 第 一 网9999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万。问题探究二、数一数。1.一万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同学们我们数数的时候有很多种方法。出示:大正方体。(一千个小正方体)师:可以怎样数?(1)你能试着数一数吗?(2)一起数。(学生一起数)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

30、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数一数2.拨一拨你能试着在计数器上一千一千的数出一万吗?生:一百一百的数。一千一千地数。学生一起跟着数。10个一千就是一万。一千一千地数。(1)同桌相互数。(2)指名数。(3)一起数。体验感悟1.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追问:你是怎么数的?还可以怎么数?新 课 标 第 一 网2.同桌一组,相互出数,边拨边数。预设方法:一个一个数。先十个十个数到九千九百九十七再一个一个数到一万。先一百一百的数到九千九百八十七,在一个一个数。学生边拨边数。

31、小组汇报。实践应用1.出示P23/2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想的?2.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大数?3.像以前零一十这样的数你听说过吗?你会表示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怎样表示这些数的知识。学生回答。学生举例。小结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数一数(二)10个一千是一万课后反思:课题:拨一拨课时:4教学目标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2.通过在计算器上拨数的活动,了解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ttp :/w ww.x kb1. com3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万以

32、内数位顺序,教具计数器、学具计数器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 一、填一填,认一认。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这什么啊?出示:淘气的计数器这是淘气的计数器,他的计数器太旧了,数位都看不清楚了,你能帮他他计数器的数位补充完整吗?计数器指名学生。问题探究真了不起,计数器补充完整了。淘气想用他的计数器考考大家。活动一:拨一拨(一)出示信息(投影)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2.淘气的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3.我们学校有550人。4.买一台洗衣机要1001元。(二)分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3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1、第一类:不带0的数。2、

33、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X|k | B | 1 . c|O |m(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1)读一读、说说方法

34、,老师小结。(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通过在计算器上拨数的活动,了解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体验感悟(三)看一看,写一写。我们会读了,会拨了,那我现在要考考你了,你会写吗?出示三百二十七,八千零五十二,一千五百零三。(1)出示数位表写:(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写?(3)你能计数器上拨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学生动手拨。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实践应用1.P25/1.每个数中的4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动手连一连2.出示算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35、1)介绍算盘历史。介绍算盘表示数的方法。个位上,一颗下珠表示一,一颗上珠表示五 。个位上满十,就往左面的一位进1.(2)你能试着拨一个2014吗?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拨的。学生说。动手连。算盘。动手拨一拨小结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拨一拨课后小结:课题:试一试课时:5教学目标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2.通过在计算器上拨数的活动,了解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3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教具计数器、学具计数器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36、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计数器拨数比赛。(1)老师说数学生拨。(2)同桌相互出数。(3)小组汇报比赛。学生动手拨数。通过“拨一拨”,“数一数”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问题探究我再来考考你们出示:小正方体图:(1)这是多少啊?谁能试着读读?(2)2128都是有由谁总成的?(3)你会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吗?(4)各个数位上的珠子都表示几啊?学生试着读。21282128是由2个千,1个百,2个十,8个一组成的。学生表示。同桌说说,再指名说。通过在计算器上拨数的活动,了解万以内书的顺序

37、,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实践应用1.P26/3数一数,填一填。(1)先独立完成。(2)再拨一拨。(3)这两个数是由谁组成的。2.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出个数,让大家说说这个数的组成。3.同桌互出数,说组成。独立完成。动手拨指名说。指名说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小结1.介绍中国计数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中国就有了记录数字的方法.2.同学们,今天你又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试一试课后反思:课题:比一比课时:6教学目标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掌握

38、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具计数器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 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祖国的名山?你们知道的真多。2.那你们知道他们有多高吗?3.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学生举例。泰山、华山.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探究1.出示各山海拔:2.通过刚才的欣赏,你们从中知道的哪些数学信息?3.你来比一比,哪座山最高,哪座山最矮吗?(1)先和你的通过说一说。(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比的?4.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呢?

39、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小结。(1)四位数比三位数大(2)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学生欣赏名山风景,从中获取数学信息。黄山:1865米香山:575米泰山:1533米华山:2155米同桌说。学生说思路。同桌说。学生说思路。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体验感悟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谁最高最矮了,那么现在就请你把他们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1)学生独立完成。(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学生回答。实践应用1.说的太好了!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也等着你们给他们解决问题呢!你来当裁判官,说说动物王国里

40、的小动物们,谁收的玉米最多,谁收的最少?(1)同桌说。(2)指名汇报。2.P28/2(1)先独立完成(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指名汇报。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说想法。小结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板书设计:比一比( )( )( )( )课后反思:课题:试一试课时:7教学目标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体会估计在生活

41、中的作用。教具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 一、引入。同学们,笑笑想买一辆自行车,想请你们帮帮忙,比一比那一辆最便宜,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愿意。问题探究1.出示:1200元800元1500元那辆车最便宜?你能说说吗?你能在数线上标出你找到的数学信息吗?(1)在数线上标出数学信息。(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比较大小。说说,通过观察数线上的数,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学生独立完成。预设:先观察数线上的数,确定从左到右数的顺序。预设:数线上的数是从左到右越来越大。每个格子相差100.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体验感悟1.你能在数

42、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吗?(1)同桌相互说说想法。(2)指名汇报。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先标出3500的位置,3200接近3000近一些。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实践应用1.P29/4出示(1)你能把数线上的数填完整吗?(2)3952大致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怎么想的?说的真好!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我得考考你们啦!P29/5获奖号码大于3000,小于4000,接近3500.请你猜猜哪个数中奖啦?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先标数线上的数。指名说。学生说想法。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小结 同学们,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新|课 | 标|第 | 一| 网

43、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 试一试 估一估课后反思课题:有多少个字课时:8教学目标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一、故事引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想! 新 课 标 第 一 网激趣引入。问题探究1.故事讲完了,谁来估一估这篇文章有多少字?(1)指名估。估的差距有点大。先仔细观察一下,再估一估。(2)同桌一组估一估,彼此

44、说说想法。(3)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同学估字数。通过估。预设:观察每行.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感悟你的方法真多!出示:第一杯大约100粒。第二杯大约( )粒。第三杯大约( )粒(1)独立完成。(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实践应用P31/2比一比,估一估。(1)独立完成。(2)指名汇报。P31/4大约有多少棋子呢?估一估。看谁估的快!方法多。(1)先和同桌讨论讨论。(2)指名汇报。学生回答。讨论自己的方法。汇报。方法1、2、3小结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

45、谈收获。板书设计:有多少个字课后反思:课题:练习二课时:9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2.通过练习,使学生具体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3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练习三位数读、写,以及比较大小,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意义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意义,万以内数比较大小。教具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 活动一:数一数、看一看,读一读(1) 一百一百的数,从8800数到10000(2) 看图写数:2003 2040(3) 读数:二千零三 二千零四十(4) 你拨我写 同桌合作,一

46、人拨珠,一人写数 通过互数。指名数。学生独立完成。汇报。问题探究活动二:找规律 出示题目(1)388,389, , ,392,393(2)3260,6370, ,3290, ,3310(2)5725,5825, , ,61251.找规律 2.独立填写 3.交流,评议体验感悟活动三: 说一说(1)在小组内先读数 (2)307 754 371 7593(3)说一说,“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4)猜一猜 淘气的书可能有多少本?汇报,交流实践应用活动四:P33/7填一填,说一说。(1)哪些数在300-500之间?(2)哪些数比500大?(3)哪些数与1000最接近?(4)你能在数线上标出899

47、和1004的大概位置吗?你是怎么想的?活动五:数学游戏 转一转,比一比(1)出示游戏要求。(2)小组游戏。(3)交流获胜的方法。活动六:实践活动 有多少片树叶?1.先估计50或100片树叶占多大面积,再估计所有树叶有多少片。2.实际数一数有多少片?想一想:怎样数得又快又对,设法表示出来。指名回答。学生说想法。小组游戏。集体交流。在小组内交流。小结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体会。板书设计:练习二课后反思:第四单元 测量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

48、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4.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5.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数: 3课时。课题:铅笔有多长课时:1教学目标1.通

49、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具米尺学具:教学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

50、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1分米的长度。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小组活动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预设: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问题探究活动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