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样车核查视频监控系统操作规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4110962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样车核查视频监控系统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样车核查视频监控系统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样车核查视频监控系统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样车核查视频监控系统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样车核查视频监控系统操作规程(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样车核查视频监控系统操作规程(静态部分)(试行)1、目的为指导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以下简称:达标车型)样车核查中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确保达标车型样车核查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各项功能的有效发挥,满足监控技术要求并达到预期的监控效果,提高达标车型样车核查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规范监控人员的拍摄过程,特制定本操作规程。2、编制依据n JT/T 325-2018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和等级评定;n JT/T 1094-2016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n JT/T1178.1-2018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1部分:载货汽车3、监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1 监控系统组成:包括

2、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即监控平台和监控终端。其中监控平台为安装在计算机上的软件系统,主要用于样车登记、查询、查看原始记录等客户端软件;监控终端主要包括:用于拍摄视频录像的GPS天线、4G传输模块等。3.2 监控平台主要功能u 视频监控功能:利用监控平台播放器可对所有样车核查视频调用播放,查看试验统计速度、里程等数据。u 综合查询与统计功能:可按试验项目、试验人员、试验场地、试验仪器、试验时间、检测单位等关键词进行查询、统计。u 搜索定位与轨迹显示功能:监控平台可实时搜索定位监控终端的地理位置,查看回放样车轨迹并显示各轨迹点的时间、速度信息。3.3 监控终端主要功能 图1 监控终端图标图2 监控终

3、端功能区u 登记功能:PDA终端设备进行样车核查前的车型基本信息登记。图3 监控平台功能区展示 u 视频录制与实时传输功能:借助监控终端对样车试验信息进行录像或拍照,监控终端可自动、实时地将所拍视频通过4G网络无线传输至系统服务器。图4 监控终端视频录制u 监控终端中止、继续和结束功能:当试验样车视频录制过程中出现需要暂停的情况时,监控终端随时对其进行中止操作,当需要继续试验时,选择终端上的继续按钮后,即可继续试验;当样车所有配置核查项目录制完毕确认无误后,可点击结束按钮,结束后不可对该样车视频重录、补传操作。图5 监控终端中止、结束操作界面u 视频回放、补传功能:录制结束后,可在监控平台上对

4、已拍摄视频进行回放、检查和核对。当出现视频内容不清晰等情况后,可在10日内将原始的高清视频补传至服务器。图6 监控终端视频补传u 查询、统计功能:检测机构可在监控终端上按照日期、VIN、试验状态等关键字段查询本机构所有试验车辆信息。图7 监控终端查询统计界面3.4 监控系统用户权限u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汽运中心)拥有除样车登记外的达标车型视频监控系统的全部权限。可同时对单车或多车达标车型的样车核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查看已完成试验的监控视频数据记录等。u 检测机构拥有视频试验监控系统的部分权限。可查看本检测机构负责的所有达标车型样车核查视频

5、实时和历史视频记录等信息。4、监控条件4.1 人员:管理人员、监控人员均应经过培训且在汽运中心备案过的人员。4.2 设备:应采用稳定、可靠、有效的监控终端。4.3 其他条件:试验样车、环境场地、无线通讯网络以和相关仪器设备等辅助条件完备齐全。5、视频拍摄原则5.1 达标车型整车试验检测项目不在同一家检测机构开展的,或使用不同试验样车开展试验的,每台样车均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视频拍摄。5.2 采用同一台样车开展安全达标车型和高级客车等级评定的达标车型,只需按本规范拍摄一次样车参数视频。5.3 达标车型客车核查项目(表1)和货车核查项目(表2)的视频拍摄应遵循画面清晰、过程连续的原则。拍摄过程中不可

6、出现障碍物遮挡镜头、黑屏、视频模糊、镜头离开样车、视角上下颠倒、DV镜头抖动、暂停等情况。5.4 特写拍摄项目采取由远和近的拍摄方法,且能够清晰体现相关参数信息,还需拍摄该参数信息的周围环境情况。5.5 达标车型样车视频拍摄地应选择空间开阔,能够准确、全面反映样车外观和细节的环境中进行。5.6 变更、扩展车型核查视频,除拍摄样车基本信息项目外,还应按照实际客货车变更扩展项目,采取该规程中对应项目的拍摄要求进行,拍摄内容需连续。 6、客车核查视频拍摄规范6.1 客车核查项目表1 客车核查项目表拍摄步骤拍摄名称基本内容第一步样车基本信息正前部、正左侧、正后部、正右侧、VIN、整车铭牌、发动机(驱动

7、电机)铭牌或缸体号第二步车外结构配置样车外观和VIN码、座位数标识、车外乘客门和应急控制器、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前视摄像头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感知障碍物传感器、电池箱灭火装置、加气口仪表和阀件防护装置、发动机舱灭火装置、行李舱约束装置、油箱侧面防护、轮胎规格型号、车外安全标志(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动力控制乘客门车外乘客门应急控制器)第三步车内结构配置样车外观和VIN码、车内座椅数量和布置、空调与通风、车内行李架和卫生间位置、视频监控和车载终端安装位置、三点式安全带座椅、座椅脚蹬、车内安全标志(禁止吸烟、应急出口、系好安全带、动力控制乘客门车内乘客门应急控制器)第四步出口数量

8、和位置样车外观和VIN码、安全出口数量和位置、应急窗和应急锤、撤离舱口、应急门位置、车内车门应急控制器第五步底盘结构配置样车外观和VIN码、制动器型式与制动间隙自动调节装置、缓速器型式(电涡流缓速器或液力缓速器)、传动轴脱离或脱落防护装置、悬架、随动转向车桥结构、气压制动系统压缩空气干燥、油水分离装置第六步驾驶区样车外观和VIN码、信号标识(ABS、LDWS、ESC、AEBS信号标识)、爆胎应急安全装置、轮胎气压监测系统、驾驶员区自动破窗装置开关、气压制动车辆储气筒压力、影音播放和麦克风设备、盘式制动器衬片更换报警装置、6.2 样车基本信息核查人员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外观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外

9、观拍摄后,对样车基本信息项目(见表1)进行连续拍摄。6.2.1 远景拍摄时,拍摄内容清晰体现样车完整的正前部、正右侧、正后部、正左侧,且正前部、正右侧、正后部、正左侧拍摄时镜头停留时间均不少于5s。正左侧和正右侧需体现样车顶部是否安置燃气瓶和顶置行李架。6.2.2 样车VIN码特写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纵梁外侧VIN处,先对VIN打刻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清晰VIN处,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少于5秒。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2.3 样车整车铭牌特写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整车铭牌处,先对整车铭牌的位置

10、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整车铭牌处,并清晰显示铭牌的内容,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5秒。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2.4 样车发动机(驱动电机)铭牌或缸体号特写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发动机(驱动电机)铭牌或缸体号处,先对发动机(驱动电机)铭牌或缸体号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发动机(驱动电机)铭牌或缸体号处,并清晰显示铭牌或缸体号内容,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5秒,对柔性铭牌者必须拍摄发动机(驱动电机)缸体号。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并结束拍摄。对因发动机周围结构原因无法拍到铭牌信息或缸体号,应

11、尽量拍摄到发动机铭牌和其周围的结构环境,且试验人员后期检验报告提交时应同时提交针对此情况的说明。6.3 车外结构配置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外观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外观拍摄后,对车外结构配置项目(见表1)进行连续拍摄。6.3.1 样车外观和VIN码:核查人员手持监控远景拍摄,镜头先由样车左前45移到样车右前45,然后对车身(车架)VIN码进行特写拍摄,拍摄方法同6.2.2一致。6.3.2 座位数标识、车外乘客门和应急控制器:拍摄时,远景拍摄乘客门位置和数量。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至车外乘客门应急控制器处,对车外乘客门应急控制器进行拍摄,着重体现各乘客门附近的载客人数字样和其相应的应急控制器开关、位置、状

12、态、和安全标识,对于处于车身下方不易拍摄到的应急控制器可在第五步底盘结构配置拍摄中适当予以体现;如有多个乘客门,应分别拍摄,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3.3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前视摄像头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感知障碍物传感器:拍摄时,应从车外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车前LDWS前视摄像头处,先对LDWS前视摄像头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摄像头移至LDWS前视摄像头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LDWS前视摄像头,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AEBS感知障碍物传感器(

13、雷达或雷达+摄像头)处, 先对AEBS感知障碍物传感器(雷达或雷达+摄像头)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摄像头拉至清晰AEBS感知障碍物传感器,屏幕内应清晰显示AEBS感知障碍物传感器,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3.4 电池箱灭火装置:拍摄时,应从车外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动力电池箱灭火装置处,先对电池箱灭火装置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摄像头移至电池箱灭火装置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灭火装置在电池箱的位置、状态,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拍摄内容应

14、包含所有动力电池箱灭火装置。6.3.5 加气口仪表和阀件防护装置:拍摄时,先车外远景拍摄燃气瓶的安装位置,然后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移至加气口仪表和阀件防护装置处,先对加气口仪表和阀件防护装置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摄像头拉近至加气口仪表和阀件防护装置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加气口仪表位置和其保护装置的结构型式、位置状态,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3.6 发动机舱灭火装置:拍摄时,应从车外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处,先对发动机舱灭火装置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摄像头拉近至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处,屏幕内

15、应清晰显示发动机舱灭火装置的位置、类型,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3.7 行李舱约束装置:拍摄时,应从车外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行李舱约束装置处,先对行李舱约束装置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摄像头拉近至行李舱约束装置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行李舱内部约束装置的形式和其位置状态,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拍摄内容应包含客车侧面和尾部行李舱。6.3.8 油箱侧面防护:拍摄时,应从车外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油箱侧面防护处,先对油箱侧面防护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

16、然后逐渐将摄像头拉近至油箱侧面防护,屏幕内应清晰显示油箱侧面防护结构、安装位置和油箱数量,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如油箱侧围有纵梁保护,则拍摄内容应该体现油箱和纵梁的位置。(注:对于无法直观看到的油箱侧面防护结构车辆或冲压一体成型式车身等情况者,核查人员拍摄时应尽可能去体现油箱的位置和油箱周围的环境)6.3.9 轮胎规格型号:拍摄时,应从车外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轮胎处,先对轮胎位置、数量以和轮胎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摄像头拉近至轮胎规格和无内胎标识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轮胎规格和无内胎标识,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

17、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各轴任选一组轮胎按该要求拍摄即可。6.3.10 车外安全标志:拍摄时,应从车外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动力控制乘客门车外乘客门应急控制器标志处,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结束拍摄。6.4 车内结构配置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外观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外观拍摄后,对车内结构项目(见表1)进行连续拍摄。6.4.1 样车外观和VIN码:拍摄方法同6.3.1一致。6.4.2 车内座椅数量和布置:拍摄时,应从车外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车外座位标识处,对车外座位标识进行特写拍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车外

18、喷涂的座位标识,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然后逐渐将镜头移到车内,对座椅布置进行拍摄,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拍摄内容应清晰的反映座椅布置情况和数量。6.4.3 空调与通风:拍摄时,空调和通风系统应处于开启状态,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空调操作面板处,先对空调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空调操作面板,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然后将镜头移动至通风换气扇处,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拍摄时,拍摄内容应清晰的体现客车冷暖空调和其温控功能,车顶换气扇位置和数量,以和空气净化装置。6.4.

19、4 车内行李架和卫生间位置:拍摄时,分别由远景到近景拍摄车内行李架(如有)、车内卫生间(如有)、车内灭火装置,且每个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拍摄内容应清晰的体现客车车内是否安装行李架、车内卫生间位置、车内灭火装置的形式、安装位置和数量。6.4.5 视频监控和车载终端安装位置:拍摄时,应从车内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车载终端处,先对车载终端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摄像头拉至车载终端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车载终端,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视频监控摄像头位置处,依次对各个视频监控摄

20、像头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拍摄内容应清晰反映出车外前部、驾驶区、乘客门区、乘客区区域相应位置的视频监控摄像头。6.4.6 三点式安全带座椅:拍摄时,应从车内由远景拍摄分别将镜头拉至各三点式安全带座位处,先对三点式安全带座位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安全带型式和安全带固定方式,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拍摄内容应涵盖驾驶员座椅、前排右侧乘客座椅、驾驶员和乘客门后第一排座椅、最后一排中间座椅和应急门引道后方座椅。(注:如无应急门、

21、前排右侧座椅、最后排中间座椅,则相应位置安全带布置无需拍摄)6.4.7 座椅脚蹬:拍摄时,应从车内由远景拍摄分别将镜头拉至任意一个前排有座椅的座椅处,对座椅脚蹬进行拍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座椅脚蹬的结构和安装位置,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4.8 车内安全标志:拍摄时,应从车内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禁止吸烟、应急出口、系好安全带、动力控制乘客门车内乘客门应急控制器标志处,且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6.5 出口数量和位置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外观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外观拍摄后,对出口数量和位置项目(见

22、表1)进行连续拍摄。6.5.1 样车外观和VIN码:拍摄方法同6.3.1一致。6.5.2 安全出口数量和位置:拍摄时,车内由远景拍摄将镜头拉至各个安全出口处,先对各个安全出口位置进行拍摄,且每个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拍摄内容应清晰的反映所有安全出口的位置、标识、安全出口附近应急锤配置情况。6.5.3 应急窗和应急锤:拍摄时,车内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至各个应急窗处,先对各个应急窗的位置、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应清晰显示应急窗类型(击碎玻璃式或外推式)以和与之配用的应急锤,且每个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

23、一参数拍摄位置。拍摄内容需反映车内所有应急窗和应急锤的数量(包含驾驶员附近的应急锤);安装了自动破窗功能装置的应急窗,应反映自动破窗功能装置的安装位置、自动破窗装置上的手动按钮以和该窗应急锤的安装位置。后围如是内外开启式尾门,则应反映尾门从车内或从车外开启的过程。6.5.4 撤离舱口:拍摄时,在车内先对撤离舱口在车内的位置进行远景拍摄(需体现撤离舱口数量和位置),然后将镜头拉至各个撤离舱口处,应清晰反映撤离舱口的类型,且每个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 6.5.5 应急门位置:拍摄时,在车内由远景拍摄将镜头拉至应急门处,对应急门

24、的位置、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应清晰显示应急门引道后方座椅的型式(折叠式或非折叠式),且每个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5.6 车内车门应急控制器:拍摄时,在车内由远景拍摄将镜头拉至驾驶员区乘客门应急控制器处,先对驾驶员区乘客门应急控制器的位置、粘贴的安全标志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将摄像头移至车内乘客门处配备的应急控制器处,清晰显示车内乘客门处应急控制器的位置、粘贴的安全标识,每个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所有车内乘客门应急控制器均需体现。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6 底盘结

25、构配置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外观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外观拍摄后,对底盘接结构配置项目(见表1)进行连续拍摄。6.6.1 样车外观和VIN码:拍摄方法同6.3.1一致。6.6.2 制动器型式与制动间隙自动调节装置: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将镜头分别移至每轴任一车轮制动器处,并将镜头拉近至能清晰显示每轴任一车轮制动器以和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鼓式制动器),且每个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所拍视频内容需重点体现客车的制动器结构型式,如鼓式或盘式制动器。各轴制动器拍摄任何一个即可,盘式制动器、液压鼓式制动器无需拍摄调节装置。6.6.3 缓速器型式(

26、电涡流缓速器或液力缓速器):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电涡流缓速器或液力缓速器处,对缓速器的结构、布置进行清晰明确的拍摄,且每个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如为电涡流缓速器客车,则拍摄内容还应着重体现电涡流缓速器上方是否有隔热装置。6.6.4 传动轴脱离或脱落防护装置: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传动轴脱离、脱落防护装置处,对传动轴脱离、脱落防护装置结构进行清晰明确的拍摄,且每个镜头停留时间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6.5 悬架、随动转向车桥结构:拍摄时,应由远景

27、拍摄将镜头拉近至每轴的悬架处,屏幕内应清晰反映每一轴的悬架型式(空气悬架或钢板弹簧悬架、独立式或非独立式),然后逐渐将镜头移动至随动转向车桥处,屏幕内应清晰反映随动转向车桥结构,且每个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将摄像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6.6 气压制动系统压缩空气干燥、油水分离装置: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将镜头拉近至压缩空气干燥、油水分离装置处,先对装置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屏幕内可清晰的显示压缩空气干燥、油水分离装置,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结束拍摄。6.7 驾驶区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

28、外观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外观拍摄后,对驾驶区项目(见表1)进行连续拍摄。6.7.1 样车外观和VIN码:拍摄方法同6.3.1一致。6.7.2 信号标识:核查人员手持监控终端,进入客车驾驶区重点拍摄客车仪表盘(仪表台)中是否清晰的显示有ABS、LDWS、ESC、AEBS等系统标识,如有则应特写拍摄其正常工作的状态指示灯。拍摄时,由驾驶区仪表盘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仪表盘,然后对样车进行通电自检,拍摄通电自检的全部过程。仪表盘内或仪表台附近应清晰显示车辆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防抱制动装置(ABS)的状态指示灯或标识装置。当拍摄内容

29、不能清晰体现LDWS、AEBS、ESC和ABS 4个信号标识时,未能拍出的信号标识需要按照本条拍摄要求单独拍摄。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7.3 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驾驶员区仪表板上爆胎应急安全装置仪表板显示器处,先对仪表板上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显示器仪表板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显示器,屏幕内应清晰显示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显示器图像或周围面板是否配置有爆胎应急装置标识、文字等,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7.

30、4轮胎气压监测系统: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胎压监测仪表或装置处,屏幕内应完整清晰显示胎压监测数据或者体现“胎压监测系统”、“胎压报警装置”等信息,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7.5 驾驶员区自动破窗装置开关: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驾驶员区自动破窗装置开关处,先对驾驶员区自动破窗装置开关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驾驶员区自动破窗装置开关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驾驶员区自动破窗装置开关,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

31、。6.7.6 气压制动车辆储气筒压力:拍摄时,车辆应处于通电发动机(电动机)未启动状态,且储气筒气压处于额定储气筒容量状态,应先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仪表盘上,屏幕内应完整清晰显示启动车辆前后储气筒压力值,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7.7 影音播放和麦克风设备:拍摄时,应先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影音播放和麦克风设备,对影音播放和麦克风设备的位置和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影音播放和麦克风设备,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6.7.8 盘

32、式制动器衬片更换报警装置:对于采用光学信号报警的盘式制动器衬片更换报警装置,拍摄时,车辆应处于盘式制动器衬片更换报警状态,由驾驶区仪表盘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清晰完整的盘式制动器衬片更换报警信号标识处,屏幕内应完整清晰显示盘式制动器衬片更换报警信号标识,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结束拍摄。7、货车核查视频拍摄规范7.1 货车核查项目表2 货车车核查项目表视频拍摄步骤拍摄名称基本内容第一步基本信息正前部、正左侧、正后部、正右侧、VIN码、整车铭牌和位置、发动机(驱动电机)铭牌或缸体号第二步车外结构配置样车外观和VIN码、车辆前向碰撞预警装置、车道偏离预警

33、装置、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前下部防护装置、载荷布置标识、系固点、侧面防护装置、后下部防护装置、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燃气汽车)、起重尾板警示标识、轮胎规格型号第三步驾驶室内样车外观和VIN码、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辆前向碰撞预警装置、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防抱制动装置(ABS)、盘式制动器衬片更换报警装置、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标示、轮胎气压监测系统、冷藏车温度监控装置、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燃气汽车)第四步底盘结构配置样车外观和VIN码、制动器型式、制动间隙自动调节装置、驱动型式、气压制动系统压缩空气干燥和油水分离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7.2 样车

34、基本信息核查人员在监控平台建档后,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外观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外观拍摄后,对样车基本信息项目(见表2)进行连续拍摄。7.2.1 远景拍摄时,拍摄内容清晰体现样车完整的正前部、正右侧、正后部、正左侧,且正前部、正右侧、正后部、正左侧拍摄时镜头停留时间均不少于5s。拍摄结束后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2.2 拍完样车外观后,由远和近依次对VIN码、整车铭牌、发动机(驱动电机)铭牌或缸体号进行特写拍摄,其拍摄方法分别同6.2.2、6.2.3、6.2.4一致。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结束拍摄。7.3 车外结构配置核查人员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外观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外观拍摄

35、后,对样车车外结构配置项目(见表2)进行连续拍摄。7.3.1 样车外观和VIN码:核查人员手持监控远景拍摄,拍摄内容清晰体现样车完整的正前部、正右侧、正后部、正左侧,且正前部、正右侧、正后部、正左侧拍摄时镜头停留时间均不少于5s。然后对车身(车架)VIN码进行特写拍摄,拍摄方法同6.2.2一致。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2 车辆前向碰撞预警装置: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车辆前向碰撞预警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装置处,先对雷达装置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清晰雷达装置,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

36、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3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前视摄像头处,先对摄像头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清晰摄像头,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4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AEBS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装置处,先对雷达装置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清晰雷达装置,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

37、5 前下部防护装置: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前下部防护装置,屏幕内应清晰显示前下部防护装置的整体,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6 载荷布置标识: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样车载荷布置标识处,先对载荷布置标识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清晰载荷布置标识,屏幕内应完整清晰显示载荷布置标识示意图,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7 系固点:应对样车所有的系固点都进行拍摄。拍摄时,对系固点按照顺序进行连续拍摄,每

38、一个系固点在屏幕内应完整清晰显示,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8 侧面防护装置: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侧面防护装置处,对侧面防护装置与车身连接方式进行拍摄,后对侧面防护装置进行特写拍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侧面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9 后下部防护装置: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后下部防护装置,先对后下部防护装置与车身连接方式进行拍摄,然后对后下部防护装置进行特写拍摄,屏幕内应清晰显示后下部防护装

39、置的整体结构,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10 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燃气汽车):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处(任意一处),先对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对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进行特写拍摄,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11 起重尾板警示标识: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起重尾板警示标识,先对起重尾板警示标识安装状态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对重尾板警示标识进行特写拍摄,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

40、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3.12 轮胎规格型号:拍摄方法同6.3.9一致。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结束拍摄。7.4 驾驶室内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外观进行远景拍摄,样车外观拍摄后,对样车驾驶室内项目(见表2)进行连续拍摄。7.4.1 样车外观和VIN码:拍摄方法同7.3.1一致。7.4.2 信号标识:对仪表盘中是否清晰的显示有ABS、LDWS、ESC、AEBS等系统标识的拍摄方法同6.7.2一致。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4.3 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拍摄方法同6.4.5一致。拍摄结

41、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4.4 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标示: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驾驶室内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标示处,先对驾驶室内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标示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标示,屏幕内应清晰完整的显示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标示的图形、文字等内容,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4.5 轮胎气压监测装置:拍摄方法同6.7.4一致。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4.6 冷藏车温度监控装置:拍摄时,应由远景

42、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冷藏车温度监控装置,屏幕内应清晰显示冷藏车温度监控装置的整体,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4.7 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燃气汽车):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或指示装置,屏幕内应清晰显示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或指示装置的整体,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小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4.8 盘式制动器衬片更换报警装置:拍摄方法同6.7.8一致。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结束拍摄。7.5 底盘结构配置手持监控终端对试验样车外观进行远景拍摄,

43、样车外观拍摄后,对样车底盘结构配置项目(见表2)进行连续拍摄。7.5.1 样车外观和VIN码:拍摄方法同7.3.1一致。7.5.2 制动器型式与制动间隙自动调节装置:拍摄方法同6.6.2一致。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5.3 驱动型式:拍摄时,先对样车底部进行全景拍摄,应清晰体现样车的传动系统和轴间连接情况。然后对样车各轴分别进行拍摄,应清晰体现各轴的结构型式。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5.4 气压制动系统压缩空气干燥、油水分离装置:拍摄方法同6.6.6一致。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

44、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7.5.5 压力测试连接器:拍摄时,应由远景拍摄逐渐将镜头拉近至压力测试连接器处,先对压力测试连接器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拍摄,然后逐渐将镜头拉近至清晰压力测试连接器,且镜头停留时间应不少于2s。拍摄结束后应将镜头逐步拉回至远景拍摄,并将镜头移动至下一参数拍摄位置。应对样车气压制动储气筒和制动气室处安装的每一个压力测试连接器分别进行拍摄。拍摄结束后将镜头拉回远景拍摄并结束拍摄。8、核查视频补传试验人员进入PDA终端设备后选择需要补传的样车核查项目,在视频镜头内出现下图8的界面,点击补传按钮后开始录制待补传的内容,拍摄完后直接完成补传工作。图8 客货车样车核查视频补传界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