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1诗两首学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4075491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下1诗两首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下1诗两首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下1诗两首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下1诗两首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1诗两首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题: 诗两首 主备人:周惠敏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思乡的感情。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授课节数:2课时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地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二、写作背景及作者1、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

2、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从此,这首诗在抗战时期广为传诵。2、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艾青是继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

3、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诵读指导。1、范读欣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感情。)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出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四合作探究(1)找出诗中的意象(让学生找出,并在前面加上定语)诗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四组意象是有象征意义的。“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意象展示了大地遭受苦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永远汹涌着”的“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抒写了人民的悲愤和激怒,象征抗战力量的日渐壮大和那

4、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是苦难人民的希望和抗战胜利的“黎明”。 (2)诗人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我”这只鸟不是百灵,也不是蓝天中啼叫的黄鹂,诗人在诗中仅仅选用了“嘶哑”一词表现出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这是个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是个悲愤的爱国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这里如果改用“珠圆玉润”“动听”“柔弱”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3)此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炽热的爱国情感。(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

5、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5)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五反馈训练对课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

6、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六、布置作业 1、仿照“为什么,因为”句式特点造句 2、读背这首诗,并默写在作业本上。3、预习第二首诗。第二课时一、导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代诗我们已不再陌生,也认识了不少现代诗人,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

7、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二、简介作者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

8、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范读欣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感情。)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 2、提问: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3、分四组朗诵。注意模仿节奏、重音、诗歌感情。 边读边思考:读完整首诗,你的头脑里剩下几个什么词语? 四、研讨设计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2、诗中

9、,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这首诗的四个中心物象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3.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

10、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4、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而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有什么感受? 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六、延伸迁移: (一).以“读_”(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_。(课外诗词曲均可)”为例造句,请说说

11、余光中乡愁让你想起了什么?(教师出示幻灯总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另外,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李煜的词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崔颢的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比

12、较阅读【甲】余光中乡愁【乙】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 、 、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 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分)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三).拓展模仿: 1、阅读下面句子,然后仿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2、同学们,在你们的身边也有很多是你牵挂于心的情感,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等,请仿照余光中的乡愁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真情吧!七反思重建 批 注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