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4062706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39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0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5-2015学年第一学期太仓小学教学案 学 科 : 数 学 任课班级 : 四 一 班 任课教师 : 王 萍 桃 2015年 9 月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和升(一)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

2、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

3、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定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

4、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导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二、探索领悟,

5、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

6、? 生1:杯子1号大。 生2:杯子2号大一些。 谈话: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提问:想个什么办法呢?生1:我们可以先把杯子1号装满水,倒入杯子2号中,如果杯子2号中水满时,杯子1号中还有水的话,说明杯子1号的容量大,杯子2号的容量小;如果杯子2号里的水没装满,说明杯子2号的容量大。生2:用同一个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数多的那个杯子容器量大。生3:在这两个杯子里都装满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数字大的那个杯子的容量大。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通过这种倒水

7、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一下。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提问

8、: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生1:我们组倒了2杯不到点。生2:我们小组只倒了3杯半。生3:我们的小组倒了3杯还多一点。谈话: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容量吗?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

9、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学生回答。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板书:升、 L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讲述:“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除了

10、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 3、认识1升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谈话: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正方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现在我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呢?生: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如果一个容

11、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 谈话:看一看我们小组里面有没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谈话:虽然这些容器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容量都是1升。学生活动二(想想做做第一题) 谈话: 下面这些容器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学生活动三 谈话: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容器,你能根据刚才我们对1升的认识,估计一下它的容量吗?学生估计。

12、 谈话:刚才我们学生估计地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学生实验验证。交流反馈。 谈话:通过我们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水瓶的容量是?脸盆呢?沙锅呢?我们这个碗呢?还有我们这个烧水壶呢?机动:看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对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计能力。第14页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规定?板书设计:认识容量和升容量 升 L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教学反思:课堂练习时间预留不足。由于在操作部分浪费了时间,所以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练习,对容量的

13、认识还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认识容量和升(二)第2课时 总第2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 定标:1、 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 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 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4、 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 一、 复习引入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我们

14、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容量的含义、认识了升;还知道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来表示?(L)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板书课题:认识升)二、 自主探究,实践求知1.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学生会兴趣高涨,急于表现自己)2. 出示题目要求: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1/2升和3/4升。(1) 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2) 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3) 选出可行的方案(往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里倒入1升水,在瓶上贴上纸条,在1升处记上记号。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并分别做上记号)。(4)

15、动手制作。教师加强巡视,注意个别指导。3提问(1)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制作的?(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1/2L和2/4L)它们的大小相同吗?(一样大)4用自己做的1升的量器来量一量(1)量出1升水,试一试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待学生做完后,提问: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新 课 标第 一网 你一天能喝这样的几纸杯水?你喝的水够1升吗?谈话:同学们要注意每天多喝水,预防疾病的发生。(2)先估计桌子上放着的一碗水比1升多还是比一升少,再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少升。先让学生以前获得的感受与经验把一碗水与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计意见。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三、 运用

16、新知,展示能力1 做“想想做做”第1题(1) 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容器,例如碗、锅、盆等。(2) 用自制量器盛1升水。(3) 把水倒入自带容器里,观察水面高度。(4) 观察本组其他同学容器里水的高度。(5) 全组同学一起讨论,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再量一量。看哪组估计的水平高。2 解决白菜博士提出的问题(1) 谈话:再找几个容器,先估一估能盛多少升水,再用自制量器量一量。(2) 学生估计并动手量。(3) 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四、 解决问题,升华提高1 做“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下面检验同学们的眼力怎样。让学生读书上的题目。指名说说容器的名称。各自作出判断,做在书上。指名说答案,全班共同校

17、对。2 做“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知道了1升水有多少,那么想不想知道1升水有多重?想一想,怎样称出1升水的重量?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汇报称法和结果。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升水正好是1千克。五、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谈话:这节课同学们能积极动脑筋,与同伴合作一定收获不小吧。谁能谈谈有什么收获?关于容量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教学反思: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瞬时就能产生的,我认为学生空间观念需要经过凭借实物到空间想象的两个阶段,而且前一阶段是长久和最具实效的即使成人,在表述体积和容积有时也不得不借用实物。所以,我课前准备一大桌子几十件的瓶瓶罐罐、盆盆壶壶,绝不是自寻麻烦,没事找事。这节课

18、的既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对身边的常见容器容量的了解和熟悉,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升的表象。认识毫升第1课时 总第3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 定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滴管、水、量杯、饮料等导学:一复

19、习引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升的知识吗?2今天给大家介绍位新朋友,揭示课题:毫升(板书)二感知、操作、体验(一)请看图片,细心观察:500毫升橙汁 750ML洗发水 250毫升豆奶 100 ML酸奶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吗?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它还可以用符号“ml”表示。(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看看,多少

20、滴水大约是1毫升?把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多吗?(很少,很轻)(三)说一说,倒一倒,感受几到几十毫升1这些小容器你们一定也见过。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多媒体出示图片:针筒、盐水袋、口服液、眼药水)(介绍一下勺子的容量)2每个小组都带来家里的小容器了吧。请你们拿出来吧。它们是:碗、杯子、保鲜盒请每个小组根据这样的要求来试一试。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观察:水面各在哪里?3估一估 你能估计一下,这只碗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吗?杯子呢?你知道吗?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约是1600毫升。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话,一个人,每天要喝8杯水。保鲜盒的容量呢?猜一猜。我们来看一看,它的容量

21、到底是多少?4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你们对家里,身边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能进行正确的估计了吧。相信今后你在生活中,会常常用到这个本领的。(四)体验更大的毫升数及升与毫升的进率1好,刚才你是用什么又快又准量出50ML的水的呢?(烧杯,看刻度)我这里也有,你能看着刻度说出里面有多少毫升水吗?100毫升(请你来掂一掂) 250毫升 500毫升 瞧,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制作的量器。里面有1升水。现在我要把他倒入这样的量杯里,每杯500毫升,能倒几杯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1升1000毫升)24升( )毫升 (怎么想的?) 2000毫升( )升(怎么想?)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3今天都带

22、了饮料来了吧。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瓶里有多少饮料吗? 100毫升 200毫升 250毫升拿出一瓶橙汁,500毫升。想想,这种饮料需要几瓶正好是1升。250毫升呢?100毫升呢?4讲到现在,我可真渴啊!特别是看到你们带了这么多的饮料。能让我喝一口吗?我想喝100ML左右就够了。谁能帮我倒出来呢。真好喝!(笑) 新 课标 第 一 网我刚才喝了几口,把大约100ML饮料喝完了呢?那我一口能喝多少毫升呢?谁再来试一试,大约几口能把100ML饮料喝完?大家算算,他这样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5回家请你们家人都来试一试,看看各自一口,大约能喝多少毫升。6介绍:你知道吗?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大伙交

23、流交流。教学反思: 这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就是在认识1毫升是几滴水时,没有让学生自已动手实验一下,学生只是看着老师进行实验,一方面是课堂上时间不充裕,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器具。而对于在课堂练习方面,我就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测量自已带来的容器的容量,喝100毫升的水大约需要几口,学生得到了直接的体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练习一第1课时 总第4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 定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导学: 一、复习补充习题1,作为当堂练习。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24、1、练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1)下面各容器的容量用什么单位计量比较合适? 可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容器具体的容量,如热水瓶约2升 (2)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 2、练习升和毫升的进率: (1)在里填上、3提问:42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估算出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420除以30大约是多少, 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2)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这题的结果在10到20之间,是一十多。 2笔算出结果。 (1)同学们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交流笔算过程,教师板书。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

25、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 30怎么来的?接下去怎么算? (先用42个十除以30,商1是表示1个十,应该写在个位上。) (3)同学们验算,看看算的对不对。 3教学“试试”。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是除数为整十数的除法;不同的地方是:42040的商是两位数,42050的商是一位数。 提问: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42040的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而42050的前两位不够除。) 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1)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2)组

26、织全部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都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如果有余数,要和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再除。四,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3)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但商的不同? 进一步明确:首位商的书写位置,以及除到某一后不够商1要商0。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找出错误。 (2)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2)引导学:

27、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长方形面积不变,长变化时,宽也随着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即长变大,宽就变小;长变小,宽就变大。 课堂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2选用课时课堂检测:设计。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留下的思考:教师的认识不能代替学生的认知过程,要清楚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才能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有所得,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练习二第1课时 总第7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定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

28、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导学: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一的第1题。 (1)练习第l组。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 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练习第2组。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几十除以几,再用几或十几除以几,算出得数。 2口算下面各题。 4804 842 463 9003 18020 27090 28040 693 755 21030 42

29、070 72080 3笔算练习一的第2题。 (1)出示第2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这几题都是几百几十几除以一个整十数,为什么商都是一位数? (5)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二,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即: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除数也同时扩大或缩

30、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三,完成思考题 1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每四人一组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组内交换意见。 3组织全班交流(如果第一次转换发生在5时以后,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如果第1次转换恰好发生在5时,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二20,20+121)。 课堂检测: 1完成练习一的第3、5题。2选用课时课堂检测:设计。教学反思:这样的练习形式与内容变枯燥、单一的为高效的、针对性的、有挑战性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确定商的位置的问题,而且答案的不确定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为多向的,课堂气氛活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第

31、1课时 总第8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 定标: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具准备:例题插图。导学:一,复习铺垫 1口答。 (1)96里最多有几个30 190里最多有几个30 (2)74里最多有几个2 0 274里最多有几个20 2口答。 42 ( ) 31( ) 7l( ) 69( ) 75( ) 87( ) (1)指名回答。 (2)说明;当个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时,可以舍去直接看出接近的整十数;当十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时,可以向十位进1后再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这叫做“四舍五人法”;二,

32、教学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请学生列出算式。(板书:19232) (3)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笔算19232。 (1)提问:是不是6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 (2)学生尝试练习。 (3)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有什么好方法? 说明:我们可以将32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来进行试商,这样简单些。 请同学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4)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3完成“试试”。 (1)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

33、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3)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 试商。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 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2请学生说说各题都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3学生们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选其中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课堂检测: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2。选用课时课堂检测:设计。教学反思: 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将除数看作一个整十数学生都比较快速,但是由于前面的内容掌握的不是十分好,部分学生的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依旧不是

34、很高.除了试商的问题外,正如邵老师所说,计算能力差的学生错误的地方很多:计算中商乘除数,减法等都出现低级错误.除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 总第9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 教学内容:教科书13页定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的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2.学习两步计算的除法实际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导学:一、学习例题41.看情景图弄清题意。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呢?求什么问题?2.学生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3.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计算,并与同学交流。4.师生共同交流。5.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224 = = ( )6.想一想这题可以怎么验算?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一下

35、,看看解答是否正确。7.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二、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交流订正2.完成练习三6.7、9、10题3.交流答案并验算三、课堂检测:补充习题中的练习教学反思: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这个难度不是很大,也教会了学生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但在后面的学习内容中教学“试商和调商”时,学生就感觉有些无处下手。一道计算题,全班的差距很大,做的快的与做的慢的能差好几分钟。练习 三 (1)第1 课时 总第 10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练习二第15题11、12题。定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提高题练

36、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导学:一、口算练习 1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一组一组对比着做。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比一比: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提问:计算下面一行时要注意些什么?(个位相乘满几十就要I; 一位进几。) 2口算下列各题。 444 90X60 16X6 27060 154 462 955 18030 72030二、笔算练习 1练习二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说说每题是怎样估算的。 指出:估计需要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相乘。 2练习二第5题,第6题。 (1)请学生想想每题的

37、商是几位数,然后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尤其要说清试商的方法。 (4)统计正确率,帮助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5)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验算? 3练习二第?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上表,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要生产 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4练习二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本题解法如下:(16028)226(盆)三,课堂检测: 1完成练习二中的第2、4、6题。 2选用课时课堂检测:设

38、计。练习 三(2)第2 课时 总第 11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教学内容:练习三1320题定标:通过练习巩固不用调商的除法计算方法 巩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掌握连除与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相等关系。导学:一、复习回顾说说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完成13题。师生分析解题过程。针对出现的普遍问题予以几种讲解。二、练习1.独立完成14、18、19题2.同桌交流答案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4.订正5.16、17题讲解先通过练习第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已有三年级的连减=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经验,很容易加以总结)再练习剩下的题目,化难为易。指名板演。三、课堂检测:完成思考题和补充习题中练习教学反思

39、:教给同学们除法竖式的口诀:一想(把除数四舍五入想成整十数),二商,三乘(和原来的除数相乘),四减(注意连续退位)。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四舍调商)(1)第1 课时 总第12 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 定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3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例题插图。 导学: 一、复习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计算。709 6920 52060集体订正后,让学生说

40、一说用整十数除怎样试商。 2口答: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X( )83 30X( )158 40X( )250 20X( )”或“”。 32X4O120 43X6O260 51X6O310 24X7O155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整十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非整十数的两位数除三位数(不要调商)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除数的个位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 2教学例题。 出示教科书第18页教学情境图。 (1)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41、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234 ( ) (2)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 提问:27234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4看作30试商? 你估计商应是几? 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时,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笔算中出现的问题。 交流算法。 师:你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指名说一说) a.提问:用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教师指着下面的算式问学生。) 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介绍:像这样要改商的叫做“调商”。 b提问:为什么要改商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请学生独立完成竖式。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后,教师

42、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 (3)归纳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初商后,必须将商与原来除数相乘;如果乘积大于被除数,就说明初商偏大,应该把初商调小再试,直至余数小于除数为止。(结合例题的计算过程进行归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1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2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

43、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3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本订正。 本题解答过程:184238(棵)(答略) 集体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 师:刚才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口答) 五,课堂检测:选用课时课堂检测:设计。教学反思:商的位置的确定:当练习中同时出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时,有些学生的错误率就比较高,有的明明被除数

44、的十位不够商,却还要去商;有的确定十位商后,余数与个位合起来除,学生不知道商几;遇到不够商1要商0时,学生遗漏;有些学生把除数看着一位数,把末尾的0忽略不看,直接用一位数除法计算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五入调商)(2)第 2课时 总第13 课时 备课人:王萍桃 马胜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题、练习四中的第1、2、3、4题。 定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例题插图。 导学: 、复习 1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X(

45、 )262 80X( )454 70X( )508 30X( )”或“”。 47X5O250 69X3O200 35X7O239 64X4O240指名口答,让学生口述判断的理由。3,列竖式计算9120 32650 280309632 32653 20043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交流。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两组题目的试商过程。 4口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个位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口答)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四舍的试商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试商方法,就是用两位数除当除数个位是5、

46、6、7、8、9时该怎样试商。 2教学例题; 出示教科书第9页教学情境图。 (1)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弓I导学:生列出算式25236 ( ) (2)探索“25236”的笔算方法。 提问:25236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6看作4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交流算法。 a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核对。b再出示下面的计算过程和问题。25236=6问题是:商6对吗?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

47、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这里把除数“36”看成40来试商,商6太小了,因为余数是36,和除数相等,所以商要改成?。 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使余数比除数小。 (3)归纳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是5、6、7、8、9时,可用五入法来试商,把除数的个位“五人”后再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出现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与除数相等的情况(如上面的例题)。商小了,要把初商改大。 (4)比较,发现异同点。 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先独立观

48、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相同点:都要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除的时候都要调商;除的时候都要注意“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计算要求。 不同点:当除数的个位数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6、7、8、勺时,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用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多l的整十数来试商。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4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2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核对。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五、课堂检测: 选用课时课堂检测:设计。教学反思:通过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判断方法,知道除数是一位数,可以一位一位比较,从而确定商的位置。可以用这种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的位置确定。列竖式计算:让生明白:做除法时的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