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复习资料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104033097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子原子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子原子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子原子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分子原子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原子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讲主要内容】 分子和原子 1. 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了解原子的概念,及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3. 了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学会计算【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 知识点1 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分子的基本性质有关。 1. 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的分子集合体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2. 分子的基本性质有以下几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

2、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间隔最大。 (3)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3.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凝聚状态发生了变化,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改变了。 4.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纯净物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铁

3、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破裂成为原子。 1.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2.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1个水分子 1个氢原子 1个氢原子 1个氢分子 1个氧原子 1个氧原子 1个氧分子 (H2O)(H2) (O2) 3.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铜等金属。 4. 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有间隔。 5. 原子概念中的“最小”是指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用其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 6. 原子的概念还可以理解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4、不能再分裂”。知识点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区别。 1.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是:都是客观存在的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粒子间都有间隔,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都不显电性。 2.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肯定破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又重新构成新的分子。 3. 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4.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解题方法指导】 例1. 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

5、器的体积增大了1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图中的( ) 解析:温度升高后气体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并不是分子的数目增多了,也不是分子的种类改变了,而是分子在温度升高时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并没有破裂,数目、大小都没有改变。 答案:B 例2. 如图所示,表示1个甲分子,表示1个乙分子,1个甲分子与3个乙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丙分子,则1个丙分子表示为( ) A. B. C. D. 思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要破裂成原子,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此反应后得到2个甲原子和6个乙原子,它们要构成2个丙分子,因此每个丙分子由1个甲

6、原子和3个乙原子构成。 答案:A【考点突破】【考点指要】 1. 物质结构和构成是初中化学入门的关键。 本部分知识更新内容抽象,难度较大,在中考中各种梯度的命题均有出现。从宏观、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组成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趋势,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生产、生活实际问题(飞秒技术等)是中考命题的又一趋势。 2. 本考点在中考中约占10%左右。【典型例题分析】 例1. (辽宁)下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1)_;(2)_; (3)_;(4)_。 解析:宏观方面的信息主要是指碳酸这种物质的组成,微观方面的信息主要是指碳酸分子的构成情况。

7、从第一个图形分析可知,每一个碳酸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同时可知组成碳酸的元素为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对比第一和第二两个图可知,碳酸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分解成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即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从第三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原子可以重新结合成分子,如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结合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从发生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来看,碳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在此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改变。 答案:(1)

8、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每个碳酸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 (3)碳酸反应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5)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构成粒子等方面正确回答均可) 总结:本题关键在于比较前后图中粒子的变化,要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变化的发生过程,注意宏观一般指物质的组成元素,而微观一般是物质的构成粒子。例2. (北京)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 C.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D. 分

9、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解析:本题是概念辨析题。解答这类题必须明确有关概念的含义,弄清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还要注意一般规律之外的特例,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分析推敲。根据原子构成分子,可以说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对于不同分子或不同原子来说,就不一定了。如氧化汞分子的质量大于汞原子或氧原子的质量,而一个水分子质量要比一个硫原子的质量小得多。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当物质由原子构成时,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当然,当物质的“分子”由原子构成时,则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

10、:C【达标测试】一. 选择题 1. 金秋时节,在桂花树附近,能闻到丹桂散出的阵阵花香,花香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B. 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C. 氧气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3. 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原子只能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 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却没有 4.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

11、”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表示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5. 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下图中的哪个( ) A. B. C. D. 6. 下列现象或操作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是( )选项现象或操作分子的特性A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分子是有质量的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7.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12、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8. 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数不变 9.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水在常温下的挥发和水受热加快蒸发的情况,由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C. 只要温度相同,任何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都是相同的 D. 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是不同的

13、 10.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A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地运动CCO有毒而CO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D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11. 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单质的是( ) 12. 下列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并正确的是( ) A. 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 B. 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二. 简答题 1. (1)如图所示,向容积

14、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说明_。 A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说明_。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_。 2. 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各装一瓶空气和一瓶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为红棕色),把两瓶间的玻璃片抽掉,看到什么现象?用分子观点解释。 3. 将一个吹入空气的气球放入吸滤瓶内,如图所示,塞紧瓶塞,接上抽气机抽气。问其中的气球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4. 请你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

15、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5. 取4根铁丝,下端在一起,插在胶塞中,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扎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一只小烧杯中倒入半杯浓氨水,罩上大烧杯(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发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花的“铁树”,从上述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综合测试】一. 选择题 1.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一定改变 D.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

16、系最密切的是( ) A. 质子数B. 中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 3. 春天,人们站在槐树旁能闻到槐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分子的体积变大B. 分子在不断运动C. 分子分裂成原子D. 分子的质量很大4. 1个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 ) A. 质子B. 原子核C. 阳离子D. 带负电荷的离子 5. 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M、N、P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M、N、P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2:2:3B. 3:1:2C. 2:1:2D. 3:

17、2:2 6. 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遂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 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 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 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7.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无尘空气B. 加碘食盐C. 胆矾晶体D. 可口可乐 8. 有关O2、H2O、S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属于化合物 D. 都属于氧化物 9.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18、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10. 请你分析下列事实,其中能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是( ) A. 物体能被研碎 B. 海水晒干得到食盐晶体 C. 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 D.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11. 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氢气、氧气、水都是化合物 12. 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氧分子,它由4个氧原子构成,专家认为,它液化后能量、密度都比普通氧

19、分子高得多。关于该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g B. 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分子 C. 它是氧元素组成的另一种单质 D.它是一种新的化合物 13. 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 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 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 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14. 关于氧气和铁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氧元素、铁元素构成 B. 由氧分子、铁原子构成 C. 由氧原子、铁原子构成 D. 由氧分子、铁分子构成 15.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

20、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去的缘故 B. 物体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的 C. 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从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 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二. 填空、简答题 1. 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体现了分子的哪一点性质?_。 2. 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构成的。 3. 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容器外壁

21、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具有哪些性质?选择其中一点性质,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4. 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此图,试分别从物质组成、分子构成、物质变化的角度各说出一种观点: (1)_。 (2)_。 (3)_。 5. 分析下图: (1)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相应的空位,并选择其一对其结构或组成继续划分。 (2)请写出生活中常见混合物的实例一个。 6. 微观模拟题:通过下侧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反应。 (3)

2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 【达标测试答案】一. 选择题 1. D2. C3. C4. C5. C 6. B7. A8. C9. C10. A 11. D12. C二. 简答题 1. 水变红;分子不断运动;液面低于刻度线 分子间有间隙;便于观察。 2. 下瓶颜色变浅;上瓶颜色变深;最后两瓶气体趋于一致都是红棕色。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3. 气球将胀大甚至破裂;因为抽气机将瓶内气体抽走,压强减小。气球内分子不断运动气体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大,所以气球胀大。 4. 吸入空气的一支针管内物质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间隔比液体物质分子之间间隔大得多,所以气体易被压

23、缩。 5. 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逸出,有些粒子进入浸入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使其变红。【综合测试答案】一. 选择题 1. C2. C3. B4. D5. C 6. A7. C8. B9. A10. C 11. D12. C13. C14. B15. B二. 填空题 1. 分子在不停运动 2. (1)汞原子 (2)二氧化碳分子 3.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间有间隔 设计实验:将酒精滴在一玻璃片上观察酒精变化一段时间后酒精不见了(挥发)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用量筒分别量取50ml水和50ml酒精,将其混合在一起,观察量筒内液面的情况,观察到总体积小于100ml,证明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 4. (1)物质的组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2)分子构成 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3)物质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氢分子、氧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在一定条件下,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分子。 5. (1)左图:原子右图:纯净物 (2)混合物:碘酒、加碘的食盐 6. (1)单质(2)分解(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