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04008604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85.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Research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in Heyuan City under Internet + Mode成绩评定成绩项论文成绩(百分制)折合比例实得成绩(折合分)指导教师成绩30%评阅教师成绩20%答辩成绩50%总评成绩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百分制评定。答辩成绩不及格的(评分低于60分的),则该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为答辩成绩。内容摘要“互联网+”行动计划是中央提出的重要发展规划,通过这个计划实现传统产业向信息化的迈进,会对人

2、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目前乡村物流是物流行业的痛点也是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背景,研究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的策略。本文基于数理分析结合文献分析、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和国外的乡村物流一体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依据河源市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指标模型的设计,并运用SPSS22.0将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河源市2004-2019年物流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分析得出: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处在上升阶段,但由于受到交通水平和物流组织规模的限制,物流一体化进程的比较慢,说明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水平依然不够,整体还有上升

3、的空间。针对评价结果,本文分别从信息化水平建设、交通运输水平建设、物流组织规模、发展地区经济4个角度提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关键词:互联网+;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物流一体化AbstractThe Internet + action plan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plan proposed by China government. Accordingto this plan, which can realize the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wards informatizat

4、ion, will make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 make a huge difference. At present, rural logistics is not only a pain point,but also a research hotspo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topic is mainly to study the strategy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in Heyuan City, based

5、 on the Internet+ action plan as the background.Based on mathemat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orts ou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research results.And the study sets up the urban-rural

6、logistics integration level indicators by drawing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Heyuan City.Based on the authoritative data collected and collected, this project uses SPSS 22.0 to evaluate

7、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Heyuan City from 2004 to 2019. From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t can be analyzed that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in Heyuan City is at an increasing stage.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low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level and logistics orga

8、nization scale, logistics integration process is slow.It shows that the integration level of urban logistics and rural logistics in heyuan city is still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Aiming 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the coordinated de

9、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in Heyuan City based on the Internet + from the four perspectives: information level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level construction, logistics organization scal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Internet+ action plan;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Coo

10、rdinated development; Logistics Integration. 目 录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I成绩评定II内容摘要IIIABSTRACTIV目 录V1 引言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现状11.2.1 国外研究现状11.2.2 国内研究现状21.3 研究意义21.4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32 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42.1.1 信息化发展水平42.1.2 交通运输水平42.1.3 地区经济水平52.1.4 城乡物流组织规模52.2 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52.3 评价方法62.4 本章小结63 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

11、评价与分析73.1 数据的收集与来源73.2 评价过程83.2.1 数据标准化处理83.2.2 数据相关性检验103.2.3 提取主成分因子113.2.4 建立主成分表达式133.3 评价结果与分析143.4 本章小结154 基于“互联网+”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164.1 完善城乡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164.2 优化城乡物流交通运输规划174.3 扩大物流组织规模174.4 地区经济发展建议184.5 本章小结195 结论与展望205.1 研究结论205.2 研究展望20参考文献21致 谢22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当前我国己进入了实现全面小康、战胜贫困的决胜

12、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完成“三农”短板的关键,其中城乡物流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早在2014年,国务院在物流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中强调,要加快实施12个重点物流项目,包括农产品、城乡物流配送1;2020年1月,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重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公司等农村物流服务网络2。由此可见,国家推进城乡物流协同发展尤为重视。近年来,河源市的经济稳中有进,经济总量首破千亿元大关,物流业虽有发展,但依旧处在落后阶段。目前,河源市的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双龙高铁、梅龙高铁等多条高铁将延

13、伸至河源,将进一步加强龙岩地区、广东省东北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19年9月,河源市发布了河源市促进和发展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要求完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快递物流配送网络3。这些都是促进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机遇。研究现状1.1.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物流与供应链物流的整合模式上。早在20世纪初,约翰克罗威尔在提交给美国联邦政府的农业物流配送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城乡物流”,他探讨并分析了在分配过程中影响农产品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农产品物流成本4,这是人们对“城乡物流”的最早

14、认识。Skinner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对城乡物流系统以及小型交易集市进行了探究,并发现这种运作模式对城乡物流起到了连接和协同作用5;Grievink重点对农产品与其他物流在运作方式上的异同进行比较,他认为,农产品物流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6。此外,Brook认为将供应链思想应用到农产品流通方面,促进了城乡物流的协同发展进程7;Vicky Mauthou等人深入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的物流协同模型:区分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作用及其重要性程度 ,以此建立了以协同发展为理念的物流模型并设计了相对应的评价体系。由于每个国家之间存在政治和经济的差异,物流的发展程度也不同。故有不少学者对我国的城乡物流发

15、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给我国城乡物流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Becky P.Y.Loo对珠三角地区的物流现状进行研究,指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8;日本加藤凡提出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双向物流,这给物流协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山根幸夫从供需角度出发,指出城乡物流的滞后会对生产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森正夫对中国农村经济进行分析后,认为城市物流会在城乡物流中起主导作用,从而提出了城市物流能够带动农村物流发展的地域社会理论,该理论对于统筹发展城乡物流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9。1.1.2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对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城乡物流一体化发

16、展模式存在问题或解决方案等梅培对传统城乡物流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物流主体间的合作意识不高导致争抢资源的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物流基础设施有所完善,但农村地区的基建有所滞后,这使得城乡物流之间的失衡问题愈发明显10。薛薇对“互联网 +”环境下农村生态物流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城乡物流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高运营成本、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探索出了“开展信息化建设、创新物流运营模式”的城乡物流协同发展新思路11。陈文对我国城乡物流一体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深入剖析,提出了构建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为后续的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和参考12

17、。(2)对我国城乡物流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具体案例研究白晋湘在探究城乡物流运营一体化网络建设时,针对湖南省湘西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城乡配送中心等一系列对策, 为城乡物流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13;卢美丽提出了基于“物流规划-基础设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模型,运用AHP分析法进行了模拟案例分析14;王晓艳构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结合定量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安徽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物流一体化的方案15;吴志丹通过构建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模型对辽宁省物流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影响辽宁省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因素,总结出城乡物流不协调发展是由物流成本和信息化

18、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并分别从这两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16。许静艳在对安徽省的城乡物流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时,基于协同理论,从“宏观环境-需求-信息化”三个维度构建物流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17。1.2 研究意义城乡物流协同发展即利用城市较为健全的城市物流网,带动农村物流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在农村物流网建设中对城市物流网欠缺的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城乡物流协同发展一方面为城乡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于调整与转变产业结构的、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与建设生态文明地市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推进新型的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之间物流基础设施的连通性和支撑水

19、平,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一体化建设的力度相较于其他省市来说依然处在落后阶段,整体水平有上升的空间。本文基于调研河源市各地物流协同发展现状调查结果,在参考已有学者对城乡物流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后,本文拟设计一个新的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用以衡量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从而为河源市“互联网+”背景下城乡物流协同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策略。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综上,本课题研究的是“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通过运用物流学、物流运营等基础理论,在借鉴国内外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对河源市城

20、乡物流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并对所发现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旨在为解决当前河源市物流较落后的现状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法。“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研究国内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国内国外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理论研究成果 “互联网”背景下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影响指标识别构建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基于“互联网”的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结论及社会意义因子分析法调查分析法数理建模分析2 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是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的前提。对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实际上就是在对

21、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的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模型进行分析整理,综合河源市城乡物流的发展情况,基于数据的可操作性、系统、简洁等原则,构建了以信息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地区经济水平、物流发展水平4个层面为指标的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模型,如图2.1所示。图2.1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2.1.1 信息化发展水平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物流信息始终引导着整个物流活动,以维系整个物流网络。能否有效地将信息进行互通,构成一个城市、农村信息对等的信息化平台,要依赖于该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图2.2信息化发展水平二级评价指标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物流信息平台随之完善。GPS、动态信息采集等

22、更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在物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电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物流的转型升级,一个地区的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能很好地反映出这个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另外,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电话带来更多的便利和速度,可以提高信息通信效率,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除此之外,电子商行业也离不开信息化,一个地区的业务量越高,说明该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也越高。2.1.2 交通运输水平在物流一体化发展中,交通运输的水平和能力也是衡量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子,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的发展,除了城市物流之间的作用,还可以与农村物流的进行连接,带动农村物流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物流一体化的进程。

23、图2.3信息化发展水平二级评价指标道路的规划与建设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公路网密度,公路是连接城乡物流的纽带,其覆盖面越广,城乡物流网络就更完整;载货汽车的数量、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力,运力越大,物流发展越顺利,城乡物流差距也就越小。2.1.3 地区经济水平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物流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导致了农村物流的基础建设跟不上需求,直接影响了城市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换句话说,可以通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测出该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要客观地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应该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入手。图2

24、.4信息化发展水平二级评价指标2.1.4 城乡物流组织规模城乡物流组织规模是指为农村地区提供物流的主要组织的大小及规模,包括供销社、物流相关企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及从事物流相关的人才等。其规模大小意味着农村连结城市的能力,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都集中在城市之中,只有少部分物流企业分布在农村,城乡物流组织规模的扩大,是打破“二元”物流的一大突破口。图2.5信息化发展水平二级评价指标2.2 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上所述,可建立一个包括信息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地区经济水平、城乡物流组织规模4个层面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下设15个二级指标,如表2.1所示。表2.1

25、 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信息发展水平(X1)邮电业务总量/亿元(X11)国际互联网用户数(X12)固定电话普及率(X13)移动电话普及率(X14)交通运输水平(X2)公路网密度(X21)载货汽车数量(X22)货物运输量/万吨(X23)货物周转量/万吨(X24)地区经济水平(X3)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31)人均可支配收入(X32)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X33)固定资产投入值/亿元(X34)物流组织水平(X4)农村龙头企业数(X41)物流企业数量(X42)物流相关从业人数(X43)2.3 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只是评价模型的大方向,而评价方法运用

26、是否恰当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目前国内相关文献和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有:AHP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模糊综合分析法等。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所涉及的评价指标较多,共15个。采用因子分析法就可以先将定量化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的数学变换,将这15个指标中相关性较高的指标进行分组,得到互不重叠、互不相关公共因子。一方面可以化繁为简,直击问题关键,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因子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具有唯一客观性。综上,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乡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2.4 本章小结本章节在分析了现有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方法后,综合河源市自身特点及发展情况,建立了

27、一个新评价模型,即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信息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地区经济水平、物流发展水平4个层面共15个指标对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程度进行评价。3 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与分析3.1 数据的收集与来源样本数据主要来自河源市统计年报2004-2019、河源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分析报告、河源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分析报告及2019年12月份河源统计月报,均来源于河源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的权威数据,真实可靠。按照上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15个二级指标数据进行汇总,可以得到2004-2019的河源市城乡区域内的相应指标数据,处理汇总后如表3.1所示。表3.1 河源市城乡物流数据汇总表X11X12X13X

28、14X21X22X23X24200416 43082 21 21 72 10277 923 81396 200516 42993 22 25 79 15041 986 84807 200623 57586 22 27 79 10288 1070 93301 200725 68684 25 29 80 12096 1145 100668 200830 93391 24 30 84 13896 1959 298952 200935 126024 21 34 86 17057 2025 305251 201046 161258 20 36 88 20039 2244 340223 201119 19

29、8385 19 40 94 22940 2698 407444 201224 249243 18 47 94 25735 3296 503919 201330 291147 17 55 95 26340 4789 632136 201434 359774 14 77 98 28525 5519 766013 201542 272510 14 75 101 29675 5755 738118 201669 263068 12 76 101 31004 6203 826398 201751 592566 12 70 103 35986 6702 900214 2018104 709086 11 7

30、9 104 37463 6861 946523 2019112 735261 10 79 105 40023 7106 1000784 续表3.1 河源市城乡物流数据汇总表X31X32X33X34X41X42X432004160 7859 66 80 108 85 4170 2005205 8490 82 113 119 101 4449 2006258 9533 95 177 125 120 61299 2007329 10600 112 233 150 134 45950 2008395 11348 130 175 167 145 52851 2009405 12138 143 198 1

31、92 158 19839 2010454 13177 176 243 220 172 19954 2011533 14737 210 237 260 186 22014 2012609 16520 251 279 280 193 25357 2013680 18436 260 343 142 204 25422 2014754 13283 318 453 158 265 22325 2015783 14548 345 564 166 301 23570 2016854 16077 405 652 177 347 23360 2017946 17718 467 778 197 373 23847

32、 20181006 19397 513 837 212 398 23361 20191080 21052 587 998 240 423 23247 3.2 评价过程 3.2.1 数据标准化处理指标体系中的数据单位不统一会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要消除这种影响就必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避免量纲的影响。本文运用SPSS22.0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同时将数据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如图3.1。图3.1 SPSS 22.0 Z-score标准化处理操作Z-score标准化结果如表3.2所示。表3.2 河源市城乡物流Z-score标准化数据ZX11ZX12ZX13ZX14ZX21ZX22ZX2

33、3ZX242004-0.90 -0.98 0.68 -1.29 -1.83 -1.35 -1.18 -1.27 2005-0.89 -0.98 0.81 -1.11 -1.23 -0.86 -1.15 -1.26 2006-0.66 -0.92 1.00 -1.03 -1.19 -1.34 -1.12 -1.23 2007-0.58 -0.87 1.50 -0.94 -1.07 -1.16 -1.09 -1.21 2008-0.41 -0.76 1.36 -0.88 -0.69 -0.98 -0.74 -0.61 2009-0.24 -0.62 0.78 -0.73 -0.56 -0.66 -

34、0.71 -0.59 20100.14 -0.46 0.48 -0.64 -0.38 -0.35 -0.62 -0.49 2011-0.79 -0.30 0.20 -0.43 0.26 -0.06 -0.43 -0.28 2012-0.63 -0.08 0.00 -0.15 0.27 0.22 -0.17 0.01 2013-0.43 0.11 -0.18 0.23 0.35 0.29 0.46 0.39 2014-0.30 0.41 -0.64 1.20 0.64 0.51 0.77 0.80 2015-0.01 0.03 -0.84 1.12 0.92 0.62 0.87 0.71 201

35、60.91 -0.02 -1.06 1.17 0.93 0.76 1.06 0.98 20170.30 1.43 -1.21 0.89 1.09 1.27 1.27 1.20 20182.10 1.94 -1.37 1.28 1.19 1.42 1.34 1.34 20192.40 2.06 -1.52 1.30 1.30 1.68 1.44 1.51 续表3.2 河源市城乡物流Z-score标准化数据ZX31ZX32ZX33ZX34ZX41ZX42ZX432004-1.47 -1.57 -1.18 -1.12 -1.47 -1.27 -1.46 2005-1.32 -1.41 -1.08 -

36、1.00 -1.25 -1.12 -1.44 2006-1.14 -1.14 -1.00 -0.78 -1.13 -0.95 2.31 2007-0.89 -0.87 -0.90 -0.58 -0.64 -0.82 1.30 2008-0.67 -0.68 -0.79 -0.78 -0.30 -0.72 1.75 2009-0.63 -0.48 -0.71 -0.70 0.20 -0.61 -0.43 2010-0.47 -0.22 -0.51 -0.55 0.75 -0.48 -0.42 2011-0.20 0.17 -0.31 -0.56 1.55 -0.35 -0.28 20120.06

37、 0.62 -0.06 -0.42 1.94 -0.29 -0.06 20130.31 1.11 0.00 -0.19 -0.79 -0.19 -0.06 20140.56 -0.20 0.36 0.20 -0.48 0.36 -0.26 20150.66 0.12 0.52 0.59 -0.32 0.68 -0.18 20160.90 0.51 0.88 0.90 -0.10 1.10 -0.19 20171.21 0.92 1.26 1.34 0.30 1.33 -0.16 20181.42 1.35 1.54 1.55 0.59 1.56 -0.19 20191.67 1.77 1.99

38、 2.12 1.15 1.78 -0.20 3.2.2 数据相关性检验因子分析要求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运用SPSS22.0,进行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分析得出初始解及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如图3.2)。图3.2 SPSS降维因子分析得出相关性矩阵表及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如表3.3,表3.4。表3.3 相关性矩阵表ZX11ZX12ZX13ZX14ZX21ZX22ZX23ZX24ZX1110.85-0.750.730.70.780.770.77ZX120.851-0.880.840.850.930.90.91ZX13-0.75-0.881-0.94-0.91-0.96-0.96-0.

39、95ZX140.730.84-0.9410.950.940.980.97ZX210.70.85-0.910.9510.970.960.97ZX220.780.93-0.960.940.9710.970.98ZX230.770.9-0.960.980.960.9710.99ZX240.770.91-0.950.970.970.980.991ZX310.810.93-0.940.960.980.980.980.99ZX320.740.88-0.830.810.910.920.870.9ZX330.870.96-0.950.930.930.980.970.97ZX340.90.94-0.910.91

40、0.880.930.940.93ZX410.380.47-0.380.330.570.530.360.45ZX420.870.93-0.940.940.930.960.970.97ZX43-0.07-0.150.35-0.16-0.12-0.26-0.17-0.17续表3.3 相关性矩阵表ZX31ZX32ZX33ZX34ZX41ZX42ZX43ZX110.810.740.870.90.380.87-0.07ZX120.930.880.960.940.470.93-0.15ZX13-0.94-0.83-0.95-0.91-0.38-0.940.35ZX140.960.810.930.910.33

41、0.94-0.16ZX210.980.910.930.880.570.93-0.12ZX220.980.920.980.930.530.96-0.26ZX230.980.870.970.940.360.97-0.17ZX240.990.90.970.930.450.97-0.17ZX3110.920.980.950.50.98-0.11ZX320.9210.90.840.640.86-0.09ZX330.980.910.980.470.99-0.15ZX340.950.840.9810.380.99-0.09ZX410.50.640.470.3810.43-0.07ZX420.980.860.

42、990.990.431-0.12ZX43-0.11-0.09-0.15-0.09-0.07-0.121表3.4 KMO和巴利特检验表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0.733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525.913自由度105显著性0.000通过观察相关系数矩阵表,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性检验结果(KMO=0.7330.7,且P0.001)进一步说明了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3.2.3 提取主成分因子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并得出总方差分解表,SPSS 22.0操作,如图3.3。图3.3 SPSS22.0 主成分分析过程得出总方差解释分解表,如表3

43、.5所示。其中,第一列的初始特征值是主成分的方差,第二列的方差百分比和是各主成分的贡献率;第三列累积百分比是因子分析中的重要依据,表示各因子的累积贡献率。本文共提取了两个主成分,记作F1、F2 ,其累计贡献率达88.7%,结果有效。表3.5 总方差解释分解表总方差解释成分初始特征值提取载荷平方和旋转载荷平方和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112.25481.69581.69512.25481.69581.69512.09380.61980.61921.0527.01188.7061.0527.01188.7061.2138.08788.70630.9005.

44、99894.70540.4613.07297.77750.1440.96198.73760.0920.61799.35470.0380.25799.61080.0300.19999.81090.0130.09099.899100.0100.06999.969110.0030.02099.989120.0010.00699.995130.0010.00499.999140.0000.001100.000155.008E-050.000100.000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3.2.4 建立主成分表达式运用SPSS22.0 的kaiser 标准化最大方差法对指标进行正交旋转,得出表3.6。表3.6

45、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成分12Zscore(X11)-邮电业务总量0.847 0.011 Zscore(X12)-国际互联网用户数0.941 -0.087 Zscore(X13)-固定电话普及率-0.924 0.328 Zscore(X14)-移动电话普及率0.938 -0.158 Zscore(X21)-公路网密度0.961 -0.065 Zscore(X22)-载货汽车数量0.973 -0.202 Zscore(X23)-货物运输量0.967 -0.156 Zscore(X24)-货物周转量0.976 -0.139 Zscore(X31)-地区生产总值0.994 -0.060

46、 Zscore(X32)-人均可支配收入0.926 0.010 Zscore(X33)-第三产业增加值0.989 -0.097 Zscore(X34)-固定资产投入值0.965 -0.051 Zscore(X41)-农村龙头企业数0.523 0.118 Zscore(X42)-物流企业数量0.983 -0.076 Zscore(X43)-物流相关从业人数-0.060 0.974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方法: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a. 旋转在 3 次迭代后已收敛。由旋转成分矩阵可知,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在信息化水平、交通运输水平、地区经济现状上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可见,经济、交通、网络

47、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可以促进物流发展的进程;除了经济现状以外,物流企业在河源市城乡物流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这符合目前河源市成乡物流发展的现状。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在物流规模建设上,其相关系数为0.9,表明物流组织规模对于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至关重要。3.3 评价结果与分析为了避免对评价产生主观影响,根据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比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F的得分,公式如下:F=nFn=11+2F1+21+2F2其中,1、2分别为主成分F1、F2的特征值。F1、F2主成分的表达式是其特征向量和对应数据无量纲化的乘积。F是各个主成分的综合值,其值越高说明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程度越高。将相关数据

48、代入公式中,得出各主成分分别在2004年2019年的得分情况,结果如表3.7所示。表3.7 河源市2004-2019年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得分表F1排名F2排名总得分F排名2004-4.5616-1.8816-4.35162005-4.0115-1.7715-3.83152006-3.99141.931-3.53142007-3.59131.233-3.21132008-2.90121.712-2.54122009-2.1611-0.3312-2.02112010-1.4010-0.2110-1.31102011-0.709-0.037-0.65920120.1380.2650.14820130

49、.627-0.1990.55720141.616-0.55141.44620152.095-0.37131.90520163.054-0.21112.80420174.123-0.0983.79320185.3820.1764.97220196.3210.3645.851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河源市近年来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用二维折线统计图展示的数据如图3.4所示。图3.4 河源市近年来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图从图3.4可知,20092019年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提高的比较慢,说明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水平依然不够,整体还有上升的空间。由旋转载荷矩阵可知,第一成分中涵盖了交通物

50、流运输水平指标中的四个二级指标,且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而且第一主成分F1一直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说明河源市在交通运输水平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随着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路网密度及运输车辆的数量将是连接城乡物流的重要纽带,河源市应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和交通运输网建设;与第二主成分F2最相关的是物流业相关从业人数,F2在2006-2009年出现了明显的波动,2008年达到了峰值,而后一路下滑,这说明了河源市这几年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上投资力度不足。3.4 本章小结本章节对河源市2004-2019年的物流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价。首先通过查阅河源市政府历年来统计年鉴提取所需要的数据,并

51、按照第二章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其次,运用SPSS 22.0将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不同单位之间的影响,运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度验证了变量间存在相关性。最后,对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两个公因子F1、F2,利用公式计算出河源市2004-2019年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的得分,分析得出河源市物流一体化水平依然不够,在交通运输水平、物流组织规模、信息化水平上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4 基于“互联网+”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从上文评价结果可以分析得出,河源市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保持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有一定的波动,一方面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河源市自身建设存在一定

52、的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进一步促进河源市城乡物流的发展。结合前文的分析结果,下面从“信息化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物流组织规模、地区经济发展”4个维度对河源市物流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基于“互联网+”的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策略和建议,以促进河源市城乡物流协调发展,如图4.1所示。图4.1 发展策略建议框架图4.1 完善城乡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设主成分F1中,国际互联网用户数、移动电话普及率及邮电业务总量的相关值都大于0.9,反映出了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信息化建设也是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和电商发展的重要前提。(1)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河源市的网

53、络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完善,但部分乡村和山区依旧存在互联网建设滞后的情况,要想实现河源市所有地区的网络全覆盖依然比较困难。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城乡信息化连接的辐射性,在关键地区建立网络据点,以点带面加大周边地区的互联网覆盖范围;除此之外,及时更新有线光纤、移动基站、无线网络等网络设施,以促进城乡间信息的双向流通性,实现城乡物流的即时双向对接。(2)构建城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河源市出台的促进电子商务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的相关政策,为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及技术保障。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技术等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集资源整合、信息交流、市场预测等功能

54、的城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平台,一方面可以整合各环节各层次的物流信息资源,加强各方的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打破空间局限,通过大数据实现城市电商农村电商平台的对接,对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进行创新,让城市物流的发展带动农村物流,由此进一步健全农村电商服务网络,从而实现城乡物流的协调发展。4.2 优化城乡物流交通运输规划主成分F1中,交通运输水平指标中的4个二级指标公路网密度、载货汽车数量、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相关值均大于0.9,反映出了城乡物流交通运输水平会影响城乡物流之间的协同发展,因此,好的城乡物流交通运输的规划势必会提高城市物流和乡村物流的互通性。(1)优化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协同发展的前提

55、是做好公路网的建设。据河源市2019年统计年鉴统计,河源市公路网密度虽逐年提高,但据不完全统计仍有3000多公里的公路未铺装路面,且公路建设缺乏城乡间的连通。这就要求要加快优化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基础设施扩展到农村,加强城乡物流之间的联系;同时,加快对老城区、乡村的路网改造建设,以保障河源市公路网重要节点道路的畅通度,提高运输效率。(2)合理的物流网络规划2019年9月,河源市明确要求要完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双龙高铁”延伸至河源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些都是促进河源市城乡物流协同发展的契机和挑战。好的物流网络规划一定是基于对现有的物流资源及物流节点

56、进行优化,重点推进农村物流节点的建设18;同时,基于“互联网+”整合农村散点物流,通过大数据更加科学合理地布局城乡物流节点,并不断对物流网络进行优化,降低物流投资成本,提高城乡物流之间的周转速度。4.3 扩大物流组织规模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公因子F1中物流企业数量、公因子F2中物流相关从业人数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并且F2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下波动,几乎没有增长,从分析结果看出,目前河源市物流发展受到了物流组织规模大小的制约。综上所述,扩大物流组织规模迫在眉睫。(1)培养农村龙头企业、合作化的农民合作组织目前河源市农村地区主要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要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下的物流运输成本高且协调性差,信息流通程度比较落后,并且农村的加工、运输、配送企业数量不多,延缓了农村物流发展进程。要想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