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03957512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和灭火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市三中 明燕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进一步研究讨论一般物质燃烧的条件,并概括出灭火的原理,有针对性地讨论防火和灭火的措施。通过认识常见的图标,研究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引出了什么是易燃物和易爆物,以及如何安全贮存、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措施。 2、情感目标 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观点。 3、技能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三、教学重、难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四、教学方法

2、当前的教育理念,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法来建构新知识。根据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讨论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程序设计: 由放映影片紫日片段引入新课,教师演示“燃烧的条件”实验,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并由此推导出:“灭火的原理”。然后应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分组实验验证“原理”,帮助影片火灾中的三个人逃生,引出在生活中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引导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

3、关的图标”,自学“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以及“资料”。最后由学生自己畅谈收获结束全课。七、知识梳理 1、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分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八、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播放紫日片段。 大家推想这三个人能在这场大火中生存下来吗?他们将用什么方法逃生呢?学完了今天这节课,大家就能想出办法来了。2、授新: (1)燃烧的条件 解决问题应追溯到问题的根源,从根源处对症下药,方能迎刃而解,逃离火

4、灾也是这个道理。火灾是由燃烧引起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研究的是:物质是怎样燃烧起来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看实验,思考问题:相同温度下,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是因为( )。 同为白磷,相同温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这是因为( )。若让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我们该做什么尝试? 观看实验: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的情况下燃烧 引导思考:若将小石块放在薄铜片上能燃烧起来吗?综合上述情况,物质燃烧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归纳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是只需具备一两个?如果我们要灭火可以怎么做

5、? 讨论小结: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课堂练习:怎么办?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 ); (3)扑灭森林火灾,可以( )。猜想:下图中三支蜡烛的燃烧现象相同吗? 实验7-1的图片学生分组实验7-1,体验反思: 第一支蜡烛( ),因为( );第二支蜡烛( );第三支蜡烛( ),因为( )。 教师演示灭火器原理,学生自学“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过渡:灭火有很多方法,可以破坏燃烧的条件,也可以使用灭火器,那么草原火灾中的三个人该怎么逃生呢? 播放紫日,引导学生平时应多观

6、察,多积累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大家知道在加油站常张帖哪种图标吗?展示“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自学课本P128-P130“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和“资料”。思考讨论: (1)在加油站或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常标有哪种图标?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要这种图标? (2)爆炸是怎样发生的? (3)2003年全国发生多起煤矿的矿井里瓦斯爆炸和矿井塌方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3、总结全课 知识梳理: (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7、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达标检测:(1)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 );( )。(2)图书档案室着火,可用( )灭火器。 (3)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高速行驶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伤害。以下物品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1)蔗糖 (2)酒精(3)烟花鞭炮(4)汽油、煤油A、(1)(2)(3) B、(1)(3)(4)C、(2)(3)(4) D、(1)(2)(3)(4) (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

8、么?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主要作用是什么?5、推荐作业(1)课后第5题。(2)试根据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课题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1、对于本课的引入可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故事引入或图片引入)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燃烧的条件”

9、的教学中,组织好“活动与探究”是学习这一内容的关键,对于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3、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中除了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可给定学生实验材料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熄灭蜡烛火焰,并说出灭火原理,这样可以使学生自己根据燃烧的条件去推论灭火的原理。 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说课稿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孙勇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教材在整册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燃烧和灭火这一重要知识点,经常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并且还经常是以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有

10、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家里不幸发生了火灾,到底怎么处理?公共场所出现了火灾险情,怎么办?怎么样防止这些悲剧的发生?掌握了本节知识,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难点(1)指导学生调查火灾情况(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现象的分析,了解内因和外因间的辩证关系(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法简介

11、1、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在老师的指引下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自己通过讨论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3、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引导、学生的讨论、阅读课本的内容,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演示实验 教材中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注意 此实验因白磷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污染教师的环境,可将燃烧后的铜片迅速放入了冷水中。实验内容铜片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铜片上再放上白磷和红磷现 象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 红磷不燃烧实验内容 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12、现 象 水下白磷能燃烧讨论1、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能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得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归纳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强调 1、上述三点缺一不可 2、着火点一般不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演示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其原因三个实验有不同的现象,第一个实使验蜡烛熄灭

13、,第二个实验使蜡烛继续燃烧,没有变化,第三个实验使蜡烛熄灭。归纳 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该三个方案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注意 不能采取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特色设计一般老师会按照教材的安排,做完演示实验后就得出了结论,事实上灭火原理的得出仅靠三支蜡烛的实验是不够的,因为该实验只能得出缺氧使物质熄灭的原理,因此还应增加隔离可燃物、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两个实验,才能完整得出灭火的原理。教学效果预测1、燃烧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而灭火只需要任一方案即可,学生容易引起混淆,上课必须重点强调。2、演示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时,应注意往

14、水中通氧气的技巧,要求氧气匀速且较快地流出,否则水中的白磷点不燃,实验会失败。3、不能采取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河南省安阳市曙光学校常士杰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一节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一、我对教材的理解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

15、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由以上对教材的分析

16、,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二、我的教学构想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在此后的消防安全教育中,则通

17、过多媒体采用讨论、谈话法等来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实施“五字方针”:听、思、说、议、乐。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议学会交流;乐乐于探究。下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条主线,通过五个环节来向大家展示我的第三个问题“我的教学实践”。三、我的教学实践环节1 :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环节2 :探究燃烧的条件。这里通过三个分组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2)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

18、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纸棒与裹在铁棒上的纸棒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三个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在这里,由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在分组实验(3)中,纸棒的燃烧对比实验。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将纸条缠绕在铁棒上,来做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个看似与化学课堂无关的动作,其实是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教育,注重知识的完整建构过程。环节3 :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

19、确、清晰的认识,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此时,教师展示自制教具,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通过对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与沉淀,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紧接着让学生观看火灾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自然想到,如果遇到着火的情况,要减小火灾带来的危害及损失,那应该如何来灭火,灭火都需要什么条件?环节4 :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

20、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环节5 :最后,学习防火自救常识,防患于未然,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本节课所选材料,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几支蜡烛,一张纸条,一些沙土,一块抹布,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是小小科学家。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