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的一点思索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3916456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海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的一点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的一点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的一点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上海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的一点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的一点思索(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上海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的一点思索奉贤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研究中心张海君为了推动上海高中数学二期课改,上海高考数学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考数学研究性 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而这个评价目标主要涉及以下六点:(1)用已有知识网络,开拓新的认知领域,提升思维层次;(2)在知识、方法间的联系中,体验数学内涵,探究内在规律;(3)从正、逆向思维中,在代数变形和几何变换中,认识和研究数学的本质;(4)在实验和操作的过程中,探究数学对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5)通过质疑或反思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提出初步的结论;(6)在较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能提出新的认识,并

2、能将结果较完整、正确地表达出来 以上(1) (4)点上海高考已全面实施,第(6)点是长远目标,目前尚不成熟,本文 就2006年新提出的第5点如何培养学生“通过质疑或反思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提出 初步的结论”的谈一点思索,与大家共勉。一、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以往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包括问题的发现、提出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 结论的发现过程,思路方法的探究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问题演变、推广、引伸的过程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体验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1、教师自己率先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在平时的教学中

3、给学生示范,引导学生如何去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师运用“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 疑法”等这些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通过“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 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教师要立足教材,设计可提供研究型究学习的教学提纲。教师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剖析和重新组织,改变例、习题,使学习内容成为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过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把教学内容

4、编写成以“发现-一探究”为主线的创新性学习提纲,包括 :课前完成部分、课堂探究部分、课 外作业部分,并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部分。编写过程中考虑以下方面:探究性、开放性、灵 活性、趣味性、应用性等。重新认识什么是数学习题。从高一开始起,在教学中,尤其是练习作业中明确向学生提出除了通常要完成的书面传 统的作业外,还应包括教师常常给一些材料并规定要求学生自己拟编数学题,写读后感、写 小论文等。由于学生脑子里框框少,常提出一些不符合老师心意、显得幼雅,不成熟,甚至学生的想法荒谬,或出乎老师预料之外的见解,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压制,给予认真和正确引导, 培养质疑能力,鼓励标新立异。坚持不懈,慢慢地就会显出成

5、效。学生对数学的神秘和畏惧 感逐渐减少,学生从中品味经过自己努力而创造出的成果的甘甜,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动机。二、将教学过程模拟成一个“微科研”过程,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发现。数学学习不仅是解答现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发现、构建和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除了每一单元或每一阶段都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科知识的研究专题,一节 课可能只研究一个问题 (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举一反三),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 进行大胆探索。在教学中,对每一个数学命题培养学生多思勤想的习惯:常规性地引导学生能不能从正面作出引伸和拓广,从逆向探索能

6、否进一步扩展?充分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去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一次“再完善”和“再创造”。许多重要的例题和习题反映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蕴含着数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对这类数学问题 ,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能有效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发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将平日作业、 例题、习题及高考试题作为教学生如何编题的对象,通过质疑或反思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行推广、变式,改编成一系列相关的新问题,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编题能力。其中“问题一一-发展”教学模式适用于以发展能力为为目标的研究型课。该模式特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发深层次的数学思考,探

7、索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 系,发现一般规律,获得数学思想方法 ,形成数学观念,发展思维能力。操作过程:提出问题创设情境o 合作讨论o 推广发展O 反思归纳即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提出具有丰富内涵的问题引发学生类比联想,从已知猜想未知,从旧问题探讨新问题,在探索问题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中发展思维操作的三层次:基础层次-一-给出问题比较简单,对探究的主要步骤和思路给予比较明显的提示;中等层次一 给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新颖性,探究步骤和思路给予简要的启示,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较高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给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解题的思路给予暗示,给学生创造的时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8、,对学生独特的想法不硬性加以干涉,师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 又从学生身上吸取思想的活力和大胆的想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三、以数学开放题为突破口,培养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将数学开放题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开放题的编制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开放题的编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它的编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

9、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 时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将所用习题多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确定的答案的封闭题,解答完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探究更一般的结论 ,探究更多的情形,或探究该结论成立的其它条件等,使学 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发散开去,能够启发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形成开放题等。案例:发

10、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提出初步的结论的一次实践课:例: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2=4x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求线段AB的长。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结果大致有以下这些:1、弦AB的中点坐标(学生直接出来)2、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教师进行有方向的启发:让学生结合 1考虑的结 论而得到);3、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学生直接想到)4、三角形AOB的面积,周长(一开始没有,而正是 2中教师的方法给学生受了鼓舞而 得到的答案)5、抛物线弧AOB上一动点P X, y , P点到线段AB的距离是d,求的取值范围(教师对4给予了肯定,并只是说了 “点。是固定的,而解析几何

11、所反映的是运动的思想”这样的语言,部分学生就由4联想到的问题)学生受5的感染,思维一下子打开了从弦相关的问题着手提出问题的有:6、问题:斜率为K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2=4x 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 A、B两点, 且线段AB = 8,求K的值。7、问题: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2=2px (p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两点,且线段AB = 8,求p的值.8、问题:斜率为K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2=2px (p 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两点,求线段 AB的取值范围或线段 AB的长(用K和p表示)(教师提示分析: 所提问题存在的不足,如倾斜角为900的直线的斜率是不存在的

12、,而线段AB的长是可以求的),学生经过思考后,将问题完善如下:。9、倾斜角为。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2=2px (p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两点,求线段 AB的取值范围或线段 AB的长(用。和p表示)10、问题:经过抛物线y2=2px (p 0)的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轨迹方程.11、问题:直线经过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两点,已知xA xB =6 ,求线段AB的长.12、直线经过抛物线 y2=2px (p 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两点,且线段Xa IXbm,求线段AB的长。(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但同时给予

13、引导指出结合 8,题目有点瑕疵,需修改,经提示后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修改变成了一个十分深层次的问题:建立直线的条数t与m的函数关系,t = f m ,并且得到结论如2mp 下:t1mp )0 mp13、问题:抛物线 y2=2 p x (p 0)的焦点为F, AB为过F的弦,求证:2FA FB p从A(xi, yi)、B(X2,y2)两点坐标与与参数p有何关系提出的问题有:14、如果过抛物线y2=2 p x (p 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 坐标为yi和 y2,那么有 yiy2 = - p215、如果过抛物线y2=2 p x (p 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横2

14、坐标为X1和X2 ,那么有X1X2= 416、过抛物线y2=2 p x (p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A (xi, y1)、B(x2,y2),计算 OA OB 的值至此,对原问题的研究并没有结束,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思维的局限,此时教师的角色AM 1y1 和y2,且地位显得十分的重要,请学生观察题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如何连结FA1和FB1,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设弦AB的中点为M,点M在准线上的射影为 Mi,那么线段 与BMi的位置关系又如何?A、O、Bi三点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 ?Ai、O、B三点呢? 随着教师的设问,学生对课本例题的数学认识逐渐深入,思维层次 逐步提高,学生

15、课后通过思考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学生课后又提出许多问题:17、M M 1,交 y 轴于 M2,求 MM 1 和 MM 218、直线AB的倾斜角为。,求梯形AA1B1B的面积从逆命题角度去考虑又提出问题:19、直线L与抛物线y2=2 p x (p 0)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 y1y2=-p2,求证直线L过抛物线的焦点。20、设抛物线y2=2 p x (p 0)的焦点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直线 AB1经过原点O,求证:BB1平行x轴。21、过抛物线y2=2 p x (p 0)的焦点F,作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A、B两点,设N 是 抛物线准线与OX轴的交点,则直

16、线 AN,FN,BN的斜率成等差数列;将此命题问题推广:22、过抛物线y2=2 p x (p 0)的焦点F,作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A、B两点,设N 是 抛物线准线上的任意一点,则直线AN, FN, BN的斜率成等差数列;23、过抛物线y2=2 p x (p 0)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 F,作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设N点是点F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则直线 AN,FN,BN的斜率成等差数列;24、过抛物线y2=2 p x (p0)对称轴上的任意一点F,作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设 P 点是点 F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过 P 点作与与对称轴垂直的直线L,N 是直线L 上的动点, AN,FN , BN 的斜率成等差数列;参考文献上海教育考试院陈嘉驹 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