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3734968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别于其它学科,它重在活动,重在学生参与,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达到教育目的。所以,在通常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本教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使用。一、角色扮演法1什么是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活动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在排演时,要求学生扮演他们所想的所感觉或在某情境他们会做什么?另一方面是反角色扮演,即要求他们猜测与自己不同角色的观点,通过两种角色扮演鼓励他们同理、同情,增进双方的

2、了解。2运用角色扮演法的原则由于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当众表演,需要有较强的参与意识,所以,对于那些随和、性格外向、有安全感的学生易做到,而对于害羞、性格内向、防御心理强的学生,角色扮演相对显得困难。而安全的、接纳的、信任的气氛及教师的鼓励有助于学生的参与。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假如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害怕,不要勉强让他们扮演,而是分给他们一些其它任务,直到他们自动参与。(2)鼓励学生把角色扮演当作一种游戏。(3)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扮演的角色而不在学生身上。注重角色所表现出的意义和感觉,而不是学生表演得 多么好。创造一种非批判的气氛,使学生有信心,喜欢表达他们自己。(4)应使课堂气氛活跃

3、,非表演同学积极关注表演者,给予表演者更多的支持和激励。3常用角色扮演法及适用对象(1)相声表演。此种表演可以是一人的单口相声,也可以是两人的对口相声或多人的众口相声。表演者以通俗、幽默的话语向学生展示深刻的心理学道理。例如:想让学生认识到“注意”这一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作用,就可以让一名学生进行注意的自述“我叫注意”。进行情绪调控教育时,可让两位同学说对口相声“我不生气”等等。由于此类表演需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其它表演技巧,故较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教育活动内容可以是所有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心理训练。(2)哑剧表演。这种表演是一种非言语性的。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肢体、面

4、部、身段等进行表情达意,学会非言语交往。表演可以是一人或多人,如表演“同学见面”、“生气时”、“幸福时刻”、“等待”等等。此类表演难度稍低,适合于小学各年级学生。从教育内容来说,主要适用于情感教育和交往指导,也可考虑实际情况运用于其它教学内容。(3)角色互换。此方法是让学生先后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促使彼此了解,学会不同角色应有不同的社会言行,每个人的言行应符合他所承担的角色。表演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互相配合,如“我来当教师”、“失败时的我”、“三人座谈”、“假如我是他”等等。此类表演适合于小学各年级学生。教育内容主要适用于自我意识训练,情感教育、个性塑造和交往指导。(

5、4)小品表演。这种方法是把幽默、讽刺或赞许的语言与滑稽的动作结合起来,展示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事情,告诉同学们其中的道理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小品表演大多为多个同学参与,以期接近生活,情境显得较真实,富有感染力,如“同学病了”、“同学来我家做客”、“给妈妈过生日”等内容。此类表演有一定难度,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从教育内容上看,适用于自我意识、情感、个性、交往等方面的训练。4角色扮演法的理论基础关于角色扮演有一经典性实验研究,研究者先测量被试对某一事物的态度,然后要求几个被试扮演演说家,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要求发言,每次发言所表达的是一种比被试本人原有态度更为极端的态度,其他被试充当听众。扮演结束后,

6、实验者对被试的态度重新作了测量,结果发现,扮演演说家角色的被试的态度沿着发言时表现的态度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听众的态度却很少受影响。由于角色扮演使受教育者亲身体验了所扮演角色的言行,感受深刻,往往能够引起较大的心理变化,所以,在实验教育中,恰当使用这种方法,常常收到神奇的效果。实践证明,有的班主任运用这种方法,采取班干部轮流制管理班集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价值观辨析法1什么是价值观辨析法价值观辨析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进而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

7、行。2运用价值观辨析法的原则(1)教师首先必须诱发学生的态度和价值陈述。(2)教师必须无批评地和无批判地接受学生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观点。(3)教师必须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3常用价值观辨析法及适用对象(1)小组讨论法。针对某一问题设置情境(问题应为开放性问题),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分组方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匹配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小组内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最后形成小组意见。接下来小组与小组讨论或辩论,最后由老师做总结。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功能是应用问题,使讨论顺利进行并使讨论不离开主题,鼓励成员多贡献意见。此方法需要一定的认知基础,较适合于中、高

8、年级学生。教育内容适合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态度、个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2)两难问题法。教师利用假定的、设计的或真实的两难问题,让学生进行判断,激起内心价值冲突,触动原有的心理认知结构,产生不满足感,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心理水平。教师应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此方法根据问题设置可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在教育内容方面,适用于小学生个性塑造和品德形成等。(3)脑力激荡法。此方法允许学生对一个问题能自由地考虑可采用的方法。脑力激荡法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很多的概念,它的目的是在一种兴奋、有趣、安全及接纳的气氛下产生一般与非惯例的概念,鼓

9、励学生真诚地贡献意见,不管有无价值,甚至类似开玩笑或引人注意的意见,还是要接纳它,应特别鼓励有创意的学生。在讨论时,教师不作评价,只在最后作以总结。该方法适合于各年级学生。在教育内容方面多适用于学生智力训练。除以上方法外,还有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等价值辨析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使用。4价值观辨析法的理论基础价值观辨析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纽约大学的拉斯(L.Raths)和他的两名学生西蒙(S.Simon)与哈明(M.Harmin)。1966年他们出版的价值与教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价值辨析基本原理。他们认为,价值观念是个体的一种内在价值,往往不能清晰地

10、意识到,因而难以指导人的行为。为了让这些潜在的价值观念发挥作用,就需要对它们进行一步步辨析,价值辨析所采用的形式是使学生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周围人产生积极态度。它帮助儿童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它价值观念的关系,揭示并解决自己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及他的合作者布莱特(M.Blatt)1973年设计的“小组道德讨论”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都支持了价值辨析法学派的观点。由于价值分析采用诱导方式,反对呆板说教和强硬的灌输式

11、教育,教师易于掌握,学生乐于接受,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促进良好行为的发生。三、榜样引导法1什么是榜样引导法教师利用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榜样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符号性的(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的榜样)。2使用榜样引导法的原则(1)榜样的选取必须是可亲、可敬、可信并与学习者有较大相似性。(2)榜样行为的展现应是渐进的。(3)呈现榜样的同时,最好配以讲评,突出模仿行为。(4)为学生模仿行为提供心理安全,促使其大胆模仿。(5)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强化模仿行为。3常用的榜样引导法及适用对象(1)参观、访问。参观工厂、农村、公

12、园、学校等,走访工人、农民和优秀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激发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强烈愿望并从身边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如,走进公园看到许多人都主动把果皮、纸屑扔进垃圾箱,不践踏草坪,教师趁势提示,提高学生的模仿倾向。可以说有目的地参观访问只是榜样学习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模仿身边的榜样,从日常生活做起。由于榜样是活生生的,学生较易保持注意力,所以此方法适合于小学各年级。从教育内容说,较适合个性塑造,美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2)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科技教学手段,通过传播媒介来呈现榜样(传播媒介有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电影、卡通片、文字说明等等),学生观察榜样,进行模仿

13、学习。这种榜样比真实榜样更能突出要求模仿的行为,因为教师能够事先做精细的安排,而且比真实的榜样更安全,真实的榜样是不受严格限制的,是富于变化的。又由于媒体榜样可反复使用,所以在心理教育上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式。实践证明,“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教育”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由于这种教学方式教育性兼容艺术性,形象生动有趣,颇受学生欢迎,可对不同年级学生施教,教学内容可涵盖多个方面。4榜样引导法的理论基础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之一,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此理论认为,学习者只要观察到榜样的反应,即使自己未直接受到强化,也未进行实际练习,也能形成某些相应的行为。观察学习

14、更符合人类学习的许多实际情况,更能说明个体的许多复杂行为的学习过程,班杜拉和库珀斯(C.Kupers)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研究是这样的:一批儿童与成人玩打球游戏,玩的时候,儿童可随意从旁边取得糖果,作为示范榜样的成人则给自己确定了一定规范,如达到一个分数值才能去取得糖果。结果发现,儿童通过观察也能给自己确定某种规范,做到了才去取糖果。班杜拉把这种在榜样示范下形成的新行为称为替代性反应的形成,因为这是个体通过观察使榜样的行为通过替代而内化成了自己的行为。根据这一理论,结合日常生活我们不难看到榜样的力量,所以教师一方面设法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良好榜样,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做到榜样言行一致,表

15、里如一。四、行为强化法1什么是行为强化法行为强化法就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所谓强化是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强化手段一般有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惩罚是指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由于负强化和惩罚效果不够稳,而且可能带来一些负作用,所以在教育中多采用正强化。2运用行为强化法应遵循的原则(1)多适用正强化少使用负强化和惩罚。(2)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教学要改变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建立那些行为方式。(3

16、)强化物和强化呈式的选择因人而定。(4)强化时有必要对学生伴随说理教育。3几种常用的强化方法及适用对象。(1)奖励。奖励是指施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可能性的事物,是一种正强化。奖励一般可分为社会性奖励、物质性奖励和活动性奖励。社会性奖励包括微笑、赞扬、拥抱、亲昵、抚摸等,这种奖励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有效。物质奖励是用可消费的物品作强化物,如饼干、食物、音乐、玩具、图片、代币等等。活动奖励是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作为强化物,如自由时间、跳皮筋、踢球等。具体使用何种强化物要根据学生个人受好而定,另外,还要注意让学生学会自我奖励。运用奖励时应注意:奖励的行为是具体的;奖励的选择遵循多次奖励仍不满

17、足为原则;鼓励学生自我奖励。(2)惩罚。惩罚是指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在学校里教师一般运用两类惩罚,第一类惩罚是在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发生后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以减少受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批评、警告、记过,甚至开除学籍等处分。第二类惩罚是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取消学生喜爱的某种刺激以减少受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扣除行为得分、暂时收回某种奖励或暂时取消参加某种娱乐活动的权利等等。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自我惩罚。运用惩罚时应注意:避免不适当的惩罚,如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应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罚其事,轻责其人;惩罚伴随说理教育,以提高惩罚效果

18、;力戒惩罚后又立即给予奖励。(3)强化不相容反应。这一方法是把不强化那个不合社会要求的反应同强化另一个与顺应不良行为显然对抗的合乎社会要求的反应相结合,借以消除顺应不良反应的方法。例如,上课有的学生爱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老师可以给予认真听讲的学生奖励,从而使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改掉做小动作的坏习惯,学会认真听讲。对于咬指甲的人,可以教他在任何时候,只要想到咬自己的指甲,就握紧拳头将双臂交叉放在胸前,以对抗咬指甲行为。种方法类似于“冷处理”。冷处理就是当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不予理睬,使他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这种不良行为就可能消退。以上几种行为强化法重点是针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良行为的矫正,在心

19、理教育过程中可以适用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行为塑造和矫正。4行为强化法的理论基础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代行为主义首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行为矫正技术的创始人之一,B.F斯金纳认为:行为操作发生后,立即呈现强化物,行为就强化了,强化是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强化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学习理论的基石和核心。他认为,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强化,控制强化就能控制行为。斯金纳指出,只要一项操作出现后,继之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操作的强度就会上升,只要安排好一种特殊的强化形式,就会几乎随意地去塑造有机体的行为。著名的“斯金纳箱”是斯金纳用来研究动物学习的实验装置。箱内装有一个杠杆,只要白鼠掀压杠杆,就会滚出一个食球,这样白鼠就会压杠杆,以取食物直至吃饱为止。以后,他又用鸽子做类似的实验。从动物实验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即机体自发固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其它的方法,众多的方法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认知,另一类是行为。为使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应把知和行紧密结合起来,以一种方法为主导,多种方法为辅助进行教学,不能孤立地去适用某一方法,在学生心理发展历程中,认知活动的成份与行为活动成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