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角坝地质实习报告范本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3658373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角坝地质实习报告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角坝地质实习报告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角坝地质实习报告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马角坝地质实习报告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角坝地质实习报告范本(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角坝区域地质实习报告1序言1.1交通位置及地理概况1.1.1交通位置工区为XX江油市马角镇,距江油市57km,距XX市214km。马角坝地区交通方便,宝成铁路自北向南纵贯该区,国道108线从东南缘穿过,北经XX出川,南经江油、XX可达XX。区内有公路,北通雁门坝,西至澄水,南达文胜等乡镇。山区有矿山公路和山间大道通行。附马角坝交通位置图1-11.1.2自然地理马角坝地区位于龙门山系的前山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XX区,海拔1200m,东南部为低山区,海拔1000m。工区最高点大圆包海拔1028m,马角镇海拔640m,切割一般为300400m,属于浅切割区。工区山系呈北东南西走向,属于

2、构造山系。山间有马角坝、魏家坝等河谷平原。工区河流属涪江水系,马角坝河自北向南流经工区;主要支流澄水在马角坝镇注入梓潼江。河水的流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XX流量多,冬天减少,属于典型的上游河流的特点。工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1255ml,其中78月280ml,12月10ml。日照充足,无霜期211天。四季分明,冬天平均气温47,夏天25左右。最低气温3,最高气温34.5。10月份降雨量74ml,气温825,11月份降雨量25ml,气温221。 1.1.3经济地理马角镇面积146.56km2,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1万。农业耕地1.18万亩,播种面积2.22万亩。主要出

3、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蔬菜,年产粮食5300吨,农业总产值791万元。马角镇以核桃、木耳、黄花为特色农产品。马角镇有省、市属工矿企业和乡镇企业230多个,其中以水泥厂为主,还有锅厂、钢铁厂、磷肥厂、电石厂、砂厂等,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其中双马矿山是区内最大的企业,年产水泥100多万吨,双马水泥是XX的名牌产品。马角镇污染严重,污染源主要来自水泥生产。1.2地质研究简史龙门山区地质调查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1872年德国人创立XX煤系。1879年匈牙利人发现XX等地的海相中三叠统。本世纪20年代以来,赵亚曾,黄汲清等先后对龙门山区进行过调查。赵亚曾1929首创飞仙关页岩、昭化灰岩。赵亚

4、曾和黄汲清1931将三叠系划分为飞仙关页岩和嘉陵江灰岩;将XX煤系更名为须家河煤系;建立了平驿铺砂岩、白石铺灰岩和XX寨灰岩。朱森、叶连俊等1942将白石铺灰岩进一步划分为养马坝系和观雾山系。朱森1942首次在马角坝地区发现下石炭统地层,称总长沟系;并在嘉陵江灰岩之上划分出天井山灰岩。解放后,西南石油地质处对唐王寨、仰天窝向斜两翼的系统研究;北京地质学院在江油地区测制的石炭系剖面。60 年代,XX省地质局对龙门山区开展120 万区域地质测量。90 年代初XX省地质矿产局编制出版XX省区域地质志,并开展15 万区域地质调查,马角坝属龙门山北段片区。 1.3工作概况作为石油地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普

5、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的基础上,应该进行一次较完善的野外实习,以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地层系统的建立和岩石地层的划分,剖面的测制,化石、岩石标本的野外采集和观察研究,各种构造观测以及填制地质图工作,编制一些基本地质图件,掌握区域地质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实测地质剖面,明白如何进行地质点的观察、描述以及如何进行地质填图。本次实习工作主要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野外踏勘,实测地层剖面,野外自由填图,室内资料整理和作图、编写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安排合理,除去因天气、计算机考试原因稍有耽搁,工作进展还算顺利,各阶段填图任务

6、基本完成。附完成工作量表1-12地层2.1概述马角坝地区地层属扬子区龙门山分区,其东南紧邻XX盆地分区,该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其中泥盆系中三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广泛发育为特征,第四系以碎屑岩松散沉积为主。由于工区内发育F1-F7及F2北东-南西走向的逆断层,所以除石炭系地层较全外,其余地层皆出露不全。工区地层基本为北东-南西走向,地层倾向基本为北西向。碳酸盐岩地层在工区广泛出露,从志留系到三叠系,除志留系韩家店组S1-2h,石炭系总长沟群C1-2z部分岩层,二叠系梁山组P2l,三叠系飞仙关组二段T1f2和嘉陵江组二段T1j2、四段T1j4之外,

7、几乎都为碳酸盐岩地层。志留系在工区只出露了韩家店组紫红色泥岩地层,与二叠系栖霞组为断层接触。泥盆系碳酸盐岩地层由底到顶出露了观雾山组、沙窝子组和茅坝组地层,底部中泥盆统观雾山地层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二段地层为断层接触;石炭系地层由底到顶分为总长沟群和黄龙组,大部分为碳酸盐岩地层,总长沟群底部为含鲕状赤铁矿紫红色泥岩;二叠系由底到顶出露的依次为黄龙组、梁山组、栖霞组和吴家坪组地层,其中吴家坪组与飞仙关组为断层接触关系,黄龙组与梁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三叠系从底到顶出露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飞仙关组二段与嘉陵江组五段为断层接触。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对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进行了

8、实测。在实测中,我们发现飞一段中基本为灰岩,但是地层在岩石构造和结构方面变化颇多。通过细致的划分,在构造变化上,我们能够观察到从纹层-厚层的灰岩;在结构变化上,我们见到了圆柱状灰岩、核形石灰岩、蠕虫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微晶灰岩、细晶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含膏溶孔微晶灰岩;飞二段基本为泥岩、钙质泥岩,其中夹一定数量的灰岩条带,可见克氏蛤化石。附工区地层简表2-12.2地层分述2.2.1志留系 工区仅出露一组志留系地层韩家店组S1-2h,岩性以暗紫红色页岩为主,夹泥岩、粉砂质泥岩及;可见三叶虫、笔石等化石;中统顶部不全,未见顶底,工区可见厚度大于100米,分布于工区西北角,工区内与

9、二叠系栖霞组为断层接触。该组为一套陆棚相-浅海台地相的页岩,岩相稳定,厚度变化不大。附韩家店组与栖霞组断层接触示意图2-12.2.2泥盆系实习工区可见三个组,岩性总体上以碳酸盐岩为主。分布于工区中部及东北部。中上部为浅海相, 底部为滨海相。这一时期随着川中古陆扩大,扬子准地台XX部分几乎都隆起为陆,但是属于龙门山前山带的工区依然为海盆,总体上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2.2.2.1观雾山组D2-3gw厚度大于100米,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含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顶部以豹斑灰岩为分层标志。发育礁灰岩并含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分布于工区东北-西南,与三叠系飞仙关组断层接触。附观雾

10、山组顶部豹斑灰岩图2-2以及图2-3生物化石-层孔虫。2.2.2.2沙窝子组D3s沙窝子组按其岩性变化可划分为三段: 沙一段 D3s1 ,厚度约100米。岩性以灰、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为主,夹有灰岩、白云质灰岩。分布于工区西北-西南,与观雾山组整合接触,以豹斑灰岩为分界标志。 沙二段 D3s2 ,厚度约100米。 岩性以灰、浅灰色中厚层灰岩为主,底部有约1米厚瘤状灰岩为分界标志;分布于工区西北部,与沙一段整合接触。附图2-4瘤状灰岩沙三段 D3s3 ,厚度约120米,岩性以灰、灰黄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为主,刀砍纹明显,分布于工区西北部,与沙二段整合接触,二者岩性区别明显。附图2-5白云岩刀

11、砍纹2.2.2.3茅坝组D3m厚度为50米,岩性为浅灰、灰白中厚层状微晶灰岩、球粒灰岩、粒屑灰岩。本组岩性较纯,化石较少。分布于工区西北部,与沙窝子组整合接触,与沙三段白云岩区别明显。工区内泥盆系地层的岩性为较纯的碳酸盐岩,且含有的生物碎屑较少本次实习在泥盆系地层中未找到化石,表明在地层沉积时期,沉积水体不深,水循环受到限制,氧化作用不明显,盐度较大,为潮间带潮下带泻湖环境的中低能带。综合其他时期工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水体的变化,在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马角坝地区皆位于半封闭的泻湖-滨海环境中,其沉积环境是稳定的,主要处于潮间带-潮下带之间,局部发育泻湖沉积。在局部环境中主要受蒸发作用、潮汐作用

12、和波浪作用控制,形成了一套以潮上蒸发坪白云岩和开阔台地灰岩为特征的岩相组合。2.3石炭系C 工区石炭系分为2个组,以灰岩为主,含有白云岩、泥岩,岩石类型多样。由于水泥厂的开发,石炭系地层在工区矿山梁张一沟之间露头较好,分布于工区西北部。该地层几乎为浅海台地相。2.2.3.1总长沟群C1-2z厚度100米,岩性多样,底部为紫红色泥岩,含鲕状赤铁矿,地层厚度在横向上有变化,之上为似瘤状灰岩,含珊瑚化石;中上部由砾屑灰岩、介壳灰岩组成互层,推测为风暴岩序列。该地层分布于工区西北角。与下伏茅坝组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为紫红色泥岩。附图2-6总长沟群底部含鲕状赤铁矿的紫红色泥岩,及图2-7珊瑚

13、化石2.2.3.2黄龙组C2P1h厚度150米,岩性复杂,底部为紫红色中厚层砾屑灰岩;中下部为鲕粒、球粒、微晶、砾屑灰岩、砂屑灰岩;中上部为豆粒灰岩,蜓类化石丰富;顶部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分布于工区西北部,与总长沟群整合接触,二者的分层标志为浅紫红色砾屑灰岩。通过查阅资料,对于总长沟群底部的紫红色含鲕状赤铁矿泥岩需要说明一下:含鲕状赤铁矿泥岩为晚泥盆世大规模海退暴露后海平面上升的产物。其核心主要由赤铁矿构成,部分为较大的石英颗粒或赤铁矿和石英颗粒包裹体,未见生物碎屑。铁质来源应为大陆风化的产物,铁质鲕粒生成时应为半封闭环境,当三价铁离子达到饱和后,在适当的情况下,大量铁质围绕石英碎屑或铁矿物

14、碎屑转动形成胶体沉积。圈层呈同心状,整体呈胶体状态,未见到由于藻类生长造成的明暗分明的纹层。说明当时的环境为浅水动荡环境,水动力较强,且鲕粒形成与生物作用无关。总体而言,铁质鲕粒的主要成因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末大规模海退造成暴露环境,之后海平面开始上升,形成浅水的氧化环境,来源于大陆风化的铁质和陆源石英碎屑在半封闭海湾中聚集,当三价铁离子浓度达到饱和后,在适当条件下,大量铁质围绕石英碎屑或铁矿物碎屑转动形成胶体沉积鲕粒。附石炭纪古地理背景图2-8从整个石炭系地层岩性的变化来看,底部出现的几层紫红色含鲕状赤铁矿泥岩表明当时的沉积环境为氧化、半封闭的浅水环境,常产于局限台地浅滩,相对能量较低的搅动环

15、境。向上有似瘤状灰岩的出现,其瘤状为珊瑚化石。珊瑚化石的出现代表了台地边缘生物礁的环境,由局限台地相岩石到有生物化石出现的岩层,表明短期内海平面上升。之所以会形成似瘤状灰岩而没有形成国内珊瑚礁,是由于台地边缘生物礁的垮塌作用而形成。地层中上部出现介壳灰岩与砾屑灰岩的互层。其中,砾屑灰岩的出现,表明沉积环境演变成了斜坡相,之前的碎屑沉积物垮塌后的砾屑与后来的碳酸盐岩同时沉积,形成了砾屑灰岩。同时,出现的介壳灰岩,也可以认为是台地边缘的浅滩相形成的。结合其他岩性的沉积环境,砾屑灰岩沉积时的斜坡应为较缓的斜坡。黄龙组的紫红色砾屑灰岩表明曾经出现过短暂的氧化环境,含有铁质胶结物,因此,作为与总长沟群的

16、分界标志,比较可靠。黄龙组中上部发育一大段质地较纯的灰白色灰岩,在结构上有一定变化,总体上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黄龙组上部可见豆粒灰岩以及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可见,在开阔台地之后海平面开始下降,出现了浅滩动荡环境、以及蒸发环境。总体而言,石炭系沉积环境是在水体较浅的台地边缘、斜坡、浅滩相下的较小幅度的水体深浅变化引起了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和水体能量由弱中到较强水体能量的变化。2.2.4二叠系P由于断层错动, 二叠系地层出露不全, 在工区比较分散,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北部, 主要为浅海相,期间海平面有一定的变化。早中二叠世,川中古陆经历了一次广泛海侵,海水几乎淹没整个扬子准地台,工区海水变深,代表性地

17、层为中二叠世栖霞组,前人称为阳新海侵。2.2.4.1梁山组P2l厚度小于10米。岩性主要为浅黄色铝土质粘土岩。分布于工区西北角,与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见图2-9梁山组铝土质粘土岩2.2.4.2栖霞组P2q厚度约30米,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厚层块状石灰岩。分布于工区西北角与梁山组整合接触。其上与志留系韩家店组断层接触。2.2.4.3吴家坪组P3w厚度小于10米,岩性为灰、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细晶灰岩,含燧石结核,含古蜓化石,分布于工区东北和西南部,与下伏地层断层接触。二叠系地层由于其本身厚度不大,再加上断层作用的错断,使得其沉积环境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总的来看,由于二叠系地层较其石炭系地层的泥质含量

18、明显增多,说明水体的深度明显增大,沉积环境已变为台地前缘斜坡相。而其上岩性转变为灰岩,表明水体再度为较浅的状态,且由于栖霞组和吴家坪组地层中生物化石的出现,充分证明当时的沉积环境已为台地边缘浅滩。2.2.5三叠系T工区内可见到的三叠系地层共有3组10段,广泛出露于工区,主要分布在工区西南部、东南部、东北部。早中三叠世,飞仙关组多紫红色页岩、灰白色灰岩,嘉陵江组、雷口坡组主要由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构成,内含膏盐,预示海侵即将终结。2.2.5.1飞仙关组T1f飞仙关组一段T1f1:厚约120米,以石灰岩为主,岩石类型较多,有圆珠状灰岩、微晶灰岩、蠕虫状灰岩、纹层状灰岩、核形石灰岩、细晶灰岩、鲕粒灰岩

19、、砾屑灰岩、含膏溶孔灰岩;由于断层的作用,可见到揉皱现象,见图2-10。飞仙关组二段T1f2:厚约130米,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部分层位为钙质泥岩,并夹有灰岩条带,其底部有5、6层泥灰岩与泥岩的互层,化石有克氏蛤。从上述岩性特征看,显然本区的飞仙关组一段为碳酸盐岩相,飞二段为泥岩相,代表较典型的浅海潮坪潮间沉积环境。飞仙关组地层在工区刺林包出露良好,从龙宫寺至庙子梁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剖面实测,实际分为41个小层.详见下表2-22.2.5.2嘉陵江组T1j主要分布于工区东南部天平山娃娃岩一带,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嘉一段T1j1:厚45米,灰、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可见缝合线,见图2-11 嘉二段

20、T1j2:厚35米,紫红色薄层钙质泥岩、夹泥灰岩条带。 嘉三段T1j3:厚21米,浅灰、灰白色中厚层泥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是一段岩性递变的地层,且向上白云质增加。 嘉四段T1j4:厚68米,紫红色薄层钙质泥岩,夹灰色薄层灰岩及灰岩透镜体。 嘉五段T1j5:厚85米,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可见似角砾状白云岩,可见溶蚀孔洞,白云岩中发育方解石脉,系为方解石充填白云岩裂缝的作用,见图2-11方解石脉。2.2.5.3雷口坡组T2l以白云岩为主,分布于工区东南角,与嘉陵江组整合接触。雷一段T2l1:厚150米,浅灰色薄-中层微晶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底部出现黄色薄层云

21、泥岩,泥质含量较高。因云泥岩与嘉五段白云岩有较大区别,所以,该段云泥岩可作为雷一段与嘉五段的分界标志。见图2-12云泥岩雷二段T2l2:厚200米,以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为主,顶部以泥灰岩与雷口坡组三段分界。本段地层层厚加大,泥质含量减少,溶蚀现象较发育。雷三段T2l3:厚150米,灰、浅灰色厚块状微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刀砍纹明显。三叠系飞仙关一段中,出现了含膏溶孔灰岩,表明当时为干旱、蒸发环境;鲕粒灰岩的出现,表明当时存在动荡的水体环境。同时可见蠕虫状灰岩,其发育多在开阔台地,半局限台地,台地前缘斜坡等较为开阔的地方,需在水体浅,盐度低,水体较安静的环境中,是局限台地泻湖环境的有力证据

22、。核形石灰岩的发育则代表了台地前缘斜坡的沉积特征。飞仙关组二段中,泥岩中夹有灰色薄层状灰岩条带的现象,可以说明当时为低能水动力条件,浅水台地环境。另外,其泥岩的颜色多为紫红色,代表了在正常浅海环境中的氧化环境。但也可见一大段紫红色钙质泥岩,说明当时为低能的水动力条件,进一步解释为较深水的泻湖环境则更为合理。由于飞仙关中出现的各种岩性表征的水体能量,沉积环境各异,说明在飞仙关组地层沉积时,海水往复运动,使该地区沉积环境由台地到台地边缘,再到台地反复变化。早三叠世早期,水体较浅,可能为台地前缘斜坡环境。中期气候炎热,泥质供应增加,发育飞仙关二段中的紫红色泥质及泥质碳酸盐建造。嘉陵江组碳酸盐岩与钙质

23、泥岩的互层则可以解释为水体深浅,氧化、还原环境的反复变化所形成的产物。其中,泥岩层含钙质较高,说明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丰富,才会提供足够的钙离子以形成钙质泥岩。同样,雷口坡组地层由底到顶也呈现出泥质含量减少,碳酸盐岩含量增加的趋势,且碳酸盐岩中多为白云岩,说明沉积环境已进一步变化为局限台地,甚至为位于潮上低能带的台地蒸发岩相。2.2.6第四系Q第四系地层在工区内占较大面积,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XX组Q3m:二级阶地,主要分布于天平山、白鹤土一带。涪江组Q4splf:主要为坡洪积物堆积,分布于龙宫坝及马角政府一带,还有部分为滑坡体。2.3 小结实习工区未见岩浆岩、变质岩,出露的岩石均为沉积岩和第

24、四系松散沉积物,其中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次之。碳酸盐岩包括:灰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球粒灰岩、核形石灰岩、圆珠状灰岩、瘤状灰岩、豹斑灰岩、泥晶灰岩、微晶灰岩、细晶灰岩、含膏溶孔灰岩等、白云岩、泥灰岩、云泥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等。碎屑岩包括粉砂质泥岩、泥岩、页岩等。实习工区第四系主要为松散堆积物,如冲积砂砾岩。工区以浅海台地沉积为特征,碳酸盐岩所占比例较大,古生物化石较多,且以珊瑚化石和介壳化石居多,种类繁多。由此推测,马角坝地区当时的沉积环境古生物较为发育。尤其是在观雾山组、总长沟群、黄龙组、吴家坪组、飞仙关组二段这些地层沉积时,生物尤其繁盛。3 构造3.1 概述从大地构造来

25、看,工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北缘、XX盆地西北边界龙门山冲断褶皱带的前山带边缘部分,即龙门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带前陆推覆构造带之马鞍塘冲断带。工区存在一系列深断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是三叠系末印支运动的结果,沿塑性地层滑动,喜山运动使构造进一步发展,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并且岩层的走向、褶皱轴线以及主要断层的走向均为北东南西方向,与山体延伸的方向一致。其总体特点是:深断裂发育,褶皱紧密,地层出露较老,岩石基本未变质。工区发育的最大褶皱为马角坝倒转背斜,小的褶皱有小白岩山背斜,灌林包背斜,小竹林背斜,小池塘向斜等一系列褶皱,局部地区有小揉皱发育。工区内共发育8条较大断层,其中7条为走向逆断层,1条为

26、平移断层。自北西南东为:F1:雁门坝断层 F2:白岩山断层F3:小白岩山断层 F4:滚材坡断层F5:中梁山断层F6:漆树湾断层F7:李家湾断层F8:白鹤土断层。3.2 褶皱马角坝倒转背斜工区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背斜,从工区东南部通过,轴迹为北东-南西向,经过娃娃岩-李家湾-天平XX南部,在工区内马角坝倒转背斜长约三千米,轴面倾向为北西向,其北西翼为正常翼,被F6断层破坏,南东翼为倒转翼,被F7断层破坏,倾角变化较大,倒转翼倾角为4565,由核部向翼部倾角逐渐增大;而正常翼倾角为35-55,变化趋势由核部向翼部倾角变小。核部出露地层为T1j1地层,为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细晶灰岩,可见缝合线构造,两翼

27、出露地层为T1j2-T1l3地层,主要为白云岩,含灰岩、钙质泥岩。从马角坝倒转背斜的展布状况来看,枢纽具波状起伏。附图3-1马角坝倒转背斜核部小白岩山背斜小白岩山背斜为马角坝倒转背斜北西翼向北延伸的次级构造,其规模次于马角坝倒转背斜,在工区内长约一千米,轴迹走向也是北东-南西向,经过小白岩山-谢家坡,轴面倾向为北西向,枢纽在谢家坡东北方向300米左右倾伏,小白岩山背斜南东翼被小白岩山断层切断,是一个典型的断背斜。由于断层的作用,南东翼的飞仙关组一段可见到揉皱现象。背斜两翼地层倾角均在35-45之间,其核部主要为为T1f1地层,为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两翼主要为T1f2地层,为紫红色泥岩。附图

28、 3-2小白岩山背斜核部灌林包背斜灌林包背斜为穹隆构造,周围大部分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轴迹为北东南西向,经过四三八仓库-灌林包,该背斜在工区长约五百米,轴面倾向为北西向,枢纽在四三八仓库倾伏。核部地层为T1j3地层,为泥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两翼地层为T1j4和T1j5地层,为紫红色钙质泥岩和白云岩。由于该背斜北东侧的嘉陵江组五段地层遭到F8平移断层的错动,此处地层并不连续。小竹林背斜小竹林背斜为马角坝倒转背斜在天平山的次级构造。走向为北东-南西向,经过天平山-白鹤土,在工区内长约一千米,轴面倾向为北西向,枢纽在小竹林背后倾伏。小竹林背斜核部地层为T1j3地层,为泥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两翼地层为

29、T1j4地层,为紫红色钙质泥岩。附图3-3小竹林背斜核部素描图小池塘向斜小池塘向斜为工区内唯一的向斜构造,小池塘向斜紧邻小竹林背斜,从小池塘向斜的组成地层和褶皱的要素来看,其与小竹林背斜是同期形成的。轴迹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其核部与两翼地层均为T1j4地层,为紫红色钙质泥岩。附图3-4小池塘向斜核部3.3 断裂3.3.1 F1:雁门坝断层雁门坝断层为逆断层,位于工区的西北角,穿过唐家坝与火焰包间的沟谷,呈北东-南西向延伸,为工区内最大的一条断层,横向延伸达十几公里。其南东为下盘的P2q地层,为深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细晶灰岩;其北西为上盘的S1-2h地层,为紫红色泥岩,在断层附近可见到劈理现象

30、,附图3-5韩家店组劈理现象。断层两盘地层产状在31545左右,变化不是很大。断层面较陡,产状为78,倾向为北西向。:白岩山断层白岩山断层为逆断层,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经白岩山-谢家坡-老鹰咀-曹家岩,在工区内长达三千米。断面倾向为北西向,倾角为60。其上盘地层为D2-3gw地层,为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下盘地层为T1f2地层,为紫红色泥岩、粉砂质页岩。两盘地层产状变化不大,在32045左右。在F2断层带中,可见破碎带、褪色带、劈理现象。附图3-6铁路旁F2断层带。在谢家坡-曹家岩一带,F2下盘的T1f2地层内派生了F2断层。 3.3.3 F3:小白岩山断层小白岩山断层为逆断层,呈北西-

31、南东向延伸,经小白岩山-谢家坡-园包儿,在工区内长达3.2千米。断面倾向为北西向,倾角为75。其上盘为T1f1地层,为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含蠕虫状灰岩、核形石灰岩、纹层状灰岩、球粒灰岩;下盘为T1f2地层,为紫红色泥岩。断层两盘地层产状变化不大,在32045左右变化。在断层带中可见到褪色带,破碎带。在T1f2地层内发育小揉皱,附图3-7飞仙关组二段中的揉皱现象。:滚柴坡断层滚柴坡断层为逆断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延伸,经滚柴坡-银石子-庙子梁,在工区内长约3.5千米。断层面倾向为北西向,倾角为48。上盘地层为P3w地层,为灰白色中-厚层含燧石结核、含古蜓化石微晶、细晶灰岩;下盘地层为T1f2

32、地层,为紫红色泥岩。断层两盘地层产状较稳定,在32045左右变化。3.3.5 F5:中梁山断层中梁山断层为逆断层,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经中梁山-龙宫垭-田家祠堂-刺林包底部,在工区内长约2.8千米。断面倾向为北西向,倾角为68。上盘地层为P3w地层,为灰白色中-厚层含燧石结核、含古蜓化石微晶、细晶灰岩;下盘地层为T1f2地层,为紫红色泥岩。断层两盘地层产状较稳定,在32045左右变化。3.3.6 F6:漆树湾断层漆树湾断层逆断层,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经下湾里-漆树湾-棺山-田家祠堂,在工区内长约2千米,该断层被F8断层错断。断面倾向为北西向,倾角为65。上盘地层为T1f2地层,紫红色泥

33、岩;下盘地层为T1j5地层,灰白色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断层两盘地层产状较稳定,在32045左右变化。3.3.7 F7:李家湾断层李家湾断层为逆断层,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经娃娃岩-李家湾-天平XX南部,在工区内长约1.5千米。断面倾向为北西向,倾角为72度。上盘地层为地层T1j4地层,为紫红色钙质泥岩;下盘地层为地层T1j5地层,为灰白色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两盘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在离家湾附近可见到附近可见到破碎带,见附图3-7F7断层破碎带。在天平XX南部,出露的F7断层上盘地层为T1j2地层。3.3.8 F8:白鹤土断层。白鹤土断层为平移断层,位于工区白鹤土与灌林包之间。近于正北正南延

34、伸,东盘相对向XX移,西盘相对向北平移,为右旋平移断层。断层的西盘地层为T1j5地层,为灰白色厚层-块状微晶白云岩;东盘地层分别为T1f2地层紫红色钙质泥岩、T1j5地层、T1j4地层紫红色钙质泥岩。该断层使漆树弯断层和李家湾断层发生了错动。平移断层两盘地层倾角差距很大,在四三八仓库外的嘉四段地层约80多度,而嘉五段则只有三十多度,在构造为平移断层的花状构造。3.4 构造组合特征分析马角坝地区,处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东南侧,位于前山带,构造运动频繁。该区褶皱和断层很发育,构造比较复杂。由于断层的存在,工区内地层有重复出现的现象,如吴家坪组、飞仙关组。工区内主要褶皱基本存在断层的影响,不能见到比

35、较完整的褶皱。诸如小白岩山背斜、马角坝倒转背斜均被断层错断,在构造上为断背斜。由于平移断层的存在,部分断层F5、F6断层遭到错断,该断层附近的地层出露显得比较零星。工区主要有七条逆断层,整体上为叠瓦式构造。总体上,构造应力从北西向南东方向推覆,形成了马角坝地区的褶皱和断层。马角坝地区构造纲要史大致是:早志留世晚志留世末期:地壳下降,接受稳定沉积,主要是浅海台地环境。晚志留世末期早泥盆世末期:地壳抬升,沉积间断,地层遭受剥蚀。早志留世末期晚志留世末期:地壳下降,稳定沉积,主要为浅海台地环境,期间有蒸发环境。晚志留世末期早石炭世早期:地壳抬升,遭受剥蚀。早石炭世早期早二叠世末期:地壳下降,接受沉积

36、,主要为浅海台地环境。早二叠世末期中二叠世早期:地壳抬升,遭受剥蚀。早二叠世早期中三叠世:地壳下降,接受稳定沉积,主要为浅海台地环境。中三叠世第四纪:地壳挤压运动,褶皱造山,形成断层。附图3-8马角坝地区构造纲要图4油气地质条件分析4.1 生、储、盖条件工区内,吴家坪组、栖霞组、观雾山组灰岩含泥质较多,颜色上呈现暗灰色,表明沉积这三组地层时为还原环境,并且在时代上,这三组地层较老。初步判断,工区内这三组地层作为生油层较为合适。工区内碳酸盐岩发育很广泛,原生空隙、次生空隙、裂缝、溶蚀孔洞均有所见,因此工区的储层条件较好,多套地层均有条件成为储集层,如T1f1、 T1j5地层、D3s3地层和D3s

37、2均可见比较明显的溶蚀孔,甚至发育溶洞和落水洞。一般认为,白云岩化作用容易产生空隙,因此白云岩是比较好的储层。故D3s1地层、T1j5地层,T2l1地层,T2l2地层、T2l3地层可能作为储层。工区内的盖层条件良好, T1f2、 T1j2地层、T1j4地层为泥页岩,可能作为盖层。工区内还分布有致密的微晶灰岩,它们也可能作为盖层。4.2 圈闭条件根据工区内地层岩性和构造环境,初步判断工区内含有背斜圈闭、不整合圈闭、礁型圈闭的可能性较大。首先要谈的是马角坝倒转背斜:马角坝倒转背斜涉及范围很广,其南东翼倒转,被F7断层切断。从圈闭的角度看,断层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马角坝背斜两翼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

38、,尤其是白云岩特别发育,因此储存条件比较优越,其上盖层不是很好,因此油气容易散失。但是考虑到嘉二段和嘉四段为钙质泥岩,他们可以作为隔层,因此,还是可以形成较小的断层-背斜复合圈闭。其次要谈的是,小白岩山背斜:小白岩山背斜核部地层为飞一段灰岩,具有较好的储存环境,而两翼地层为飞二段泥页岩,可以作为较好的盖层。但是由于小白岩山断层的错断,油气藏遭到破坏,仅残存些许油气。最后要谈的是该区域可能存在的地层圈闭礁型圈闭和不整合圈闭:我们在实习时看到不少生物礁,尤其是沙三段、沙二段,其上存在微晶灰岩,盖层较好,可能存在礁型圈闭。工区内存在两处不整合面,尤其是茅坝组和总长沟群的不整合面,总长沟群存在较多生物

39、灰岩,储存条件较好,可能形成圈闭。4.3 油气保存条件工区内存在多条断层和多条不整合面,它们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本区域大多数断层形成时间较晚,因此很多不能起到积极作用,相反,会使油气进行三次运移,要么散失地表,要么运移到它处储存。工区外厚坝可见到油砂、废弃露天原油,且看到了磕头机。间接证明马角坝地区油气前景不好,断层的存在使得地下储层压力不够,开采困难。4.4石油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工区找到大型油气藏的希望不大。整个工区构造活动较为频繁,尤其是工区处于龙门山前山带,处于推覆体的前端。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了解到,工区断层很发育,且褶皱也很发育。虽然表面上看,容易形成圈闭。但是

40、,通过构造纲要史分析,我们发现,该区域构造运动活动较晚,晚于该区域圈闭形成的时间。因此,要想形成大的油气藏不太可能。在实习时,我们也有所发现,工区内可以见到几处油气苗。可见,工区油气藏已经遭到破坏。工区内虽然断层较为发育,但是多为走向断层,且在平面图上不能形成封闭,因此,不能形成断层圈闭。虽然工区褶皱发育,有形成圈闭的可能,但是,多遭到断层的错动,使得已形成的油气藏遭到破坏。综上所述,工区开采石油的前景不大,不能形成大的油气藏,可见部分小的油气藏,但是考虑到工业成本,当前还不适合开发。5 结束语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龙门山前山带马角坝地区地层、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踏勘、实测地层剖面和自由填图

41、,我们在室内做出了马角坝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材料图、马角坝地区刺林包飞仙关组实测剖面图,以及该区域的综合剖面图、柱状图。本次实习,我们熟悉了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了解了野外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但是,本次实习,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在进行踏勘前没有很好地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其次是对于野外地质现象不熟悉,不能准确鉴定岩石和构造现象;最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以后类似的工作,我们要吸取教训,预备工作要做好,要有能吃苦的精神。鸣谢!参考文献:XX省江油市马角坝地区地质填图教学实习指导书杜其良,黄邦强编石油地质学王安发,徐国盛,叶斌编沉积岩石学曾允孚编岩相古地理刘宝珺编构造地质学李忠权,刘顺编XX龙门山马角坝组铁质鲕粒成因及沉积环境武向峰,尹海生,惠博,杨伟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第三十卷1期龙门山冲断带北段前山带构造分带性及山前带变形特征孙晓猛,杜继宇等XX大学学报第四十卷6期川西龙门山冲断带构造油气藏类型及分布预测金文正,汤良杰,万桂梅,王俊鹏现代地质学第23卷第六期.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