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13级高三理综入学考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3562006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5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都七中13级高三理综入学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都七中13级高三理综入学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都七中13级高三理综入学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成都七中13级高三理综入学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七中13级高三理综入学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都七中高2013级高三上期入学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本卷分卷和卷。第卷第1至4页,第卷5至15页。共300分,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Cu64 Fe56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6分,共8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个氨基酸构成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

2、-N)个水分子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C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大分子化合物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2.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 (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该菌进人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3下图为哺乳动物某个

3、体内细胞的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b具有分裂和分化的潜能B导致细胞c、e、f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C细胞f中同时含有X和Y染色质Dc和h中染色体数目与细胞b不同 4. 把乳酸菌接种在鲜牛奶中,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即可得到酸奶。在此过程中若揭开盖子,下列过程减慢(或减少)的是 ( ) 葡萄糖的利用 二氧化碳的释放 ATP的形成 乳酸含量A. B. C. D.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 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C.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下到上依次是:蓝绿

4、色、黄绿色、黄色、橙黄色D. 观察有丝分裂、细胞质流动、质壁分离及复原中,细胞始终处于生活状态 6. 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 B乙图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丁图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0.01mol 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02NAB4.6g组成为C2H6O的有机物,所含CH键数目不一定为0.6NA C0.1molN2与

5、0.3molH2在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氨分子数小于为0.2NAD将2.24L(标准状况下)CO2通入1L0.15molL-1的NaOH溶液中,所得CO32-和HC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8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Fe2+、Cl-、Ca2+、H+BpH=2的溶液中:NH4+、Na+、Cl-、Cu2+C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K+、NH4+、Cl-、S2-D无色溶液中:K+、CH3COO-、HCO3-、MnO4-9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lO-+ CO2+H2OHClO+HCO3- B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吸收Br2:

6、CO32- + Br2+2H2O = Br-+ BrO3-+CO2+4H+C用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2Cu2+ 2H2O 2Cu +O2 +4H+D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溶液,当Pb(Ac)2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生成:Pb2+2Ac+H2SPbS+ 2HAc。10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键能(kJ):NN为942、O=O为500、N-H为391,则断裂1molN-N键所需的能量(kJ)是A154 B385 C663.5 D132711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Ac(H+)=c(Cl-)+c(

7、OH-)BH2O电离出c(H+)与pH为2的FeCl3相等C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CH3COO-)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B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C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D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13下表中,对陈述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 判断A铝制饮具最好不要盛放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液体食物因为Al和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I对,对,无B氯

8、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次氯酸的氧化性比氯气强I对,错,无C二氧化硫能使KMnO4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I对,对,无D铁或铝制成的槽车可以密封贮运浓硫酸或浓硝酸因为铁和铝不能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 I对,对,有14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体积2.8mol/L的稀硝酸,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 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1.2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稀硝酸的体积为0.5L BCu与Cu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Cu、Cu2O与硝酸反

9、应后剩余HNO3为0.6molD反应中产生的NO气体的体积为4.48L 二、选择题(本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选对不全得3分;本大题共48分)1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7s内的位移是()A 24 m B20 m C75m D 25 m16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17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

10、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两物体的位移都在不断增大D、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18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方向相反的水平拉力Fa、Fb分别作用于物体A、B上,使A、B一起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且Fb2Fa。以 fA表示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以fB表示B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 )AfA=0, fB= Fa BfA=0 fB=2 Fa CfA=Fa, fB= Fa DfA=Fa fB =2 Fa19一个质点在三个共点力F1、F2、F

11、3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F1 F2 F3 BF1 F3 F2CF3 F1 F2 DF2 F1 F320如图所示,绳与杆均不计重力,所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绞链固定,滑轮O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忽略),B端吊一重物P,现施拉力T将B缓慢上拉(均未断)在杆达到竖直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大 B. 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小 C. 杆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D. 杆的支持力大小不变2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工件置于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二者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由于光滑导槽A、B的控制,工件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在使钢板以速度v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拉

12、动工件(F方向与导槽平行)使其以速度v2沿导槽运动,则F的大小为( )A B C D 2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A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 A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B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C地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小于(Mm)gD物块m上、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成都七中2013级高三年级理科综合试卷第卷(物理) 23(1) 右面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

13、置不能变化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 N. (2)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O A B C D E F5.00 7.10 9.10 10.81 12.70 15.10 单位:cm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m/s2。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_

14、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24(14分)一个热气球悬挂一个物体从地面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运动了10s后,物体与热气球脱离,又经过20s,物体回落到地面求物体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和到达地面的速度(g=10m/s2)25(1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B=14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A=10kg的木箱A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地面的木桩上,绳绷紧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0.5,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现用水平力F将木板B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试求:(sin37=0.6,co

15、s37=0.8)(1)绳上张力T的大小;(2)拉力F的大小。26(18分)如图,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根据图象计算 (1)在8s前甲、乙两小球相距的最大距离(2)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小球再次相遇,相遇点与出发点的距离成都七中2013级高三年级理科综合试卷第卷(化学) 26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COH2OH2CO1650421.62.462900210.41.633900a

16、bcdt(1)在实验1中,化学反应从开始至第6 min达到平衡时,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压强保持不变 BV(CO)(正)= V(H2)(逆)CCO2体积分数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2)在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上述反应的反应热H= 0(填“”、“=”或“”、“=”或“”)。(5)在实验1中,第6分钟时若向此容器中再加入2molCO,1mol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新平衡后CO转化率降低 B达新平衡后平衡体系压强不变C平衡正向移动 DH2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等27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17、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Zn、Cu总含量约为99%)回收铜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1)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铜帽溶解后需将溶液中过量H2O2除去。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 。(2)为确定加入锌灰(主要成分为Zn、ZnO,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含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H2O2后溶液中Cu2的含量。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Cu2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pH=34,加入过量KI,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上述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Cu24I=2CuI(白色)I2 I22S2O32=2

18、IS4O62若滴定前溶液中H2O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Cu2的含量将会 (填“偏高”“偏低”“不变”)。(3)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开始沉淀的pH完全沉淀的pHFe31.13.2Fe25.88.8Zn25.98.9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 H2O2、1.0 molL1HNO3、1.0 molL1 NaOH。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Zn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 ;过滤; ;过滤、洗涤、干燥;900煅烧。28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

19、脉石。为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现用电子天平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150g,在空气存在下充分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实验后取d中溶液的1/10置于锥形瓶中,用0.05molL-1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消耗标准碘溶液20.00mL。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样品研细后再进行反应,其目的是 ;标准碘溶液应盛放在(填“碱式”或“酸式”) 滴定管中。(2)装置a的作用是 。A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C有利于气体混合 D有利于观察、控制空气流速(3)若去掉c装置,会使测定结果(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写出影响测定结果的化学方程式 。(4

20、)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 。(5)通过计算可知,该黄铜矿的纯度为 。(6)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测得的黄铜矿纯度仍然偏低,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29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消毒剂,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1)ClO2可由KClO3在H2SO4存在的条件下与Na2SO3反应制得。则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实验室也可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NaClO2溶液盐酸溶液XNCl3溶液NH4Cl溶液H2NH3ClO2电解 (2)写出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除去Cl

21、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 ;A饱和食盐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水(4)测定ClO2(如右图)的过程如下: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100mL水溶解后,再加3mL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将生成的ClO2气体通过导管在锥形瓶中被吸收;将玻璃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共用去V mL硫代硫酸钠溶液。装置中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 ;请写出上述二氧化氯气体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测得通入ClO2的质量m(ClO2)= 。(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5)用ClO2处理

22、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ClO2。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的ClO2含量应不超过0.2mg/L。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下列某还原剂 。ANa2S溶液 BFeCl2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NaNO3溶液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填化学式)。成都七中2013级高三年级理科综合试卷第卷(生物) 添加新题型设置30. (10分)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

23、最高的是 。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一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化学本质是 ,可用 试剂鉴定。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底物的试管应置于 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 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理由是 。31. (14分)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1)控制兔子皮下脂

24、肪颜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3)兔子白细胞核的形态有正常、Pelger异常(简称P异常)、极度病变三种表现型,这种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P异常的表现是白细胞核异形,但不影响生活力;极度病变会导致死亡。为探究皮下脂肪颜色与白细胞核的形态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实验人员做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杂交组合白脂、正常黄脂、正常白脂、P异常黄脂、P异常白脂、极度病变黄脂、极度病变黄脂、正常白脂、P异常2370217000白脂、P异常白脂、P异常16756329110309注:杂交后代的每种表现型中雌、雄比例均约为

25、1:1杂交组合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 ,杂交组合中白脂、P异常亲本的基因型是 。杂交组合的子代中白脂、P异常雌性和黄脂、P异常雄性个体交配,子代中理论上出现黄脂、P异常的概率是 ;子代中极度病变的个体数量明显低于理论值,是因为部分个体的死亡发生在 。32(14分)下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的a点表示 ,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非细胞器结构有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是图甲中 (

26、a、b、c、d哪一点对应的光照强度)。(3)在光照强度大于 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4)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 (左移、右移、不变)。(5)由图丙可推知,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 ,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 (增加、减少、不变)。33.(16分)下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A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2)B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 阶段。(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 、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 、 ,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5)在右图方框中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