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78748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唐朝实行三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设立内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题干中的要求我们可以知道,要找到直接的证据。是秦始皇将权力分化的典型例子,符合题意;是相权三分,也是典型。是中央和地方的问题,不是削弱相权。的时候宰相已经不存在。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御史大

2、夫;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2.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依据上述“血统”实施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血统”与西周时期实行的宗法制有关,宗法制强调利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故B正确;禅让制指原始社会时期部落首领继承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察举制是汉朝以孝廉为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宗

3、法制。由“血统”即可得出其与宗法制有关。3.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奥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A. 打破世代为官限制B. 注重官员吏治才能C. 用人标准相对单一D. 选才程序平等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相对而言,察举制度执行严格,对举主和被举者均有赏罚,特别是举主,不得不谨慎行事,因而减少了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最重要的是选拔与考试相结合,为被举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使真正优秀的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题干体现了察

4、举制过程的严密性,从而能使官员的吏治才能被发现,所以B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题意,因为材料只是体现了选官制度的标准,但是并未提到选官制度的作用;C选项与材料不符合,因为材料中提到的选官的标准有知识技能也有人品的好评,并不单一;D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公正但是并未体现出平等的特征。4.唐太宗贞观三年,“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A. 削弱了门下省审议权B. 有利于决策的合理性C. 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D. 加强了尚书省执行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说明参与决策的丞相较多,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5、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C项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对门下审议权的削弱,排除。D项题干与尚书省执行权无关,排除。5.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B.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C. 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D. 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材料“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反映了军机处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反映了军机处逐渐成为最重要中枢机构,故B正确,不

6、符合题意;“军国大计威命所寄”反映了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材料“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也不能说明军机处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军机处的性质和作用入手,即可从逆向思维得出答案。6.下表为伯利克里时期雅典人口中各类型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类型自由民(含妇女和儿童)奴隶梅迪克(外邦人)公民(成年男子)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人数168000人200000人32000人约40000人约3000

7、人A. 主权在民B. 轮番而治C. 少数人的民主D. 直接民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享有民主权利的是雅典公民,从表格数据发现,享有民主权利的约40000人,只占自由民的四分之一,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人数约3000人,仅占自由民人数的五十六分之一,可见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制下的民主,故选C。从享有民主权利的各类型人数统计不能得出主权在民的结论,排除A。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原则,每个公民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B。直接民主制是指全体公民遵循多数统治的原则直接参与政权工作或直接行使政治决策权的民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

8、排除D。7.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当雅典人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新的政治体制时,他们的政府就是一种纯粹民主制的政府。”确立“新的政治体制”的改革A. 基本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B. 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C. 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D. 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答案】A【解析】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按照地域划分行政选区,改变了过去按照血缘关系进行的选区划分,此次改革基本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故A项正确;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是梭伦改革内容,故B项错误;C和D是伯里克利改革时期的内容。8.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

9、,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由此可见,罗马法A. 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B. 维护了西方的代议制度C. 确立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D. 适应了小国寡民的需要【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可以得出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的基础,故A项正确;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不可能维护西方代议制,也不可能成为欧洲待见社会行为的规范,故B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与其历史作用无关,故D项排除。9.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中写道:“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

10、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制度无质变B. 光荣革命确立少数贵族专制统治C.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掌握议会D. 工业革命是当时政体完善的根源【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开始要求在下议院的席位增加,为此进行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材料“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说明工业革命是英国政体完善的根源,故D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由专制走向民主,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确立的是资产阶级

11、和贵族联合的政体,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的下议院的席位增加,并不是控制了议会,故C项错误。10.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A.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 国王仍握有较大权力C. 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D. 君主专制未根本改变【答案】B【解析】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限制,议会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

12、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可知,此时英国国王的权力尚有一定的影响,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故B项正确。1721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时间上不符,故C项错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排除D。11.美国联邦党人弗希尔曾说:“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摸,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1787年宪法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是A. 三权分立制B. 民主共和制C. 责任内阁制D. 联邦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漠,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反映独立之初的美国各州相对独立的弊端

13、。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权威,美国实行联邦制,故选D。三权分立制反映的中央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排除A;民主共和制是美国的政体,与材料无关,排除;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C。12.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以下图示符合联邦制内容的一组是(注:大圈代表联邦政府,小圈代表各州)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各州,但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故答案为D项。A项的喻意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各自独立,B项的喻意是州政府的权力来自于联邦政府,C项的喻意是州政府的权力包含在联邦政府之中,均与1787年宪法规定的联邦制的内涵不同,排除。

14、点睛:美国联邦制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和州的纵向分权,联邦和州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都享有自由行动的权力。当然,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合众国的宪法、法律和同外国缔结的条约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必须遵守。州可以有自己的宪法或法律,但是,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美国通过联邦制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3.“德国牢不可破统一是摆脱它目前的贫困和创造国家财富的首要条件,统一使它走向了经济现代化、军事现代化,却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下列最能体现德国“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的是A. 君主立宪政体确立B. 宰相成为政府首脑C. 帝国议会权

15、力较小D. 皇帝拥有绝对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国完成统一以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但它的君主立宪制度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留因素,皇帝拥有绝对权力是最能体现德国“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的内容,故选D项;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政治现代化的表现,故排除A项;与皇帝拥有绝对权力相比,宰相成为政府首脑和帝国议会权力较小不是最能体现德国“将政治现代化抛之脑后”的特点,故排除BC项。14.鸦片战争之后产生的三部著述道光洋舰征抚记夷氛闻记中西纪事,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于是北犯定海。“他们把后来广东战事的失败,归结于林则徐的去职;他们将各地战事的受挫,归结于当地没有林

16、则徐。”对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 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平等的外交理念B. 林则徐能够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C. 当时人没能正确认清战争失败的根源D. 是基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的认识【答案】C【解析】【详解】三部注述过多强调个人作用,没有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外交理念的变化,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林则徐的个人作用,没有从两国实力对比来看待战争结果,排除D项。15.贼情汇纂记载,杨贼说:“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恋?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与材料相关的是A.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B. 中华民国定

17、都南京C.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D. 日本侵华南京沦陷【答案】A【解析】材料“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反映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顺长江攻取南京并定都,故A正确;“杨贼”指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不属于中华民国,故B错误;太平天国与国民革命军无关,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日本侵华,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杨贼说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太平天国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6.“(鱼)雷艇既逃,军心更乱,纷纷直向丁统领(丁汝昌)求生路。统领恐军心有变,只得温言慰之,但告各军粮草已

18、绝,退无以守。”该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于A. 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 甲午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鱼)雷艇”、“丁统领(丁汝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应该是黄海大战,该场战役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故选C项;两次鸦片战争与“(鱼)雷艇”、“丁统领(丁汝昌)”的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B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没有爆发海战,故排除D项。17.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A.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C.

19、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D. 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答案】C【解析】材料“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这次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清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C正确;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故A错误;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故B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八国联军侵华的后果与影响入

20、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8.宋庆龄女士在1927年8月22日发表的赴莫斯科前的声明中指出:“由于孙中山以大政治家的风度运用了三大政策,国民党才能结束十年来广东的混乱局面,大举北伐,打到长江这条历史性的防线。今天却大不相同了。国民政府的盛名已经一落千丈,与北方的半封建余孽不相上下”。材料中的变化是由于A. 国民党“右派”的叛变B. 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C.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 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依据材料时间“1927年8月”、“国民政府的盛名已经一落千丈,与北方的半封建余孽不相上下”结合国民革命运动相关所学可知,19

21、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导致了宋庆龄口中所谓的“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出现问题所导致的变化,与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无关;C选项错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在1912年3月,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与材料中“国民政府的盛名已经一落千丈,与北方的半封建余孽不相上下”的表述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9.“我们下决心不要后方,直捣蒋介石的心脏逼近长江、威胁武汉三镇和蒋介石的老巢南京,把战线从黄河边向南推进到长江边我军的战略行动,必将迫使蒋介石调兵回援。”邓小平所说的这次战略行动的意图是A. 跃进大别山

22、,开始战略反攻B. 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 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 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答案】A【解析】材料“直捣蒋介石的心脏逼近长江、威胁武汉三镇和蒋介石的老巢南京,把战线从黄河边向南推进到长江边”指千里跃进大别山,它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A;B指淮海战役,排除BC;D指渡江战役,排除。20.“战火江淮河汉飞,中原逐鹿夜军帏。寒风血溅青旗散,雪地馍收昏卒归。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输赢不独人谋事,犹是天心厌蒋肥。”这首诗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 徐州会战B. 淮海战役C. 辽沈战役D. 平津战役【答案】B【解析】根据“战火江淮河汉飞”可知战役地点是江淮,“刘陈邓粟笑朝晖”

23、可知指挥这次战役的是刘陈邓粟,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役是1949年的淮海战役,B正确;A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组织的,排除;CD地点不符合“江淮”,排除。二、材料阅读(本大题共5题,21、23题10分;22、24题14分,25题12分,总计60分)21.“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

24、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杨天石帝制的终结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

25、有什么特点?(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答案】(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3)措施: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4)保障: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民参政意识与能力。【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秦朝负责监察机构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维护皇权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

26、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可知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第二小问结合三省六部制特点从分散相权,相互制约回答。 (3)依据材料三“国家主权”并结合所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回答即可。 (4)本体属于开放题依据所学从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以及制订完善的法律等角度思考回答。22.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请回答:(1)材料一的“乡举里选”指什么制度?据

27、材料一说明此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结合所学分析魏晋时期选官标准有何变化?(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答案】(1)制度:察举制。作用: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2)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影响: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提高官员素质。局限性:后期束缚思想,摧残文化,阻碍社会进步。(3)政治智慧:选

28、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复古乡举里选”“崇贤,举善而”可知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度;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归纳回答;第三小问从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度注重门第和察举制注重才德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从考试科目、考试方式、试卷命制以及被废除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进步性和局限性分析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以及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角度思考回答23.民主政治起源于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

29、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开始冒失行动。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

30、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政治自由化”指什么?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优势?(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4)据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雅典和世界各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答案】(1)“政治自由化”:民主政治。经济基础:奴隶制工商业和海外

31、贸易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标志:克利斯提尼改革。(2)优势: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3)缺陷: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4)影响: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解析】(1)第一小问政治自由化,根据材料一“强有力的中产阶级,要求政治自由化”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雅典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强烈追求民主政治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经济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奴隶制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方面思考作答。第三

32、小问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是克利斯提尼改革。(2)根据材料二“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可以得出有利于选拔人才;根据材料“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可以得出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根据材料二“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开始冒失行动”可以得出避免盲目决策。(3)根据材料三“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可以得出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民主范围的狭隘(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

33、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方面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4)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对雅典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雅典思想文化的发展方面作答;对世界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被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借鉴方面分析作答。整体分析: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标志、优势和缺陷、以及作用等相关内容,问题相对简单,学生熟悉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即可解决上述问题。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可以说是人类伟大文明的催化剂,也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民主政治起源于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

34、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联邦党人文

35、集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西方政治制度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涉及美国州地位演变的制度因素。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州保持独立性的表现。(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设置的目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中“现实的政治原则”。说明你是如何理解“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的方式和手段。【答案】(1)因素:邦联制;联

36、邦制。表现: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2)特点:地方权力与联邦权力相互制衡;以权力分立防止过度集权。目的:防止专制的出现;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3)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民主共和。理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4)立法的方式;和平的手段。【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国的政治建设。从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州地位的变化是由于美国由邦联制变成联邦制。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1787年宪法的内容中得出答案。(

37、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得出地方权力与联邦权力相互制衡,实行三权分立防止权力过度集中。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防止专制、避免集权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3)根据材料“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共和原则。第二小问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所以说“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立法方式、和平手段推进美国政治制度建设。25.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

38、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

39、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

40、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新华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标准或方法?【答案】(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 (2)理由: 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对日本

41、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3)理解:一方面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另一方面,战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4)标准(或方法):全面的观点,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可以归纳出“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依据“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以及“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2)中国角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影响,日本角度,依据材料二中“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并结合所学从“日本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角度分析作答(3)材料三中从殖民扩张破坏性以及建设性的角度论述的,从中国破坏性角度而言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从建设性角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化。(4)评价历史事件要从全面的观点,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角度论述。- 19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