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3443571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础医学 阶段练习四(本)第一部分:解剖生理学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十二章 生殖一、单选题1、有关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素降低时,使血糖下降,产生胰岛素休克B. 胰岛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C. 血糖升高可刺激胰岛素分泌D. 胰岛素不足可导致血脂升高E. 迷走神经兴奋时,分泌增多2、内分泌腺分泌素素的水平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主要通过: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正反馈调节 E. 负反馈调节3、甲状腺功能亢进,不会出现:A. 心率加快 B. 收缩压增高 C. 肌肉震颤 D. 加速蛋白质合成 E. 容易出汗4、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描述,正确的

2、是A. 直径越大,传导越快 B. 增加细胞外K+浓度可加快传导 C. 髓鞘越厚,传导越慢 D. 温度升高,传导越慢 E. 麻醉不影响传导速度 5、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A 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 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C 突触后膜去极化 D 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E 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6、神经冲动抵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A. Cl- B. Ca2+ C. Mg2+ D. Na+ E. K+7、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结构的完整性 B 功能的完整性 C 单向传导 D 相对不疲劳性 E 绝缘性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3、 反应 B 正反馈调节 C 负反馈调节 D 反射 E 适应9、关于感觉皮质代表区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体表感觉区在中央后回B 本体感觉区在中央前回C 视觉代表区在枕叶D 听觉代表区在颞叶E 内脏感觉的投射区在额叶10、下列哪一项是内脏痛的特点A. 刺痛 B. 定位不精确 C. 必有牵涉痛D. 牵涉痛的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投影部位E. 对电刺激敏感11、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A. 肌紧张 B. 腱反射 C. 屈肌反射 D. 姿势反射 E. 多突触反射12、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感受器是肌梭 B. 基本中枢位于脊髓C. 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 脊髓被横断

4、后,牵张反射增强E. 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块肌肉收缩13、对神经递质叙述,错误的是A. 突触传递的实现,必须有递质参与B. 外周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C. 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比外周神经递质要多D. 现已肯定中枢神经递质中的谷氨酸为抑制性递质,甘氨酸为兴奋性递质E. 肽态递质与感觉兴奋的传递、镇痛等生理过程有关14、右侧脊髓半离断,离断面以下可出现A. 仅左侧痛温觉障碍 B. 仅右侧痛温觉障碍C. 仅左侧深压觉障碍 D. 左侧痛温觉和右侧深压觉障碍E. 右侧痛温觉和左侧深压觉障碍15、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A. 肌张力降低 B. 静止性震颤C. 运动共济失调 D. 感觉迟钝 E

5、. 随意运动过多16、血液中激素浓度极低,但生理作用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A. 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B. 激素的半衰期非常长C. 激素分泌的持续时间长D. 激素的特异性很高E. 激素在体内随血液分布全身17、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素 D胰岛素 E醛固酮18、下列哪个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保钠排钾? A 皮质醇 B雌二醇 C孕酮 D醛固酮 E甲状腺激素19、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A. 交感神经 B. 副交感神经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D.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E. 自身调节二、多选题1、内分泌系统包括A. 内分泌腺 B. 汗腺细胞 C.

6、 神经胶质细胞 D. 某些神经细胞 E. 散在的内分泌细胞2、激素传递的方式是A. 经血液运送 B. 经神经轴浆运送到特定部位释放C. 经组织液扩散 D. 经腺体导管分泌 E. 入胃肠道3、激素的一般特性有A. 特异性 B.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C. 信息传递作用 D. 允许作用 E. 协同作用4、维生素D3对Ca2+代谢的作用有A. 促进小肠对Ca2+的吸收 B. 促进小肠对磷的吸收C. 动员骨Ca2+入血 D. 促进钙盐沉积E. 主要作用于骨和小肠5、有利于机体生长发育的激素是A. 糖皮质激素 B. 雄、雌激素 C. 胰岛素D. 甲状腺激素 E. 生长素6、体温调定点的实质应是A. 体温中枢

7、兴奋性改变 B. 冷敏神经元的温度阈值 C. 皮肤温度感受器的阈值 D. 热敏神经元的温度阈值 E. 使机体温度保持在此附近 7、下列哪些生理现象及活动具有日节律特性A. 细胞中心的酶活性 B. 激素的分泌 C. 个体行为 D. 体温 E. 以上均不对8、小脑功能异常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 肌紧张减低B. 意向性眼震颤. 站立不稳. 位置性眼震颤。. 以上均对9、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能量的主要因素是.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动作电位的幅度. 进入前膜Ca+的数量. 进入后膜Na+的数量. 突触小泡的大小三、填空题1、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 接受刺激 )和( 传递信息 )。 2、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8、 兴奋 )或( 动作电位 )称为神经冲动。 3、突触的可塑性是指( 突触传递 )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 增强或减弱 )。 4、M受体激活时能产生一系列副交感神经( 兴奋 )的效应,( 阿托品 )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5、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双侧( 黑质病变 )病变,( 多巴胺能 )神经元变性受损。该递质系统受损时,可引起直接通路活动( 减弱 )而间接通路活动( 增强 )。 6、脊髓小脑受损后,患者可出现( 意向性震颤 )和( 小脑性共济失调 )。 7、许多基本生命现象(如循环、呼吸等)的反射调节在( 延髓 )水平已能初步完成,因此,( 延髓 )有“生命中枢”之称。 8、根据记忆的储存和回忆方式分类

9、:可分为( 陈述性 )记忆和( 非陈述性 )记忆。 四、名词解释1、基因表达学说 甾体激素通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通过核膜,和核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启动或抑制DNA转录过程,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诱导或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生理效应。 2、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末梢释放某些物质,改变被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对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施加影响和作用,称之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3、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特定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叫牵涉痛。4、优势半球 语言活动的中枢集中的一侧大脑半球,称之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5、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参与

10、突触传递的特殊化学物质。 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7、特异性投射系统 在丘脑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的感觉传导系统,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8、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锥体系之外,大脑皮质调节躯体运动的下行传导通路,主要调节肌紧张、维持一定的姿势和完成肌群之间的协调活动。9、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将信息传递到细胞的细胞外化学物质如激素、递质等,称第一信使;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理化效应的细胞内物质,如cAMP、Ca2+等,称第二信使。五、简述与问答题1、什么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它们

11、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都是感觉由丘脑向大脑皮质投射的传入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经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的传导系统,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质的第四层。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经丘脑髓板内核群换元后,向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投射的传导系统在到达丘脑前,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反复换元,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功能主要是维持或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维持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不能产生特定的感觉。2、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原理?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

12、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相结合突触后膜对Na+、K、Cl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3、何谓骨骼肌的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牵张反射分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4、试述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原理。1激

13、素的分类: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两类:一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的衍生物、肽类与蛋白质类;另一类激素为类固醇。2含氮激素的作用原理:此类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迅速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在Mg2+存在下此酶可使细胞内的ATP转变成cAMP,后者激活蛋白激酶,进而激活磷酸化酶,改变各种酶的活性,引起靶细胞固有的反应如腺体分泌、肌肉收缩等生理效应。现认为含氮激素是把信息传至靶细胞,而cAMP则接着把此信息传送到细胞内的有关酶系,因此,把激素称为“第一信使”,而把cAMP称为“第二信使”,并将含氮激素作用原理的假说称为第二信使学说。3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此类激素分子小,具有脂溶性,

14、易透过靶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而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后者再进入细胞核内,转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它与基因组上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激活基因的转变过程,合成mRNA,最后合成新的蛋白质,从而发挥生理效应。总之,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是影响基因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因此,称为基因调节学说。 5、为什么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如果突然停药会产生什么反应?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血中该激素水平很高,会反馈作用于腺垂体,抑制其合成和分泌ACTH,并使腺垂体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性减低。由于ACTH的分泌减少,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将逐渐萎缩,分泌功能减退。这时病人如果突然停药

15、,必将因自身分泌不足而使血中糖皮质激素水平突然降低,产生一系列该激素缺乏的症状,如血糖下降、血压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以及对应激刺激的抵抗力降低等。 第二步部分:免疫学 说明:第四阶段练习共25题,包括:第七章免疫应答及其调节、第八章超敏反应、第九章免疫学应用的练习题。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CD8+T细胞作为CTL的主要免疫效应是:A 产生和分泌抗体 B杀伤靶细胞 C激活巨噬细胞 D抗原提呈 E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2 向胞内特异性传递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的是:AC

16、D40L BCD4 CIg/Ig DCD5 ECD33 向胞内特异性传递B细胞第一活化信号的是:ACD3 BCD4 CCD5 DIg/Ig ECD40L4 I型超敏反应即:A 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B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C速发型超敏反应 D迟发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5 皮肤过敏反应属于:A 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V型超敏反应6 输血反应属于:A 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V型超敏反应7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A 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D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EIV型超

17、敏反应8 使用青霉素可引起的超敏反应包括:A型超敏反应 B、 型超敏反应 C、型超敏反应 D、 和 型超敏反应 E、型超敏反应9 对免疫细胞及其他细胞进行快速准确鉴定和分类的技术是:A MTT法 B免疫组化技术 C免疫印迹法 D流式细胞术 E硝基蓝四氮唑试验 10 属于减毒活疫苗的是:A卡介苗 B伤寒疫苗 C百日咳疫苗 D流感疫苗 E乙型脑炎疫苗 二、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正确答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1 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亦称:AMHC I 类分子途径 BMHC II 类分子途径 CCD1 分子提呈途径 D溶酶体途径 E胞质溶胶途径2 B细胞经活

18、化、增殖、分化可转归为:A 浆细胞 B记忆性B细胞 C记忆性T细胞 D细胞毒T细胞 E记忆T细胞3 超敏反应一般分为:A. 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V型超敏反应4 免疫诊断可用于: A. 感染性疾病 B免疫缺陷病 C自身免疫病 D超敏反应性疾病 E肿瘤5 具有生物应答调节剂作用的有:A卡介苗 B香菇多糖 C灵芝多糖 D人参多糖 E西咪替丁 三、填空题1 参与T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的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为( IL-2 )。a) 生理情况下,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 免疫耐受)。 2. 呼吸道过敏反应和消

19、化道过敏反应都属于( I型/速发型)型超敏反应。3 .利用免疫学原理,针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人为地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所采取的措施称为( 超敏反应 )。 四、名词解释1. 免疫应答 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效应的全过程。2免疫耐受 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3超敏反应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五、简答题1、简述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效应。1 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效应:针对胞内寄生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

20、原体发挥抗感染作用,针对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另Th1细胞可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等免疫损伤的病理过程。2 简述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答:I型超敏反应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特点(1)反应发生迅速,消退也迅速;(2)由IgE介导,多种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参与反应;(3)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多无明显组织损伤;(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3、举出属于免疫抑制剂的药物四种。答: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麦考酚酸酯、环孢素A 、FK-506、雷帕霉素。第三部分:微生物学 说明:第四阶段练习共39题,包括:第五章真菌学、第六章病毒学的练习题。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

21、解释、问答题等。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病毒的复制方式为 A.二分裂 B.减数分裂 C.自我复制 D.有丝分裂 E.以上都是2.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是 A.直接杀伤病毒 B.直接破坏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抑制病毒DNA的合成D.作用于受染细胞后,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E.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3.病毒在体内传播可通过以下的途径是 A.胎盘或产道传播 B.沿神经传播 C.虫媒传播 D.水平传播 E.消化道传播4.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吸附 B.脱壳 C.扩散 D.复制 E.释放5.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毒主要有 A.HBV、HIV、

22、RUV B.HBV、HAV、polioV C.CMV、VZV、HEV D.CMV、RUV、ECHO E.HBV、VZV、HAV6.关于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 A.不耐热,5630分钟被灭活B.耐低温,-70可长期保存C.不耐干燥,低温真空干燥下易失活D.对紫外线敏感E.对甲醛、乙醚等化学药物敏感7.以下抗病毒药物中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是 A.阿糖腺苷 B.PHA C.3TC D.三氮唑核苷 E.金刚烷胺8.腺病毒衣壳五邻体可导致细胞 A.变圆、脱落 B.发生转化 C.癌变 D.新抗原形成 E.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9.基因组分节段的病毒特点不包括 A.基因组可为单股负链RNA(-ss

23、RNA),每一节段为一个基因,编码一种病毒蛋白B.病毒携带有RNA多聚酶C.基因组为感染性核酸D.病毒基因组易发生基因重排而变异E.此类病毒包括正粘病毒科、呼肠孤病毒科病毒等10.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 A.三叉神经节 B.脑神经节 C.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D.神经肌肉接头 E.海马回锥体细胞11.下列哪种病毒不属于肠道病毒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柯萨奇病毒C.HBV D.EB病毒 E.C+D12.下列病毒中,不属于急性胃肠炎病毒的是 A.轮状病毒 B.肠道腺病毒 C.杯状病毒 D.星状病毒 E.流感病毒13.甲型肝炎病毒(HAV)归属于 A.嗜肝DNA病毒属(Hepa DNA virus)B

24、.嗜肝RNA病毒属(Hepa RNA virus)C.肠道病毒属72型(Enterovirus type 72)D.嵌杯病毒科(Caliciviridae)E.黄病毒科(Flaviviridae)14.人体感染乙肝病毒(HBV)后,很难在其血清中查出的抗原是 A.HBsAg B.HBcAg C.HBeAg D.PreS1 E.PreS215.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是 A.幼猪 B.三带喙库蚊 C.虱 D.螨 E.伊蚊16.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肝疫苗是 A.合成疫苗 B.减毒活疫苗 C.基因工程疫苗 D.灭活疫苗 E.B+D17.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A.蚤叮咬 B.蜱叮咬 C.三带喙

25、库蚊叮咬 D.螨叮咬 E.虱叮咬18.确诊AIDS,常用哪种试验方法 A.分离病毒 B.ELISA C.IFA D.RIA E.Western-blot19.HIV特异性最高的结构蛋白是 A.P7 B.P17 C.P24 D.gp120 E.gp4120.HIV上介导与宿主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分子是 A.gp120 B.gp41C.P24 D.P17 E.P721.下列哪种不是朊粒引起的疾病 A.震颤病或库鲁(Kuru)病 B.克-雅病 C.SSPE D.羊瘙痒病 E.牛海绵脑病二、填空题1. 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 )、( 穿入脱壳 )、(生物合成 )和(成熟释放 )。2. 病毒对温度

26、的抵抗力表现为耐( 冷 )不耐( 热 )。加热( 56 )( 30 )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 感染性 ),称为( 灭活 )。3. 中和抗体可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的( 吸附 )和( 穿入 )。4. 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 HA )和( NA )。5. 肝炎病毒有( HBV )、( HAV )、( HCV )、( HDV )、( HEV )五种类型。三、名词解释1. 病毒体(virion) 答:免疫是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2.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答:病原体在人群中

27、不同个体间的传播,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称水平传播,此种传播导致的感染称水平感染。 3.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答:病原体从宿主的亲代到宿主的子代,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称垂直传播,此种传播引起的感染称垂直感染。4.类病毒 答:类病毒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它能感染寄主并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使寄主产生病症。5.拟病毒 答:又称为类类病毒,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病毒粒子中的小的环状RNA分子。 6.朊病毒(prion) 答:是一类能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7.Virus 答:Virus:是一类比细菌更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只含有

28、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仅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8. Spore 答: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芽孢。9. 转座因子答:转座因子 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 四、问答题1、简述病毒的增殖过程。答:(1)吸附:病毒粒子通过扩散和分子运动附属在寄主细胞表面。(2)侵入和脱壳:大部分噬菌体通过注射机制将核酸注入细胞内,脱壳通常是依靠细胞内的溶酶体进行的。(3)生物合成:病毒核酸在细胞内进行生物合成,包括病毒核酸的复制、核酸的转录、蛋白质合成等过程。(4)装配: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在被感染的细胞内组合成子代病毒粒子。(5)释放: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内转移到外界。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