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103432318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峡山中学2014.9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间为解决专业师资缺乏、场地及设施等不足,本着资源共享、共育人才之目的,让学生走出校园,跨地域学习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整合区域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打破长期以来普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在实施真正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施真正的人才共育。 从学生层面而言,普职之间的资源融通,不但消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普通教育重理论、职业教育重实践的固式,而且普职师生之间的交流、流动,实实在在地消除了彼此间长期以来形成的藩篱,从而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社会的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去体验、感受职业环境,不断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普职融通”产生的背景 “普职融通”模式,非中国首创,它的产生和存在既有着历史的积淀,也有着对国外先进理念的借鉴;它的诞生和存在,既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也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 1.历史积淀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敢为人先,直面他所处的“死教育”时代,向其宣战,并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普职融通”模式的很多思想或举措大抵都源于此。美国1989 年发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所有6 周岁适龄儿童,自上小学时就要

3、进行与就业相关的十二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这些堪称加强版的综合素质教育,单凭某一学校独自为之,肯定难以完成。英国在1986 年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教育的文凭、证书相对应,可与普通教育高级证书一样,成为进入大学的资格证书。英国的这一“壮举”开辟了普职互认的先河。2.理论支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校教育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一个方面的长处。“普职融通”的实施,让学生智能的开发和长处的发现变得更加轻松快捷,是多元智能理论在实际教育中的有

4、益探索和实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建构”和“能力生成”的过程。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通过接触客观世界,与物质、技术及他人进行“交流”,发现知识概念及其联系并运用之。学生由求知者变为发现者和生产者。“普职融通”有效地实现了学科知识构建与专业能力培养,课本教材与设备设施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学生手脑协调发展,是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最佳结合形式。3.政策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明确提出,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满足不中职校“普职融通”模式探究 二、中职校“普职融通

5、”的资源共享途径 通过先前对“普职融通”产生的背景追溯及目前国内“普职融通”现状分析,结合教育实际,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打通“普职融通”之路。 1.普高升学新途径每年一度的普通高考万众瞩目,对于考生来说更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虽然高考录取率逐年提升,但每年仍存在着大批落榜学生。江苏省早在上世纪90 年代便开辟了面对中专、职高生的对口单招考试。随着单招考试的日益发展和日渐成熟,新的运行机制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形成的“3+X+Y”模式,不但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不限于中专、职高生),而且对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理论知识略显薄弱的学生,在普高的竞争中根本无优势可言,参加

6、高考,最多只能考个不入流的专科学校。倘若加入单招大军,由于单招对文化课程要求相对较低,他们的弱项未必凸显,如果兼具较强的动手能力,对Y(技能)成绩的提高必然大大有利,实质上也就向大学更迈进了一步。可以说是找到了一条通往高等院校的捷径。 2.资源共享直通车 职业学校因其在专业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在设备、设施上具有普通中学无可比拟的优势;职业学校教师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极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一旦与普通教育有机融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无论是帮助中小学开设技能选修课、劳技、通技课,还是提前感受职业情境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选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对知识渴求不仅关注其长

7、度,而且更加关注其宽度。基础文化的增长,是其知识长度的伸展;能力、素养的提高则是其知识宽度的延伸。普通教育中选修课的引入,特别是技能型选修课的引入,对学生的素养提高、能力锻炼等意义重大。普通中学,一方面由于设备、设施等限制,技能课程无处可上;另一方面,师资的匮乏,使得技能课程无人可上。此种状态下,若勉强上马而为之,势必得不到良好效果。倘若同职业学校“攀了亲”,放手让学生到职业学校上选修课,或将职业学校教师请回去,眼前的谜团定然会“烟消云散”。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接受一个全新理念的教师授课,不但视野得到了开阔,新鲜劲儿也倍增,做中学的快乐自然尽享其中。眼下,为不断丰富选修课的内容,普通中学一方面

8、要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论证,开设出既让学生感兴趣,能使他们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的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兼顾“亲家学校”师资、设施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开设出实用的、个性化的选修课程。 劳技、通技课。普通教育学校,除了基础课程之外,基本都开设有劳技、通技课程(初中阶段为劳技,高中阶段为通技)。笔者在对部分学校进行广泛调研后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劳技(或通技)课程开设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虽然课表上每周安排有几节劳技(或通技)课程,但实施时均被语数外等基础学科替代;有的限于场地设施,劳技(或通技)课程开设时只能在班级教室中展开,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更有甚者,限于教师水平,竟完全把劳技(或通技)课当基

9、础理论课程来上,根本起不到真正的实施效果。对技能、设施要求如此之高的劳技、通技课程,倘若引入职业学校,让学生步入职校的实习工厂或专业操作间,在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的指引或带领下,尽情地动手制作自己想做的东西(DIY)。不论从对学生减负、普通教育发展,还是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加强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等,都有着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感知社会、感知实践。笔者在各类中小学实施了一次全面的关于对未来职业内容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小学生虽然基本有了所谓的理想,但多数理想的诞生令人啼笑皆非,内容问题更无从谈起;初中生的理想,虽说经历了一定的时间考验,但具体的内容他们往往只能说出

10、一点点皮毛;高中生的理想,按理说应达到深思熟虑了,可一旦它们与现实对接时,绝大多数人依然是一脸茫然。综上不难看出,这些学生整天待在自己的学校,接触的同学和教师也都是视野相对固定的群体,繁重的学业限制了他们同父母、邻居、朋友等接触的机会,接触社会少之又少,了解社会谈何容易。倘若将这些学生定期带到职业学校,定期让其深入实习工厂、深入技术实验室,让他们逐渐接触未来职业涉及的领域、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经历一定次数后,势必对其决定未来理想有着极大的帮助。也是让学生们感知社会、感知实践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方式。 3.学分互认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逐步步入“普职融通”行列,甚至向

11、纵深方向深度融通。同一地区的普职学生互转、学分互认,便是深度融通的一个方向。近年来,普高热方兴未艾,“择校”、“借读”等现象依然火爆。虽然这些“择校”、“借读”大军中不乏有成功的案例,但多数后来均由于基础等原因读不下去了。怎么办呢?在没有实施“普职融通”之前,基本无药可医,可一旦与融通对接上了,打包进职校,参加单招考试进入高等院校,或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化的培训(对接职教专业教学计划和企业用人标准),最终步入社会(推荐就业),应该是个明智的选择。与此相对,那些当初选择职校的学生,进了职校后,如果发现自己文化成绩不错,也能转到普高,去圆自己的大学梦。 以上所述的学生互转实质上是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

12、程之所以能得以实现是建立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的。随时可以转出去,随时也可以转回来。但无论何时转,在任一学校所修得的学分都是可以互认的。 另一方面,如前所说的劳技、通技课程也可以换成普通中学生到职校学某项专业技术,用所得的学分来“冲抵”劳技、通技课程的学分;职业学校学生也可以到普高选修人文、艺术类课程,所得学分也可用来“冲抵”职校的基础课程学分。“如果普职融通,学生就有了二次选择学业的机会,有些上了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很不适应高中课程,可以申请到职业学校就读,而有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发现自己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很有潜力,也可以申请到普通高中就读。融通的普高和职校,实行学籍、学分互认。”这是南

13、京市教育局吴晓茅局长关于“普职融通”对学生实施互转、学分实施互认的一段经典阐释。 “普职融通”整合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资源,实现普职学校携手合作,资源共享,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攻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以及合并重组等布局调整方式,都是地理位置调整的范畴。地理位置的调整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盘活现有的职教资源,提高学校综合实力,而且能带动层次、类型、专业、办学主体等其他结构性因素的全面优化。中职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应该综合考虑其各类资源的整体优化,而不能单纯为了扩大某所学校的规模而撤并其他学校。下一步,可以继续通过地理位置的调整,使中山市职业教育能够做到主体结构多元、功能结构完善、层次结构配套、专业结构优化、数量结构合适。从而实现全市职教资源的有机统一和办学效益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