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测试1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12264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测试1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测试1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测试1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测试1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测试1 人民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阶段测试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江西高安中学月考)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B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解析:A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依据材料“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可知B项正确;C项材料不能体现

2、,故排除;D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答案:B2(2018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这一农具是曲辕犁,曲辕犁在唐代开始出现,适用于江南的水田,故选D;其他各选项与材料不符,应排除。答案:D3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D女人是

3、农耕的主要劳动力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妇女在农家亦有其必要的工作,“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在农隙举行,可以不至妨及农事,所以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C项正确;A项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与材料无关;B项不符合“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材料无法体现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排除D项。答案:C4(2019全国卷)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组织能力强,

4、能够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办大事,故答案为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战国后期铁制生产工具普及,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起了重要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工具),故B项错误。当时的交通落后,故C项排除。答案:D5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北魏开始推行,到唐朝中期瓦解,它的实行对封建经济的恢复和繁荣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瓦解也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以下关于均田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土地占有状况,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地主乘机占有大量土地的机会C从根本上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D均田

5、制并未触动地主官僚的私有土地,且使农民从国家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授田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而均田制是不破坏土地私有制,把国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的现象,故本题答案选C项;均田制下,一般农民都能从政府手中获得一定数量的授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隋末农民战争以前的不合理的土地占有状况,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所以A、B、D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C6(2019北京卷)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

6、,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解析:本题以古代文献中关于宋代地方官员重农行为的记载切入,考查古代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信息“知县张咏下令毁百姓茶树、改种桑麻,以及要求百姓自己种菜”可知,作为地方官员的知县反对百姓从事商业活动而要求其致力于农桑,这是宋代地方官员固守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知县反对百姓种茶获利,但并没有说明政府对茶叶实行垄断经营,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到货币使用率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从事商业

7、活动的并非商人,而是经营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农民,不能说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C7(2019河北安平中学月考)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A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B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D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解析:根据题干东汉地主田庄式经营,生产生活资料基本都能自给自足,可以闭门为市,不需要外界供给,这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特征,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地主田庄

8、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的相关信息,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B;题干强调地主田庄式经营的特点,与生产技术的提高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C8“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 B棉C毛 D麻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丝织品在古代属于富贵人家所用的名贵衣料,这与材料中“劳动人民”不符,故A项错误;元朝以后,由于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棉纺产品才开始增多,这与材料的时间“诸葛亮生活的时代”不符,故B项错误;毛料是游牧民族的服饰,在中原地区并不十分广泛,故C项错误;麻布衣服在中国远古时代就

9、已经出现,由于比较廉价而广泛适用于劳动人民,故D项正确。答案:D9(2018天津大港实验中学阶段考试)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 B制瓷C耕种 D冶铁解析: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经分析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水排不是用于灌溉、制瓷和耕种的工具,排除A、B、C三项。答案:D10“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

10、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解析:据材料“今棉之为用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棉布因为具有保暖等实用性,“老少贵贱”都依赖它,故B项正确;A项只是说明了棉布的特点功能,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棉布不可能完全取代丝织品,故C项错误;棉布与丝织品的功劳大小需要从不同的时期、阶段分析对比,不能一概而论,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8浙江卷)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战国 B西汉C南北朝 D北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冶铁业中,西汉开始用

11、煤,北宋时普遍使用煤,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广泛流行。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早于汉代,C、D两项晚于汉代,不符合“开始于”这一条件,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12(2018河南镇平一中期末)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解析:解答时注意材料信息“一曰食,二曰货”,大意是战国时期八种政务,第一是负责饮食,第二是负责财货;“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大意是周时的九

12、种职业中就有以经商为业的商人,商贾即商人,因此反映了当时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故选B项;“重农”“农商并重”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A、C两项错误;中央集权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故D项错误。答案:B13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解析:唐代的长安城到了晚上“六街鼓歇行人绝”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受到时间限制,而到宋代的汴州则“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说明宋代的商业发展突破了市坊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

13、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14(2019江苏卷)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解析:根据材料“黄池镇”“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这说明黄池镇经济发达,也从侧面说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答案:D15(2019全国卷)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

14、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比明代增加了很多,这表明清代中期商业活动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故答案为C项。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缺乏史实支撑,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D项错在“开始”,排除。答案:C16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现实B诸侯重视农业

15、,富国强兵的要求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D诸侯重视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两性地位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妇女的地位明显下降,两性日趋平等的现实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越国的人口政策是为了增加人口总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实现富国强兵,故B项正确;“仁政”思想在战国时期没有被接受,因为它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B17史记中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观点,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表达了“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的观点。

16、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工商皆本观念强化B商品经济日渐成熟C做官成为多数农民的追求D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解析:从“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可以看出作为末的商业在社会上地位依旧低下,以农为本思想根深蒂固,从西汉到南北朝一直如此,所以本题选择D项。A项不符合材料的内容,B项时间不满足要求,C项错在材料没能体现农民的想法和追求。答案:D18(2018安徽舒城中学统考)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代诗人王建(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

17、成五年(840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抑商政策就此改变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夜市已经出现政府依然禁绝夜市A BC D解析:中国古代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始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错误,应该排除;由“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可知夜市已经出现,由“京夜市宜令禁断”可知政府依然禁绝夜市,故正确,故选B。答案:B19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8、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 BC D解析:据所学可知清代的海禁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符合题意;而海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正常的发展,而不是破坏,排除。故A项正确。答案:A20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A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B区域间长途贩

19、运贸易发展较快C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以来的江南地区经营重心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说明该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体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问题,故B项错误;当时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不是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故D项错误。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共40分)21(14分)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

20、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为何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

21、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材料三: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鄂世镛著清史简编材料四: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

22、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梁廷楠粤海关志(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2分)(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4分)(3)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4分)(4)你觉得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答案:(1)关系: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2)特点: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

23、险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原因: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殖民侵略。(4)影响: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民族自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但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2(12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

24、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材料三:(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

25、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4分)(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4分)(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4分)答案:(1)形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表现: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商品贸易交易量大;信用票据(或纸币)出现和大量使用。(3)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或资本主义萌芽)政策因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23(

26、14分)(2019浙江选考)站在时间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时代的面貌和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一位建筑学家在四川南溪李庄的斗室仍潜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奋笔写下一个学者的良知文字: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

27、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摘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材料二:徜徉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宛若置身于一幅大写意的清明上河图,让人体味一个商帮曾经的芳华。高耸的市楼,居于城的中央,一城风光尽收眼底。吟咏着梁思成先生的文字:街市、民居、市楼、桥梁、寺塔、城垣等等,“它们的壮丽或它们的朴实,它们的工艺与大胆的结构,或它们的亲切部署与简单的秩序”,对于我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有意义。有感于山西商人的创造力,梁启超任公先生曾在某一场合发言:“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

28、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有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者。诸君一举手,一投足,非徒诸君自身利害之所系,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焉”。选编自梁思成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做的“逆时代”思考是什么?这位建筑学家的祈愿与思考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共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那些促使人们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历史教训。(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由平遥古城的市楼,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市楼角色的演变,并指出古代城中特定商业区的名称。梁启超认为晋商具备了“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的依据是什么?请用一段话

29、简要评价晋商活动的作用。(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可以得出,以科学精神保护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第二小问,由材料中“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战争炮火下被毁者”“一切时代趋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为破坏、自然灾难、战争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方面分析。第(2)问是开放性设问,如果选择阐述,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等进行论证。如果选择阐述,可以结合晋商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票号进行分析说明;评价可结合材料中“山西商业”“改良中国金融业”“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等信息,从造就许多富商巨贾、商界精英,推动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和对外贸易发展等角度归纳说明。答案:(1)思考:以科学精神保护中国古建筑。教训:自然灾难,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2)选择阐述,演变:起源于西汉长安,最初是管理市场的官署,后有的演变为聚民交易的场所。名称:市。选择阐述,依据:晋商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票号。评价:造就许多富商巨贾和商界精英;推动山西经济进步;促进中国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