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习指导书(10)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3371594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595.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习指导书(10)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习指导书(10)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习指导书(10)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习指导书(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习指导书(10)(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84页 共84页江西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验、实习指导书主审人: 主撰人:前言:建筑工程测量实验、实习,是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培养学生在独立工作、提高动手能力方面起着显著作用。本书是建筑工程测量教材的配套用书,与建筑工程测量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相互衔接,是测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用书。 本书以实用为目的,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为课间实验指导,兼顾各学校对实验教学开设的能力,选取了多个实验内容,其中有些可以根据专业情况选做。每个实验均指明了实验目的、实验器具、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注意

2、事项等,并针对实验内容提出一定量的实验要求,由学生做过相应实验后来完成。这样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实验内容。第三部分为一、二周测量综合实习。实验、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本书用作学生实验、实习指导。目录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l前言l第一部分 绪论1第二部分 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指导3 实验一 水准仪的认识与操作3 实验二 普通水准测量6 实验三 经纬仪的认识与操作10实验四 Leica Tc407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14 实验五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27 实验六 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30 实验七 竖直角观测34 实验八 钢尺量距及罗盘仪定向38实验九 视距测量41 实验十 利用地形图计算土

3、石方工程量44实验十一 线路纵、横断面测量44 实验十二 用全站仪测设水平角、水平距离及坐标47 实验十三 用水准仪进行设计高程的测设50 第三部分 一到二周测量综合实习53 第一部分 绪论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用于土木、给排水、城规、工程管理、环境等专业。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是课堂教学期间,某一章节内容讲授之后安排在课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作用是通过测量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测量概念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测量工具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为实习本课程的后续内容打好基础,以便更好地掌握测

4、量课程的基本内容。本指导书中的实验,有些是验证性实验,有些是综合性实验,有些实验可分次进行,有些实验可合并进行。实验项目的取舍,应根据所选用的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来确定。每项实验的学时数一般为2学时左右,实验小组人数一般为45人,但也应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仪器设备条件作灵活安排,以保证每人都能进行观测、记录、做辅助工作等实践。每项实验的观测要求均列在注意事项中。在每项实验后列出了测量实验报告及相应的观测记录表格形式,在实验中应做到随时测量、随时记录、随时计算检核,实验完成后可以裁减下来,以便上交。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本实验课程需要认真的掌握建筑工程测量、误差理论、测量仪器操作等方面的基本知

5、识。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主要设备名称目的和要求1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2专业必修验证4-5水准仪掌握水准仪使用、操作方法。2普通水准测量2专业必修验证4-5水准仪掌握普通水准测量方法3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2专业选修验证4经纬仪掌握经纬仪使用、操作方法4LeicaTc407全站仪的使用2专业必修综合4-5全站仪学习全站仪数据导入、导出5测回法观测水平角2专业选修验证4-5掌握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方法6用DJ2光学经纬仪按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2专业选修验证4-5经纬仪掌握DJ2光学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7

6、竖直角观测与竖盘指标差的检校2专业选修验证4-5经纬仪掌握竖直角观测、记录、计算的方法8钢尺量距与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2专业选修验证4-5钢尺1把,测钎1束,花杆3根,罗盘仪掌握用钢尺按一般方法进行距离丈量。掌握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9视距测量2专业选修验证4-5经纬仪1台、视距尺1根、掌握视距测量的方法。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视距计算。10土石方工程量计算2专业必修综合4-5地形图一张掌握利用地形图计算土方量方法11线路纵、横断面测量2专业选修验证4-5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初步掌握线路纵、横断面水准测量的过程及基本方法。12用全站仪测设水平角、水平距离及坐标4专业必修4-5全站仪掌握全站仪测

7、设水平角、水平距离及点的坐标平面位置方法和步骤用水准仪进行设计高程的测设专业必修4-5经纬仪学习应读前视法放样高程第二部分 基本实验指导实验一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的主要参数之一。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水准仪是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本实验通过对微倾水准仪及自动安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使同学们熟悉水准测量的常规仪器、附件、工具,正确掌握水准仪的操作。一、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12学时。二、目的和要求了解微倾式水准仪及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以及各螺旋名称及作用,掌握使用方法。了解脚架的构造、作用,熟悉水准尺的刻划、标注规律及尺垫的作用。练习水准仪的安

8、置、瞄准、精平、读数、记录和计算高差的方法。三、仪器和工具微倾式水准仪1台、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脚架1个、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自备:铅笔、草稿纸。四、方法步骤仪器介绍。指导教师现场通过演示讲解水准仪的构造、安置及使用方法;水准尺的刻划、标注规律及读数方法。选择场地架设仪器。从仪器箱中取水准仪时,注意仪器装箱位置,以便用后装箱。认识仪器。对照实物正确说出仪器的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称及作用。粗整平。先用双手按相对(或相反)方向旋转一对脚螺旋,观察圆水准器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拇指运动方向之间运行规律,再用左手旋转第三个脚螺旋,经过反复调整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瞄准。先将望远镜对准

9、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用望远镜瞄准器照准竖立于测点的水准尺,旋转对光螺旋进行对光;最后旋转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位于水准尺中线位置上或尺边线上,完成对光,并消除视差。精平(自动安平水准仪无此步骤)。旋转微倾螺旋,从符合式气泡观测窗观察气泡的移动,使两端气泡吻合。读数。用十字丝中丝读取米、分米、厘米、估读出毫米位数字,并用铅笔记录。如图5-1-1所示,十字丝中丝的读数为0907 mm,或0.907 m。十字丝下丝的读数为0989 mm(或0.989 m),十字丝上丝的读数为0825 mm(或0.825 m)。观测水准尺读数图1-1-1计算。读取立于两个或更多测点上的水准尺

10、读数,计算不同点间的高差。交换。使用微倾式水准仪及相应水准尺的小组同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及相应水准尺的小组互换仪器及工具,重复以上8步操作。五、注意事项三脚架应支在平坦、坚固的地面上,架设高度应适中,架头应大致水平,架腿制动螺旋应紧固,整个三脚架应稳定。安放仪器时应将仪器连接螺旋旋紧,防止仪器脱落。各螺旋的旋转应稳、轻、慢,禁止用蛮力,最好使用螺旋运行的中间位置。瞄准目标时必须注意消除误差,应习惯先用瞄准器寻找和瞄准。立尺时,应站在水准尺后,双手扶尺,以使尺身保持竖直。读数时不要忘记精平。做到边观测、边记录、边计算。记录应使用铅笔。避免水准尺靠在墙上或电杆上,以免摔坏;禁止用水准尺抬物,禁止坐在

11、水准尺及仪器箱上。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不得自行处理。六、上交资料实验结束后将测量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测量实验报告见下页。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一)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目的与要求仪器和工具主要步骤各部件名称及作用部 件 名 称功 能准星和照门目镜角焦螺旋物镜对光螺旋制动螺旋微动螺旋脚螺旋圆水准器管水准器观测记录水准仪观测记录点名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 差备 注1仪器号 23456体会及建议教师评语实验二 普通水准测量水准路线一般布置成为闭合、附合、支线的形式。本实验通过对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按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使同学们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方

12、法。一、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23学时。二、目的和要求练习水准路线的选点、布置。掌握普通水准测量路线的观测、记录、计算检核以及集体配合、协调作业的施测过程。掌握水准测量路线成果检核及数据处理方法。学会独立完成一条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的实际作业过程。三、仪器和工具水准仪1台、脚架1个、双面水准尺2根、尺垫2个、木桩45个、斧头1把、记录板1块、测伞1把。自备:铅笔、计算器。四、方法步骤领取仪器后,根据教师给定的已知高程点,在测区选点。选择45个待测高程点,钉木桩并标明点号,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在距已知高程点(起点)与第一个转点大致等距离处架设水准仪,在起点与第一个待测点上竖立尺。仪器整

13、平后便可进行观测,同时记录观测数据。用双仪器高法(或双尺面法)进行测站检核。第一站施测完毕,检核无误后,水准仪搬至第二站,第一个待测点上的水准尺尺底位置不变,尺面转向仪器;另一把水准尺竖立在第二个待测点上,进行观测,依此类推。当两点间距离较长或两点间的高差较大时,在两点间可选定一或两个转点作为分段点,进行分段测量。在转点上立尺时,尺子应立在尺垫上的凸起物顶上。水准路线施测完毕后,应求出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以对水准测量路线成果进行检核。在高差闭合差满足要求(,单位mm)时,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数据处理后各待测点高程。五、注意事项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读取读数前,应仔细对光以消除视差。每次读数时

14、,都应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式气泡吻合)。并注意勿将上、下丝的读数误读成中丝读数。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粗平。若圆水准器气泡发生偏离,应整平仪器后,重新观测。应做到边测量,边记录,边检核,误差超限应立即重测。双仪器高法进行测站检核时,两次所测得的高差之差应小于等于6 mm;双面尺法检核时,两次所测得的高差尾数之差应小于等于5 mm(两次所测得的高差,因尺常数不同,理论值应相差0.1 m)。尺垫仅在转点上使用,在转点前后两站测量未完成时,不得移动尺垫位置。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容许值,单位mm。六、上交资料实验结束后普通水准测量记录及测量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测量实验报告见下页。此

15、页可按该线裁下&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二)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目的与要求仪器和工具主要步骤水准测量路线草图数据处理水 准 测 量 成 果 计 算 表点号距离m测站实测高差m高差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辅助计算fh=fh容=体会及建议教师评语普 通 水 准 测 量 记 录 (实验二)仪器 天气 班组 观测员 记录员 测站点号后视读数am前视读数bm高 差h/m平均高差m高 程备注+-检核a= b= h=a-b=实验三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角度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经纬仪是测定角度的仪器。通过本实验可使同学们了解光学及电子经纬仪的组成、构造,经纬仪上各螺旋的名称、

16、功能,以及电子经纬仪的特点。一、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12学时。二、目的和要求了解DJ6光学经纬仪 的基本构造,以及主要部件的名称与作用。掌握经纬仪的安置方法,学会使用经纬仪。三、仪器和工具1.DJ6光学经纬仪(或DT5电子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伞1把。2.自备:铅笔、计算器。四、方法步骤(一)光学经纬仪仪器讲解。指导教师现场讲解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各螺旋的名称、功能及操作方法,仪器的安置及使用方法。安置仪器。各小组在给定的测站点上架设仪器(从箱中取经纬仪时,应注意仪器的装箱位置,以便用后装箱)。在测站点上撑开三脚架,高度应适中,架头应大致水平;然后把经纬仪安放到三脚架的

17、架头上。安放仪器时,一手扶住仪器,一手旋转位于架头底部的连接螺旋,使连接螺旋穿入经纬仪基座压板螺孔,并旋紧螺旋。认识仪器。对照实物正确说出仪器的组成部分、各螺旋的名称及作用。对中。对中有垂球对中和光学对中器对中两种方法。方法一:垂球对中(基本不用)在架头底部的连接螺旋的小挂钩上挂上垂球。平移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地面上的测站点,并注意使架头大致水平,踩紧三脚架。稍松底座下的连接螺旋,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精确对准测站点(对中误差应小于等于3 mm),最后旋紧连接螺旋。方法二:光学对中器对中将仪器中心大致对准地面测站点。通过旋转光学对中器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分划板对中圈清晰;通过推、拉光学对

18、中器的镜管进行对光,使对中圈和地面测站点标志都清晰显示。调整脚螺旋,使地面测站点标志位于对中圈内。逐一松开三脚架架腿制动螺旋并利用伸缩架腿(架脚点不得移位)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大致整平仪器。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整平仪器。检查对中器中地面测站点是否偏离分划板对中圈。若发生偏离,则松开底座下的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轻平移仪器,使地面测站点回到对中器分划板刻对中圈内。检查照准部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若气泡发生偏离,需再次整平,即重复前面过程,最后旋紧连接螺旋。(按方法二对中仪器后,可直接进入步骤6)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同时相对(或相反)旋转这两只脚螺旋(气泡移动的

19、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行进方向一致),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然后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90,再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照准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在水准管内的偏移都不超过刻划线的一格为止。瞄准。取下望远镜的镜盖,将望远镜对准天空(或远处明亮背景),转动望远镜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然后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远处一线状目标(如:远处的避雷针、天线等),旋紧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再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十字丝的纵向单丝平分,或被纵向双丝夹在中央。DJ6光学经纬仪读数窗图1-3-1读数:瞄准目标后,调节反光镜的位置,

20、使读数显微镜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显微镜的目镜调焦螺旋,使度盘及分微尺的刻划线清晰,读取落在分微尺上的度盘刻划线所示的度数,然后读出分微尺上0刻划线到这条度盘刻划线之间的分数,最后估读至1的0.1位。(如图5-5-1所示,水平度盘读数为11701.9,竖盘读数为9036.2)。设置度盘读数。可利用光学经纬仪的水平度盘读数变换手轮,改变水平度盘读数。作法是打开基座上的水平度盘读数变换手轮的护盖,拨动水平度盘读数变换手轮,观察水平度盘读数的变化,使水平度盘读数为一定值,关上护盖。有些仪器配置的是复测扳手,要改变水平度盘读数,首先要旋转照准部,观察水平度盘读数的变化,使水平度盘读数为一定值,按下复测扳

21、手将照准部和水平度盘卡住;再将照准部(带着水平度盘)转到需瞄准的方向上,打开复测扳手,使其复位。记录。用2H或3H铅笔将观测的水平方向读数记录在表格中,用不同的方向值计算水平角。五、注意事项尽量使用光学对中器进行对中,对中误差应小于3 mm。测量水平角瞄准目标时,应尽可能瞄准其底部,以减少目标倾斜所引起的误差。观测过程中,注意避免碰动光学经纬仪的复测扳手或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读数错误。日光下测量时应避免将物镜直接瞄准太阳。仪器安放到三脚架上或取下时,要一手先握住仪器,以防仪器摔落。电子经纬仪在装、卸电池时,必须先关掉仪器的电源开关(关机)。勿用有机溶液擦试镜头、显示窗和键盘等。六、上交资料实

22、验结束后将测量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测量实验报告见下页。此页可按该线裁下&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三)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目的与要求仪器和工具主要步骤观测数据及处理经 纬 仪 观 测 记 录 仪器型号 天气观测 班组 观测者 记录者 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度盘读数 水平角值 竖直度盘读数 略图左右左右体会及建议教师评语实验四 Leica Tc407全站仪的使用全站仪的测角系统是采用电子度盘,测距系统是采用红外光测距,角度和距离观测值均可保存在仪器内存中。一、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12学时。二、实验目的熟悉TC407全站仪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掌握全

23、站仪的操作方法。三、主要仪器和耗材每组一套TC407全站仪。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 初步认识TC407全站仪1)仪器外形结构见图1。图1 Leica TC407的外形结构2)仪器的安置先使三脚架大致水平及对中,架上全站仪,打开电源(开关在望远镜支架的右侧)。Tc407全站仪设有红外光对点器及照准部电子水准器(显示屏上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电子水准器),采用光学对中的方法来安置仪器。先调节脚螺旋使红外光点对准地面标志,然后伸缩三脚架使圆气泡居中,这时显示屏上的电子气泡将显示;如果仪器没有粗略整平,屏幕显示如图2(a)所示的倾斜符号,而电子气泡(小黑块)不显示。精平时,使某一个电子水准器与任意两个脚螺旋连

24、线平行,调节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不用转动照准部,然后调节第三个脚螺旋使另一个电子水准器气泡居中。若第一个电子气泡偏离了,重复前面的步骤,直至对中、整平符合要求为止,如图2(b)所示。(a) (b) 图2 电子气泡示意图3)了解控制面板上固定键的功能 仪器的控制面板见图3。图3 仪器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右侧固定键翻 页 对话框有多页时,按该键翻页查看菜 单 包括机载程序、设置、数据管理、检验校正、通讯参数、系统信息和数据传输自定义键 可将功能中的任一项赋予自定义键,以方便使用常用功能 支持测量工作的一些快速执行功能退出/取消 退出目前窗口或取消输入 确认键,确认输入或选择热 键 有三种设置:测

25、距、测存、关闭,在菜单的系统设置中配置控制面板右侧四个三角形状按钮这四个按钮为定位键,用于移动光标及启动修改数据左边的三角形为INS键,它用来启动光标条及往左移动光标条,其第二功能(按SHIFT + INS)是插入字符。其余三个三角形则分别是向右、向上或向下移动光标条。4)“常规测量”屏幕开机后首先显示如图4所示的“常规测量”屏幕。最上面一行的分数“1/2”表示“常规测量”显示屏有两页,这是第一页。按翻页键进行翻页。5)软按钮EDM 显示EDM设置测距 仅测距、测角一次,不保存记录 记录显示的值坐标 打开坐标输入的窗口查找 查找已在内存中的点Hz=0 将水平方向值置为00000置Hz 将水平方

26、向值置为某一特定的值设站 输入测站的有关坐标、高程、仪器高 图4 常规测量屏幕确认 接受显示的值,并退出对话框 查看下一页 2Tc407全站仪的基本操作1)照准、测量 Tc407全站仪没有制动螺旋,微动螺旋可全程微动,分别旋转水平微动和竖直微动螺旋,观察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读数的变化。通过粗瞄器大致照准后用水平微动和竖直微动螺旋精确照准棱镜的中心,按测距 钮,测量并显示测站至镜站的水平距离,但不进行记录(保存),按记录 钮,记录所有观测数据,如果点号的末位为数字则点号 图5 字符输入递增。如果没有照准棱镜,屏幕显示“信号太弱”,这时点号不递增,且水平距离栏仍为虚线。 2)练习字符、数字的输入在屏

27、幕为工作界面的状态下,按屏幕右侧的左三角形键启动光标条,一般是先显示字符条,如图6所示。若要输入字符D,先按DEFG所对应的F2,屏幕下方显示如图5所示的四个字符,按D所对应的F1键,即把D输入到所选位置。图6 数字输入输入一个字符后屏幕返回到上一界面的字符条,按同样的步骤输入其它字符。要输入其它的字符或数字按图5的(即F4)。 待屏幕显示相应的字符条时按前述方法输入字符或数字。图6为数字条。3)用半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打全站仪后显示如图所示界面,用望远镜照准左目标,按软键置Hz,弹出水平角设置界面(如图7所示),按输入软键可以输入水平角的设置值,然后按确认键;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目标,水平度盘

28、的读数与瞄准左目标时的设置值就是这两个方向所夹的水平角。小组成员每人观测一次,检查各半测回互差应不大于36。 图7 水平角设置界面按下图7的置零软键,水平角置为00000。然后在弹出的界面按是软键。按返回软键,屏幕返回到“常规测量屏幕,按设定软键则把显示的水平角值置为当前值。3碎部测量步骤1)调用“测量”程序按菜单键显示如图8所示界面,有三页共有九个菜单,另外五个菜单是:误差校正、通讯设置、数据传输、系统信息和启动顺序。按F1调用应用程序菜单,见图9所示界面,有两页共有八个应用程序,另外四个程序是:对边测量、面积测量(平面)、悬高测量和建筑轴线法。 图8 “菜单”界面 图9 “应用程序菜单”界

29、面按F1弹出“测量设置”界面,如图10所示。图中显示有四个项目,前三个项目前面中有中括号,括号内有“*”号表示已进行了该项设置,如果需要改变设置,按相应的软键,在弹出的界面上进行设置。图10 “测量设置”界面2)选择或设置作业如果要设置作业,按F1键,弹出图11所示的对话框。图中右侧分数的分母表示仪器内存中所有的作业数(5个),分子为当前显示的作业为其第几个作业(第2个)。 对话框中“作业”栏右侧的小三角形符号表示可通过屏幕右侧按钮选择所需要的作业,按确认软键。若要新建作业(最多可设置12个作业),按图11中的增加软键,在弹出的“增加作业”对话框中按输入软键,输入作业名称(建议以作业日期或作业

30、地点命名),按回车键光标跳到作业员行,输入作业员代号及注记(如果需要的话),日期和时间由系统自动给出,按确认软键。系统返回到图10界面。如果没有设置作业,系统将自动产生名为“DEFAULT”的作业名。 图11 “设置作业”界面注意:查看图10“设置作业”栏左侧中括号内有*标记,如果没有说明设置没有成功,要重新设置(下同)。3)设置测站信息在图10界面中,按F2键进行测站设置,界面见图12,显示的测站点号为上一测站的点号。按输入软键,弹出“输入测站点号”对话框,在“测站点号”栏输入相应的点号(如A),按检索软键(务必要执行此操作),弹出“检索点”对话框(见图13),显示当前作业中已有该点号的数量

31、及类型,直接按确认软键,根据提示输入仪器高,然后按确认软键,测站设置成功,图10界面中“设站” 左侧中括号内有圆点标记。按查看软键,弹出该点的坐标和高程值,若无误则按确认软键,根据提示输入仪器高,然后按确认软键。如果仪器内存中没有该点信息,按检索软键后,“检索点”界面提示“选择作业或手工输入点的坐标”,按坐标软键,在弹出的“坐标输入”对话框中输入测站点的X、Y、H值,按保存软键,然后是输入仪器高。 图12 “设站”界面 图13 “检索点”界面4)定向用望远镜瞄准定向点,在图10界面中按F2,弹出图14界面。 图14 “定向”界面 图15 “人工输入”界面1 进行定向设置,有两种设置方式。(1)

32、人工输入按F1后界面所显示的是上一个测站的定向点号。要输入新的定向点号,按屏幕右侧“定位键”左三角形启动字符输入,后视点号亮显待输入。如果要删除已有的某个字符,把光标移到该字符处按“定位键”下三角形。输入好点号后,按“确认”键,光标移到棱镜高行,屏幕下方软件换成如图16 。置零是把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00000,设定是确认该点为定向点,测存是对定向点进行测距并保存。 图16 “人工输入”界面2用“人工输入”方式定向,需要对观测数据文件(.idx格式)进行计算处理才能得到观测结果的正确坐标数据。由于用该种方式进行定向,在室内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重新输入测站点信息,所以野外作业时,测站点的坐标、高程信

33、息可任意输入。(2)坐标定向按F2屏幕显示图17所示界面,按输入软键,输入后视点号按确认键。如果该作业中有所输入的点,弹出图17界面,若要对定向点进行测量,输入正确的棱镜高,按测存键,屏幕提示“确认要进行多余观测吗?”,下面有“是”、“否”两个软键,按是软键继续进行观测,按否软键则结束定向设置。最多可以用5个已知点进行定向。如果该作业中没有所输入的点, 图17 坐标定向界面则返回图17界面,要求重新输入。 5)开始碎部测量定向信息设置好后,返回图10界面,按F4键,显示碎部测量界面,如图18所示。 点号是紧接着上一站测量的点号,如果要修改,按输入软键,编码和棱镜高上上一次设置的数值,若不要修改

34、则瞄准目标,按测距软键,仪器进行距离测量(注意该功能不进行并保存),如果测距信号太弱,仪器有错误提示,“HD”栏空白,点号也不变,要重新瞄准再按测距软键。测距成功后按记录软键进行记录,这时点号将递增。如果未进行测距而仅按记录软键 则所记录的数据中距离为零,此点千万要切记。同时进行测距和记录的另外两种方式:1)按软键F4,屏幕软键见图19。按测存键,仪器进行测距并记录。2)把仪器支架右侧的热键设置成“测存”功能,瞄准目标后按热键即可。 4偏心观测如果要做偏心观测,瞄准棱镜后,按测距软键,然后使望远镜瞄准碎部点中心,按记录软键。5数据下载1)用通讯电缆连接全站仪和微机。 图18 碎部测量界面1使传

35、输线插头端的小红点和仪器插座的红点对齐缓慢插入。数据传输完毕后关闭仪器电源,拔出传输线插头,用手指捏住插头的根部轻轻拔出。注意,切记不准旋转插头,插入或拔出传输线插头操作都必须在仪器断电情况下进行,否则,有可能对仪器或微机产生损坏。图19 碎部测量界面22)数据传输启动“Leica测量办公软件包”(如果仪器与微机连接正确,仪器电源将自动开启),选取“数据交换管理”按钮,屏幕弹出图20界面。图20 数据交换管理器界面从图20左侧找到需要传输的作业组目录中的测量数据块,在右侧浏览到计算机中保存数据的文件夹。把需要传输的测量数据块复制到微机的文件夹中,这时,微机屏幕弹出如图21所示对话框,从“格式文

36、件”栏选择传输的数据类型。如果碎部测量中定向方式是按人工方式输入,选择“IDEX”格式,然后按“确定”键进行数据传输。如果定向方式是按坐标定向,则选择 “GSI”格式。如果传输不成功,要检查全站仪中的通讯传输设置与微机中的参数是否一致。图21 微机中“数据下载”界面6数据处理以idex文件格式为例介绍全站仪的数据处理。1)选择“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保存路径从“数据处理”的 “Leica全站仪观测值文件”下拉菜单中选择“计算idx观测值文件”菜单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浏览到“idex”文件保存的路径,然后在“输出的坐标数据文件”对话框中选取或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保存路径。2)输入控制点数据,计算碎部

37、点的坐标及高程选择好“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保存路径后,命令行提示:“重新计算坐标的控制点来源 或者(I)屏幕输入/(F)文件:”如果已建立控制点坐标数据文件,输入“F”,然后在屏幕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控制点坐标数据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如果是选择“屏幕输入”,输入“I”后,在命令行根据提示输入测站点和定向点的点名、坐标、仪器高及高程,并选择控制点类型。输入完毕后回车,系统将计算各碎部点的坐标、高程,并把它们保存在所选定的路径。所计算及保存的“坐标数据文件”就是地形绘图中用来展点的数据文件。7菜单结构按“菜单”键,显示如图8所示界面,Leica407有九大菜单,菜单结构见图22。图22 Leica4

38、07菜单结构 1)应用程序如前所述,“应用程序”菜单中有八个子菜单:测量、放样、自由设站、参考线放样、对边测量、面积测量(平面)、悬高测量和建筑轴线法。其操作步骤基本相同,都是分设置作业、设置测站、定向和开始四步。2)系统设置系统设置界面有4页,图23是第1页。每一项右侧的小三角形表示可以通过定位键的左右光标移动按钮选择所需要的选项,然后按设定软键进行设置。 图23 系统设置界面下面介绍各系统参数所包括的选项。(1)对比度设置屏幕显示对比度,每调一步改变10%;(2)触发键(热键)对触发键的设置,选项有:测存/测距/关闭;(3)自定义键对控制面板上自定义键的设置,选项有:整平/激光指示/高程传

39、递/偏置/编码/距离单位/角度单位/IR(测距方式:红外)RL(激光)/照明;(4)垂直角设置:天顶0/水平0/斜度 %;(5)仪器补偿:关闭/1轴/2轴单轴为垂直角指标差,双轴为垂直角指标差和竖轴倾斜对水平角的影响,如果仪器架设在不稳定的地方,补充器应关闭;(6)象限声:关闭/打开,当角度在90附近时,设置是否发出蜂鸣声;(7)声音:正常/大声/关闭,设置按键时是否发出蜂鸣声;(8)水平角:右(顺时针增加)/左(逆时针增加),设置为左时,只是按左角显示,实际记录仍是按右角方式记录;(9)十字丝照明:标准/较亮/较暗;(10)液晶加热:关闭/打开,若设置为“打开”当仪器温度低于-5C时自动给显

40、示器加热;(11)数据传输:内存/RS232,设置为“内存”系统将数据记录到全站仪内存中;选择RS232则通过RS232接口向外发送数据,比如笔记本;(12)GSI8/16:GSI 8/ GSI 16GSI 8是设置输出数据为8位,如81.00+12345678,GSI 16是设置输出数据为16位,如81.00+1234567890123456(13)Mark1/2:选择GSI输出表征码 Mark1:PtID,Hz,V,SD,PPm+mm,r,hiMark2;PtID,Hz,V,SD,X,Y,H,hr(14)水平角改正(视准差改变):关闭/打开如果视准差改正打开,所测量的每一个水平角都将进行视

41、准差改正,一般情况下使水平角改正处于打开状态;(15)自动关机:关闭/打开/睡眠;关闭:仪器不能自动关闭电源,仪器一直在工作,耗电较快;打开:仪器在20分钟内没有任何操作或V、H的角度位移3,将自动关闭电源;睡眠:经济模式,可以用任意键唤醒仪器;(16)字符输入:方法一/方法二;字符输入设置为方法二时,按输入软键后,屏幕将显示所有的字符,根据提示,按F1F4进行输入选择;(17)最小读数:不同的角度单位有不同的最小读数,如,若角度单位设置为 ,有 00001/00005/00010;(18)角度单位: /gon/度/mil;(19)距离单位:米/US-ft/INT-ft/ ft/inl/8;(

42、20)温度:C/F;(21)气压:hpa/mbar/mmHg/inHg;3)EDM设置EDM设置的界面见图24(1)EDM模式:IR精测/IR快速/IR跟踪/IR反射片;IR精测:精密测量(2mm+2ppm);IR快速:快速测量(5mm+2ppm);IR跟踪:连续跟踪测量:精密测量(5mm+2ppm);IR反射片:对反射片测量(5mm+2ppm)(2)棱镜类型:圆棱镜/MINI/JPMINI/360/360MINI/自定义;(3)棱镜常数:0mm;设置范围为-999mm+999mm (4)激光指示:关闭/打开;(5)导向光:关闭/打开;按气象软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平均海拔、温度、气压等参数

43、,仪器会自动计算气象改正数。图24 EDM设置界面EDM设置界面的软键有两页,按图24的箭头软键,显示如图24下部所示软键。 “乘常数”的功能是修改测距乘常数,按乘常数软键,按百万分率(ppm)输入;“缩放”的功能是输入投影缩放因子,按缩放软键,输入缩放因子,仪器显示百万分率缩放值(ppm); 4)数据管理图25为“文件管理”菜单组界面。有两页,第二页有初始化内存和内存统计。(1)作业 按F1弹出“查看作业”对话框(见图26),分数的分母为已设置作业的总数,分子是当前作业的序号。各种测量数据都存储在所选定的作业里,在该对话框中可进行增加或删除作业的操作。 图25 “文件管理”界面 图26 “查

44、看作业”界面(2)已知点按F2弹出“查看已知点”对话框(见图27)。对话框下方的软键有增加、删除、检索和确认。在该对话框中可对所选择的作业的已知点数据进行增加或删除和检索以及对已有已知点进行编辑的操作。 图27 “文件管理”界面 图28 “查看作业”界面(3)测量点按F3弹出“查看已知点”对话框(见图28)。在图27界面中按F3,弹出“检索”对话框,可以在该对话框中选择所要查看的作业,按输入软键输入点号后按确认键,屏幕弹出“查看”界面分三页显示该测量点的所有信息。在该界面中还可以删除所搜索点的信息。在图27界面中按F4 “查看所有测量值”,操作与前面大致相同。(4)编码其功能是新建或删除编码。

45、(5)初始化化内存所谓初始化化内存即是把有关数据从内存中删除,它可以删除内存中所有数据,也可以删除所选择的某些数据,比如某一工作中的已知点数据。在“文件管理”第2页对话框中按F1,弹出如图28所示界面。按所有软键,系统将提示:你真的要删除所有数据吗?删除的数据无法恢复!按是软键则执行删除功能,按否软键则返回上一界面。按图29中删除软键是删除所选择的部分数据。 图29 “初始化内存”界面 图30 “内存信息”界面(6)内存信息在“文件管理”第2页对话框中按F2,弹出如图30所示界面。选择所要查看的作业,将显示该作业中测站点个数,已知点个数,测量数据块记录数,可用作业数。5)误差校准“误差校准”界

46、面见图31。按F1,根据提示用盘左准确瞄准大致水平的目标(否则仪器将提示竖直角不适合进行校准),按F4(测量),然后根据提示倒转望远镜用盘右准确瞄准目标,按前面同样的操作。仪器显示旧的视准差值和现在的测定值,按确认软键把新的测定值存入仪器,如果是保留原来的数值则退出。指标差的校准同视准差的校准。按图30界面的F3,查看原来测定的视准差和指标差校正值。 图31 误差校准界面6)通讯设置“通讯设置”界面见图32。波特率:指传输速率比特/秒,选项有2400/4800/9600/19200/TOPCON/SOKKIA数据位:7/8, 如果 校验值设为“奇”或“偶”时,数据位自动设置为“7”,如果校验设

47、置为“无”则数据位自动设置为“8”;奇偶位:偶/奇/无(与数据位设置相关);行标志:回车换行/回车; 停止位:1 图32 “通讯设置”界面徕卡仪器的标准设置是19200比特,8个数据位,无校验,1个停止位,CRLF(回车换行)。 7)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界面见图33。作业:可选择所有作业或某个作业;数据:测量值/已知点;格式:GSI/Auto CAD/Apa CAD;用这个特殊的功能,可以把测量数据经过串口传输到计算机,以这种方式成功的传输数据不需要检核。 8)系统信息“系统信息”界面见图34。电池:显示目前所剩电池容量,如图为80%;仪器温度:显示仪器目前的温度;日期:按日期软键设置或编辑日

48、期,日期的格式有 图33 “数据传输”界面dd.mm.yyyy/mm.dd.yyyy/yyyy.mm.dd;时间:时间是按24h计,按时间软键可进行编辑或修改。9)启动程序“启动程序”界面见图35。 图34 “系统信息”界面 图35 “启动程序”界面设置打开仪器电源时的屏幕显示,例如设置成每次打开仪器时显示电子气泡。8电池充电充电器只能在室内使用而不能在野外使用,充电的环境温度是 + 10C + 3C,电池存储温度是0C + 20C。要达到电池的最大容量,新的电池要进行35次的充放电循环。电池要放在充电基座内箭头末端一侧,然后把电池向箭头方向移动,使充电指示灯点亮。充电开始时充电器的绿色指示灯

49、点亮,当绿色指示灯开始闪烁表示电池已充满,可以将电池取下,充电时间一般为1 2小时。五、实验注意事项1爱护仪器和棱镜,不得损坏。2实验小组成员依次轮流操作。六、思考题1如何把TC407全站仪水平度盘读数置为00000?2如何查询和设置仪器的各类参数?3如何查询测量数据?此页可按该线裁下&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四)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目的与要求仪器和工具主要步骤观测数据及处理方法 体会及建议(与常规仪器比较)教师评语实验五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测量是角度测量工作之一,测回法是测定由两个方向所构成的单个水平角的主要方法,也是在测量工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本实

50、验可使同学们了解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步骤和过程,掌握用光学或电子经纬仪按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方法。一、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12学时。二、目的和要求进一步熟悉DJ6光学经纬仪与DT5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了解用DJ6光学经纬仪与DT5电子经纬仪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各项技术指标。 三、仪器和工具DJ6型光学经纬仪(或DT5电子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伞1把、木桩3个、小钉3个、线垂2个、斧头1把、小竹杆6根。自备:铅笔、计算器。四、方法步骤(一)光学经纬仪在指定的场地内,选择边长大致相等的3个点打桩,在桩顶钉上小钉作为点的标志,分别以A,B

51、,C命名。在A,C两点用小竹杆做支撑架,悬挂线垂。使悬挂的垂球尖精确对准A,C两点。将B点作为测站点,安置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使望远镜位于盘左位置(即观测员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左边,也称正镜位置),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即瞄准A点垂线,用光学经纬仪的度盘变换手轮将水平度盘读数拨到0或略大于0的位置上,读数并做好记录。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右边第二个目标C,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并在观测记录表格中计算盘左上半测回水平角值(C目标读数-A目标读数)。将望远镜盘左位置换为盘右位置(即观测员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竖盘在望远镜的右边,也称倒镜位置),先瞄准右边第二个目标C,读取水平

52、度盘读数,记录。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录,并在观测记录表格中计算出盘右下半测回角值(C目标读数-A目标读数)。比较计算的两个上、下半测回角值,若限差40,则满足要求,取平均求出一测回平均水平角值。如果需要对一个水平角测量n个测回,则在每测回盘左位置瞄准第一个目标A时,都需要配置度盘。每个测回度盘读数需变化(n为测回数)。(如:要对一个水平角测量3个测回,则每个测回度盘读数需变化,则3个测回盘左位置瞄准左边第一个目标A时,配置度盘的读数分别为:0、60、120或略大于这些读数。)采用复测结构的经纬仪在配置度盘时,可先转动照准部,在读数显微镜中观测读数变

53、化,当需配置的水平度盘读数确定后,扳下复测扳手,在瞄准起始目标后,扳上复测扳手即可。除需要配置度盘读数外,各测回观测方法与第一测回水平角的观测过程相同。比较各测回所测角值,若限差25,则满足要求,取平均求出各测回平均角值。五、注意事项观测过程中,若发现气泡偏移超过一格时,应重新整平仪器并重新观测该测回。光学经纬仪在一测回观测过程中,注意避免碰动复测扳手或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读数错误。 计算半测回角值时,当第一目标读数a大于第二目标读数b时,则应在第一目标读数a上加上360。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应超过40,超限须重新观测该测回。各测回互差不应超过25,超限须重新观测。仪器迁站时,必须先关机,然后装箱搬运,严禁装在三脚架上迁站。使用中,若发现仪器功能异常,不可擅自拆卸仪器,应及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六、上交资料实验结束后将测量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测量实验报告见下页。此页可按该线裁下&测 量 实 验 报 告(实验五)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目的与要求仪器和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